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汉宣帝为何追刘据谥号为戾太子? 刘据即是被冤自杀,汉武帝也悲痛万分,建造思子宫等建筑来思念儿子以示悲哀,按理来说应追谥为悼,为何宣帝会追谥号为戾。 会不会是因为刘据死于河旁,戾字+水与淚同,善自起兵为戾,加水为对泪,是对其悲惨遭遇的哀悼呢?
-
8汉武帝不逃亡会平定这场叛乱吗?我认为李隆基统治时期真正的衰败是安史之乱来临他听了杨国忠的话大逃亡,他但凡不跑,用脑子好好想一想,派郭子仪,李豫和其他藩镇节度使他们出兵镇压安禄山他们,安禄山他就得跪下叫嗲嗲,听了杨国忠的话逃亡,看杨贵妃衔土陈情就放弃传位给太子,还有大唐天子的威严吗?如果换成汉武帝,明宪宗面临安史之乱,就不会逃,你看刘据远程进攻汉武帝,汉武帝慌了吗?没有。汉武帝和明宪宗是天生的军事家
-
2844
-
175修订了一下重发,一楼喂度
-
1刘彻的姐姐,阳信公主,最开始封地阳信。 那么嫁给平阳侯曹寿后改称平阳公主。 原先的阳信还是属于她的封地,是吗?
-
274
-
8想和大家讨论一下李敢击伤卫青,霍去病射杀李敢及武帝鼎湖病甚的时间 首先,李敢击伤卫青的时间: 我
-
58
-
129
-
5
-
29大家别忘了,昭帝去世后广陵王刘胥也是继承候选人之一,不过被霍光pass了。而且刘胥在宣帝时期是刘彻唯一活着的儿子。宣帝猜忌曾经当过二十七天皇帝的刘贺,难道不会同样猜忌刘胥吗? 《汉书·霍光金日磾传》 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胥在,群臣议所立,咸特广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郎有上书言:“周太王废太伯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广陵王不可以承
-
51
-
6从百官公卿表来看,汉武大帝的功臣大都善终,还是高位善终!司马阉驴等历代文贼只提那几只不得善终的大臣,以偏盖全,是何用意?阉驴的天生无耻,可见一斑! 下面还是用数据事实说话,以下为汉武帝的三公九卿人选: 先看三公之一的丞相:汉武帝共有十三名丞相,即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 其中,卫绾、窦婴、许昌、薛泽是被免职,窦婴免后与田蚡争权,被族。其余
-
40跟着卫青霍去病能封侯的人还真不少,仅仅看列侯 1.平陵侯苏建(以都尉从车骑将军击匈奴功侯,元朔五年,用游击将军从大将军,益封,凡一千户) 2. 岸头侯张次公 (以都尉从车骑将军击匈奴侯,从大将军,益封,凡二千户。) 3. 安乐侯李蔡(以将军再击匈奴得王,侯,二千户。) 4. 合骑侯公孙敖(以护军都尉三从大将军击匈奴,至右王庭得王侯,元朔六年,从大将军,益封,九千五百户。) 5. 轵侯李朔 (以校尉三从大将军击匈奴,至右王庭得
-
75一楼致敬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刘彻
-
3史良娣苏再贴一次刘据,你们正主再被抛弃一次,被乱刀砍死于巫蛊之祸
-
509
-
5
-
476一楼给百度
-
121
-
155我作为吧主,竟然不能回复自己吧里的帖子,这样的帖子就没必要存在。以后这类帖子一概删除
-
205
-
52
-
1
-
0🌸人相食 建元三年(前138年): 三年春,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 《汉书·武帝纪》 元光三年(前132年):夏,五月,丙子,复决濮阳瓠子,注巨野,通淮、泗,泛郡十六。 《资治通鉴 ·汉纪十》 元狩三年(前120年):山东大水,民多饥乏。《资治通鉴·汉纪十一》 元鼎二年(前115年):夏,大水,关东饿死者以千数....今水潦移于江南,迫隆冬至,朕惧其饥寒不活。 《汉书·武帝纪》 元鼎四年(前113年):是时山东被河菑,及岁不登数年,人或相食,方
-
6
-
11张婕妤是刘病已的女人里面最拿不出手的,也是最底层的,生的赔钱货儿子还是个扶舅魔。喜欢张婕妤的人都是底层女,男人还不愿意给她多花一分钱的那种。
-
118一楼给百度
-
2
-
7还是闹得很僵,我觉得没必要打架吧。都是一个国家的。满族的文化不比汉族差吧?我还挺喜欢满语的,可惜找不到入门渠道。
-
7刘病已粪的幻想,认为刘据会传位给史皇孙这个三无废物(非嫡不一定是长更非爱子),认为皇位早晚会传到刘病已,真是乐死人了。看刘据逃跑时候像扔垃圾一样随便把史皇孙一家丢弃,可知在刘据眼里史皇孙就是个可以随地丢掉的拖鞋,什么都不是。这样一个三无废物,刘据可能传位给他?
-
72某帝王粉+某后妃粉就是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
-
44一楼给百度
-
329
-
62
-
91王昭君是两千多年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王昭君出塞和亲,为千古诗人所讴歌吟唱,低徊不置;王昭君故事,在历代民众中孳生繁变,盛传不衰。但有关王昭君事迹的史料记载,却仅见于班固《汉书》中的只言片语,而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也多语焉不详,甚或龃龉,我们很难据之以勾勒王昭君历史的全貌。 《汉书》是有关王昭君最早的信史,班固去古未远,对王昭君的描述应当说是最接近史实,也最权威,最可信从。所以,如果《
-
27从汉匈战争中认识真实的李广 司马迁是一个伟大的史学家,他的《史记》以“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司马妖阉各种文学创作,各种无耻捏造虚构,牠不虚美?世界历史上恐怕没有比司马妖阉更胡说八道的阉蛆了!)”1的实录精神得到后人的赞誉。但是司马迁作为一个情感丰富,充满激情的史学家,在他秉笔直书的同时,会下意识地将他的情感、将他的爱憎融入他笔下的人物中,使他笔下的一些人物、一些事件明显地体现出文笔多于史笔
-
3
-
48一个同样谣言造数次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