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社区吧
关注: 34 贴子: 3,440

理必求真,事必求是。

  • 目录:
  • 其他生活话题
  • 1
    发的前提是,对方力变小、劲不顺之时,脱离了这个气机就会变成纯粹性的对抗运动,要实现就得化,但化的前提是不能失中且要用中,不如此,就会变成局部的局部主动本能,而非太极拳拳理规矩所重。 ——0一园长一0
  • 1
    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诀》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得来不觉费功夫,势势存心揆用意。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
  • 0
    形贵能上领下,劲重能下推上。
    勇敢追梦 12-22
  • 0
    脚掌蹬地之前,脊柱先有个折叠,然后突然地蹬地,脊椎就与大地接通,会真正获得一种贯通力,而不仅仅是用腿去蹬地。力量会通过脊柱飞速上升,完成各种技术动作。
    勇敢追梦 10-23
  • 0
    两胯打开尾椎下插。
    勇敢追梦 10-21
  • 32
    一人一太极,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一层功夫一层理。
  • 0
    提膝出脚腿上不能缺少顺逆缠。提膝里合时,要脚掌的外缘先领劲使膝部向外走一小弧顺缠至大腿根,当提膝后踝关节放松,膝关节再向里划弧肘膝相合,当铲步出脚时要由胯到膝到脚变脚跟里侧领劲逆缠擦地蹬出,如“懒扎衣”、“单鞭”、“斜行”、“前蹚拗步”等势。
  • 9
    1,先移重心后转腰。 2,转腰的位置:大腿与身体的结合处一一大转子。 3,转腰的方向:正前左右约45度角。 4,移动的界限:小腿与地面垂直为界。 5,腿部顺逆缠丝。 6,劲力要连贯不断。
  • 0
    发现太极拳与书法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书法运笔的藏峰与太极拳动作的欲左先右就很相近。
  • 0
    发现有人提右腿重心上提; 发现有人出右腿与上肢合手步调不一致(先合手后出腿或先出腿后合手); 发现有人打开右臂过程不是走上弧线,而是走下弧线或自左向右平划直线。 这些都应该是不妥的做法。
  • 1
    人体的重心在下丹田。无论静态还是动态,只要保持重心垂线与百会与会阴连线平行或重合,落点在两脚心连线上,单腿支撑时落在支撑脚脚心,这时脚下感觉是平铺平均受力,此时身体基本就能保持中正。
  • 0
    架子涣散,就是不聚中,缺了两个东西,一是没回抽根劲,二是没领首坠盆劲。肩要会扣,腿要知裹,脊要永顺,好好体会这个东西。百会与会阴,遥相呼应。后腰通,则中轴通。拳有两种募集能的方式,一是内压系统。二是重力盘拳,利用根节回抽,往脊柱上聚合动能,你一定要正,正则聚。
    勇敢追梦 12-16
  • 9
    在太极吧里氛围感觉怪怪的,还是最开始那种在求真吧的感觉好@吧啦🙈巴掌八
    吧啦巴... 10-30
  • 2
    打太极拳单腿站不稳,根源不在脚上,而在于你的肩是不是能够放松。双臂打开肩放松你再试试,看是否能够站住。
    勇敢追梦 10-18
  • 1
    摘开练松,松而得沉。有些初学的人,心里总着急,我什么时候,才能练出沉劲? 练拳有次第,先练两年基本功,放长摘开拆分,浑身关窍柔韧,三维张力,肌肉松和,关节润滑,骨骼筋腱有了纵深,此时再练下沉,沉肘也好,落胯也好,或是吊坠劲,效果就出来了。
    勇敢追梦 10-13
  • 0
    太极拳缠丝劲的分类 唐明汉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区分太极拳缠丝劲,常见的方法,是分为顺缠和逆缠,就是,小指侧向手心裹或小趾侧向足心裹为顺缠,大指侧向手心裹或大趾侧向足心旋裹为逆缠。这种方法没有同内气的收放结合起来,显得过于简单。陈鑫在【太极拳图画讲义】中把缠丝劲分为十二种,就是,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外缠,内缠,大缠,小缠,则显得过于繁琐,根据太极拳缠丝劲的内涵和特点,把它区分
  • 4
    务实点讲,“松胯下沉,旋转虚实”是太极拳运动的核心技术。只有掌握了此项技术之后,“气”,“劲”上身,对养生、技击才有实际意义。下面具体说说。 所谓“松胯”是指胯根的放松和内收,“下沉”是指胯根放松后,身体上身的整体下沉,是松胯后产生的自然结果。“旋转下沉”是松胯造成身体上身在下沉的同时又发生了“偏转”,无论是实腿还是虚腿,那一侧的胯只要一松,就会向那一侧“偏沉”,这是人体生理规律。“松胯下沉”与“
  • 1
    十四世陈有本改拳后,出现了大架之说,而原来的传统架子只得被动的称为小架。那么小架的原汁原味体现在哪些呢?最明显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是脚根。 有些大架的名师们,在讲拳时一开始起式就强调“脚尖稍外摆”。我到底不知道脚尖稍外摆有什么好,出自于哪里,有什么依据。仔细观察练大架包括新架的大师,并不都是外摆,反而很注重内扣。小架对脚的要求是脚尖尽可能的内扣,至少也要平行,绝不允许外摆脚。脚尖内扣,大拇趾才
  • 0
    初学时尽力求慢: 初学时,为了便于检查与纠正每个动作,必须要慢,要循序渐进地练过这一个求慢的时期,切不可性急,以免给进一步提高造成困难。 须在精神提起与意气灵换的情况下求慢: 初学时为了检查与纠正姿势而不得不慢。但是正如上述,慢要有个限度,也就是说不可慢得似动似停,目定神呆,好像在那里想什么心思。这种慢,近似站架子的站功,不是行功所需要的。因此,慢必须在精神提起和意气灵换的前提下求慢,这样才不致产生呆
  • 2
    合胯,包括上下的合和左右的合。 上下的合,不是蹲,是松腹股沟同时沉尾闾。 左右的合是开后胯合前胯,是一种由外向里的裹合。 呵呵,你们都做对了吗。
  • 5
    晚饭后出去串了个门,回来发现sun的视频贴不见了。也不想问为什么了,王老师邀大家往我这儿来,我表示非常欢迎! 谁有好的话题,咱们继续探讨,谢谢大家!
  • 11
    一,起式 自然站立,脚不可并拢,微留缝隙。 此式有三次松沉: 第一次,提左腿开步前,屈膝坐胯,右胯落左腿起。 第二次,两臂前掤尾闾下坠(头往上领)。 以上两次沉的幅度较小。 第三次,当两臂抬至与肩平时,屈膝下蹲沉肩坠肘手往下落,这次沉的最为明显。 第一次沉是从无极进入太极态,重点体会提腿开步时的点起点落。 第二次沉体会手往前掤命门后撑,尾闾下坠头往上领,即有前必有后,有下必有上。 第三次下沉时,注意手臂不要往
  • 15
    要领 1立身中正,屈膝坐胯,先移重心再转腰。 2移动幅度。实侧小腿从前面看垂直于地面为界。 3身向范围。正前偏左、右45各度为限。
  • 7
    这个很重要 ,做不到这一点,拳的许多要领都很难实现。
  • 2
    一提,二落,三沉,四开。 一提,旋沉实腿侧的胯将虚腿提起; 二落,塌住劲,落虚脚; 三沉,当虚脚落至离地约十公分时,开始沉实胯让重心下降; 四开,重心下降过程中撑开虚腿,至虚脚根内侧或大拇指内侧着地,随后踏平虚脚。 值得注意的一点:第一步提腿时胯旋沉要给第三四步留余地不能把胯给坐死了。“垮拦扦”、“砸地”皆因为此。
  • 0
    一、重心移动的方式 先移重心后转腰。 转腰的位置,是大腿与骨盆的结合处。 转腰的幅度,左右四十五度之内。 要松胯蹬腿,另侧腿肚子微外翻移重心,让裆走后下弧,来回是个立体的平∞字,膝的劲路也是如此。 二、以身带手,节节贯穿 以腰为抽,手随身转,一动无有不动,一静百骸皆静,四肢不可妄动。 三、自转与公转相结合 身体的公转与四肢的自转相辅相成不可妥节,肢体无处不缠丝,使掤劲始终不丢。
  • 2
    我的态度是,能弄明白拳理,坚持遵循拳理练好身法,实现强身健体足已,没必要想的太多。
  • 6
    落胯是两肩合住两胯随尾闾下沉一起沉落,而放松下沉只是胯随尾闾下沉,腰以上不随只有放松,脊椎命门为界明显有上下对抜之感。 不知大家有没有相同之感。
    ○园长○ 11-18
  • 16
    在进退顾盼动作转换时要用尾闾找脚后跟。进步时尾闾找前脚的脚后跟,退步时尾闾找后脚的脚后跟。 凡胯的前送后抽、左右放置,都必须用脚底紧贴地面左右旋拧的反作用力来带动。这样易练出松沉劲。
  • 7
    跪膝的原因很多,感觉最主要的原因是胯不能后坐。身体沉落时光靠屈膝和收腹股沟不行,胯不后移和敛臀,股四头肌和后腰吃不上劲,结果必是膝前跪的模样。此时大腿和腰不费劲,把吃劲的点都给了膝盖和前脚掌。日久必有一伤。
    青蛙高唱 12-20
  • 0
    好的拳架,身法很正,转换很灵,发力很整。 给人印象是轻而不浮,沉而不僵,快而不乱,慢而不散。
  • 2
    有人玩起了“凌空劲”,这是个什么样的境界。
    gdrubbert 2-7
  • 0
    我这个贴子,被真孬在太极拳吧给屏蔽了。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