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禅吧
关注: 77 贴子: 237

  • 目录:
  • 个人贴吧
  • 2
    《道德经》要点简述(原文与注解) 第一章:众妙之门 本章首先对“道”作出总结,描述了道的三点特征:1,诸道非道;2,道生万物;3,本性即道。(参见《生活禅.道与涅磐的特征》)其次,指出“有和无”,同为“道”,只不过名相不同。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原文注解: 道,是可以
  • 0
    亲爱的生活禅吧的吧友们:大家好! “笑方”为本吧吧主候选人得票最多者,共计1张真实票数,根据竞选规则,官方最终批准@笑方,为本吧正式吧主。公示期三天。 吧主上任后,请严格遵守吧主协议 https://tieba.baidu.com/mo/q/newapply/rule?from=task,履行吧主义务,积极投身本吧的发展建设,也请广大吧友进行监督。如出现违规问题,请至贴吧反馈中心进行反馈或者投诉http://tieba.baidu.com/pmc/reportBazhu
  • 0
    生活之禅修证注释.渐悟与顿悟 1. 渐悟与顿悟之间,有哪些区别? 悟道,分为两条路,渐悟与顿悟。 渐悟,必须依照“戒定慧”的次第而行。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先遵守戒律,然后修习四禅八定,最后开悟见法。此为佛陀当年的修行之路。 顿悟,自古修行者总有误区,认为没有次第,其实是错误的。禅宗六祖有云:“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从观察到心,到从心悟道,这个过程是有次第的。 渐悟,四禅八定是核心
    张焙 2-20
  • 0
    生活禅 ——修行与生活 当前时代,虽修行者与悟道者众多,对“道”的信仰坚定,但普通人时常认为,去实修实证“道”,远远不如身边“家长里短”的琐事重要,更没有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对未来人类生存的意义重大。因此,如何面对孩子的教育、夫妻的关系、人际的交往等问题,如何对待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等问题,是传法者必须接触与明了的。 构建“生活禅”之初,定位的主要特点是,要在“生活中修行,修行中生活”。作为“得道者”,把“
    执智 8-5
  • 4
    生活禅 --慧解脱次弟 “如果有人发现一颗闪亮的星星,他没有权力放进自己的口袋独享光辉;他必须公诸于世,使每个人都能分享这份光耀。” ----阿姜查作品 前段禅修,课程期间经常听到“阿罗汉”一词,很多同修不解深意,认为阿罗汉只有通过止观修行才能成就。其时阿罗汉分两种,慧解脱与俱解脱。慧解脱阿罗汉,即不通过修止,通过修观了悟三法印,断除无明而得解脱,但只是智慧的了悟,六根接触六尘时,还有贪嗔痴等执著,无禅定与
  • 2
    生活禅 ——修行与悟道的核心 1,修行的核心: 止观之法门, 明觉到心念, 悟到不住念, 无我见涅磐。 简释: 从止观双修的法门入手,明觉到当下一念,了悟不去执着当下一念之中的“善、恶、不善不恶”,直至当下一念,再无“贪嗔痴”,到达“无我”之境,此时即见“涅磐”。 (注:善、恶、不善不恶,来源于贪爱、嗔恨、痴愚,而不去执着善、恶、不善不恶,即俗称的“念起不住、不停留”。) 2,悟道的核心: 生住异灭皆一念, 善恶无
    执智 2-28
  • 1
    生活禅修证注释 ——”法印“区别 1.“三法印”与“一实相印”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长久以来,众多修行者对“三法印”与“一实相印”,一直喋喋不休的争执,此中的主要原因在:“三法印”,是开悟者站在修行者的角度,简单易懂的阐述万物实相,而“一实相印”,是开悟者站在“涅磐寂静”的状态,也就是俱解脱的境界,对修行者阐述万物实相。 三法印,偏重印证修行者对万物实相的解读;一实相印,偏重印证修行者证悟的境界。一个针对万
    执智 12-19
  • 0
    执智 2018-12
    十年 十年的最后一年 在风口浪尖上静静思量 一切的缘起 却是早年玫瑰的芳香 或许 不能忘怀的过往 始终与山间的河水 一起流淌 不经意间 与青山绿水 激起万千彷徨 再回首 阴谋与阳谋的碰撞 伴随一年的流浪 厌恶的假面 一次次从天而降 血液难以舒畅 魔鬼的追逐 曾经的舞台 远远不能承载梦想 深夜山顶遥望 破烂不堪的巨轮 已经难以远航 十年之前 单纯的少女 相约少年去天空飞翔 青涩的少年 要去心中的天堂 至此 相互沉沦 天各一方 十年之后 引燃的
    执智 12-8
  • 0
    13. 生活禅修证注解.灵魂与物质的关系(2018.12.06) 翻阅去年总结的“《道德经》要点简述”,发觉今年年初重新梳理时,把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句重新修改,以第一章“有与无,同出而异名”为契入点,但现在看来,修改的并不圆满,还是以“道生万物”契入符合原文。因此,理解此章,要结合四十二章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四十章的“无生万物”,是建立在四十二章的“道生万物”的理论之下的。 有关上
    执智 12-6
  • 0
    生活禅修证注解 ——老子与止观修行 自古解注《道德经》者众多,理解思路千差万别,但提及修行核心,绝大多数解注者一致认同第十六章的“致虚极,守静笃”是其核心。有关此点,本人也是认同的,但如果可以加上“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就更加圆满了。 对于修行之法,佛教法门众多,但细数总结,无非就是“修止与修观”两大类,阿含经更以“修习于止,终成于观;修习观己,亦成于止;止观俱修,得诸解脱界”做出总结。此处之所以提及
    11-9
  • 0
    生活禅修证注解 ——老子与止观修行 自古解注《道德经》者众多,理解思路千差万别,但提及修行核心,绝大多数解注者一致认同第十六章的“致虚极,守静笃”是其核心。有关此点,本人也是认同的,但如果可以加上“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就更加圆满了。 对于修行之法,佛教法门众多,但细数总结,无非就是“修止与修观”两大类,阿含经更以“修习于止,终成于观;修习观己,亦成于止;止观俱修,得诸解脱界”做出总结。此处之所以提及
    11-8
  • 0
    生活禅 ——开悟的步骤 在过往理论中,对“开悟”的见解,阐述过不只一次。从早年归整出的“觉到心念、悟到不住念”,到去年总结的“慧解脱次第”,再到“实证的次第”,使理论不断完善的同时,也略显繁杂,而且对核心的探讨不够简单明了。今日之所以重提“开悟”,就在于要把核心梳理出来。 “止观之法门,明觉到心念,悟到不住念,无我见涅磐。”此四句偈语,是本人对实修、实证的总结,并把止观双修、四念处、三法印等融入其中,
    10-30
  • 0
    生活禅修证注释 ——浅析禅宗 曾经在中国独领风骚逾千年,一统佛教八大宗派的禅宗,如今风光不再,宗门逐渐被净土宗替代,而过往的经言与公案,却成就了一批狂禅,活跃在现实与网络之间,以显示禅门的存在。 有关禅宗没落的主要原因,本人认为是禅宗在六祖慧能的改革之后,虽完全融入社会各阶层,但后世门徒的传播过程,却偏重理论,把原本需要实修、实证的实践佛法,变成了谈空论玄的“空中楼阁”。 自达摩祖师西来开始,传法至六
    10-22
  • 2
    生活禅                       ——以心印心 佛教禅宗,不仅把佛法中国化,更把佛法化繁为简,尤其六祖惠能提出的“以心印心”,能够直入本性,当下开悟,立地成佛。虽然以心印心的法门方便、快捷,但对传法者的修行与证悟能力要求极高。近代很多人修行禅宗无法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传法者本身对涅磐(天堂)尚不领悟,不能有效以心印心,所以禅宗变成了谈空论道的口头禅。 生活禅,在《证悟涅磐(天堂)的要
    li99590274 10-14
  • 2
    生活禅修证注解 ——阿含经中的“三法印” ************************************************************************************* 此篇文章的缘起,是解释《阿含经》的一段经文。在看到“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时,方才理解北传经论中“性空缘起,缘起性空”的出处。 以前在解释“道与涅磐的特征”时,曾用“道生万物”来理解“性空缘起”,即涅磐通过“因果律”生出万物,而“若见缘起便见法”的解释,即明了“因果律”便见涅磐。由于南传佛教对
    执智 10-14
  • 0
    生活禅修证注解 ——带业往生 一直以来,不愿过多探讨净土宗的理论,因其里面牵扯过多“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思想,容易使人产生迷执;更有厌恶此生,追求往生净土的观念,容易使人消极避世。今日,之所以提起,是近段时间看到一些文章,里面论述到“开悟”就能脱离生死,推崇即使今生不精进修行,来世也可不入轮回。此种观点,与净土宗的“带业往生”异曲同工,已经完全错解经论,所以有必要梳理清楚。 带业往生,从古至今都是净
    执智 10-11
  • 0
    生活禅修证注解 ——有为法与无为法 无为法,是北传佛教相对于南传佛教的有为法,提出的一种理念,也成为南北传从古至今争论的焦点。而“无为法与有为法”,自古以来更被无数大师引用、注解,甚至在修行法门的对比中,成为门徒抨击其他法门的有力武器。在此,本人只能引用北传佛教的一实相印,来诠释这一争执:“一切法平等,无有差别,是诸法实相印。” 《杂阿含经》记载:“有为者,若生、若住、若异、若灭;无为者,不生、不住、
    执智 10-11
  • 1
    生活禅 ----二元对立 《六祖坛经》第一章,在“慧能度化惠明”时,先让惠明“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又让惠明静坐良久,方才说道:“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此段经文,正是慧能帮助惠明,梳理实修与实证的步骤,接而破除由痴愚(无明)引起的贪爱与嗔恨,使之了悟宇宙实相。 在《坛经》经文中,慧能先让惠明“屏息诸缘,勿生一念”的原因,就在于普通人的内心不够清静,当下的妄念纷飞。普通人,弹指
    执智 10-10
  • 0
    有关“返璞归真”的问答 ①经常听人说,小孩子接近道,此话如何理解? 在《道德经》里面,老子并没有直接提出“小孩子接近道”的观点,而是指出“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与“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的思想。“常德”与“含德之厚”,是指最高的德性,并非“道”。以此可见,刚出生的小孩子,接近“最高的德性”,而非“与道合一”的状态。(赤子,指刚出生的小孩子。) ②“最高的德性”指什么? 众所周知,刚出生的小孩子,对外物
    执智 10-5
  • 1
    生活禅 ——道法自然 近年,国家大力推广传统文化时,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其中“天人合一”来自儒家的哲学思想体系,而“道法自然”来自道家的哲学思想体系。但《老子.25章》,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已经明确了人要效法“天与地”的主张,与“天人合一”的思想,异曲同工。因此,搞懂“道法自然”的含义,“天人合一”随即明了。 先秦诸子百家之中,道家之所以有中国文化之根的称誉,关
    li99590274 10-5
  • 1
    生活禅 ——宗教共通处 前段时间,有人问我:“世界宗教众多,相互之间成见很深,想知道,他们之间可有共通处?”寻思良久,回复道:“世界宗教的共通点在能离苦得乐的“天堂”,也就是佛教的解脱之道、离苦之道。” 纵观世界宗教,不论任何派别,都会用大篇幅描述自己信众的归处——天堂。这些教派的天堂,相同之处在于,能够永享幸福、安详,而天堂的对立面——地狱,长久的烦恼、痛苦。既然天堂如此圣洁,如何才能进入呢?各宗各
    li99590274 10-5
  • 1
    生活禅 ——因果律 从古至今,修行者与宗教界在解释“三世因果与六道轮回”时,大多玄之又玄,使普通人根本摸不着头绪。但如果我们从心念契入,领悟普通人在历缘对境时,是以“本心生出妄心,妄心生出妄念”的模式运行,再去反观法界万物,用逻辑思辨的方式去理解“因果律”就相对容易。 妄心与妄念,是普通人的心境,而解脱者的心境是“正心与正念”。普通人之所以称为“妄”,就是含有“贪嗔痴”。如普通人的妄心,是有二元对立的
    li99590274 10-5
  • 0
    生活禅 ——四念处的核心 过往总结“生活禅”理论体系时,重点提出三个关键点:1,止观双修;2,三法印;3,四念处。在这三点里面,提及四念处的频率,虽相比“止观双修”与“三法印”并不高,但却是贯穿“止观双修”与“三法印”的重中之重,所以,今日特用一篇文章总结说明。 四念处,是南传佛教修行法门的根本,但本人认为,更是北传佛教顿悟法门的核心,也是了悟“三法印”的关键所在。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其中核心要点。 1
    执智 9-30
  • 0
    生活禅 ——修行的原理 《杂阿含经》:“贪欲永尽,嗔恚永尽,痴愚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名涅槃。”此处可以看出,只要能永尽贪嗔痴,才能进入涅槃,所以想要成为解脱者,前提就是永尽贪嗔痴。 即然知道永尽贪嗔痴,方能进入涅槃,成为解脱者,那么怎样“永尽贪嗔痴”呢? 首先,要清楚“贪嗔痴”来自我们的念头。 在历缘对境的日常生活中,只要六根接触六尘,念头就会出现。如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都是念头主导。当然,在六根接触
    9-30
  • 0
    生活禅 ——实证的次弟 去年归整实修、实证理论时,写过一篇《生活禅.慧解脱次弟》,但那篇文章偏重以浅显易懂的方式,探讨从感受契入心念的过程,而对如何从心念契入法界的描述较少。为了方便修行者从实修之中彻悟“三法印”,现把实证的次弟步骤,简单梳理。 一.止观双修 止观双修的目的,是观察到当下的一念,是为彻悟“三法印”做准备。当然,运用止观双修,不仅可以远离烦恼、脱离苦海,更可以观察到“弹指四百念”,随之进入解
    执智 9-30
  • 0
    生活禅 --道德经的修行方法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豆豆 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思想深邃,言简意深,为华夏文明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其作者老子,生逢群雄争霸的周朝末年,透过乱世,对人性与天地万物有了深刻的体会,更以道德经总结周朝末年之前数千年,乃至上古文化的精华,令人敬佩。 从古至今,注解道德经的圣贤不计其数,本人不敢妄议孰对孰错,只不过早年一直参悟佛教修行方法,所以建议想了悟道德
    执智 9-29
  • 0
    生活禅 --心念的具体运用 每次和别人谈起佛法,都以“心念”为契入点解释,早年更以“觉到心念、悟到不住念”总结佛法核心。不仅如此,当任何人对境时,只要六根接触六尘,便有念头产生,可见心念对人的生活影响极大。更加重要的是,万法唯心造,当领悟心念与法界的关系后,即可开悟,不必去研读佛学名相和背经典。既然心念如此重要,就有必要梳理清楚其在具体运用时的方法,下面将以三点简单总结。 1,止观双修 佛经有云:弹指间
    张焙 9-29
  • 0
    生活禅.以心印心 近段时间正在梳理过往理论,当翻阅到2016年7月写得此篇文章时,发觉并不是太圆满。但
    执智 8-25
  • 0
    生活禅.四念处的核心 过往总结“生活禅”理论体系时,重点提出三个关键点:1,止观双修;2,三法印;3
    执智 7-22
  • 1
    《生活禅.修证要点注释》有关实证的问题
    执智 7-2
  • 4
    生活禅.实证的次弟 去年归整实修、实证理论时,写过一篇《生活禅.慧解脱次弟》,但那篇文章偏重以浅
  • 0
    《生活禅.修证要点注释》 九、生活禅的缘起 1、“生活禅”的理论是否为知见? 一直以来,本人在梳理佛
    执智 5-5
  • 1
    《生活禅.修证要点注释》 六.浅析禅宗 曾经在中国独领风骚逾千年,一统佛教八大宗派的禅宗,如今风光
  • 0
    《生活禅.修证要点注释》 八.有关本心的问答 1.念头与心的种类有哪些? 念头分为两种,一种有贪嗔痴
    张焙 5-3
  • 0
    《生活禅.修证要点注释》   七.道法自然 近年,国家大力推广传统文化时,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
    张焙 4-13
  • 0
    《生活禅.修证要点注解》 四,阿含经中的“三法印” ************************************************************************************* 此篇文章的缘起,是解释《阿含经》的一段经文。在看到“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时,方才理解北传经论中“性空缘起,缘起性空”的出处。 以前在解释“道与涅磐的特征”时,曾用“道生万物”来理解“性空缘起”,即涅磐通过“因果律”生出万物,而“若见缘起便见法”的解释,即明了“因果律”便见涅磐。由于南
    执智 3-17
  • 0
    生活禅 ——修行的原理 《杂阿含经》:“贪欲永尽,嗔恚永尽,痴愚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名涅槃。”此处可以看出,只要能永尽贪嗔痴,才能进入涅槃,所以想要成为解脱者,前提就是永尽贪嗔痴。 即然知道永尽贪嗔痴,方能进入涅槃,成为解脱者,那么怎样“永尽贪嗔痴”呢? 首先,要清楚“贪嗔痴”来自我们的念头。 在历缘对境的日常生活中,只要六根接触六尘,念头就会出现。如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都是念头主导。当然,在六根接触
    执智 3-16
  • 1
    《生活禅.修证要点注解》有为法与无为法
    执智 12-16
  • 2
    生活禅 --往生净土法门 纵观目前世界主流宗教,都会用大篇幅描述自己信众的归处——天堂,而天堂是
    张焙 11-28
  • 0
    《坛经》重点批注 ——疑问品第三 1.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
    执智 7-5
  • 0
    《坛经》重点批注 ——本心的含义 近期翻阅坛经,有时批注的文字自己回头再看,总发觉不能清晰表达经
    执智 6-24
  • 1
    《坛经》重点批注 ——般若品第二 1.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
    执智 6-15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个人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