司马迁吧
关注: 2,697 贴子: 37,572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目录:
  • 中国古代史
  • 0
    申请人:@天涯悲墨客 申请感言:努力维持吧内秩序
  • 0
    司马迁在近代和民国现代当代评价:近代:赵翼: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梁启超: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太史公诚史界造物主也。史记是凡属学人,必须一读。林则徐:用司马迁比喻对史学有贡献的魏敬中。大乐正教崇四术,太史公言成一家。左宗棠:崇拜司马迁,曾经称文章是西汉两司马,即司马迁和司马相如。曾国藩:司马迁和庄子、左丘明、班固的才能并论,评价他们不能用一方评
  • 0
    “小友?” 习惯真是个可怕的东西,即使他已经四十有余的年岁了,眼前这个虽然已经年近六十,却依然笑得灿烂,不知愁为何物的人,仍然习惯叫他小友。 揉揉眉心,几乎每天晨昏定省比面见皇帝还准时的时间,桑弘羊都会来看看他,整的他现在一到时间,脑袋都嗡嗡的疼。好嘛,今天来的更早了…… 初见二十多岁的他的时候,桑弘羊觉得自己身为“天才”的孤寂人生终于有了可以说话的人,即使这个人比自己小了十多岁,但是桑弘羊就是喜欢跟
  • 0
    司马迁的著作在三国时才完整地发行,但是已经缺少数万字。 三国:多数朝野人士都是尊敬司马迁。 孔融:才如史迁,达如子政、信如卞和、智如孙膑。孔融反对肉刑以司马迁等经历为例。 王允:批评司马迁揭露汉武帝的错误,责怪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而杀蔡邕,不久王允败亡。 曹操:在《自明本志》中写自己读司马迁写的蒙恬传等感动得流泪。 曹丕:废汉禅让时让大臣引用司马迁的话为自己称帝造舆论。魏对《史记》解禁。 曹睿:批评司马迁受刑
    大陆上 11-29
  • 0
    司马迁在唐朝受到推崇,也达到研究的顶峰,司马贞和张守节的著述占三家注的两席。 唐朝:司马迁受到李延寿和李百药等推崇朝野尊敬,享受地方公祭。 李延寿:拟司马迁《史记》,撰写南史和北史。在北史卷七十一称赞司马迁和司马相如等是写文章的俊杰。隋朝继承北魏法统修《魏书》,所以李延寿把隋朝归入北史是合理的。 李百药:司马迁写史记中有龟策和日者列传和扁鹊仓公列传,都是用来增广人们的见闻,用来昭示后人,称赞司马迁重视
    大陆上 11-29
  • 0
    司马迁在南北朝评价都是很高,在隋朝却意外被忽视,背离祖先杨恽的态度。 南朝:乱世中文化发展落后 沈约:自称自己远则愧对南偃、董狐,近则愧对司马迁、班固,把司马迁作为榜样。 沈约:司马迁成一家之言,始区别名题。班氏因之,靡违前式,网罗一代,条流遂广。 裴骃:注解司马迁的《史记》的集解,后来和司马贞的索隐、张守节的正义形成三注并行。萧衍:写信称赞司马迁和虞卿因为郁闷不得志而写成杰出著作。梁书卷三十三刘孝绰
    大陆上 11-29
  • 0
    司马迁在晋朝开始修庙祭祀,开始系统研究《史记》。 晋朝:修建官庙司马迁祠祭祀。对《史记》广泛传播,晋朝时传播到朝鲜半岛。 司马彪:司马迁论周秦以上始于黄帝,谯周补充,司马彪对两人记载再次增补。 张华:在博物志中考证司马迁经历,记载司马迁父子早期是茂陵显武里大夫。 张辅:司马迁叙事三千年用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用八十万言,司马迁强于班固。评价司马迁逞辞流离,亦足以明其大才。故述辩士则辞藻华丽,叙实录则隐
    大陆上 11-29
  • 0
    司马迁的评价: 司马迁在西汉和同时期的评价:司马迁在西汉是太史公和夫子、司马子的崇高地位。 壶遂:尊称司马迁为夫子,是尊司马迁为司马子的开端。西汉称《史记》为《太史公书》。 褚少孙:自称在宫中深爱太史公司马迁写的传记,补充了部分内容到史记中。 桑弘羊:在盐铁会议中尊称司马迁为司马子,引用司马迁的货殖著作批评对手。 杨恽:始把司马迁著作对外公布,汉宣帝杀杨恽,罢司马氏太史公也不再用司马迁子孙。 王凤:担任大
    大陆上 11-28
  • 1
    马上就要考试了,不知道到底该填司马迁是哪里人。老师课本和网上都说是陕西韩城人,但是为什么山西河津的非要说司马迁是河津人,而且还说的有理有据,说国家已经承认司马迁是河津人。 现在我也糊涂了,到时候考试如果出了这道题我该怎么填。
    积土成山 11-22
  • 1
    谁知道司马迁是在牢里写的《史记》?谁能证明?谁见过他受过宫刑?所谓当时的司马迁,没准儿就在别墅,唱着卡啦ok,喝着小酒,肆意造谣呢,即便在这有网络的时代,很多事件也是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反正我对司马迁的记载基本上持有全盘质疑的意见,甚至有没有“司马迁”这么个人都难说。
    小小码 11-17
  • 43
    但凡是对《太史公书》涉猎稍深的人,可能都会发现太史公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上有着浓厚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他喜言功绩,追求奇伟倜傥,有时候已经淡化了道德批判的范畴,这也是他在后世学究中不断引起争议的原因,什么“崇势利而羞贱贫,退处士而进奸雄”之类的微词已经不可胜数了。太史公好言名利是确实的,但这不代表他是个利欲熏心的人,事实上,他的名利之心是个很有意思的存在,不加以深思,很容易造成误解。
  • 4
    骂司马迁老腌猪 只因为觉得他写的不符合自己心意,群里各种美化苏联吹捧具体言论不方便发出来,管理更是啥事也不干
  • 9
    晋朝:修建官庙司马迁祠祭祀。对《史记》广泛传播,晋朝时传播到朝鲜半岛。
    大陆上 9-15
  • 7
    作者:俞樟华、梅新林 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 1996年
  • 1
    关于信仰,关于天命,这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至今仍在讨论不休,更何况是两千多年前的人。 建国后史学界流行的风气是认为子长是秉持唯物主义的,经过近年来的一些考证,这种论调显然已经站不住脚。无论从当时的时代环境,还是从太史公本人在著作中表露的情绪和思想,都能看出他想法的复杂性,发现他既抱有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对一些迷信和所谓“天道”常常质疑乃至嘲讽,却又与“天命”有一种本能而深厚的亲近感,在书中不
  • 3
  • 5
    很不好意思,在汉代当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自由。想要和老百姓一样过上下班后和妻儿团聚的生活,要么爬上更高的位置,例如丞相,可以和家人一起住在相府后方的舍内;要么就远赴外地做郡县长官,朝廷出于人道主义会允许带上家人。一般的中小官吏也就像《孔雀东南飞》里的焦仲卿一样,平日住在官舍里,只有等到休沐日放假才能回去了。
  • 28
    其实我本人更喜欢这一篇书评。少了学术意味的说教,多了些平易近人的思考。不说废话了,上正文~~
  • 11
    面对着司马迁,面对着这位“史界之造物主”(梁启超语),我惶恐不能下笔已经很久了。汉代人物,在司马迁之前的,我已写了多位,我满怀渴望却又小心翼翼地走近司马迁,待终于走到他的面前,面对他那迫人的光辉,我有一种无法睁眼的感觉。我感觉到他无比巨大的存在,却无法把握他的一丝踪影。于是,一个白天一个白天我在校园里转悠,一个夜晚一个夜晚我在书房中叹息。我的纸上没有写出一个字。   现在,又是凌晨一点多了,万籁俱
    Apologize_21 12-21
  • 2
    比如李陵的五千汉军,有的被打散逃回去或被匈奴放回,有的就加入匈奴当匈奴人,匈奴人真的是有黄帝子孙的血统。 比如汉初,卢绾听说刘邦生病,带着他的家属、宫人、亲信等共数千骑,在长城下等候,希望刘邦病愈之后,亲自入长安谢罪。然而四月刘邦驾崩,卢绾遂带领众人逃亡到匈奴。匈奴封他为东胡庐王。公元前194年死于匈奴,卒年六十三,其亲信数千人在匈奴区域生根发芽,汉人融入匈奴人的血统,比匈奴、东胡鲜卑融入汉族还早几百
  • 84
    关于某人生平的确切信息,史书记载非常简略,存在不少空白,仅有的一点记载也是争议倍出,分歧丛生,可谓从生到死都没有定论。 话虽如此,但根据历史记载,还是能找出有关他生平的不少蛛丝马迹,只不过由于考古资料缺乏,难成定论而已。不过在对比这些线索后,再结合某人生活的时代背景,还是可以发现,坊间(包括一些学术著作,名家言论等)对某人生平经历的一些推测和见解存在着不少似是而非,有待商榷的地方,有些错误还犯得相
  • 5
  • 14
    司马迁时代的匈奴虽然也是华夏民族敌人,但是那时的匈奴还有不杀李陵的德行,东汉的匈奴德行下降,杀男存女,晋朝的匈奴最残暴,所以在晋朝是把匈奴主要部族都灭亡了。司马迁荐举李陵任职,李陵是被俘不是投降,后来满门被冤杀沦落草原,司马迁子劝解汉武帝、宽慰被欺骗愤怒的皇帝被下狱蒙难,俩人都是悲剧英雄,值得尊敬同情的历史人物。司马迁成为史圣,李陵推动民族团结,后裔成为鲜卑拓拔部和坚昆人,都是对中国文明进步作出贡
  • 0
    著名的香港名商曾宪梓爷爷创办了的著名了的领带品牌金利来了的名字来自于了司马迁爷爷了的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2
    广告帖钓鱼帖,通通删除并且封禁。。
    LukaLegend 4-18
  • 114
    一些学者从史公和田仁、任安的关系入手,又基于后世史书对刘据衍生再塑的形象,发明了“司马迁同情、支持卫太子”的说法,再加上某四字剧的脑补演绎,一番发挥下来,恍惚间太史公也似乎投身党/争,变成刘据的人了。那么这种推测的靠谱程度究竟如何呢? 首先,田仁、任安是否属于卫氏阵营,这一点就存在疑问。没错,任、田二人早年确实曾是卫青门下的舍人,又被卫将军举荐为郎中,但是从《史记·田叔列传》所附褚少孙的记载来看,卫
  • 4
    申请人:@拉拉猫是我的挚爱 申请感言:从小就很喜欢太史公。一直记着语文课上老师所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如今熟读史记,愈发领悟到太史公“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学精神。出于对太史公的敬佩与喜爱,我想申请此吧吧主,一起建设司马迁吧。感谢大家
  • 0
    整理历代对汉昭帝的评价(转载)
  • 56
    司马迁可谓是汉武帝的知音也。 汉武帝是开始大力推行并实践、中华民族忠孝文化思想的第一人。 司马迁的史记的主题思想,就是忠孝二字。史记是从不同的侧面,记载对汉武帝推行忠孝文化的实践中,有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 首先,公孙弘与董仲舒等儒家学者,提供忠孝思想的理论脉络,公孙弘、董仲舒用儒家学者的风范,树立了圆满展现忠孝文化的典范。 卫青霍去病霍光等武将,用保家卫国的战功,树立了中华民族忠孝文化的第一块丰碑, 张
  • 3
    历史可以明智,知兴替,没有历史传承,怎能有我们五千年的文化,这就是世界上唯一古文化传承到现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史家绝唱的司马迁 也免不了黑子的攻击啊
  • 6
    有人认为惠帝四子不去反抗吕后,认为吕后强势压迫他们,甚至用吕家人他们也不反对,所以他们该死,这边认为这种观点史盲到极点,这边进行辟谣。
  • 17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林甫其后也。当宣王时,官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适晋。晋中军随会奔魏,而司马氏入少梁。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者,相中山。在赵者,以传剑论显,蒯聩其后也。在秦者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兵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错孙蕲
  • 23
    春秋笔法,为尊者讳,为传者美。太史公行文,经常使用这样的笔法。经常指桑骂槐,指秦骂汉。 举个例子,太史公将刘邦踹孩子记载在夏侯婴传记中,高祖本纪只字不提。高祖本纪更是记载彭越谋反,而其被吕后派人罗织罪名则记载在彭越本人传记中。无独有偶,孝文本纪中记载刘长是病死,而其真正死因则记载在淮南衡山列传中,是饿死。 我们可以看出来,太史公在为尊者撰写本纪之时,会淡化黑料的痕迹,然后在别处揭露真相。 然而,其撰写
  • 4
    隔壁西汉吧总说司马迁黑汉武帝,大家怎么看。骂的还很难听,我就不放截图了
  • 7
    唉,刘盈的粉丝特别喜欢骂太史公不给刘盈立本纪。还扯什么李广利以及刘邦踹儿子的事情来佐证太史公没有史德。 我对于司马迁不给刘盈立本纪给出俩点看法。 第一,司马迁只给有实权的立本纪。惠帝主政只有惠帝一年到惠帝二年夏看人彘前短短一年多时间。在司马迁独特的史观中,刘盈是不配拥有帝王本纪的,因为他不具备帝王的权力。而项羽虽无皇帝名头,却实实在在是一方霸主,所以立了本纪。汉书立惠帝纪彻项羽本纪则是为了汉家正统。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太史门生

目录: 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