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
1
-
24无论是过去,现在,或是未来。因身,口,意的造作,被我伤害过的(因缘)众生。 或因身,口,意的造作,所招感的诸多不顺和苦难 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我都愿意接受(业果法则)。并惭愧的忏悔 因为无明,因未闻四种真谛,无量劫来,我们彼此伤害,冤冤相报,枉受诸苦于六道中,无有出期。我们都希望解脱。 愿一切被我伤害过的众生,无精神的痛苦,无身体的痛苦,愿你们保持快乐。 愿一切与我有因缘的鬼道,非人众生,得闻
-
1顺带介绍一下苯教。很多居士认为,苯教也是佛教。其实,苯教本身不属于佛教,是藏地的一种原始宗教。 苯教可不可以学呢?当然可以。每个人的根基不一
-
3首先,需要明确一下定义。这里所说的“佛道大辩论”,应该是指佛、道双方遵从帝王统治者的召集,会辩于朝堂大殿的情况。在帝王垂鉴判断的同时,有时由朝臣儒士作裁判,断定胜负。这种御座前的诘难辩论,近则关乎一身之荣辱,远则关乎一教之盛衰,所以常常十分激烈。类似于这样的辩论,较为重大的算来应该有14次。 另外还有一些佛道之间在御前的讲论,有的带有讲道的性质,目的是让统治者了解佛、道两教的教义。有的也会比较双方优劣
-
0索达吉。 信仰归信仰。 请你不要污蔑我们的护法。 你不信可以。 但你也没资格排斥护法多杰雄登。 你身为万人之上的大堪布。 怎么可以这样呢。 说这样的话你分明是在歧视我们的信仰。 还说别人也不能信。 你这是什么态度。 比如说我在一个大型活动上说不能信仰宁玛派说宁玛派是魔鬼。 你有什么感觉。 你身为修行之人。 站在别人角度想想
-
0吧主大人求开示!
-
3我们起个念头,科学家讲思想波,思想波的速度非常之快,没有办法想象,这里才动,就周遍法界,所以能够与诸佛菩萨立刻感应道交。 我们起一个善念,跟佛菩萨、善神感应道交;起个恶念,跟魔王、妖魔鬼怪也起感应,他来帮助你,助长你的恶,来加持你,帮助你赶快堕三途。 明了这个事实真相,真的是寒毛直竖!我们怎么敢起一个恶念头?怎么敢做一桩坏事?我们有什么能力能够瞒人?你所谓瞒人,无非是自欺欺人而已,不可能的事情,这些
-
0
-
1有时候,你的福报很大,也可能是魔众加持。 智悲光尊者说:“修行人如若丰衣足食、住处舒适、施主贤善等样样具足,那样正法还没有成就之前,魔法已经成就了。” 你条件不太好的话,容易知足少欲,诸多功德自然具足,但有了施主、财富、名声之后,心就开始散乱,从此没办法行持佛法了。 岗波巴尊者也说:“修行人福报越来越大时,魔扰、魔难就渐兴起。” 一个道场规模越大,信徒越多,魔子魔孙就会夹杂其中,制造违缘,令修行人渐为
-
4《六波罗蜜多经》中也讲了两个现象,证明持戒者是最上等之人。 第一个现象:譬如,一个地位卑贱的人,出身并不尊贵,自己也无能力利他,但因为守持净戒,竟能让全世界的总统、高官、富豪、学者都对他恭敬、尊重、供养、赞叹。 这是由什么造成的呢?一般人都认为,出身尊贵、能力很强,就能成为人上人。但比喻中的人两样都没有,因此一定是由净戒波罗蜜多的力量,让他成为总统、富豪等尊重的对境。这是能证明持戒者为最上等
-
126问:弥陀与自性体是一,念是性体起用,性体起用之时正是心生万法。可是学人功夫未熟,正念佛时妄想丛生,若放下观心便觉心安;若不念佛,妄念亦生,心猿意马其心难制。请问如何是好? 净空法师答:心性是很深的学问,境界也很深广,假如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对这些事实真相都无法理解。我们在初学过程中,也只是闻佛所说而已,不是自己的境界。这时要看自己的根性,若是利根,烦恼轻、智慧长,有悟入的可能。但一定要亲近善
-
53达真堪布 成佛以后是什么样的?是不是不要吃饭,不要睡觉,一句话也不说,也不动,暂停了一样?“佛肯定是不会吃饭的,哪有吃饭的佛啊?佛肯定是不会睡觉的,哪有倒下来睡觉的佛啊?”不是这样的。成佛了以后,还是在这个空间,还是和我们这些众生在一起。他不会离开众生,也不会离开这个世界。他成佛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生的事业。若是没有众生,怎么利益众生啊?就像《普贤行愿品》里讲的,“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莲
-
4净土法门大意 (壬申十月在厦门妙释寺讲) 今日在本寺演讲,适值念佛会期。故为说修净土宗者应注意的几项。 修净土宗者,第一须发大菩提心。《无量寿经》中所说“三辈往生”者,皆须发无上菩提之心。《观无量寿佛经》亦云,欲生彼国者,应发菩提心。 由是观之,唯求自利者,不能往生。因与佛心不相应,佛以大悲心为体故。 常人谓净土宗唯是送死法门(临终乃有用)。岂知净土宗以大菩提心为主。常应抱积极之大悲心
-
109问:如何帮助儿童学佛? 净空法师答:儿童当中也有佛菩萨再来的,凡夫不认识。《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有两个小朋友:德生童子、有德童女;《法华经》上龙女八岁成佛,这都是诸佛菩萨示现的。 真正修学最好从小开始,根扎得坚固。现在澳洲政府已经制定法律,从幼儿园、小学就要读宗教课程,这是从小培养。所以,澳洲文化局局长尤里先生,向我们搜集小朋友的学佛教材。澳洲这种作法,我想是从英国学来的。前年,英国在小
-
4地藏宝忏 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 一拜) 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三拜) 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三称三拜) 一心顶礼。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一拜) 一心顶礼。地藏菩萨本愿经 (一拜) 一心顶礼。大悲大愿地藏菩萨摩诃萨(三称三拜) 一心代为护法诸天、伽蓝圣众、天龙八部、六道有情、历代父母、冤亲眷属顶礼三宝(一拜)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拜下)杀害物命我忏悔。 ( 起身.下 同)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不义
-
12止语 俗话叫“闭口禅”,这是一种很高境界的修行。止语,就是要杜绝所有世俗往来,断绝一切凡心杂念,以求更大地精进。 禁语,即禁止自己说话。一切众生之生死轮回,皆由于身、口、意三业所致,若消除此三业,可速得解脱;禁语目的之一即为减少口业。僧人行禁语时,自备一小木牌,上写‘禁语’二字,遇人欲与己言谈,则出示该牌。
-
28达真堪布 我们有些修法仪轨里有这样的观修方法:所有的色相都是佛相,所有的音声都是咒语,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智慧,一切都要观为圆满清净。为什么这么观呢?因为我们觉得佛相、咒语、智慧都是最好的。实际上万法都是好的,没有不好的,都要观清净,观圆满,是这个意思。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是快乐。这叫解脱,这叫成佛。 我们说观清净,观圆满,不是非清净、非圆满的观为清净圆满,而是本来就是清净的,本来就是圆满的。事
-
1昨天,一名网友不断追问我:你相信前世吗?前世真的存在吗?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前世真的存在?如果前世真的存在为什么我什么都不记得……于是我反问他:那你又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前世真的不存在?如果仅仅因为不记得而否认,那么,我们儿时发生的事情许多都已完全无法记起,那是不是说明它真的没有存在过?甚至只是在昨天或者只是上一个钟头,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产生的某些念头,此刻也忘得一干二净了,但这能说明昨天与上一个
-
6三十三种不清净、不纯净的布施: 第一种,是以歪曲的心理、颠倒的见解、无纯净发心所施的财物,这不是真正的布施。 第二种,有人昨天请我吃过一块蛋糕,今天我要还礼;或者他十几年前帮助过我,现在他有困难我要接济他。这都属于人情上的投桃报李,礼尚往来,不算布施。 第三种,有人施舍财物,不是出于真正的慈悲、怜悯和同情心,而是为了耍阔气,或纯粹是打发人家了事,这不算布施。 第四种,因为自己有所欲求,比如
-
2净空法师 佛告诉我们,遍法界虚空界跟我们是一体。你看我们常常听到,经上说“生佛不二”,生是众生,佛是诸佛如来,把众生说在前面,佛说在最后,这是什么?这是佛对众生的尊重。 众生是没觉悟的佛,佛是已经觉悟的众生。没有觉悟的佛是个糊涂佛,他不知道尊重别人;觉悟的众生,他对于什么都尊重。觉悟的众生就是佛。 经上又说“自他不二”,我自己,他,上至诸佛,下至地狱众生,是一不是二。咱们中国老子也说过这个话,“天地与
-
1大安法师 当我们对念佛法门和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建立起了一定的信心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发愿。“发”是激发、激活的意思,就是在我们的内心激发出一种心理的能量,指向一个目标。“愿”有希求的意思,标心一个目标,希望达到。一个人有希求之心、好乐之心,他就会不断努力去获得。 发愿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三界六道轮回的种种现象都跟这个愿力相关,因为三界六道的正报、依报都是与众生的念头相关的。 有了这个发愿,
-
2佛法修行有动有静,动静皆可以修行,上班、下班也能用功,要做到完全没有杂念是不可能的事,但有了杂念可以调伏,不能说杂念烦恼起了自己都不知道。 修行的最低限度就是要调伏自己的烦恼,在日常生活的上下班中,观自己的善念、恶念。有善念还好,有恶念当下就翻正。这种功夫继续用,用久了功夫深了,慢慢地杂念妄想会减少,最后达到没有杂念妄想的境界,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磨练才有办法成就。我们明白了道理,但在行为上无法即刻相
-
1时下,吃素的人越来越多了,到并不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多了,而是人们对每天的饮食更加关心了,到底怎么吃才有营养、怎么吃才健康?很多人把这种吃素也等同于佛教里面的讲的吃素。其实这样的理解有点片面了。 很多刚刚接触佛教的人经常会问,为什么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的部分僧人可以吃肉,而汉传佛教却不允许吃肉?问这些问题的人实在是不理解吃素的含义。现在世界上有很多素食团体,他们没有宗教信仰,他们吃素完全是为了身体健康,
-
1达真堪布 我们有些修法仪轨里有这样的观修方法:所有的色相都是佛相,所有的音声都是咒语,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智慧,一切都要观为圆满清净。为什么这么观呢?因为我们觉得佛相、咒语、智慧都是最好的。实际上万法都是好的,没有不好的,都要观清净,观圆满,是这个意思。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是快乐。这叫解脱,这叫成佛。 我们说观清净,观圆满,不是非清净、非圆满的观为清净圆满,而是本来就是清净的,本来就是圆满的。事
-
1有一天,释尊在寂静的森林中坐禅。日影稀疏的筛进林中,除了微风拂过树梢的轻响外,没有其他声音,有时连风都沉寂了。真是静极了。 突然,他听到远方传来隐约的嘈杂声,声音越逼越近,终于可以听出是一对男女的争议之声。没有多久,一名少女惶急地跑过来,往更深的林中逃去,一点也没发现释尊坐在树荫下。接着又来了一名青年,他看见释尊了,气急败坏地跑到释尊面前问道: “你有没有看见一个女子经过这里?她偷了我的钱!”树影投
-
1一日,琉璃王出兵讨伐舍卫国,将释迦族人埋在与腋齐高的土坑里,令其不得动摇。过了七日,佛陀以慈悲心展现神通力,让土坑变成浴池;浴池水具有八种功德,并有种种如车轮般大小鲜丽的莲花开满池中,周围还有鸟儿鸣叫着。释迦族人看见此景,心生欢喜,于是发起成佛的愿心。 但琉璃王并未就此罢手,他令五百只醉象脚着铁甲、鼻系刀剑,在战鼓声中让象群践踏释迦族,许多人皮开肉绽,痛苦呻吟。此时,佛陀同样以慈悲力,使其身心安乐
-
1拈花一笑心自静 只需拈花一笑,万千心事尽在其中。往事的脚步轻了,悄悄地走过岁月。一笑于休闲处,坐看时光着地成灰。生活仍是一片宁静。禅在心中,悟自心生。 得失随缘泯恩怨 晨钟幕鼓,缘起缘灭皆由天,在嘈杂纷乱的人群里,保留一种恬然一份悠闲,守一窗灯光,与一份淡淡的心境,让清澈的思绪净化岁月的浮华,爱恨不过在一线间,相逢一笑恩仇泯。 知足长乐悟人生 看尘缘于道,千年落花,万世流水,终随时光归去了无痕迹。瞬息不可
-
2念阿弥陀,不必除妄想,只要声不绝,决定生安养。 专念阿弥陀,不必参是谁,只要心不乱,决定出轮回。 专念阿弥陀,不必忏宿业,只要仗佛力,决定能消灭。 专念阿弥陀,不必断烦恼,只要佛声现,决定当时少。 专念阿弥陀,不必寻方便,只要心常忆,决定成一片。 专念阿弥陀,不必求悟门,只要到西方,决定悟无常。 专念阿弥陀,不必报四恩,只要佛不离,决定利群生。 专念阿弥陀,不必起疑惑,只要信佛语,决定生彼国。 恋西大师,清
-
1问:应该执着善法吗? 达真堪布答:刚开始你执着善法,精进学法修法去对治恶,这是个过程,也是必要的。这叫以毒攻毒。若是一开始就什么都不执着,谁也做不到。小乘、大乘,显宗、密宗里,善恶的标准也不一样。你修行的层次越高,取舍善恶的标准也越细,这个要慢慢来。最后对佛、对法的执着都要放下,但是放下也不是放弃。
-
2每天早上,在你吃完早餐准备出门去工作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你会检查自己是否带了手机,是否带了钥匙钱包,是否带了今天开会需要用的资料,水龙头是否关好,你的头发乱不乱,以及你是否喂饱了你的猫。当这一切检查完毕,你会带着满意把门关上锁好,然后去上班。 假如你不是一个佛教徒,你这么做再正常不过了,你不必担心为此遭受指责。但是作为一个佛教徒,特别是一个准备成佛的佛教徒,我认为你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
2放不下的原因 放下,他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就是不了解事实真相。这些经论,黄念老非常难得,举许许多多经论里面的开示来帮助我们看破。《宝积
-
3一个年轻的戏子跟着师傅学艺,并到处演出,也参与演了很多角色,有时演学生、商人、农夫、乞丐,有时演文人、官差、帝王、将相,由于演得入戏,经常沉
-
2达真堪布 佛在经中讲了很多种积累资粮的方法,其中最殊胜、最方便的方法就是供曼茶罗。供养有实物供养和意幻供养,供曼茶罗是意幻供养,不需要具备很
-
0古时候,一位老和尚有个老是爱抱怨的弟子,老和尚决定要开导他一番。有一天,老和尚派这个弟子去集市买一袋盐。弟子回来后,老和尚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
-
2在《长阿含经》卷七《弊宿经》中,记述了一个批驳人死断灭论的故事。 经载:有一少女迦叶,为释迦佛弟子,已证阿罗汉果,释迦佛逝世后,迦叶罗汉与五
-
1问:中国受儒家文化颇深,儒家孝道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民间流传更久的想法是“光宗耀祖”。一旦选择作为出家人,以上几
-
1现在很多人学佛,往往流于形式,喜欢聚会、赶法会,自己真修的少,有些同修,也不知道如何实修。或者,有些人知道一方面的佛理,有一些人知道另一方面
-
0《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来,为佛的十种尊称之一,是没有来也没有去的意思。广钦老和尚往生前曾说过一句话:‘没来没去,没
-
1人与人相处,俗话常讲“人无千日好”。人与人之间,相处久了,彼此都看厌了,什么毛病、习气都看出来了,最初是好,好很容易变坏,好到最后都变成冤家
-
1【云何修行忍门?所谓应忍他人之恼,心不怀报,亦当忍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法故。】 云何修行忍门?所谓应忍他人之恼,心不怀报,亦当忍于利、衰、毁
-
1莲师所化之财神除了能救度庇护加持行者,令今生及来世具足大福报,令人、财、食禄招聚;受用自在富饶,去除一切贫苦、恶缘障碍、一切善业、福报、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