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咚咚锵 张建民 张君秋是我国京剧界的杰出的艺术家。他兼收梅、程、尚、荀等先辈艺术家的优秀传统,结合本人的条件与才智,在长期舞台实践中进行探索和研究,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唱腔艺术——“张派”唱腔。
-
6赵燕侠 一个演员付出了劳动精心创造了人物形象,或是设计了某段唱腔或是某些表演,甚至于一个出场或一个“亮相”,在多年的舞台表演中,已经用得很习惯了。如果人们提出意见,认为这些唱、做不合适,不符合剧中的情景,人物性格,甚至于认为整个一出戏的思想内容不健康,或是这出戏的风格不高,要把你用惯了的唱、念、做、打和你设计创造的东西扔掉,这确实有些“舍不得”。 有些东西是演员喜欢它“舍不得”,有些只是因为
-
6吴小如 解放后有一新现象,也是新气象,即老旦一行,基本上都已由女演员承担了。 这使我想到了龚云甫。 龚云甫是京戏老旦界一位极富创造性的老辈,他把老旦一行的艺术成就带向了一个新的水平。近年来对龚氏所传留下来的艺术遗产缺乏探讨、挖掘、研究和发展,我认为确是一个不算小的空白。 龚云甫对于老旦艺术的创造和发展,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项:
-
2尚小云 “做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派”,它和“唱功”占有同样的重要地位。演员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首先是要求有真实感。所谓“装龙像龙,装虎像虎”。
-
32
-
8原创 鸿 雁 北方戏曲传媒 (原本吧大吧主 奈何桥儿) 义父李麟童先生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原沈阳京剧院院长。我则是安徽省淮北市的一个普通小戏迷。盐城的高艺兄长曾经好奇动问:贤妹你怎么会拜到这么远?……
-
7张学津 在我们快毕业的时候,北京的剧场多,剧团也多。当时演京剧的剧场就有不少。像北京市工人俱乐部在虎坊桥,是解放后新盖的剧场,是马、谭、张、裘领导的北京京剧团久占之地,又是团部;向东到珠市口路南是民主剧场,早年叫“开明”,我父亲挑班组成“谦和社”,前三天打炮戏就在此剧场,2004年建两广路已被拆除;路北是华北戏院;进煤市街有中和戏院;进大栅栏有庆乐戏院;西口是前门小剧场;还有个三庆戏院和大观楼电影院;过
-
9上海京剧院 童祥苓,京剧表演艺术家、工老生,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
11寻找李少春 京剧小生挂头牌,叶盛兰是第一人;新中国成立后,他是第一个挑班的一流艺术家参加国营剧团的;他是第一个参加赴朝艺术团的一流艺术家;他还是周总理主持下评定的第一个国家一级演员……但这么多个“第一”,却没有让他延续有光有影的人生。中年之后的叶盛兰境遇凋零。
-
3弘弢 奚啸伯,以有清东阁大学士裕文慎公,相国之文孙,而侧身梨苑,近十余年来,更由于其艺事之精湛,故得跻入于当代名须生之林,而与连良、富英,共被称为今日须生之三大贤。凌霄汉阁主人,对于奚氏,亦极加赞赏,曾连马谭二贤,而誉之为“马跳谭奚”,妙语双关,天衣无缝,是固为近年来,内外行之所津津乐道也。
-
11寻找李少春 据知情人士透露,五音不全入职国家京剧院的京剧演员汪晓熙已被剧院停止一切演出活动,希望有关部门可以进一步彻查汪晓熙五音不全是如何进入国家京剧院的,公开考试录像,给广大戏迷观众一个交代,且汪晓熙作为国家京剧院在编人员,参与院团以外组织的各项演出活动,不需要向团里报备吗?这其中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程序,让我们拭目以待。
-
6翁偶虹 一个艺术流派的形成,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是“接受”,第二是“发展”,第三是“形成”。第一个阶段“接受”,是在刚学戏的时候,以某一个流派艺术作为学习的榜样,打下基础。第二个阶段“发展”,是在接受某一个流派艺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结合自己的具体条件和艺术见解,又吸收其他流派的艺术,加以变化运用,从而体现出自己的特殊风格。第三个阶段“形成”,是把这种特殊风格,通过舞台实践,加以充实和发展,逐渐
-
5薛浩伟 早年间学唱戏,都是口传心授,对唱腔、唱法,难悟易忘,为了便于练习,师兄弟们便凑在一起,把各人所记,互相交流,并且编成顺口溜,练习时好找“法儿”。
-
4王瘦鸿 有一次蒋慕萍在黄金大戏院(今大众剧场)首次彩排演出京剧《空城计》,那天杨宝森来上海参加义演已毕尚未返平,逛游街头信步路经该院,猛抬头看见贴演的剧目是《空城计》,一时兴致勃勃就进去看戏,从头到尾看完了蒋慕萍的演出。 他认为蒋慕萍的唱、做、念颇具根底,鉴于她是一个可造的苗子,如再加引导,不难成器,惟觉嗓音虽宏亮有余,运腔不足,戏路亦欠佳 于是他悄悄地来到后台,作了衷恳的指点,蒋慕萍经此启发深
-
5尹丕杰 1964年春,为了选拔赴京参加全国京剧现代戏汇演的剧目,河北省在省会天津市举办了盛大的现代戏汇演,规定全省的京剧团必须派团长、导演观摩学习。我当时正在景县京剧团当“暂借”编导,有幸参加了那次盛会。
-
6王永运 被誉为“四大须生”之一的杨宝森,其杨派艺术成熟于上世纪50年代。杨宝森的杰出的艺术成就,在于具有鲜明特色的唱腔与演唱风格,杨派是由谭(鑫培)腔入,自余(叔岩)出,充分地扬长避短进行艺术创造的成果。杨宝森初学谭派,青年时期致力于研习余派唱腔,均有成绩。30岁以后逐渐脱出余派范围,吸取谭、汪(桂芬)诸家之长,对余腔有所变革。后嗓音发生变化,在琴师杨宝忠,鼓师杭子和的辅佐下,舍短用长,创立了既出于
-
122
-
5宗笑我 平剧被海派的捣乱以后,那就是机关布景和联弹搬进到平剧上的问题。在目前,是写实主义的戏剧膨胀到极顶的年头,电影、话剧卷起了现代剧坛的大波澜,采取象征手法的平剧,是怎样地受了一个强烈的打击,因此,平剧的不景气更不容讳言而怀疑的。
-
8光明日报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指出,近年来我们的京剧创新出现一些误区,有些作法甚至是倒退,这不但违背艺术规律,更不利于京剧艺术的发展。她快言快语地说:“我这话可能会得罪人,但我不能不说,这是我的真心话。” “比如说,京剧是虚实结合、夸张写意的,我们现在在舞台上看到了一些误区的表现,即舞台过于求实。”刘长瑜认为,我们的前辈艺术家,都是以表演来刻画环境、塑造人物,可是现在都求实,搞大制作,台上布景都
-
10江上行 为了纪念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笔者专程走访长期与程合作的,现已八十高龄的吴富琴,请他谈谈程砚秋的生平事迹,吴富琴对程砚秋作了回忆。
-
11安居乐也 余生也晚,未曾亲眼见过盛兰大师,但有《群英会》和少兰先生为其配像的几十个剧目留世,另当今的叶少兰掌门仍活跃在舞台上,他的录像也更多些,这至少能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叶派”。凭以上的观戏经验和自己若干年对京剧的喜爱,加上这段时间看了不少叶派三代弟子的戏,我想对叶派第三代弟子谈一些不得不说的看法,现在他们是舞台上的主力,个个已然成名成家,肩负着京剧传扬与继承的重任,但和前辈艺术家比,特别是和盛兰
-
21
-
6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戏曲演出结束之后开始兴返场了,而且渐有成为必选动作的趋势。仿佛不返个场演出就没结束,不返个场演员就没人缘。作为一个于此行为没有根本利害关系的人,我特想知道,演员凭什么非得返场呢?
-
6原创 闻神评剧 最华星记 他在《沙家浜》里是郭建光,在《智取威虎山》是杨子荣,在《红灯记》是李玉和。 这位京剧大师,是国家一级演员,还是谭派的宗师,更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 他就是谭元寿。
-
9汪曾祺 裘盛戎把花脸艺术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以前的花脸大都以气大声洪、粗犷霸悍取胜,盛戎开始演唱得很讲究,很细,很有韵味,很美。盛戎初露头角时,有人对他的演唱看不惯,嘲笑他是“妹妹花脸”。这些人说对了!盛戎即便是演粗豪人物也带有几分妩媚。粗豪和妩媚是辩证的统一。男性美中必须有一点女性美。
-
8赵荣琛 1946年的上海,抗战胜利的欢乐气氛还没有完全消退。梅兰芳、程砚秋两位大师,在日伪侵占上海、北平时,都以高风亮节息影隐居,胜利后复出,恰恰又都在上海,而且程先生收我为徒,杨畹侬拜梅先生为师,一时传为美谈。
-
3
-
12吴小如 好戏最堪评首数《春闺梦》场子谨严为砚秋杰作 如果有人问我:程砚秋什么戏最好?那我一定向他坚决地回答:“《春闺梦》!” 《春闺梦》里,用人不多,而情绪自始至终,一贯紧张,是它成功的唯一优点。用明场写出王恢的死,证明后半出梦中人的虚幻,手笔既简练,层次又清楚,实在够得上“布局紧严”四字批语。
-
12寅 咚咚锵 富英幼入科班,根基甚固,天赋亦佳。其技艺十之四习自科班,十之二得自乃父,又十之四乃自行揣摩着。在谭派中虽属后进,较又宸之伧俗简懒,菊朋之纤弱轻浮固远胜之。今日之地位能继叔岩为本派唯一传人。惜乎老谭在日,年方幼冲,未能多获亲炙。或有谓富英为余派者,不知余氏宗谭专取神韵,学谭者亦唯有遵余氏之道,始能入谭氏之堂。尤以青年伶人,既不获目睹老谭,与其茫然群趋于旁门左道,不如专效一最成功先进为妙
-
8《北京晚报·百家言》 京剧舞台上梅、尚、程、荀、余、言、高、马等等名家争雄,流派纷呈、形成了一段鼎盛春秋,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然而如何认识、继承、发展流派艺术,使京剧振兴起来,已经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注意。
-
8言慧珠 在党的“百花齐放”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早成绝响的言派戏,1959年又重上舞台,与广大观众见面。更重要的是文化部门还选派了一些有前途的青年演员专门学习言派戏,为继承言派、复兴言派、发扬言派扎根基、撒种子。
-
9弘弢 奚啸伯,以有清东阁大学士裕文慎公,相国之文孙,而侧身梨苑,近十余年来,更由于其艺事之精湛,故得跻入于当代名须生之林,而与连良、富英,共被称为今日须生之三大贤。凌霄汉阁主人,对于奚氏,亦极加赞赏,曾连马谭二贤,而誉之为“马跳谭奚”,妙语双关,天衣无缝,是固为近年来,内外行之所津津乐道也。
-
7
-
11寻找李少春 二路老生,也称里子老生,是作为戏剧演出中的配角的行当。象《伍子胥》中的东皋公、《捉放曹》中的吕伯奢、《失空斩》中的王平 、《会审》中的蓝袍都属于二路老生应工。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最有影响的二路老生如张春彦、哈宝山、陈喜兴、李世霖、李世章、李世琦,可说是二路中的佼佼者。
-
7
-
6章崧然 最近从一位曾在北平常露露的无名老票友学戏,个人极其崇拜,可是有些人听这位老票友哼几句,连连摇头说,不成,玩意儿忒老,不合潮流,反正我对他的玩意,比听“骑马派”(南麟北马之简称)过瘾不就结了吗!恰巧上周刚刚将一出《二进宫》说完。 说也惭愧,对于这位字正腔圆、旧谭首领的言先生,除掉在话匣子里听过,照片上会过之外,简直无一面之缘,上周末贴《二进宫》,正需藉他山之石,机会岂容轻轻放过!
-
8涂少昆 转自《一击便倒的博客》 为什么讲“规矩与方圆”?学习京剧,老师没教戏前,先教规矩,而后才教艺。不懂规矩,别人先骂你老师,一句“你老师没有教你规矩啊!”,这等同骂你没父母管教,这是最严重的指责。 所以说:规矩是京剧艺人规范行为,约束自己,维护集体利益,培养公德意识是建立艺德的基础。 接近五百多年形成有效的行业规矩,现在了解者不多,规矩行业在文革基本上已经被作为“旧帮规”封建糟粕给批判,彻底扫除。
-
7龙凤精舍旧主 老友梅花馆主辑“票友专号”,叫我写些关于南北票友的文字,老友之命,焉敢推辞!但是仓卒下笔,毫无条理,信手涂来,不分次序,覆瓿之作,不足以言文也。
-
10《立言画报》1944年 第314期 谭富英前在天津中国戏院演《四郎探母》,因“叫小番”一句“嘎调”未魇听众之意,曾引起轩然大波,评论戏曲者无不资为谈助。而其后,富英每次来京出演中国,却又偏以此剧为其号召之工具,每次贴演此剧又无不轰动一时,上坐之满,且为他剧所不及。其“叫小番”一句之“嘎调”,富英既有戒心,出以万全,故亦每嘎必直冲霄汉,博得满场彩声。
-
9秦绿枝 看戏,应该在前台看的。
-
10来源于网络 刚刚恢复传统戏的头几年,整天反反复复就是《打渔杀家》《空城计》《文昭关》《将相和》那么几个段子,逐渐听到了些许老唱片,最为接近经典的就是唯一的一段余叔岩的《搜孤救孤》。那时觉得过世的谭富英、马连良是真正的老戏味儿,余叔岩则跟当代演员有天壤之别,根本就不指望谁能唱出那个味儿来了。可就在那么一个如期而至的晚上八点钟的“听众点播的戏曲节目”里,意外的听到了孙岳的一段“娘子不必太烈性”,毫无现
-
18
-
19北方网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天津京剧院著名铜锤花脸、国家一级演员……这些头衔中的任何一个放在一个人身上都会令人叹为观止,而它们居然属于同一个人。他就是康万生,裘派花脸传人。62岁的康万生在舞台上给观众留下的是《铡美案》《大保国》等经典的曲目,在舞台下他也是一个充满喜怒哀乐的普通人。近日,记者来到康万生的家中,为读者讲述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的苦乐家庭生活故事。
-
9
-
10
-
22苏移 一、吃字 戏曲演员再唱念上,讲究口齿清楚,这样才能吐字真切,发音准确,把唱词或话白送入观众耳中。"吃字"即为咬字不清,犹如把字吃到肚子里一样。演员导致"吃字"的原因在于不能够正确的运用唇,齿,舌,牙,喉这五个咬字发音的部位。 二、倒字 戏曲演员要想把字唱的准确,必须把阴,阳,上,去(四声)找准,如"他"字,属于阴平如把他读成上声,则为"塔"字了。"倒字"就是不辨四声。 三
-
13周简段 北京的京剧舞台上,曾有四大须生,即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马、谭影响较大,已为一般人熟知,据说不久前也为奚举办了专场纪念演出,而杨则声息杳杳。实际上扬派唱腔也拥有众多的观众,尤其是他演出的《杨家将》、《失空斩》、《伍子胥》最为人乐道。
-
26创作组 [url]http://寻找李少春[/url] 记得多少年前,有人问我,对于魁智,你怎么看?我这样说:“于魁智中规中距,嗓子敞亮。踏实专攻,假以时日,必业有建树。”见近日网上议论,谈及于魁智成名以来东奔西走,上晚会,唱京歌,排时髦戏,恋慕权职,走穴炒作,除专业外,其他都有长进。很多人看得出来,于魁智神游戏外,业疏心虚,虚则欲避,避则弃,弃则无累于己也 于魁智有三怕,打根里讲,他一怕言兴朋,或者说,怕与言兴朋同台。早年
-
112来源于网络 2001年10月20日15时许,时年75岁,单身居住的京剧演员王吟秋在家中被人砍死。经调查,杀死王吟秋的凶手是与他相识的民工战庆华。两人于2001年认识,王吟秋曾请他到家中做客。后来,战庆华在老家结婚,手头缺钱,他又来到北京,打上了王吟秋的主意。他翻阳台进入王吟秋家中,先向王吟秋索要钱财,遭到拒绝后,战庆华拿起王吟秋家中的菜刀,将王先生砍死。杀人后,战庆华抢得人民币1000余元和共值4600余元的便携式VCD机、CD机各1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