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养。而且一分钱不会给。 领养家庭我不会刻意选择 第一个符合收养法条件的申请领养家庭我就会答应并且带他们去办手续。 对方是富翁还是农民交给命运。手续后断绝来往。要说法律 谈遗弃罪的 收养法查一下 收养法中亲生父母都被允许送养子女 何况姐姐?何况兄姐抚养弟妹的法律并不合理 说难听点 道德绑架 在国外孤儿都是国家抚养的。不要说国情不同 我不相信几个无人愿意抚养的孤儿的抚养费会把国家穷死 没有国外的福利哪怕扩充孤儿院容量
-
4姐姐的矛盾主要是 考研去北京的梦想和养亲弟弟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但有个问题,卖了房子后,姐姐考研的费用绰绰有余,为啥不花点钱把弟弟转去北京的小学,平时上下学就花钱放托管里,义务教育不会花太多钱,再加上平时打工补贴一点的话,维持到高中没什么问题吧。到时候姐姐考研毕业找份工作生活也还能继续。 这样既能陪伴弟弟,给他更好的教育,又能不违背良心地去完成梦想,为啥选这个折衷的方案呢
-
11
-
6
-
18我觉得这样的结局可能更好点: 清明时节,一个男子在给自己的父母扫墓。他缓缓来到墓前,看了墓碑前摆着的新鲜糕点愣了一下,随机笑着摇了摇头,又从袋子里拿出同样的糕点和一个新的盘子。 “大概又是她吧。”他笑着摇了摇头,“舅舅总是把糕点摆得很凌乱,能把糕点码放得这么整齐,应该是医生的手法吧。” 谁知道墓碑后突然传来噗嗤一声,一个大他很多的女子从墓碑后绕了出来。女人的身后跟着一个男孩儿,男孩儿害羞地一只手揪着女
-
21我感觉编剧也填不上这个坑了,感觉以安然的性格,不会是那种冲动,自己扶养弟弟的。这个情况太悲剧了。也太恐怖了。
-
12有女儿,再生个儿子是重男轻女, 那有儿子,再生个女儿不就是重女轻男? 姐姐带弟弟,是重男轻女, 那哥哥带妹妹,不就是重女轻男?
-
9
-
0每次的跪拜磕头 声嘶力竭 表达意思就是不听话不孝 各种说得不能再说的 做得不能再做的 无力了 又死不了 过一天算一天吧
-
72
-
109
-
0我的姐姐不喜欢他们
-
10
-
0别管他们管好自己
-
0
-
3应该找柳某人来拍!
-
0
-
0
-
4
-
5姑妈这个人在剧中可能是除了安然以外最让人感动的人物,姑妈一辈子都在付出,以前是为弟弟付出后来是为老公和儿女付出,让人感动,但说实话我并不感动,甚至觉得姑妈有些懦弱,我们知道电影里姑妈本来有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的但她没抓住,那就是去俄罗斯做生意,姑妈是懂俄语的,去俄罗斯做生意再合适不过了,但她到了红场以后就被她妈叫了回来替弟弟看孩子,于是她失去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看到这段我就想不明白她为什么要回来,
-
1清明时节的陵园里,熙熙攘攘,人们在已故之人的墓前进行着祭祀。额头带汗的老人,目送前来陪同自己祭奠亡妻的子女走后,收拾东西,向着另一处墓地行进。突然在一处树荫后停下,不远处另一大家一人正在墓前祭祀。 “妈,爸身体不好,还在医院,不能来看你了,你保佑他早点好起来啊。”祭祀的中年男子也已经一头花发,他抬起左臂那闪着金属色泽的义肢,轻轻擦拭着亡母墓碑上的相片。 “爸爸,那边那个好像是舅公诶!” “好像真是小舅
-
22
-
1张子枫冲冲冲
-
2看了让人会掉眼泪的一部电影 电击頭像吧
-
0
-
0
-
12
-
7
-
1
-
13
-
0卖保险的亲戚朋友随时开始嘘寒问暖的关照,一会切入主题的生动讲解:你弟弟这样情况,就该给他多买点保险,要不然父母老了挣不来钱,你以后带他很辛苦,他以后过得也可怜,法律没规定你必须管,但道德上你不得不管......各个方面各个情况的分析着我家里未来的情况,真是让她们操心了。 这两年随着父母年龄和心气,她们没动过手了,只是偶尔的争执,话说舌头和牙齿都要咬这种,但我也不能接受,每次只要听着语气一不对,我就开始害怕
-
0
-
0睡不着想说点话,之前很早很早就想说,可没实施,在看了《我是姐姐》后也想写点什么,可不知道是懒还是什么原因就是没行动,今晚又睡不着,来写写消磨时间。 我在15岁之前一直觉得还挺幸福,家里经营着小吃店和照相铺,在乡镇街上的日子还算不错,也没吃过苦受过气。虽然父母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日子,可都会在一个多月的冷战后和好如初。虽然弟弟智力障碍➕间接精神分裂,但只要他平时好好的也没想过有任何不妥的地方,发病的时
-
1别生孩子了!别养孩子了!为地球,为生物做一份贡献。 养孩子你养得起吗?你以为你养得起?你以为能养两个? 甚至墓地都买不起,还养什么孩子。 电影反应了社会状态,孩子不是希望,是未来的负担。 极其残酷的社会现实,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可以让数个家庭头皮发麻。 互相推诿。 只有有钱人,家里有足球场的有钱人才配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