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有一个居士和我谈佛法,我问他“你开悟了吗?佛门讲悟后起修,没开悟等同于还没有取得修行的资格。”他回答说“还没开悟。”一会我又问他“你发菩提心了吗?佛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净土宗念佛求生净土,是有要求的,先发菩提心,然后在一向专念,念到一心不乱,才能命终往生极乐世界。”他回答说“我早就发菩提心了。我师父说:发求生净土的心,发成佛的心,就是发菩提心。”
-
1唐朝京师大安国寺子邻法师,父亲姓范,母亲姓王。子邻想出家,但他的母亲不信佛,不让他出家,他就偷偷离家,到东都,依止广爱寺庆修律师出家。 几年后他怀念双亲,就回家探亲。这时他的父亲已两眼失明,母亲已逝世三年了。于是到东岳大帝庙,铺设坐具,诵法华经,发誓要见岳帝,求知母亲死后生到何方
-
10简介:净土禅属于声闻乘离苦法。 描述:在清醒的状态下,没有文字妄想,没有六根注意力,没有情绪。 目标:以尽量高的等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申通:初步具备(宿命通,天眼通,神足通,他心通) 初步福利:打通全身经脉,远超普通人的健康状态 核心功法:降魔坐/莲花坐+念佛三昧 辅助法门:顺腹式呼吸,慢跑,磕大头,站桩,拉筋蝴蝶式,晃海,散盘,单盘,双盘,秽迹金刚咒,大悲咒等 大愿:往生之愿,大菩提心以上发心(诸佛之本心)
-
21其实,秘密全在《悲华经》里,名字位散心念佛人,生前只能修散善,忏不净恶道诸罪,但临终时期却能,临终特殊时期特殊俢法有胜方便!
-
3为什么你修行许久难以满愿? 第一 《华严经》云:行愿合一 许多师兄日夜诵经持咒,所求婚姻、财富仍未见起色——只因福德种子未种!佛菩萨加持如阳光普照,但若田地无种,阳光再强亦难结果。 那么如何行愿:我认为就是日行一善 在家居士身在尘世,生活节奏相对比较快,常常处于忙碌的状态。要修习善法,可以遵循“日行一善”的原则,其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因此,日行一善是广种福田的非常好方法之一。 “日行一善”的意义就在于积少
-
477(注:未得一心不乱,或烦惑现行时,诸佛护念效果是最差的,甚至完全被遮障)23五阴魔境中,唯独想阴魔,末法时期,附法外道附佛外道中最为普遍……4各位善缘吉祥,我是释真君师父,现寺里需要一些佛经和善书,望大家能参与助印,有经书的也可以邮寄过来,可以百度搜索“释真君”找到师父,释真君合十2看了这么多贴,个人认为,大道理讲的再多,把自己或者他人给送到西方极乐世界是根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了义”即了脱生死、往生西方,说再好去不了,啥用?修的好还要缘份好,修的好必定缘份好些,缘份好修的一般也可以靠助念往生,既要好好修,又要广结善缘,二者都很重要。同修们咱们不管用什么办法,你我也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来相见!加油!阿弥陀佛!07一刹那即能成佛之捷径诵诸佛名号故清净罪障 ——诸佛名号念诵次第 白玛邓灯尊者 造 为了遍虚空的众生而皈依具九传承上师以及四、六续部坛城本尊、母续空行海。(念诵一遍的功德,若有形象尽虚空亦不能容纳) 南无顶礼、供养、出有坏应供正等觉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迦那迦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等贤劫千佛之父母儿眷属。(念诵一遍与诸佛的智慧无二无别,并与念诵八万四千法门的功德等同) 南无百个俱胝恒河沙15若吾辈之钝根,捨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0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文件:元音老人文集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XpuMaryM13nWRBKrcFOow?pwd=1234 提取码:123413印光大师《净土法要》邪卝琺惑世篇 节录16印祖开示节录17三遍往生咒的功效奇迹 2007年,我在部队的时候,有次,我的战友也是我的表哥,他便秘了好几天,我念诵了三遍往生咒加持矿泉水给他喝,结果,他一回宿舍,就去卫生间解决了! 还记得快退伍的时候,在茫茫大海上,我心念佛号和咒语,竟然闻到了檀香!后来,才知道是天上过往的天人驻足,以及护法神眷顾。 往生咒供佛,巧治父腰疼 退伍回来修行较为便利,我当时每天重复对着一瓶矿泉水念诵往生咒,因为我在部队就用过往生咒水帮助过别人0《寿康宝鉴》——凡喜好观看色情戏者,每次减寿三个月。有功名者,罚迟功名。转兽一世。手淫一次,十过,积十罪,夺寿禄,生以手疮辽毒诸手脓疮报;死入拔手足地狱,转世手足残缺。见到此篇并遵信者传一百人,可增寿一纪(12年)传二百人,无子生子传三百人,增寿两纪传四百人,子孙盛昌传五百人,功名连绵传一千人,名登赤篆0藏传佛教强调从小乘佛教理论学起,逐步提高和升华自我,最终达到精通大乘佛教中观见。在修行方面,不管是显教抑或是密教,都非常强调次第。0藏传佛教对西藏的社会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着藏族人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塑造着藏族的文化品格和民族精神。0藏传佛教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绘画、雕塑、唐卡、壁画等,其中以唐卡最为著名。唐卡以绚丽多彩的图案和精湛的工艺著称于世,被誉为西藏文化的“百科全书”。0包括灌顶、辩经、放生、金刚舞和开光等。灌顶是藏传佛教法事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宗教仪式,辩经则是出家人学习佛经后,为了加强对佛经的真正理解而进行的辩论。2到不到这个标准,就不要想了,只能等到临终,归第二类临终念佛忏罪往生所摄!135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0藏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强调菩萨的概念,其中“活佛”实际上是菩萨的化身。藏传佛教特别强调对上师的尊崇,上师在修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110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俢行,但念阿弥陀佛!0包括灌顶、辩经、放生、金刚舞和开光等。灌顶是藏传佛教法事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宗教仪式,辩经则是出家人学习佛经后,为了加强对佛经的真正理解而进行的辩论。14三种忏悔方法,含摄所有忏悔41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有临终走马灯现象186●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心求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好记我语,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11若信心不足,还未往生,先成自障9较彼专仗自力者,其难易不可同年而语矣。4印光大师开示节录9智者知礼大师《观经疏妙宗钞》所判16更何况散心境?感佛定中说法,非是附体,非是通灵,切勿混为一谈!40第一类自在往生,是须证最低伏惑事一心不乱的。最低阶位观行位初品。9《印光大师答念佛600问》9《妙宗钞》判第六品生,对应观行位初品,即五戒十善合格的善男子修证阶位……10附印光大师开示12出自《西方确指》附序(附注:佛法中绝无扶乩降鸾附体灵媒等事)5《印光大师答念佛600问》14成一琺师开示节录8《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的是临终生兜率天内院,继续与弥鳓敩俢,龙华三会当得解脱,十方净土随意往生……4若人会得其中意,都在日常生活中。2人生有八苦,遭遇最悲惨的环境,果能一生受尽就解脱了,也不算苦。10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看高清直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