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和尚吧
关注: 3,140 贴子: 15,221

虚云和尚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号虚云

  • 目录:
  • 中国近代史
  • 1
    坐下弟子,六道之中,众生之类,所谓食者有多种,大体分为:一者思食,二者闻食,三者制食,四者想食,五者时食,六者段食,七者不休食,八者道食等。 人道食者因身体以昼行夜伏为体相,是故多以体用、体能为食之相分,是种食相为制食与时食,所谓制食,多以体内种种液分为食制,是故称制食。 按制食,人一日约晨为旺用,午为中用,晚为衰用。何为衰用,人体器官晚用者,如同器之欲碎而用之,是故称衰。而恶鬼畜牲则诸多夜为旺用,
  • 1
    【文殊八字大威德真言】唵(ong)·阿·尾·啰(la)·吽·佉(qū)·左·洛(luò)【善男子若有男子女人。发心能忆诵此陀罗尼一遍者。即能拥护自身。(护身)两遍能护同伴。(保护在你身边的人)三遍即能大拥护国王。(能利益到领导人)住十地菩萨亦不能越过此陀罗尼力者。何况诸小天魔龙 神 鬼 类 恶 众生等。而能障 碍。(你如法念修这个咒,什么天 魔 鬼 神 都不能障 碍你)若诵四遍即能拥护 妻 妾 男 女。(保护家人孩子)若诵五遍拥护一
    小核桃 3-24
  • 5
    【甲、叙言】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名戒义。大集月义经说:“诸仁者;离欲义是戒义,解脱义是戒义,休息义是戒义,尽义是戒义,灭义是戒义,此诸句义,名为戒义。” 释尊将涅槃的时候,阿难请问佛在世时以佛为师,佛去世后以何为师?佛说:“以戒为师”,所以我们佛弟子,能持戒律,方有导师,若无戒行,等于无师传!但是佛教律藏中,关于律学的戒相很多,有在家五
  • 18
    这几天我没有进堂讲话,请各位原谅,我不是躲懒偷安,因为身体不好,又没有行到究竟,只拿古人的话和大众互相警策而已。我这几天不讲话,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有病,大家都知道我体力不支,众人会下讲话,不提起气来,怕大家听不见,提起气来,又很辛苦,所以不能来讲;第二是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你我有缘,共聚一堂,但人命无常,朝存夕亡,石火电光,能保多久,空口讲白话,对于了脱生死有何用处,纵然有说,无非是先圣前贤的
  • 4
    (初七第六日开示,2月27日) 古人说:“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才说打七,明天就是解七了。 依规矩,明天早上要考功了,因为打七是克期取证的方法。证者证悟,见到自己本地风光,悟到如来的妙性,故日证悟。 考功就是要考察你在七天当中的功夫到了何等程度,要你向大众前吐露出来。 平常在这个时候向你们考功,是叫做讨包子钱,人人要过的,就是我们打七的人人要开悟,人人可以弘扬佛法,度尽众生的意思。 现在不是说人人开悟,就是
    无咎1 3-10
  • 4
    虚云老和尚开示老实念佛 讲于印光大师生西十二周年 十二月廿一日纪念影堂 今天是印光老法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各位都是他老的弟子,在这里聚集一堂,饮水思源,追念师父。在佛法的道理上,师是法身父母。纪念师父便是对法身父母的孝思,较之世间小孝更有意义。 回忆我第一次与印光老法师相见,是光绪廿年在普陀山,那时是化闻和尚请他在前寺讲《弥陀经》。自从讲完了经,他便在寺中阅藏,二十余年从未离开一步,只是闭户潜修,所以
    无咎1 3-9
  • 0
    《金光明最胜王经》: 若有国土宣说是经,一切人民皆得丰乐,无诸疾疫,商估往还多获宝货,
    园林888 2-28
  • 0
    《金光明最胜王经》: “梵王,是故我今令汝修学,忆念受持,为他广说。何以故?我于往昔行菩萨道时,犹如勇士入于战阵不惜身命,流通如是微妙经王,受持读诵,为他解说。梵王,譬如转轮圣王,若王在世,七宝不灭;王若命终,所有七宝自然灭尽。梵王,是《金光明》微妙经王,若现在世,无上法宝悉皆不灭;若无是经,随处隐没。是故应当于此经王,专心听闻,受持读诵,为他解说,劝令书写,行精进波罗蜜,不惜身命,不惮疲劳,功德
    园林888 2-28
  • 0
    《金光明最胜王经》: 尔时,大自在梵天王亦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此《金光明最胜王经》,希有难量,初中后善,文义究竟,皆能成就一切佛法。若受持者,是人则为报诸佛恩。”
    园林888 2-28
  • 0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元音老人文集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XpuMaryM13nWRBKrcFOow?pwd=1234 提取码:1234
  • 0
    爱河千尺浪,苦海万丈深一日不修,去鬼日近一日修之,仙真不远还归来时路不离本圆心清斋诵经 修德立行, 德行为先,尽己所能,孜孜以求,“勿以善小焉而不为,勿以恶小焉而为之修心修德,积德敬神侧耳倾心听若遇恶言,报以宽和若是诤言,内观警醒若闻玄机,莫轻放过 道士,人所敬者乃敬:祖师伟业,神明威光非吾鄙德所至
  • 0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修道之人,阳德服人,阴德服鬼,一举一动如婴儿赤子,纯然天理,合乎天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过即不留。天上神仙,如同世间庸人,不会机巧之心,贪得之欲。所谓庸德之行,庸言之谨,尽矣。天上神仙,不过世间庸人。 不会机巧,如愚如讷,被褐怀玉,赞之不喜,呵之不怒。 一颗妙觉圆明之心,圆陀陀光灼灼,不随世俗境遇流转。 金者万年不坏,丹者圆满无愧,以金丹之名比喻道成也。 道成之后
  • 0
    神仙,不是小说里随性杀戮,广开后宫,全知全能的存在。仙之为仙,因其体合大道,德配天地,清轻上升,游乎清虚碧落。有一毫私心杂欲,只名凡夫。大道至简至易,修仙之法无他,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慈心于物,积功累行,修身养德,就是筑基。世人种种嗜欲,贪求,情欲无度,见利忘义,只会重浊下降。心神浑浊,打坐万年,亦只是磨砖作镜,不得超凡入圣。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 举世无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得仙家
  • 1
    神仙,不是小说里随性杀戮,广开后宫,全知全能的存在。仙之为仙,因其体合大道,德配天地,清轻上升,游乎清虚碧落。有一毫私心杂欲,只名凡夫。大道至简至易,修仙之法无他,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慈心于物,积功累行,修身养德,就是筑基。世人种种嗜欲,贪求,情欲无度,见利忘义,只会重浊下降。心神浑浊,打坐万年,亦只是磨砖作镜,不得超凡入圣。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 举世无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得仙家
  • 0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修道之人,阳德服人,阴德服鬼,一举一动如婴儿赤子,纯然天理,合乎天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过即不留。天上神仙,如同世间庸人,不会机巧之心,贪得之欲。所谓庸德之行,庸言之谨,尽矣。天上神仙,不过世间庸人。 不会机巧,如愚如讷,被褐怀玉,赞之不喜,呵之不怒。 一颗妙觉圆明之心,圆陀陀光灼灼,不随世俗境遇流转。 金者万年不坏,丹者圆满无愧,以金丹之名比喻道成也。 道成之后
  • 10
    论到此事,本无可言说。盖有觉有照,属于生死;无觉无照,落于空亡。修心之法,全在当人妙悟,不可以语言文字出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亦不能吐露于人。但有言说,都无实义。故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亦云未说一字。宗门下开口便呵,动手就打,亦演斯妙义耳。 至于话头、话尾,若真用功人,有何先后头尾,本自如如。若初心用功,不得不从话尾追究耳。盖末法众生,障深慧浅,不从参话尾入手,难达话头;不从有心处用功,难证无心。 故
    照醒... 1-5
  • 0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有于尸罗、轨则虽得不坏,然毁正见;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有虽多闻,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谤正法,为魔伴党。如是愚人自行邪见,复令无量俱胝有情堕大险坑。此诸有情,应于地狱、旁生、鬼趣流转无穷。若得闻此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便舍恶行,修诸善法,不堕
    jgmzswj 1-1
  • 1
    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等事,方于人道无愧,可立于天地之间;若不尽忠孝节义等事,身虽在世,其心已死,是谓偷生。—《关圣帝君觉世经》
    小核桃 12-27
  • 0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应做如是观,光阴似箭,转瞬即逝,人生生死为大,爱欲情仇,有何重要?扰神扰心,沉沦苦海。应发精进修行,死志不渝,得失心不要太重,天下事反过来才入道 道贵平时,无论贵贱一念绝虑忘息,收敛六识,回光灵窍,即得至道妙趣。久之灵光渐长,大补精气。虚空诸界,如在毫厘。但人习气尘根太深,必广造阴德,念念至善,才感动天上圣贤暗中提拔。又要养元神,不养识神。活泼泼的,静处如是,动处亦如是 清静,故
  • 1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 泉曰:“平常心是道。” 州曰:“还可趣向也无?” 泉曰:“拟向即乖!” 州曰:“不拟争知是道?” 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 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耶!”州于言下悟理。 我们说古人的空话,说平常心,人人都有,但怎能见得他是道呢?只要识得平常心,则一切处都是道;不识这平常心,就颠颠倒倒了。 何故呢?我们不能回光返照,向外驰求,背觉
  • 5
    妄念人人皆有,然妄念起时,我自知之。知而不随,是谓不相续,不相续则我不为妄转;纵有妄念起灭,亦不过如浮云之点太虚,而太虚固不变也。 佛说一切法皆为对治妄念,妄念若无,则法不必用。然凡夫流浪生死,无始劫来习染已深,若不假佛法修治,则生死无由解脱。但习那一法就要尽此一生习去,不可朝三暮四,徒费心力。 今生能做和尚,皆是过去培有善根,否则必不得出家做和尚也。和尚不是穷苦人做的,若是穷苦人做的,何以乞丐不做
  • 5
    同参道友们来问话,不要客气,直道些好。本来诸方丛林问话的规矩,要恭恭敬敬,搭衣持具顶礼后,问讯长跪,才请开示的。这里是茅棚境界,不讲究这些。 什么道理呢?我现在一天到晚在烦恼中过日,你们多礼,我就更麻烦了。随便随时,哪里都可以问,可以说,禅和子在巷里牵牛直来直去。譬如说点灯,用的是香油,就说是香油,是洋油,就说是洋油。你用功是念佛,就谈念佛,是参禅,就谈参禅。有那样便说那样,洒洒脱脱的好。若说我样
  • 0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是故若人诵此愿者。行于世间。无有障碍。如空中月出于云翳。诸佛菩萨之所称赞。一切人天皆应礼敬。一切众生悉应供养。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圆满普贤所有功德。不久当如普贤菩萨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处。常居胜族。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如师子王摧伏群兽。堪受一切众生供养。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
    jgmzswj 12-22
  • 0
    《百佛名经》: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现在诸佛名号。能受持者。一切魔众于是人所不得其便。一切恶人亦不得便。获得无量无边甚深功德。随所生处具菩萨行。得宿命通颜容端正众相具足。常得亲近供养诸佛。乃至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舍利弗。若有闻是诸佛名号。受持读诵恭敬礼拜书写供养展转教他。所得功德无量无边。
    jgmzswj 12-22
  • 0
    《大宝积经》: “复次,功德华,上方有世界,名无量功德庄严威德,劫名无量吼声。彼现有佛,号虚空吼声净妙庄严光明照如来。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所生之处,种族尊豪,识性聪慧,善能通达世俗文词,凡所发言人皆信受,于诸地中具足清净戒、定、智慧及于解脱知见,获宿命智,得五神通,亦当得佛十八不共,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 所生未曾离诸佛, 具足八种梵音声
    jgmzswj 12-22
  • 0
    《大宝积经》: “复次,功德华,西北方有世界名为离垢,劫名广族。彼现有佛,号种种胜光明威德王如来。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转身得无量辩才庄严陀罗尼,悉能受持八十俱胝如来所说之法,所得国土功德庄严,亦如西方极乐世界无有异也。”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 国土犹如无量寿, 成就甚深诸法智, 一生当证佛菩提。
    jgmzswj 12-22
  • 0
    《大宝积经》: “复次,功德华,东北方有世界名曰无忧,劫名辩才庄严。彼现有佛,号无数劫积集菩提如来。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即为供养八十俱胝诸佛世尊,转身具足六十种言音辩才。”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 智慧无边到彼岸, 如供八十俱胝佛, 转生当证妙辩才。
    jgmzswj 12-22
  • 0
    《大宝积经》: “复次,功德华,下方有世界名种种音声,劫名积集智慧。彼现有佛,号一切法门神变威德光明照耀如来。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转身得陀罗尼,名成就正觉,当能受持九十俱胝诸佛如来所说之法,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 得成正觉陀罗尼, 受持无量诸佛法, 一生当证大菩提。”
    jgmzswj 12-22
  • 0
    《大宝积经》: “复次,功德华,西南方有世界名无量庄严,劫名能生妙法。彼现有佛,号最上妙色殊胜光明如来。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则为奉事九十俱胝诸佛如来,得度脱一切众生三昧。何故名为度脱一切众生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此三昧演说法时,能令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恶趣众生悉皆解脱,得生人天普获安乐,决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犹如悦意如来刹中,所有众生常受安乐。”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人
    jgmzswj 12-22
  • 1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时药上菩萨,说是过去五十三佛名已,默然而住。尔时,行者即于定中,得见过去七佛世尊毗婆尸佛,而赞叹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宣说五十三佛,乃是过去久远旧住娑婆世界,成熟众生而般涅槃。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余一切众生,得闻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于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不堕恶道。若复有人能称是五十三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复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三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
    jgmzswj 12-22
  • 0
    凡在三界之内,都要六道轮回,六道之中,分三善道,三恶道。天、人、阿修罗,是三善道;畜生、饿鬼、地狱,是三恶道。六道之中,每一道都有千品万类,贵贱尊卑各各不同。故经云:‘譬如诸天,共器饮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上者见白,中者见黄,下者见赤。’欲界诸天有淫欲,四天王天与人间同,忉利天淫事与人间略异,只过风不流秽,夜摩天则执手成淫,兜率天但对笑为淫,化乐天以相视为淫,他化天以暂视为淫。 《楞严经》说:‘
    灵岩山寺 12-15
  • 8
    稀饭咸菜,逍遥自在。 山珍不及,况乎海味。 学佛不论修何法门等,总以持戒为本。如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楞严》二十五门,各证圆通,故云“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自己择一门为正行,余者为助行。须福慧双修,单福则属人天有漏,单慧则为狂徒。    修行不断杀心,临终非作土地即城隍。我看见很多的人,吃素半世,学密即吃肉,实可悲痛!完全与慈悲心违背。孟子都说“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何况为佛弟子耶!取他性
    小核桃 12-12
  • 0
    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宣化上人法宝全集宣化上人法宝全集…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V-g0TYE5q8XQ1VHKJdNIA?pwd=mx2v提取码:mx2v复制这段内容打开「百度网盘APP 即可获取」
  • 8
    请教,谁有‘空虚的云’一书电子版,链接也行,谢谢了
  • 0
    二○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阿弥陀佛。我是虚云。 虚云于西方极乐世界,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国土,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于西方即可见诸佛刹土, 也可因为分身可出,一切时即一时,一时即一切时。 分身虽出,本身仍是于佛前听经, 分身所遇之任何境物,本身清清楚楚; 本身所听之任何法,分身皆知。 本身、分身是一非二,二即一,一可为二,亦可为多, 可为无尽,因心,因念而能如此,为无心无念之下心念 所为。 见性无为之后,愿为何
    hjz念佛 9-21
  • 35
    我前几天梦到了虚云和尚,还有一次梦到了他的徒弟具行和尚(好像叫这个名字吧)
    悟无生 6-21
  • 3
    就以我自己而言,一生感果苦得很,常生惭愧,怕错因果,还落因果。少年就想住茅蓬,放下万缘,偷安度日,结果还是放不下,逃不掉因果。庚子年随光绪皇帝到陕西,嫌市朝太烦,故第二次又上终南,到嘉五台结庐,改名隐迹,把茅庐弄好,以为可以安居不动了,但因果不由你,还是隐不住。只得如充军一样,远远的跑,跑到云南鸡足山。 那里万里无云的境界,以为躲脱世事了,岂知又出头兴丛林。事情弄好了,还是站不住脚,又跑到大理府还
  • 13
    【1】曾有一位老堪布叫贡噶旺秋,“文革”期间他被关进监狱,受尽折磨20多年。被释放后,有人问他:
  • 2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