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吧
关注: 893 贴子: 1,759

  • 目录:
  • 个人贴吧
  • 0
    出售黄骨鱼,品相好,位置在安徽宿州,5000斤左右,2-3两
  • 0
    鱼缸水很清,咋死了?
  • 0
    最近,由于天气原因和降雨的问题,许多地区放的加州鲈鱼苗、鳜鱼苗和黄颡鱼苗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是以烂嘴烂尾病为主,那么今天主要以黄颡鱼为例,来聊一聊烂嘴烂尾的原因! 黄颡鱼烂嘴烂尾病的典型症状是嘴部或尾部发白,有些情况会出现烂鳃、白身的现象。随着疾病的发展,病灶处变白并腐烂,导致浅表性溃疡和粘附大量絮状物(长毛),患病的鱼失去了摄食和游泳的能力,最终导致衰竭死亡。 烂嘴烂尾病主要危害4-20厘米的黄
  • 0
    弧菌是海水养殖鱼类、虾蟹最麻烦的问题,对于虾来说,在许多地区,偷死的情况相当严重,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对于刚放苗几天就排塘非常常见。除了苗种问题和高密度外,弧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弧菌的危害很大,但并非不可控制。 01当池塘弧菌总是超标,就需要注意 1、在养殖过程中,你是否喜欢定期大量使用糖蜜或含有糖蜜的液体菌?在池水中添加糖蜜可以加速弧菌的生长和繁殖; 2、在养殖过程中,池塘底部有泥皮或滑膜、青苔,水太
  • 0
    黄颡鱼“烂身”,养殖老大难!作为一种无鳞鱼类,黄颡鱼在养殖过程中特别容易发生溃疡、烂身等疾病,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针对此类病害,该如何处理! 在今年黄颡鱼市场行情还理想的情况下,这个烂身病又来困扰咱们养殖朋友,并且烂身比往年还要早!往年来说,黄颡鱼烂身一般在养殖后期才出现,但再看去年、今年,3月和4月发病率就已经高到离谱! 黄颡鱼烂身病也是全年均可发生,主要高发期在每年的4-5月和6-8月。当水温高于28℃时,
  • 1
    广东韶关农科科农养殖黄骨鱼合作养殖是不是骗人的,有养殖过他们公司的鱼的友友吗,回复一下
  • 0
    近几年,黄颡鱼养殖问题也是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春季转初夏期间发病率非常高,发病急,死亡量大,并且症状也多样。如大肚子,烂头,也有寄生虫感染,如小瓜虫或车轮虫引起脱黏烂身; 解剖可见:大部分肝脏和肠道都会有问题,如花肝、局部黑肝、绿肝、肠发红且有积水、肠壁弹性差等;一旦出现问题,如果药物使用不当或直接使用消毒剂、杀虫剂之类的产品,很容易造成大规模死亡。 为什么在春季转初夏期间容易爆发疾病?你需要了解这几
  • 0
    早春时节,气温慢慢回升,池塘各种病原生物活动加强,其中就包含寄生虫。在黄颡鱼养殖中,小瓜虫一直是非常头疼的问题,且此阶段也是小瓜虫爆发的高发期,小瓜虫特别顽固,一旦感染,治疗难度非常大,甚至会引发“鱼瘟”! 必须要知道:小瓜虫为什么难治! 1、小瓜虫成熟后会形成包囊,任何药物很难穿透,什么药效果都不好。 2、小瓜虫形成包囊之后还会刺激鱼体分泌粘液,把虫体包裹,相当于形成了另一层保护膜,导致药物穿透性受影响
  • 1
    听说黄颡鱼“一点红”重现江湖了,对黄颡鱼“一点红”病,很多养殖户都无可奈何,因为该病“治疗难,断根难”。 症状:黄颡鱼头顶发红甚至头骨破裂。 病因:感染爱德华氏菌。 感染该病的鱼体质较弱 ,往往还会有其他的继发感染,例如车轮虫,鳃霉等 。 该病是“爱德华氏菌”慢性感染造成的,其感染途径是经鼻腔感染嗅觉细胞,再进入大脑,经脑膜感染头骨。因为感染是从鱼脑内向脑外,所以一旦发病,外用消毒、内服抗生素效果都不佳。
  • 0
    最近这段时间,有好几个养黄颡鱼的朋友发来求助,黄颡鱼“大肚子”怎么治?“大肚子”是黄颡鱼养殖中较为频发的一种疾病,一旦发生损失很大,接下来咱们聊一下大肚子病发生原因,才能更好的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 “大肚子”发病原因 1、从这几起黄颡鱼“大肚子”发病来看,基本上是天气变化频繁,晴天高温,然后降雨,如此反复频繁,容易引起鱼体强烈的应激,导致鱼体代谢功能和内脏器官紊乱,引发“大肚子病”。 2、投喂增加、有机
  • 0
    黄颡鱼最头疼什么问题?当属“裂头病”!此病发病速度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尤其是在高密度精养的黄颡鱼最容易发病。那么,“裂头病”又为何这么难治疗?防治措施是什么? 裂头病的发病情况 裂头病多发生于土池高密度养殖池塘,从苗种到成鱼都会发生,往往苗下塘一个月内就开始发病,一两到三两之间的鱼种发病较多,尤其是二龄鱼发病率较高。 在每年的6-8月为发病高峰期,9-10月也有发生。温度降低时,发病率会明显下
  • 0
    最近水产养殖开始,很多都还是小鱼,部分鱼塘出现鱼苗零星掉苗的情况,主要是哪方面原因呢?今天小编来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1— 原因分析 1、出现这种情况的鱼塘,通过走访发现,观察水质发混,鱼塘有机质偏多,观察鱼塘表面有浮粪,后面再进行水质检测显示亚盐偏高。 分析原因:近期投喂量增加,昼夜有温差,鱼体消化吸收不好,出现肠粘膜脱落的情况,进而出现浮便。 2、观察鱼体,体表有出血点,腮丝,鳃盖充血,解刨发现,有花肝
  • 0
    每到3、4月份,黄颡鱼出现“绦虫”的情况不在少数,轻则食欲减退,重则引起死亡。下面以高邮市平胜乡20亩黄颡鱼发病塘口为例,来看针对此情况,如何处理最有效。 病鱼情况 感染绦虫的黄颡鱼,鱼体消瘦,吃食量明显下降,有的已经不吃食,胃及肠道内无食物或少食。若病情进一步发展,病鱼越来越消瘦,腹部膨大,当绦虫大量寄生时,会危害内脏器官。 黄颡鱼为什么容易患绦虫病 这与黄颡鱼的食性有很大关系,黄颡鱼是杂食性鱼类,除摄食
  • 0
    黄颡鱼的烂身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养殖朋友,而黄颡鱼作为一种无鳞鱼类,它在养殖过程中特别容易发生溃疡、烂身等疾病,造成高死亡率,处理难的现象! 一般水温超过15度以上,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危险大的特点就是潜伏期长,即从感染到死亡需要15-20天,甚至更长。 黄颡鱼烂身病一旦发生,处理难度大,死亡率高。因此,主要措施仍依赖于常规的防控,应早发现,早处理。 体表创伤是导致烂身病发生的重要诱因,如养殖过程中的拉网、捕捞
  • 0
    在我国集约化养殖水平较高的地区,黄颡鱼溃疡病和烂身病不断发生,在部分地区呈爆发流行态势。 水温超过15度以上,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危险的特点是潜伏期长,即从感染到死亡需要15-20天,甚至更长。 黄颡鱼烂身病一旦发生,处理难度大,死亡率高。因此,主要措施仍依赖于常规的防控,应早发现,早处理。 体表创伤是导致烂身病发生的重要诱因,如养殖过程中的拉网、捕捞、转塘等造成的损害。过高的放养密度也会产生挤压,并导致机械
  • 0
    近日,又一波冷空气袭来,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温差波动较大。每年水温下降,养殖户们最头疼的就是“水霉病”! 水霉也称为肤霉菌。它是由水霉科的一些水霉属、绵霉属、丝囊霉和网囊霉属引起的。 水霉的典型症状是长白毛,当你看到鱼身上的白毛时,不要很惊奇,反而要担心,因为长白毛就表明这种病已经感染了很长时间了。 水霉病的典型症状 感染水霉病的病鱼的典型症状是漂浮、漫游和单独游泳。肉眼可以看到,病鱼的身体像灰白色的棉
  • 0
    在我国集约化养殖水平较高的地区,黄颡鱼溃疡病和烂身病不断发生,在部分地区呈爆发流行态势。 水温超过15度以上,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最危险的特点是潜伏期长,即从感染到死亡需要15-20天,甚至更长。 黄颡鱼烂身病一旦发生,处理难度大,死亡率高。因此,主要措施仍依赖于常规的防控,应早发现,早处理。 体表创伤是导致烂身病发生的重要诱因,如养殖过程中的拉网、捕捞、转塘等造成的损害。过高的放养密度也会产生挤压,并导致机
  • 0
    开春之后,华中部分地区又出现黄颡鱼裂头现象,而黄颡鱼裂头近几年一直都是比较常发的疾病,处理难度大,一直在影响黄颡鱼养殖业的发展,甚至有的黄颡鱼养殖老板都开始转养鲈鱼、叉尾鮰等鱼种。 01 开春之后为什么黄颡鱼容易裂头? 1、由于开春阶段特殊,有的部分地区能喂饲料,为了追规格,加大投喂量,而低温时期鱼的摄食欲望不强,消化能力比较弱,容易出现代谢障碍,造成体质下降,容易被细菌、病原微生物感染。 2、池塘底部残饵
  • 0
    随着水温的逐渐上升,在湖北养殖黄颡鱼的王老板发现鱼身上已经有小瓜虫了! 由于温度的逐渐上升,想必很多黄颡鱼养殖老板也在担心这种寄生虫,所以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下防控的方法! 都说小瓜虫难杀,那么它为什么难杀? 1、小瓜虫成熟后会有一层包囊,一般产品难以穿透,影响产品使用作用。 2、小瓜虫又称刺激性隐核虫。它受到的刺激越多,繁殖就越快,导致越杀越多。 3、同时,小瓜虫会刺激黄颡鱼分泌粘液,也会影响药物的到达和使用
  • 0
    本人爱好集小浣熊水浒卡,谁的没扔我收,闪卡50-400一张,有的加我v 9855369
  • 0
    近几年随着养殖技术的提升、养殖设备的发展、养殖模式的创新等,养殖鱼类的产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养殖品种亩产万斤早已不是梦! 虽然产量不断提升,但是随着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水平的上升,对水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早就从能吃演变成了要好吃! 但是很对养殖老板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依然不改变养殖观念,所以近几年就出现几乎大部分养殖鱼类大肚子现象日渐增多,卖鱼难、运输难、吃好难更为紧迫问题。 大
  • 0
    黄颡鱼养殖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但也存在许多疾病,其中肠炎是黄颡鱼养殖成功的“绊脚石”。 肠炎的病因 黄颡鱼在冬天要经历一段很长的禁食期。鱼体缺乏食物来源。它依靠肝脏分解脂肪并获取能量,这会增加肝脏的负荷,肝脏很容易受损。 此外,由于缺乏食物来源,主要消化器官肠道萎缩,肠壁变薄,韧性变差,消化吸收面积减小,消化吸收能力降低。在长期饥饿的压力下,黄颡鱼会吃掉底部粪便中残留的诱饵。当鱼塘口不经常更换时
  • 0
    最近有很多养殖黄颡鱼的老板反映,鱼吃料不好,有肠炎,加不上料是养鱼的大忌,吃料少就直接意味着赚钱会减少。那么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要如何进行防治呢?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分享!教你正确赚钱! 01 发病原因 1、消化不良 饲料的油脂氧化问题、投喂量过大等,都会增大肝脏、肠道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的情况,进而引起肠道炎症的发生,出现慢料,肠炎的情况。 2、水质问题 水质指标不好,氨氮亚盐、PH值、溶氧等,出现问题,都
  • 0
    养殖黄颡鱼有着成本低,效益高的优势,但是疾病也是有很多的,其中肠炎更是阻碍黄颡鱼养殖成功的“绊脚石”。 肠炎现象发生原因 黄颡鱼冬季经历长时间停食,鱼体缺乏食物来源,依靠肝脏分解脂肪,获取能量,增大了肝脏负荷,肝脏极易受损。 此外,缺乏食物来源,主要消化器官肠道萎缩,肠壁变薄,韧性变差,消化吸收面积减少,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在长期饥饿胁迫下,黄颡鱼会摄食底层粪便残饵,当塘口改底不勤时,鱼体会误食病原菌,
  • 0
    最近温度降低,部分南方地区也已经下雪了,导致近期水温降低。在这时候,黄颡鱼小瓜虫多发,在这里小编给大家聊聊应对思路! 01小瓜虫为什么难杀 众所周知,小瓜虫难杀,为什么难杀? 1、小瓜虫成熟后,会有一层包囊,药物很难穿透,导致药效受到影响。 2、小瓜虫又叫刺激性隐核虫,越刺激繁殖的越快。导致越杀越多! 3、同时小瓜虫会刺激黄颡鱼分泌粘液,粘液也会影响药物的到达及使用效果。 02应对措施 小瓜虫对黄颡鱼这种无鳞鱼感染
  • 0
    目前华南地区,很多地方养黄颡鱼还能正常投喂,但是一直以来“大肚子”病比较严重,加上最近有开始降温,让本来体质就弱的黄颡,抵抗应激的能力更差,出现了一定的伤亡。 黄颡鱼大肚子病典型的就是肚子特别大,就像是怀孕了一样,如果解刨的时候,剪子一下去,立马就有黄色液体流出,胃里没有食物,肝脏表现为土黄色,做过细菌分离鉴定主要是气单胞菌引起的。 大肚子病原因 1、环境的变化 气候的变化导致水温突变,使鱼体出现应激反
  • 0
    黄颡鱼的腹水病,是指以鱼类腹腔内出现大量积水为特征的病症。关于腹水病的形成原因也较为复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具体发病原因。 第一种原因:病原微生物引起 病原微生物感染,大部分是因为感染细菌引起,如气单胞菌、假单胞菌等大量繁殖后造成鱼体病变肠炎,继而造成肠壁功能破坏,肠壁穿孔,积水进入腹腔,这就是肠炎性腹水。 从症状看细菌性导致的腹水多为淡红色,体内或者体表存在着其他组织的大面积充血或者出血,甚至溃烂
  • 0
    最近有很多养殖黄颡鱼的老板反映,鱼吃料不好,有肠炎,加不上料是养鱼的大忌,吃料少就直接意味着赚钱会减少。那么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要如何进行防治呢?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分享!教你正确赚钱! 发病原因 1、消化不良 饲料的油脂氧化问题、投喂量过大等,都会增大肝脏、肠道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的情况,进而引起肠道炎症的发生,出现慢料,肠炎的情况。 2、水质问题 水质指标不好,氨氮亚盐、PH值、溶氧等,出现问题,都会
  • 0
    近期,黄颡鱼“大肚子”问题,我这边有不少养殖朋友在反映,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一解说: 1、黄颡鱼未发病前,往往有着惊人的摄食能力,这本是鱼的本性,然而不注重控料投喂,容易导致鱼体内脏器官高负荷运转,体内饲料往往来不及消化便排入水中。 2、养殖密度大,平时不注意水质和底质的养护,导致水质恶化,底层缺氧,底部无氧分解加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升高,有害菌大量滋生。黄颡鱼属于底层鱼类,缺
  • 0
    黄颡鱼出现“烂身”,死亡量很大。这些烂身的黄颡鱼是如何造成的?有什么症状?该怎样去预防和治疗?一、黄颡鱼“烂身”发病症状发病初期症状,病鱼通常游水,局部皮肤呈马鞍状,发白、浅表性溃烂,严重时全身皮肤溃疡,有的肌肉也发生严重溃烂,胸鳍和背鳍基部发红、溃烂,部分病鱼继发感染败血症后腹部膨大,尾鳍溃烂,下颌和腹部发红,病鱼摄食量减少。因为发病时水质都比较恶化如亚硝酸盐超标,所以一般此时又极容易造成亚硝酸
  • 0
    黄颡鱼最头疼什么问题?当属“裂头病”!此病发病速度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尤其是在高密度精养的黄颡鱼最容易发病。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裂头病?又为何这么难治疗?防治措施是什么?本文为您详细解答。 01 是什么造成的黄颡鱼裂头? 经过诸多发病鱼塘的检测结果来看,该病多由车轮虫等寄生虫寄生,引起的细菌性并发病,造成裂头的主要是“爱德华氏菌”慢性感染造成的。发病原因多为综合因素导致: 1、养殖密度大
  • 0
    养殖场用生物质颗粒热水炉,适用于恒温水池加热,以热传递方式加热,安全,高效,节能,联系电话15302893550
  • 0
    最近有很多养殖黄颡鱼的老板反映,鱼吃料不好,有肠炎,加不上料是养鱼的大忌,吃料少就直接意味着赚钱会减少。那么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要如何进行防治呢?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分享!教你正确赚钱! 发病原因 1、消化不良 饲料的油脂氧化问题、投喂量过大等,都会增大肝脏、肠道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的情况,进而引起肠道炎症的发生,出现慢料,肠炎的情况。 2、水质问题 水质指标不好,氨氮亚盐、PH值、溶氧等,出现问题,都会
  • 0
    黄颡鱼越冬管理不当,极易引发“鱼瘟”!面对开春鱼瘟,预防工作应该提前到越冬,乃至越冬前就应该准备了。本文与各位探讨如何保证黄颡鱼越冬安全,为来年黄颡鱼养殖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1、肥水—保障池塘肥度、能量良性循环 水温降低,相应的藻类活力减弱,更替周期长,池塘的肥力下降。有经验的养殖户都知道水体的肥度直接影响黄颡鱼越冬期间的健康。因此,越冬期间要维持水体较好的肥度,保持一定数量的有益藻和微生物,保障池塘
  • 0
    黄颡鱼烂身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白、表面皮肤溃烂。病鱼摄食量减少,不吃食。严重时全身皮肤溃疡,有的肌肉也发生严重溃烂,胸鳍和背鳍基部发红、溃烂,部分病鱼继发感染败血症后腹部膨大,尾鳍溃烂,下颌和腹部发红,病鱼摄食量减少。发病往往水质恶化如亚硝酸盐超标等,此时又极容易造成亚硝酸盐中毒。解剖见发病鱼可见肝肾肿大,并呈不同程度的糜烂状,脾脏肿大伴有血点,肠道内无食物并且肠壁很薄。 其实黄颡鱼抗病力较
  • 0
    加州鲈养殖周期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育苗期、高温前期、高温期、快速生长期、越冬期,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疾病! 下面咱们就来聊一聊不同阶段,加州鲈有什么样的养殖难点? 1 苗种成活率低 1、养殖环境:在标苗的时候,水温的变化、池塘水质pH不稳定、 水质清瘦等都会给鱼苗带来强烈的应激,造成鱼苗出现死亡的情况。 2、苗种本身体质问题:苗种体质差,在放苗、分筛或者是天气变化的时候,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同时在驯化的时候容易出现
  • 0
    随着近几年人工养殖黄颡鱼面积不断扩大,就会有人问,养殖黄颡鱼寄生虫多不多?防治这些寄生虫有哪些误区呢?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黄颡鱼是无鳞鱼类,体表有着一层厚厚的粘液,而且是一种爱吃螺丝的底层鱼类,所以黄颡鱼也常常是寄生虫的宿主。常见寄生虫有车轮虫、斜管虫、小瓜虫、锚头蚤、纤毛虫等等。 防治误区 当出现寄生虫时,如果用杀虫药去杀虫,药物会刺激黄颡鱼的皮肤分泌大量的粘液,如果药
  • 0
    黄颡鱼出现“烂身”,死亡量很大。这些烂身的黄颡鱼是如何造成的?有什么症状?该怎样去防御与处理? 一、黄颡鱼“烂身”发病症状发病初期症状,病鱼通常游水,局部皮肤呈马鞍状,发白、浅表性溃烂,严重时全身皮肤溃疡,有的肌肉也发生严重溃烂,胸鳍和背鳍基部发红、溃烂,部分病鱼继发感染败血症后腹部膨大,尾鳍溃烂,下颌和腹部发红,病鱼摄食量减少。因为发病时水质都比较恶化如亚硝酸盐超标,所以一般此时又极容易造成亚硝
  • 3
    QQ群号158718778刚创建的群,欢迎养殖户加入
  • 0
    黄颡鱼近年来的养殖面积和养殖密度一直在不断扩大,但是,黄颡鱼养殖过程中的病害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比较常见的有腹水病、肝胆病、寄生虫病、水霉病、肠炎病等,病害的发生也严重影响黄颡鱼的养殖成功率。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病害的防治工作,最大程度的降低疾病所带来的损失。 下面就黄颡鱼“腹水病”这一病害来给大家梳理一下防控思路,让大家做到“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黄颡鱼腹水病比较难治,总结得出腹水病的发病原因主要
  • 0
    近期有很多养殖黄颡鱼的老板反映,看到鱼头顶出现“一点红”症状,可以判断是“裂头病”。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要如何进行防御呢? 这是一个很短的故事,先在发病原因说起! 1、池塘残饵、排泄物较多,水体污染严重 底质差,氨氮、亚硝酸盐高。溶氧低,鱼类长期处于半缺氧状态,造成机体功能受影响,体质及免疫力下降。 当池塘水环境突变如倒藻、水体浑浊等,或遇到天气骤变易暴发此病,大量死亡。 2、养殖密度大 有些养殖朋友为了
  • 0
    随着水温的下降,小瓜虫又出现频发态势,以前一个月也见不到几例,现在却基本天天可见!尤其是黄颡鱼这类无鳞鱼,一旦感染,处理起来非常困难,危害也是非常大的。 小瓜虫为什么难杀 1、小瓜虫成熟后脱离鱼体进入包囊阶段,会有一层厚厚包囊,任何药物很难穿透,什么药效果都不好。 2、小瓜虫会刺激鱼体分泌粘液,把虫体包裹,药物穿透性受影响。 3、小瓜虫又叫刺激性隐核虫,顾名思义,受药物刺激后,繁殖的更快。所以,在小瓜虫处
  • 0
    近期黄颡鱼养殖最头疼什么问题?没错,就是“大肚子”!其实就是黄颡鱼的腹水病,是指以鱼类腹腔内出现大量积水为特征的病症。关于腹水病的形成原因也较为复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具体发病原因。 第一种原因:病原微生物引起 病原微生物感染,大部分是因为感染细菌引起,如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弧菌等大量繁殖后造成鱼体病变肠炎,继而造成肠壁功能破坏,肠壁穿孔,积水进入腹腔,这就是肠炎性腹水。从症状看细菌性导致的腹水多
  • 0
    近期,又接到很多黄颡鱼养殖老板的电话,他们讲的是“小瓜虫”又肆无忌惮的来了!那我们为什么要害怕小瓜虫?文中找答案! 这要从黄颡鱼自身说起,因为黄颡鱼属于无鳞鱼,没有鳞片保护,这也就像是我们在寒冷的冬天,只穿了一条“秋裤”,所以容易受到外界的侵蚀和养殖过程中管理疏漏、养殖密度加大等原因导致病害的时常发生, 给养殖朋友带来了经济损失。 小瓜虫的危害有多大呢? 小瓜虫病的危害性十分大,主要爆发时期在早春、晚秋
  • 0
    近期养殖朋友反映黄颡鱼的溃疡、烂身病接连不断发生,给养殖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死亡率较高。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如何进行预防防控呢? 发病原因 1、池塘水质不适应 如果黄颡鱼发生了“烂身”,先要自查池塘环境是否适宜黄颡鱼的生活习性,如果池塘环境恶劣、细菌病毒滋生,对于无磷的黄颡鱼来讲,被感染只是早晚问题。 2、黄颡鱼体质差 (1)饲料里的霉菌、营养跟不上、投喂不合理同样会造成黄颡鱼体质差,容易被细菌病原感
  • 0
    黄颡鱼越冬管理不当,极易引发来年春天的鱼瘟!面对开春鱼瘟,预防工作应该提前到越冬,乃至越冬前就应该准备了。本文与各位探讨如何保证黄颡鱼越冬安全,为来年黄颡鱼养殖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黄颡鱼属于无鳞鱼,越冬相对于其他鱼类,更具一定难度。要加强黄颡鱼越冬管理,有以下几个要点: 1、增加池塘水位 越冬期间,水温不断降低。此时,要及时选择晴好天气增加池塘水位,有利于池塘水温的保持。 水温越低,黄颡鱼的集群性越强,
  • 0
    近期有很多养殖黄颡鱼的老板反映,看到鱼头顶出现“一点红”症状,可以判断是“裂头病”。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要如何进行防御呢? 这是一个很短的故事,先在发病原因说起! 1、池塘残饵、排泄物较多,水体污染严重 底质差,氨氮、亚硝酸盐高。溶氧低,鱼类长期处于半缺氧状态,造成机体功能受影响,体质及免疫力下降。 当池塘水环境突变如倒藻、水体浑浊等,或遇到天气骤变易暴发此病,大量死亡。 2、养殖密度大 有些养殖朋友为了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个人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