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78511一、黄冈——孝感地区(黄孝片)是楚语,并非江淮官话;(黄孝的底子是楚语,江淮官话的底子是吴语,性质不同。) - 二、黄孝楚语历史上跟江汉平原的早期方言高度接近,同属楚语; - 三、江汉平原因为历史上多次被北方移民(如秦雍流人)洗了,变成了今天的西南官话; - 四、其实并没有什么西南官话,正确的名称是湖广官话!湖北湖南讲的是近代湖广话,两湖人怎么可能讲西南地区的方言呢?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 五、从今往后正式取消400- 假如我们回到东汉的时候,只有黄州一处赤鼻山(赤壁山),其它地方都不存在的。 - 所以王粲所说的“曹操欲从赤壁渡江南”指的就是黄州赤壁,不存在第二处。 - 曹植说的“南极赤岸”也是指黄州赤壁。 - 都是同一个地方,没有别处,不存在第二个叫赤壁的地方。 - 到了70多年后,西晋的陈寿写《三国志》,他参考别人的书籍,里面记载有赤壁,但他并不知道赤壁究竟位于何处,所以他犯错了。 - 曹操的随军谋士王粲是到过黄州的,曹操的儿子1280030我老家是四川江北县农村的,现在已划入重庆主城渝北区。听说重庆主城话受下江话影响严重,但我想相219请问贴吧里有没有大神对赣州话有过兴趣和研究081819世纪来华西方人所作的各种方言文献均在方言研究上有重要的作用,关于西南官话的文献目前研究得较多8之前我请教了下我来自缅甸北部的云南裔朋友,他和我说普通话的“今天” 在他们那边的老一辈云南人会说“街支” (谐音字), 然后普通话的“昨天” 他们会说“昨支” ,普通话的“这里” 和 “那里” 还有“哪里?” 他们会说 zhi3 gu1 、na3 gu1 、na3 gu1。 不晓得是否有人知道 zhi3 gu1 、na3 gu1 、na3 gu1、街支以及昨支 的云南话正字写法是什么吗? **网络上要找个和云南话正字有关的论文也实在是太难找了。**125我家正处湖南湖北交界,知道一些常德话和荆州话的区别,我家还是农村的,深感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听不懂土词汇的大趋势,于是想开贴记录一下每一个我听到的土词汇。2往年已有四篇论文简略记录过石牌话的声韵调,作者分别是黄拾全、汪李丹、邓晶晶和徐奋奋,该四篇音系共同之处是都没有翘舌音。曹香今年发的博士论文所记石牌音也没有翘舌声母。今年王书婷发表记录的石牌话音系中却有平翘对立,其中知二庄组字的读音有些令人怀疑。以下是其同音字表内庄组与梗开二知组字按韵母排序的读音情况,冒号“:”之前为平、之后为翘/细,无字标0。 [ɿ/ʅ] 淄滓差(参~):狮师使始驶士仕事柿 [a] 擦洒:渣查(姓)揸喳30由于之前的帖子有误,在此更正。 我只知道桂林话是这样的。看了很多桂林话的视频,发现桂林话的一个特点就是上声读高平调,五度标记法是55调。个人认为这个特点是让桂林话听起来更像主流西官的原因之一。 西官内部还有哪些方言的上声是读高平调的?24西南官话分平翘的地方有哪些310412669據說是北官才用 但我处属西官 也用該詞13115我听我们这边人讲话,发现默认有两种读法“墨认”和“莫认”,伯伯有两种读法“白白”和“博博”,不知道你们那里是怎么读的39象西南官话这种以地域命名的方言归属其实非常可笑,也与历史事实严重不符。0江汉平原的楚语被北方秦雍流人(流民)洗了,洗成了北方味的湖广话,黄孝大别山区楚语不站出来又怎么办?😣12道县官话中某些常用入声字读上声45 ,我联想到赣州官话的入声调值为5,于是产生一个猜想:道县官话入声未舒化时为短高调,部分入声字在口语中可能未归入阳平,而是在舒化后保持了高调读法,随后与调值相近的上声合并(此时上声调值可能是54/55/45之类的)。 例字例句: 入/lo⁴⁵/(此读音仅见于詈语):入着你姆妈。摸/ma⁴⁵/(此读音多见于“摸不着”):摸不着方向。 捏/nie⁴⁵/:捏着鼻子。 给/kɤ⁴⁵/:写信给他。 默/mɤ⁴⁵/:我默起106前几天去西安回来途中去了汉中市区,发现汉中话根本不是四川话/西南官话。汉中话把“硬”读成ning,“亩”读成mu,“沿”读成yan……而四川话:“硬”读成ngen,“亩”读成mong/mou,“沿”读成yuan,而且汉中话的入声归派也随关中,而不是四川;我读大学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兰州的室友,汉中话的调值和我室友的兰州话真心很像。感觉第二版《中国语言地图集》的西南官话部分把汉中、城固、西乡、勉县、略阳、宁强县城和南郑县城划入西南官话是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