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吧
关注: 10,432 贴子: 43,160

生物技术与我同在,加油

  • 目录:
  • 学校话题
  • 0
    Ma 等[73]研究了叶片和根系对水分亏缺的转录变化,发现干旱胁迫下差异表达基因参 与碳水化合物代谢 、木质素和蜡质的生物合成 。在蛋白质水平上 ,主要是通过激活 CAT、SOD、POD、APX 等抗 氧化酶来维持植物细胞稳态并从脱水中解毒 ,以及确定出耐胁迫蛋白及参与的主要途径 。如 Zhang 等[74]鉴定得 到干旱胁迫下 2 个品种中的差异积累蛋白(differentially accumulated proteins,DAPs),这些 DAPs 大多参与应激 和防御 、蛋白质代谢 、跨膜运输 、信号转
  • 0
    1. 3 紫花苜蓿抗旱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 3. 1 组学研究现状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测序技术的进步,紫花苜蓿对干旱胁迫 的响应研究逐步从形态 、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过渡到了更深层次的分子水平,比如采用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 谢组学等确定得到与胁迫相关的基因 、蛋白及代谢途径[68-70],明确了紫花苜蓿在干旱胁迫下的响应机理 。其中在 转录组水平上 ,主要是确定得到了紫花苜蓿各个部位参与干旱胁迫响应的基
  • 0
    同时对 57 份紫花苜蓿苗期的叶面 积 、叶片相对含水量 、株高等 8 个表型和生理指标进行评价 ,筛选出了苗期极强和极弱抗旱性种质分别是 17 和5 份 。最后综合萌发期和苗期的抗旱性鉴定结果 ,得出 2 个时期共同抗旱性强的种质有 2 份 。Zhang 等[48]对 198 份 紫花苜蓿种质资源的 18 个与抗旱性相关的农艺 、生理和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 ,获得了适应干旱环境的紫花苜蓿 种质资源 。Maghsoodi 等[49]对 10 个紫花苜蓿的 CAT、APX、POD 活性 、丙二醛(malon
  • 0
    1. 2 紫花苜蓿种质资源的抗旱表型和生理鉴定评价 对收集到的紫花苜蓿种质资源进行抗旱性鉴定评价是抗旱育种的关键环节 。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材料为适 应环境,会从表型特征 、自身内部结构 、生理代谢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的变化[44]。 因而,其鉴定评价内容包括干旱胁 迫下的形态 、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 。程伟燕等[45]和李慥哲[46]研究了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的表型特征,得出干旱胁 迫使紫花苜蓿叶 、茎表皮上生出表皮毛和单细胞 ,也使
  • 0
    入库保存的紫花苜蓿种质资源经过鉴定 评价 、整理编目和繁种更新 ,以及开展生活力检测等 ,实现了资源的妥善保存 ,为利用奠定了物质基础[42-43]。总 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畜牧业的转型升级,紫花苜蓿作为一种最具经济价值的优质牧草,其资源的收集 、保存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 目前 ,国家苜蓿种质资源库中保存的紫花苜蓿材料在支持草畜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显 著,部分资源已通过一些项目的实施进行了性状鉴定 、遗传多样性分
  • 0
    苜蓿属的物种主要有紫花苜蓿 、杂花苜蓿(Medicago rivularis)、 黄 花 苜 蓿(Medicago falcata)、天 蓝 苜 蓿(Medicago lupulina)、小 苜 蓿(Medicago minima)、南 苜 蓿(Medicago polymorpha)等 。其中紫花苜蓿最具经济价值 ,因而成为世界范围内主要的优质栽培牧草种之一 ,也是苜蓿属栽 培最多的种[35,39]。紫花苜蓿种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材料丰富,保存份数较多,保存量位于前 3 位的国家是 美国 、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其中主要保存机构是美国国
  • 0
    1 紫花苜蓿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抗旱性鉴定评价 1. 1 紫花苜蓿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现状 育种工作中,种质资源是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创新的根本,是确保植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 在保障国家食物安全 、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1]。 目前 ,世界范围内苜蓿属植物有 100 多 种 ,其中 2/3 是一年生的 ,1/3 是多年生的[32-33]。我国是苜蓿属资源分布丰富的地区之一 ,但因种内 、种间的杂交 等原因 ,我国苜蓿属现
  • 0
    所以 ,了解紫花苜蓿的 耐旱机制 ,开展资源收集和水分亏缺条件下耐旱性状的鉴定[29],培育抗旱性强 、草产量高及品质优良品种是解决 旱作地区紫花苜蓿种植中出现品种问题的一条很有前途的路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干旱影响紫花苜蓿产业快速 、 健康发展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提高紫花苜蓿生产力和推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战略[30]。 因此,本研究主要 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现阶段紫花苜蓿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现状 、抗旱表型和生理鉴定
  • 0
    在恶劣环 境和干旱胁迫下,植物一般都是通过各种形态 、生理 、生化和分子等反应来应对和生存[6],其中紫花苜蓿表现为相 对发芽率和发芽势降低[7],气孔导度下降[8],胞间 CO2 浓度下降[9],光合作用和蒸腾速率降低[8,10-11],茎秆的生长被 抑制[12],叶面积和叶水势下降[13],根系体积增大[14],根冠比增加[15-16],渗透调节物质如脯氨酸(proline,Pro)、可溶 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和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SS)含量增加
  • 0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豆科苜蓿属(Medicago)多年生草本植物 ,因其生物量高 、营养价值丰富 、适应 性 强 、适 口 性 好 、利 用 年 限 长 、耐 旱 耐 寒 、抗 适 度 盐 碱 、耐 刈 割 、保 持 水 土 、肥 田 增 产 等 特 性 ,被 美 誉 为“ 牧 草 之 王 ”[1-4]。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紫花苜蓿已被确认为奶牛等草食家畜所需的高蛋白优质 饲 草 料 之 一 ,目 前 在 全 世 界 范 围 内 广 泛 推 广 种 植 和 利 用 。然 而 ,自 2
  • 0
    摘要:紫花苜蓿属豆科四倍体多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是草食动物所需的优质蛋白饲草资源 。 发展紫花苜蓿产业对全球各国农业产业和畜牧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 ,随着世界范围内干旱等极端气候的频繁 出现及水资源短缺 ,旱灾已是束缚整个紫花苜蓿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培育抗旱性强的紫花苜蓿品种 ,不但能保持 高产稳产 ,还能节约水资源 。 因此 ,本研究主要综述了国内外紫花苜蓿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抗旱性鉴定
  • 0
    科学的苜蓿种子处理技术 、合理的栽培时 间及栽培管理技术 、合适的收获时间及收获方 式 ,是提高苜蓿种植效益的关键 。本文以高碑 店市优质高产苜蓿种植项目为例 ,论述了高产 苜蓿的栽培关键技术及收获技术 。优质苜蓿种 植与收获技术推广对发展优质苜蓿产业和提高 苜蓿种植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各地在发 展苜蓿产业时需结合当地农牧业产业结构需求 而定 。可扩大苜蓿种植面积 ,借助现代化机械 开展标准化苜蓿栽培管理及收获 ,
  • 0
    湖南双非一本,专业是生物技术,专业绩点排名6/43,但感觉没学到啥东西,每次考试都是背了就忘。有个大创省级项目,也跟着老师做过一些实验。英语四级已过,六级考了3次还没过,每次都是410-420家里是普通家庭。差不多就这么个情况,想问问学长学姐们考研有没有推荐的学校呀?#26考研#生物技术#生物学
  • 2
    本人是双非二本,生物技术专业,目前决定不考研,但是对于实习与就业,还有点什么都不懂,有没有人可以答疑解惑一下?毕业之后可以找什么样的工作?或者推荐什么类型的工作呢?或者有没有已经就业了的葡萄学院的学长学姐可以给个解释或者指导?例如,什么时候开始实习,是25年7月份就开始实习吗?还是要等八九月秋招呢? #怎么给LPL定制版本能拿S冠##你看好小米生产卫生巾吗##JKL和Uzi相比谁更强##为什么黄毛从来不缺女朋友##樊振东不参加
  • 0
    苜蓿属多年生豆科植物 ,常作为牧草 。苜 蓿 含 有 丰 富 的 粗 蛋 白 、碳 水 化 合 物 、矿 物 质 元 素 、微 生 物 。 因 其 营 养 物 质 丰 富 ,苜 蓿 被 称 为 “ 牧草之王”。 中国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种植 苜蓿 ,到 21 世纪初实现大面积种植 。受中国畜 牧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苜蓿种植面积 从 最 初 的 约 133.33 万 hm2 不 断 扩 大 ,到 2004 年 时已经增长到 386.67 万 hm2 。 随着国家对畜牧 业的支持 ,苜蓿产业化种植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趋
  • 0
    当评价材料数量较多,且评价指标较多时,各指标间在综合评价的重要性存在显 著差异,采用隶属函数值将各指标转换成一个品种评价抗逆性的综合指标 D,用 D 值来衡量抗逆性的强弱,D 值越大,表明抗逆性越强,D 值越小,表明抗逆性 越弱。这种方法有效避免单一指标评价的片面性,能够将各个指标有效整合,反 映出品种的真实抗性(曹师, 2020)。此方法已经被应用到多个作物进行抗逆性评 价,如玉米、高粱(李强, 2019)、黑麦草(石永红等, 201
  • 0
    2.3.2 收获茬期 紫 花 苜 蓿 每 年 可 收 割 4~ 5 茬 。 刈 割 期 应 根据苜蓿产量 、可消化营养物质而定 。一般遵 循产量最大 、可消化营养物质最高的原则 。刈 割期判断参考如下:( 1)现蕾~开花初期 ,开花 10% 时可刈割 ;( 2)苜蓿生长高度为 79~ 81 cm 时品质最优 ,可刈割 。苜蓿刈割一般留茬高位 为 5~ 8 cm 。苜蓿刈割频次可根据刈割期而定 。 每年最后 1 次刈割应在霜冻前 1 个月完成,留茬 高度为 10~ 15 cm 。
  • 0
    2.3 苜蓿收获技术 2.3. 1 收获机械 苜蓿收获机械应与种植机械及种植面积相 匹配 。高碑店市对苜蓿收割采用了青贮机苜蓿 高湿青贮技术直接收获 。收割后的苜蓿经短时 间晾晒 、切碎,拌入菌剂后直接裹包青贮 。
  • 0
    病虫害防治 。苜蓿常见病虫害有青枯病 、 叶斑病 、炭疽病 、疫病 、蚜虫 、蓟马 、草地螟等 。 蚜虫 、蓟马在夏季刈割后用艾绿士 、多杀菌素或 高效氯氰菊酯混合吡虫啉喷杀 。草地螟用辛硫 磷 、乙基多杀菌素轮换喷杀 。建议采用喷雾机 械喷施 ,精准控制用量 ,保证喷药均匀性 。此 外,还可通过加强水肥管理进行壮苗,预防病害 发生 。
  • 0
    施肥 。苜蓿对氮肥需量较大 。在返青期 , 每公顷撒播 90~ 150 kg 氮磷钾复合肥 。在刈割 后每公顷追加氮磷钾复合肥 90~ 150 kg 。各茬 再追加1次 。 冬至前后每公顷追加氮磷钾 300~ 450 kg。
  • 0
    灌溉 。苜蓿对水量需求较高 ,必须做好灌 溉管理工作 。一般在冬季返青 、夏季高温期 、每 次刈割后 3 d、冬至需分别进行 1 次漫灌 。有条 件的地方可以采用喷灌或滴灌,根据土壤墒情 、 降水情况适当补充水分 。干旱时期可增加灌溉 次数及灌溉量 。
  • 0
    2. 1.4 田间管理 除草 。苜蓿种子细小,前期种苗弱小,杂草 影响苜蓿苗出苗及生长发育 。优质高产苜蓿除 草以中耕除草为主,适当辅助化肥除草 、人工除 草等多种手段 。 中耕除草次数不少于 2 次 。化 肥除草一般在整地翻耕前 7 周进行 。可用草甘 膦喷杀地面杂草 。若播后杂草较为严重 ,可用 二甲戊灵 、氯吡嘧磺隆 、普士特 、阔草清 、烯草酮 等 交 替 用 药 ,除 草 1~ 2 次 。选 择 除 草 剂 时 ,需 根据杂草情况而定 。 阔草清清除马齿觅 、
  • 0
    2. 1.3 播种 苜蓿播种方式需根据种植地地貌及地块条 件而定 。播种时间以适应墒情为主 ,在不同季 节根据降雨及茬口合理安排 。平原地带大面积 种植建议采用机械化播种 。大面积种植基地可 采用耕播一体机实施标准化撒播 ,便于后期实 施机械化中耕除草 、机械化施肥 、机械化收获 。 在墒情较差的地带可适当增加播种量 。播种量 一般为 15 .0~22 .5 kg/hm2。播种深度为 1.5~2 cm, 保 证 与 刈 割 茬 口 一 致 。 播 种 行 数 根 据 地 块 而 定 。高碑
  • 0
    2. 1.2 选地及整地 由于苜蓿种子细小 ,苜蓿整地需要精整 。 整地应用旋耕机处理 ,旋耕深度为 25~ 30 cm 。 耙地不少于 6 次 。有条件的区域可采用激光机 平地 。处理后的土地要做到上松下实 。为了提 升苜蓿产量和质量 ,对种植地还采用了测土配 方技术进行土壤改良 。 紫花苜蓿适宜的土壤 pH 值 为 6.5~ 6.8 。根 据 测 定 土 壤 情 况 ,在 整 地 前针对性施加钙 、磷 、钾肥 ,并确定钙 、磷 、钾肥 施肥比例 。基肥以有机肥或厩肥为主 ,可起到 改
  • 0
    2 苜蓿栽培与收获技术应用 2. 1 栽培技术 2. 1. 1 选种及种子准备 高碑店市苜蓿种植基地选用了紫花苜蓿品 种,在中国广泛栽培,具有抗逆性强 、适应性强 、 高质优质的特点 。 紫花苜蓿蛋白质含量高达 18%~20%,市 场 价 格 为 2 .5 元/kg,市 场 前 景 良 好 。在 播 前 需 要 晾 晒 种 子 2~ 3 d,将 新 鲜 苜 蓿 种子与砂混合揉搓,可提高种子发芽率,预防病害。
  • 0
    1 高碑店市苜蓿种植概况 高碑店市地处河北省中部 ,是河北省非常 重要的工业城市 。温带大陆性气候 ,平均气温 12.4 ℃ , 年降水量为 600 mm 。境内有多条河流 穿过 ,构成了稳定的灌排水系统 。 大部分区域 为冲积平原地貌 ,土层肥沃深厚 、土质疏松 ,非 常适合发展农业 。为了适应河北省现代农业产 业技术体系的发展 ,河北盛世兆苜丰农业服务 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 究所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草业创新 团队 ,
  • 0
    6.1 结论 1. 综合试验 1 和试验 2 结果最终确定,高抗品种有 5 个,分别是 SK3010、 巨能 2、WL354HQ、KS208 和 Saranac,抗病品种 3 个,分别是 BR4010、甘农 3 号和中兰 1 号,感病品种 2 个,为陇东苜蓿和 Kanza。 2. 对 10 个紫花苜蓿品种采用隶属函数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和隶属函数分 析进行综合分析,综合评价最好的品种的是 SK3010、巨能2、WL354HQ 和KS208, 综合评价最差的是陇东苜蓿和 Kanza。 3. 试验地 1 共计单株收获种质63 份,试验地2 由于未开花故未收集到
  • 0
    5.5 苜蓿抗霜霉病种质选育 抗病种质选育是防治苜蓿霜霉病的根本措施,抗原材料的筛选是极为重要的 工作,能够为抗霜霉病育种提供亲本材料(王迪, 2007)。当下, 我国关于苜蓿抗 霜霉病种质选育相关研究较少,且育成的抗霜霉病品种较少,远不能满足生产实 践所需,这主要是因为育种工作难度较大,影响因素太多,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 我国苜蓿育种方法主要有杂交育种和选择育种,这两种方法均为常规育种方法, 所需时间较长,育种速度较
  • 0
    5.4 紫花苜蓿的综合特性评价 5.4.1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是指来对个要素进行分析,以此来明确各要素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以及相关性是否显著的分析方法。陈艳(2011)使用此方法分析了苜蓿地上部生 长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李彦芳(2018)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苜蓿的分子结构 与其体内木质素含量和营养价值的关系;王富贵(2011)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 了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与地下根系形态的相关性关系;李艳阳(2018)使用此方 法分析了苜蓿品种
  • 60
    一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1、 RNA实验技术手册 2、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3、分子诊断学 4、基因克隆与DNA分析 5、临床分子诊断学实验 6、现代基因操作技术 7、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 8、神经病理学彩色图谱 9、核酸探针与原位杂交技术 10、免疫组化与分子病理学 11、DNA与蛋白质序列数据分析工具 12、医学常用实验技术精编 13、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14、原位检测技术 15、microRNA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16、实时荧光PCR技术(第2版) 17、PCR最新
  • 11
    国外各种生物试剂、血清进口到国内清关运输。 全程冷链温度有保障
  • 26
    本人今年即将高考。考虑生物相关专业,求各位前辈介绍该专业的概述、前景、就业、科研、龙头院校之类的,考研读博的难易程度……虽先前略有耳闻仍抱一丝侥幸
    故郡. 3-9
  • 19
    到处本着喜欢生物的心报了生物专业,但是录取之后我爸就一直在骂我,然后我刚刚去了解了一下生物专业,发现大家都说这是坑,可是我高考没考好,但是还是一意孤行报了生物技术,完全没有考虑太多,但是了解之后我才明白了我毁了我自己的人生,学校是个不算很好的学校,专业是个“天坑”专业,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而且转专业的话又该怎么转,真的是让人很苦恼,未来感觉就是死路一条
  • 0
    我在提取质粒的过程中,用乙醇负二十度静置后离心有很多白色不溶于水的物质为什么呀?是因为氯仿抽提没除干净吗?怎么解决呀?用新挑取的菌斑培养就能提出来,但是用低温保菌后的菌种培养就不行了,中和反应后溶液不清澈,发黄甚至有点绿,氯仿抽提的时候能感觉到溶液有点黏
  • 0
    跟一个卷职称的导师,干项目强度像是读研,每天查文献10h+想方案
  • 0
    苜蓿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取决于单基因和多基因的组合( Skinner and Stuteville, 1988; 1989; Skinner and Stuteville, 1992; Yaegeand Stuteville, 2000),由 于紫花苜蓿是异花授粉植物,它的抗病性由抗性不同的植物组成。在本研究中, 没有发现具有完全抗性的种质,这与 Skinner and Stuteville(Skinner and Stuteville, 1992)的研究结果一致。然而病原能够快速适应单基因,因此抗病策略应以多基 因的积累为主(Conrath, 2002),因此这意味着在进行抗病育种的过程中,应将多个指标考
  • 0
    综合两块试验地结果,最终确定高抗品种为 SK3010、巨能 2 和WL354HQ 、 KS208、和 Saranac,抗病品种为 BR4010,甘农 3 号和中兰 1 号,感病品种为陇 东苜蓿和 Kanza。这与李春杰等(李春杰等, 2000)、宋雨阳等(宋雨阳, 2016)、 先米西努尔. 肉孜(先米西努尔 ·肉孜, 2016)的结果一致,与金娟等(金娟等, 2013) 的研究结果有所差异。金娟等(2013)研究发现,中兰一号品种在甘肃省榆中对霜霉病表现为高抗品种,而此研究发现中兰 1 号为抗病品种,这可能是采
  • 0
    5.3 抗病性评价 关于苜蓿抗霜霉病评价,国内外有众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李春杰等(2000) 在高山草原条件下对苜蓿霜霉病进行了田间抗病性评价,研究发现陇东苜蓿霜霉 病发病率为 73%,较严重,表现为感病,甘农 3 号发病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 <0.05),为 4.3%,表现为抗病。宋雨阳(2016)在甘肃省上川镇研究发现,巨 能 2 、WL354HQ 、SK3010 霜霉病发病率分别是 5.20% ,4.77% ,2.80%,均对霜 霉病表现为高抗,甘农 3 号霜霉病发病率为 10.13%,表现为
  • 0
    霜霉病的严重程度和苜蓿品种的分化程度表明,甘肃省永登县甘露池村的气 候适合进行苜蓿抗霜霉病种质选育相关工作,抗霜霉病种质苗圃应在夏末建植, 避开 6 月的高温天气,因为 8 月和 9 月雨水多,气温低,且在夏末种植,当病害 大流行时,苜蓿处于幼苗阶段,对霜霉病的反应更为剧烈,得出的抗性结果更为 可靠(Yaegeand Stuteville, 2000)。 同时研究发现不同苜蓿品种对霜霉病的抗病性表现与种质的地理起源有关, 来自不同地方的种质更易受到
  • 0
    试验地 1 自播种后,分别于 2020 年 10 月,2021 年 4 月-6 月进行了 4 次病 害调查,调查发现 2020 年 10 月、2021 年 4 月和 6 月各品种的发病率均较低, 2021 年 5 月各品种的发病率均较高,5 月份霜霉病的发病率在 18.75%~98.75%之 间,病情指数在 12.50~56.48 之间,陇东苜蓿发病最严重,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 最高,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品种,分别是 98.75%和 56.78 ,BR4010、甘 农 3 号和中兰 1 号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较高,SK3010、巨能 2 和 WL354HQ 的 发病情况较轻
  • 0
    第五章 讨论 5.1 苜蓿生长状况 本试验分别于 2020 年 8 月和 2021 年 5 月播种了 7 个苜蓿品种和 10 个苜蓿 品种,并分别于 2020 年和 2021 年进行了田间病害调查,该试验地地处北温带内 陆地带干旱区,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境内年平均降雨量 231mm,年平均气温 5℃ 左右。试验田 Ⅰ和试验田Ⅱ出苗均良好,试验田 Ⅰ2020 年苜蓿生长缓慢,这可 能与播种时间较迟有关,试验田 Ⅱ2021年 8 月前苜蓿生长良好,8 月后苜蓿生长 缓慢。 5.2 苜蓿霜霉病发生的季节动
  • 0
    4.10 抗病种质 F1 收获情况 抗病种质 F1 代果穗总数、花簇数、单株种子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成熟果穗数、未成熟果穗数、成熟比例和枝条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其中成熟果穗数在 22.19 个~49.14 个之间,巨能 2 的成熟果穗数最多,为 49.14 个;未成熟果穗数在 45.33 个~75.86 个之间,WL354HQ 的未成熟果穗数最多, 为 75.86 个;成熟比例在 22.32%~55.55%之间,巨能 2 的成熟比例最大,为 55.55%, WL354HQ 的成熟比例最低,为 22.32%;枝条数在 40.90 个~6
  • 0
    4.9.4 聚类分析 采用欧氏距离组间联接法对 10 个苜蓿品种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出苗率、 株高、分枝数、茎基部直径、单株鲜重和单株干重等 8 个指标进行抗病性聚类分 析。当欧氏距离为5 时,将 10 个品种分为3 个抗性类群,其中,第 1 类包括 SK3010、 巨能 2 、WL354HQ 、KS208 、Saranac;第 2 类包括 BR4010、甘农 3 号和中兰一 号;第 3 类为陇东苜蓿和 Kanza(表 4-15)。
  • 0
    4.9.3 灰色关联度分析 按照灰色系统理论,将所有苜蓿品种看成灰色系统,而抗霜霉病、出苗率、 株高、分枝数、茎基部直径、单株鲜重和单株干重 7 个指标看成灰色系统中的 7 个因素,分析系统中 7 个因素的关联度大小,并计算各指标权重,判断出每个性 状在苜蓿综合评价中的作用。通过计算得出结果为β 1=0.131,β 2=0.121,β 3=0.164,β 4=0.149,β 5=0.161,β 6=0.142,β 7=0.132,权重排序为株高>茎基 部直径>分枝数>单株鲜重>抗霜霉病植株比例=单株
  • 0
    4.9.2 隶属函数分析 选取发病率、病情指数、出苗率、株高、分枝数、茎基部直径、单株鲜重和 单株干重 8 个指标,采用隶属值函数结合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对 10 个紫花苜 蓿品种进行综合评价。10 个苜蓿依照综合特性排名前 4 的是巨能 2 、KS208 、 SK3010 、WL354HQ 、排名最差的是陇东苜蓿、Kanza(表 4-13 ,表 4-15)。
  • 0
    4.9 供试品种的综合特性 4.9.1 相关性分析 霜霉病发病率与分枝数和茎基部直径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相 关系数分别是-0.860 和-0.854;霜霉病发病率与株高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P< 0.05),相关系数为-0.728;霜霉病病情指数与分枝数和茎基部直径均表现出极显 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是-0.925 和-0.867;霜霉病的发病率与单株 鲜重和单株干重相关性不显著(P>0.05)(表 4-12)。
  • 0
    4.8.3 单株鲜重和单株干重 2021 年 6 月到 8 月,10 个苜蓿品种的单株鲜重和单株干重均存在显著差异 (P<0.05)。2021 年 6 月~8 月,10 个苜蓿品种的单株鲜重分别在 0.79g~1.73g、 14.56g~29.01g 和 41.99g~55.79g 之间,2021 年 6 月 KS208 的单株鲜重最大,为 1.73g,陇东苜蓿的单株鲜重最小,为 0.79g。2021 年 7 月中兰 1 号的单株鲜重最 大,为 29.01g,陇东苜蓿的单株鲜重最小,为 14.56g 。2021 年 8 月中兰 1 号的 单株鲜重最大,为 55.79g ,Kanza 的单株鲜重最小,为 41.99g(表
  • 0
    4.8.2 株高、分枝数、茎秆直径 2021 年 6 月到 8 月,10 个苜蓿品种株高、分枝数和茎基部直径均存在显著差 异(P<0.05)。2021 年 6 月株高在 10.98cm~432.74999999999994px 之间,KS208 株高最高,为 432.74999999999994px,WL354HQ 的株高最低,为 274.5px。2021 年 7 月株高在 981.25px~1234.5px 之间,WL354HQ 的株高最高,为 1209.5px,BR4010 的株高最低,为 39.2125px。2021 年 8 月株高在 1729.25px~1900px 之间,KS208 的株高最高,为 1900px,陇东苜蓿株 高最低,为 1501px(表 4-10)。 2021 年 6 月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B_T_baby

目录: 学校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