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问:“返本还源时如何?”师曰:“蟭蟟虽脱壳,不免抱寒枝。”问:“如何是猛利底人?”师曰:“石牛步步吼深潭,纸马声声火中叫。”新到持锡绕师三匝,振锡一下曰:“凡圣不到处,请师道。”师鸣指三下。
-
2新罗国卧龙禅师,僧问:“如何是大人相?”师曰:“紫罗帐里不垂手。”曰:“为甚么不垂手。”师曰:“不尊贵。”问:“十二时中如何用心?”师曰:“猢狲吃毛虫。”问:“如何是潭中意?”师曰:“丝纶垂不到,磻溪谩放钩。”曰:“如何是潭外事?”师曰:“日里金鸟叫,蟾中玉兔惊。”
-
2问:“父母未生时,那人何处立?”师曰:“卦兆未兴,孙膑失筭。”问:“如何是大千顶?”师曰:“不与众峰齐。”
-
7尤其是想念论坛的师兄们,她动动嘴的想念,逗都动动手的想念
-
2且问,下面所述中的三者,哪位是日面佛,哪位是月面佛? 【马祖与门下三大高徒智藏、怀海、普愿一起赏月。皓月当空,月色静谧。马祖问:“如此美好月夜,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度过?”智藏答:“月照佛殿朗,正好供供佛。”怀海答:“月圆心中明,莫若打打坐。”唯普愿一言不发,挥挥衣袖走了。马祖感叹道:“以后能接续我讲经弘法事业的,是深入经藏的智藏;能弘扬我禅定修行法脉的,是游心性海的怀海;而特立独行,超然物外的,唯有
-
4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犀因玩月纹生角,象被雷惊花入牙。”问:“如何是向去底人?”师曰:“寒蝉抱枯木,泣尽不回头。”曰:“如何是却来底人?”师曰:“火里芦花秀,逢春恰似秋。”曰:“如何是不来不去底人?”师曰:“石羊遇石虎,相看早晚休。”
-
4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孤岩倚石坐,不下白云心。”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铁狗吠石牛,幻人看月色。”问:“如何是披毛戴角底人?”师曰:“蓑衣箬笠卖黄金,几个相逢不解唤?”问:“学人未晓时机,乞师指示。”师曰:“参差松竹烟笼薄,重叠峰峦月上迟。”僧拟进语,师曰:“剑甲未施,贼身已露。”僧曰:“何也?”师曰:“精阳不剪庭前竹,水墨徒夸海上龙。”
-
11吉州禾山禅师,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杉树子。”问:“文殊以何为师?”师曰:“风筝有韵真堪听,听得由来曲不成。”
-
2天眼神足实修。 凡夫无智,活于世界,妄想分别,执着,无有神通! 圣人运智!先得天眼!赖耶缘起,唯识无境。下面书写,详细修法! 天眼神境,一个原理,如何修?首先悟入,无境唯识,不住分别,离执着,以及妄想。离凡夫生活,入观法界禅定! 然而如何实修?关键生起般若,如何获得所谓般若?观法界即观心识!缘起法界,心识交互,诸法无时序,缘起而得!诸法有时序,顺次缘起。关键要悟入心识之缘起!语言怎么线性输出?所以关键
-
1泐潭延茂禅师,僧问:“如何是古佛心?”师曰:“终不道土木瓦砾是。”问:“日落西山去,林中事若何?”师曰:“庭前花盛发,室内不知春。”问:“如何是闭门造车?”师曰:“失却斑猫儿。”曰:“如何是出门合辙?”师曰:“坐地到长安。”问:“如何是和尚正主?”师曰:“画鼓连槌响,耳畔不闻声。”
-
4正月初一,拜年压岁。 有福福至,念安心安。
-
3师问僧:“眼界无光,如何得见?”曰:“北斗东转,南斗西移。”
-
4洪州泐潭神党禅师,僧问:“四威仪中如何辨主?”师曰:“正遇宝峰不脱鞋。”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虚空驾铁船,岳顶浪滔天。”
-
2泐潭明禅师一日下到客位,众请师归方丈。师曰:“道得即去。”时牟和尚对曰:“大众请师乃上法堂。僧问:“非思量处识情难测时如何?”师曰:“我不欲违古人。”曰:“不违古人意作么生?”师曰:“也合消得汝三拜。”僧问:“碓捣磨磨,不得忘却,此意如何?”师曰:“虎口里活雀儿。”问:“定慧不生时如何?”师曰:“铁牛草上卧,昏昏不举头。”问:“如何是道者?”师曰:“毛毵毵地。”曰:“如何是道者家风?”师曰:“佛殿
-
5惠能大师真正见自性 是听弘忍大师讲解金刚经 重新提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后 彻悟的 之前的 本来无一物 是惠能大师听到金刚经的经文 有所启发 还不算亲见自性 但是方向和道理是对路的
-
9径山杲云:“ 若也先照后用,则瞎一切人眼。若也先用后照,则开一切人眼。若也照用同时,则半瞎半开。若也照用不同时,则全开全瞎。此四则语,有一则有宾无主,有一则有主无宾,有一则宾主俱无,有一则全具宾主。即今众中,或有个不受人瞒底汉来道,者里是甚么所在?说有说无,说虚说实,说照说用,说主说宾,拦胸搊住,拽下禅床,痛椎一顿,也怪伊不得。”
-
5很多学佛法的人 心地不仁慈 道德素质很差 我执我慢我见习气很重 对人对事缺乏慈悲心 没有正直和善良 都只会无师自通得粉饰自己 抹黑他人 不懂得谦下 仁和 因为自己有那么点福报 信了佛法 修行了 有的方面有点效果了 就习惯性给自己贴金 当遇到看法和自己不同 做法不符合自己的胃口时 只会指手画脚 傲慢无礼 得 进行 诋毁 轻慢 攻击 嘲讽 从不会反省自己的过错 非常 背道而驰 有的人升天了 但是成了魔 无理伤害乃至杀害别的善良的天人 有的人
-
5袁州南源行修慧观禅师,僧问:“如何是南源境?”师曰:“几处峰峦猿鸟叫,一带平川游子迷。”问:“如何是南源深深处?”师曰:“众人皆见。”曰:“恁么则浅也。”师曰:“也是两头摇。”问:“有口谈不得,无心未见伊时如何?”师曰:“古洞有龙吟不出,岩前木马喊无形。”
-
3念起即觉。觉之即无。故悟人分上虽有客尘烦恼俱成醍醐。 但照惑无本。空华三界如风卷烟。幻化六尘如汤消冰。 若能如是念念修习。不忘照顾定慧等持。则爱恶自然淡薄。 悲智自然增明。罪业自然断除。功行自然增进。烦恼尽时生死即绝。 若微细流注永断。圆觉大智朗然独存。即现千百亿化身于十方国中。 赴感应机似月现九霄影分万水。应用无穷度有缘众生快乐无忧。名之为大觉世尊。
-
2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 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著相。无始已来。无著相F。 修六度万行。欲求成F,即是次第。无始以来。无次第F。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F,F与众生一心无异。犹如虚空无杂无坏。如大日轮照四天下。 日升之时明遍天下。虚空不曾明。 日没之时暗遍天下。虚空不曾暗。 明暗之境自相凌夺。虚空之性廓然不变。佛及众生心亦如此。若观佛作清净光明解脱之相。观众生作垢浊暗昧生死之相。作此解者。历河沙劫。终不
-
5善是青松恶是花,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见青松不见花。 面上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中无嗔无价宝,不断不灭是真常。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
2月轮禅师上堂:“祖师西来,特唱此事。自是诸人不荐,向外驰求。投赤水以寻珠,就荆山而觅玉。所以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认影迷头,岂非大错。”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梁殿不施功,魏邦绝心迹。”问:“如何是道?”师曰:“石牛频吐三春雾,木马嘶声满道途。”问:“如何得见本来面目?”师曰:“不劳悬石镜,天晓自鸡鸣。”问:“宗乘一句,请师商量。”师曰:“黄峰独脱物外秀,年来月往冷飕飕。”问:“不辨
-
12幽州盘山禅师,僧问:“如何出得三界?”师曰:“在里头来多少时邪?”曰:“如何出得?”师曰:“青山不碍白云飞。”问:“承教有言,如化人烦恼,如石女儿,此理如何?”师曰:“阇黎直如石女儿去。”
-
1禅师曾示众云:“全体是个解脱大海,全体是个涅槃妙心。无起灭可求,无生死可出。百骸溃散,卓而独存;四大分离,湛然常寂。正与么时,身里出门即不问,门里出身作么生?毗卢顶上从来往,安乐邦中任去留。”
-
3袁州蟠龙山可文禅师,僧问:“亡僧迁化向甚么处去也?”师曰:“石牛沿古路,日里夜明灯。”问:“如何是佛?”师曰:“痴儿舍父逃。”
-
3僧问:“诸佛所说法,种种皆方便,是否?”师曰:“是。”曰:“为甚么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师曰:“且莫错会。”僧以坐具一画,师喝曰:“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今之学者,方见道不可以言宣,便拟绝虑忘缘,杜塞视听。如斯见解,未有自在分。诸人要会寂灭相么?出门不见一纤毫,满目白云与青嶂。”师坐而不卧,余三十年。示寂,塔全身于岘山。
-
6吉州道场普明慧琳禅师,福州人。上堂:“有漏笊篱,无漏木杓。庭白牡丹,槛红芍药。因思九年面壁人,到头不识这一著。且道作么生是这一著?”以拄杖击禅床下座。上堂:“一即多,多即一。毗卢顶上明如日。也无一,也无多,现成公案没讹。拈起旧来毡拍板,明时共唱太平歌。”
-
3禅师常德府德山无诤慧初禅师,静江府人也。上堂,顾视大众曰:“见么?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日月为晦为朔,在四时为寒为暑。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且道在衲僧分上,又作么生?一趯趯翻四大海,一拳拳倒须弥山。佛祖位中留不住,又吹渔笛汨罗湾。”
-
1楞严有何不可研究,但须以净土为主。则一切经,皆发明净土利益之经也。楞严开首征心如此之难,则知末世众生,犹欲以禅了事者,其为自误误人也,大矣。而况廿五圆通,列势至于观音之前,其主持净土也,大矣。其发明五阴磨境处,破色受二阴之人,尚有著磨之事。足见自力了生死之难,亻弗力了生死之易。能如是研究,则其利大矣。凡研究时,必须息心静虑,凝神详阅。则如入大宝洲,必有所得。倘如赶路只图快速,恨不得一下看完。则不但
-
3收之一切不立 散之普遍含灵 妙神非知所测 正觅绝于修行 灭则不见其怀 生则不见其成 大道寂号无相 万像窈号无名 如斯运用自在 总是无心之精
-
4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师子窟中无异兽,象王行处绝狐踪。” 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日月并轮辉,谁家别有路。”
-
2七处征心八还辩见,阿难几乎是刨根狡问,亻弗也没说阿难错,亻弗只是说阿难颠倒了,阿难看见的只是月边,用月边来寻找主体是很愚蠢的,亻弗说颠倒,无有是处,但是月边看见的东西也是真的,并非虚妄,而虚妄,是你把这个边当主体了,才是虚妄,以此颠倒众生。
-
19“保持当下”即是妄。 什么是当下? 三心不得时,即是当下。 故当下并不是个时间概念, 是个心行无住,无住心行 时的境地。 故说 无住 际,本无处开口,更 无可示人,故谓之“如来密行”处。 此之际,此之刻,无住二字尽以道尽, 稍加思议,即是妄想。 何况作“保持”之念呢, 早堕三心轮回中了!
-
4应无所住,无黏也。而生其心,无滞也。可否?
-
12这种现象可谓是遍地不曾藏 随手皆俯拾
-
3明心,因悟本而说,其心非心,缘起而说心。
-
3与禅修吧这几天热议的“怎么从门匙孔进入门内”是紧紧地咬合的
-
2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常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何以故。欲气粗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是以渴仰。从佛剃落。
-
1
-
1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就是你不会死在相里面也就是你眼睛所现的 一切食衣住行这些你的亲戚朋友 兄弟姊妹 不管他怎么样子的忤逆或者顺境、逆境、 有钱、没钱 你都是这样子的超越都不起烦恼,就是佛!但是,这个可不简单了 可是,我们这个物就是转不了 就认为那个物是实在的我们认为有一种东西 在困扰着我们因为我们是业力之身 我们有种种的病会困扰着我们我们有种种的欲望 会困扰着我们我们有种种的家庭 会困扰着我们 我们有种种的道德舆论
-
1世出世诸法。皆无自性。亦无生性。但有空名。名字亦空。你秪么认他闲名为实。大错了也。 设有。皆是依变之境。有个菩提依.涅盘依.解脱依.三身依.境智依.菩萨依.亻弗依。你向依变国土中觅甚么物。乃至三乘十二分教,皆是拭不净故纸。 佛是幻化身。祖***丘。你还是娘生已否。你若求佛。即被亻弗魔摄。你若求祖。即被祖魔缚。你若有求皆苦。不如无事。
-
1万法唯心现量,本来就是你的清净自性显露出来。为什么你会活得这么烦恼?因为不知道念念消归自性,归无所得,没有悟到万法不可得的真理,在缘起缘灭里面完全迷失如来藏性。就是有摩尼宝珠不会用,有清净自性没有开采出来。信解契入如来藏妙真如性之后,起信、起正解,当契入这个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妙真如性之后,如来再教敕与会圣众、开示大众此如来藏妙真如性之用。真如是体,用就是真如的妙用。
-
3抚州逍遥山怀忠禅师,僧问:“不似之句还有人道得否?”师曰:“或即五日斋前,或即五日斋后。”问:“剑镜明利,毫毛何惑?”师曰:“不空罥索。”问:“洪炉猛焰,烹锻何物?”师曰:“烹佛烹祖。”曰:“佛祖作么生烹?”师曰:“业在其中。”曰:“唤作甚么业?”师曰:“佛力不如。”问:“四十九年不说一句,如何是不说底句?”师曰:“只履西行,道人不顾。”曰:“莫便是和尚消停处也无!”师曰:“马是官马不用印。”问:
-
2明识一念之中五阴者。谓历历分明。即是识阴。领纳在心。即是受阴。心缘此理。即是想阴。行用此理。即是行阴。污秽真性。即是色阴。此五阴者。举体即是一念。一念者。举体。全是五阴。历历见此一念之中无有主宰。即人空慧。见如幻化。即法空慧
-
3《金刚经》中的这句名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人理解为“凡所有相”就是空的。其实空并不是没有相,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空的理解有很多种:凡夫认为是相对空,也叫顽空;外道认为是断灭空;二乘认为是析法真空,也叫偏空;初入门菩萨认为是体法真空;而善逝所证得的是妙有真空。
-
22偈颂 释宗 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 返覆数千回,总不出今日。
-
4参禅与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来是一件事。参禅提一句话头,横截生死流,也是从信心坚定而来。若话头把持不住,禅也参不成。若信心坚定,死抱着一句话头参去,直待茶不知茶、饭不知饭,功夫熟处,根尘脱落,大用现前,与念佛人功夫熟处,净境现前,是一样的。到此境界,理事圆融,心佛不二。佛如众生如,一如无二如,差别何在?诸位是念佛的,我希望大家以一句佛号为自己一生的依靠,老老实实念下去。
-
1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嗔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 美女在前,俗人的看法是,前面一枝花;禅和子的看法是,迷魂鬼子就是她! 眼能如是不被色尘所转,其余五根都能不被尘转,香不垂涎,臭不恶心,什么眉毛长,牙齿短,张三李四,人我是非都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