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
-
1
-
26有谁知道吗?
-
3佛不是让我们事事顺利如意,而是让我们通过学习和修行获得克服困难的能力。
-
0
-
3求师兄们介绍一个皈依的地方,谢谢
-
0道济禅师戒淫文道济禅师妻妾之外非己色 淫人妻女败己德夭寿折福殃儿孙 皆有显明来报应劝人竭力保守身 当视自身如白玉一失手时即玉碎 事后知错补也难视色视淫如鸩毒 须臾坚忍守自身一念之差万劫生 劝汝保守终身用世间人人皆怕鬼 不怕家中粉妆鬼 钩人神魂摄人魄世间人人都怕虎 不怕同床胭脂虎 吃人骨髓自然枯世间人人都怕蛇 不怕衾中缠人蛇 吸人血气死无差世间人人都怕贼 不怕夜来盗阳贼 盗人精血自然绝色之害人人不知 戒之又犯将何如不思
-
3请问各位师兄家人去世 我已经皈依了可以穿海青助念吗
-
6看到过这样的说辞: 诵读此经,功德无量。 也看到过这样的修行方法: 每日在家诵读某经100遍。 师弟很好奇,拿着种子,每日把玩,不埋进土里,不浇水施肥,不精心呵护,这样的种子能发芽结果吗? 诵经是有功德的,诵经的功德也是有条件的。 假设诵经有功德,那么印刷厂的工人和机器,功德更高。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传播经书的功德,远远比自己闷头在家里诵经的功德大得多。 传播般若的种子,与拿着种子在家里把玩,当然前者功德无量。
-
28
-
2我们是先拿一个申请表,仪式结束了再在办证,申请表上面我的法名是慧旻,我仪式上也一直念的这个,但是因为人多,家里人先替我去办证,没有看见申请表上的名字,证上面的就是慧琳,这个有什么影响吗?我以后自称的法名是否可以和证上不一样?
-
4刚刚在另一个贴吧里看到:诵读此经,就可以消除罪业,还不快来读。 诵经是好事,这是一定的,不可否定的。 那么诵经能消除罪业吗? 我们都知道因果关系,有因必有果,不可能是凭空出现结果。 罪业是结果,那么诵经就能消除罪业,显然是错乱了因果。 罪业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不能逆转时空消除的。 面对罪业,我们要及时去减轻,去弥补。 做了不好的事情,意识到自己有错,那么首先就是把后果减到最轻,然后,告诉自己,以后不要再犯
-
0
-
0《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宋代 黄庭坚 香醉山中夏木阴,来禽磊磊承风雾。 山鸟冲飞堕圣前,小僧澡雪羞时供。 胡奴知是说法时,故奉金炉听时事。 有说法相无言说,无说无闻是真说。
-
0诸位师兄,前段时间心中杂念少,由“万里无云万里天”豁然开朗。 可惜功夫没有成片,也只是一刹那的豁然开朗。 最近又用功,又回到那一时的状态。 师兄们,我们不能松懈,在没有稳住的时候一旦松懈就会回落啊。
-
3一般信众到寺院里,烧几炷香,供几斤水果,往功德箱里塞点钱,就要向佛菩萨求钱财、求福禄、求名利、求平安,求考上大学,求找到好工作,求好姻缘,求生儿子,等等。 说白了,这根本不是真布施,也根本不是真学佛,而是在贿赂神明,是企图跟佛菩萨做生意——而且还是一本万利、以小博大的生意。 此外,有些佛教徒虽然读过几本佛书,略微懂得教理,不至于把布施当成生意,但还是执著于放生、印经、造像、建寺等,认为做这些佛事“功
-
0在理体上顿悟一切法本来平等,无所谓善恶,但与此同时,又必须在事相上尊重万物之间的差别,明白行善作恶都会感召相应的果报,因而还是要勤修一切善法。
-
0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
-
0庄子讲了一个比喻,如果你坐船逆流而上,行至中途,上游一艘船过来,船上也有个人,那个人没控制好,要撞上你了,你会怎么样啊?这时你很可能会生气,指责那艘船上的人。 但是,如果那艘船上没有人,就是个空船从上游漂过来,你还会生气吗?都是要撞船了,你看到有人就生气,没人你就不生气。 所以,能明白一切都是空船,你就不生烦恼了。同样的情况,你正走着,楼上泼下来一盆水,你可能跳起脚来骂;如果楼上没人,是下了暴雨,是
-
0每本经书都是一条通往圆满的路。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成长历程,不同的人生轨迹。 不但人与人不同,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有显著的外在环境和内在思想的不同。 不同的佛经,不同的开悟之路,适合不同的人,不同时期的人。 如果偏要把“读不懂”的佛经奉为至宝,或者鄙视人人都读得懂的佛经,对修行没有帮助。
-
0有我在,才会逆耳,越逆耳,说明我执越强。 这种逆耳不仅包括污言秽语,还包括各种法,各种对佛法的不同看法。
-
1佛要想着教育别人就麻烦了! 佛不度众生,也没想着要教育谁。 当然也不反对别人来问自己,你来问了就讲讲,如此而已。 所以,佛一定是随顺因缘,不会强迫众生的。 如果总是看到别人不对,一定要去教育人,自己高高在上,这就是魔王的作为。
-
4史铁生: 既然人死后,灵魂的有与无同样都拿不到证据(真是一件公平的事啊),又为什么会有泾渭分明的两种信奉,一种宁可信其有,另一种偏要宣布其无呢? 依我想,关键在于接下来互不相同的推演:
-
10如果没有经过训练,或者没有自我反省,当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会直接把事件转换成情绪、态度。 这种情况是下意识(潜意识)覆盖了理智,完全凭借生物的本能任由思想和行动狂奔。 我们要把情绪、判断,转化为对事实的描述,比如: “他是个傻子”,这句话显然是情绪和判断,这样对实践的发展没有直接的正面意义; 而如果说“他把某件事做错了,导致了怎样的结果”,这样的事实描述,则可以让事情继续进行。 学会发现情绪,学会观察情
-
0世人往往对身体存在着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身体就是肉体,肉体就是身体。 事实上,身体是由两大部分组成的: 一是肉体,二是心。 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很多人只知道加强饮食滋养肉体,而不重视对心的保养,慢慢地,人们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百病丛生。病由心生,如此而已。
-
1“分别名相”,名,名词概念;相,事物的相状。 “不知休”,停不下来。 成天琢磨这些名相,煞费苦心地去研究,但是与你了生死何干?修行是狂心自歇,把自己的妄想执着歇下来。一般人不明白,以研究境相为究竟,就当科学家去了,研究起来没完。
-
0过去当医生不用考执照,你只要有医术就可以,但是如果没有医术,没有人敢当医生,他知道如果给人治坏了,要受报应,第一是自己要下地狱,第二是自己的后代子孙要遭报。大家都不敢,认为是很缺德的事。 现在很多人没有医术,到处行骗,把人治死了也不怕,“死了就死了,我只要挣到钱,过得好就行了”。 现在人犯的一些罪,过去恐怕连想都不敢想。 所以,这种认为人死如灯灭,也没有生命,也不受报应,是一种严重的邪见。
-
0逼迫众生、磨练众生,这叫逆行。所以在禅宗看来,没有佛和魔的分别,什么意思呢?一切魔都是逆增上缘,相当于是逆行的大善知识,他能反面教化,帮助你在菩提道上快速前进。
-
0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受不异空,空不异受, 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想不异空,空不异想, 想即是空,空即是想; 行不异空,空不异行, 行即是空,空即是行; 识不异空,空不异识, 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
0功德不是留在自己身上的,功德不是自己的。 功德做贡品,供应菩萨。
-
0456胆子挺大,不听1的话。 789也想清楚了,他们的老大是456。 456听谁的?听2和3的。 2个3想干什么? 往常都是风水轮流转,这回1卡了怎么办?
-
2五戒虽然分别为五,但是它的根本精神只有一,就是不侵犯。 例如,不杀生,就是对(他人、自己)生命不侵犯; 不偷盗,就是对(他人、自己)财富不侵犯; 不邪淫,就是对(他人、自己)身体、名节不侵犯; 不妄语,就是对(他人、自己)信用、名誉不侵犯; 不饮酒,就是对(他人、自己)的智慧、健康不侵犯。
-
0身体不好,你就会想到要好好学佛,那这样身体不好,不就成了你前进的动力吗? 当你往生极乐世界的时候,你就该感谢这个不好的身体了。 所以,生病不见得是罪过。
-
0“莫把捉”,我们众生都在把捉,抓住外境不放,一天到晚都在围着这个肉体转。 你想我们一辈子辛苦工作,做任何事,是不是都在给这个肉体打工啊? 肉体本来是房子,你住在房子里,结果我们反过来为房子在忙碌。 工作赚钱一天八个小时,为什么呢?想叫这个房子吃得好一点、穿得好一点,是不是?天天要洗澡、要擦香香(众笑),梳洗打扮、照照镜子、描眉画眼,有的人还觉得不够,还做美容,割掉了再接一个,一天到晚就是忙碌这些。 结
-
0傍晚的故宫,游人渐渐散去。 逆着人流走近一处院落时,四周已一片寂静。 金色的夕阳余晖洒在砖红色的大门上,一时间似是光阴流转,只觉数百年的时光不过这一门之隔。我带着希冀,小心翼翼地将门推开,一男孩忽然探出头来,惊疑的目光对上同样惊疑的我,男孩小兔似的从门后窜了出来。 我不由摇头痴笑,我在期待着什么呢,宫装丽人还是千年的时光?
-
0我们分析一下。 一切生灭的都是过客,我们在世间也是匆匆过客,一百年,最后无非是要死要走,所以叫客居世间。在你的生命当中,有没有一个主呢?既然是主,它应该是不动的,没有来去的。 你想想,肉体一直在变化,既然有这样的变化,就说明它是客;思想观念,小时候没有,长大就有了,老了以后又变了,它也是变化的,它也是客;情绪,也是客;名誉,原来没有、后来有的,这也是客;地位、金钱,甚至于你学佛的这些知识,原来没有、
-
0所谓“密行”,其实就是一种觉性的修持。 觉悟五蕴不实,而能远离颠倒梦想;觉悟生命无常,而能发起救度众生的悲心。 如何加强自我修行的密行呢? 如:行立坐卧,威仪自重;吃饭时称念三供养及食存五观想,举心动念,以慈悲利他为本;入众处事,以惭愧感恩为门。对三宝生起恭敬及难遭难遇之想;对众生生起尊重及平等忍耐之力,把修行与生活融成一体。 这些都是增长福慧的无上密行。 密行,并非秘而不宣,故作神秘之举,而是视修行为
-
0事实上,受戒后纵使犯戒,因为有愧心,懂得忏悔,有得度的机会。 不受戒的人,犯了戒不知忏悔,不懂改过,只有沉沦。
-
0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平凡亦自闲。 宇宙世间的森罗万象不断在蛊惑着我们的心,但是真心理体丝毫不受影响。
-
0皮囊暂寄灵魂之用,并非“我”这恒久不变的本体。 皮囊本是客,却被当作主人,皮囊指挥灵魂,让灵魂为皮囊服务。 觉察需要机缘,皮囊拒绝机缘,品囊希望灵魂永远不要醒悟。
-
0从小到大,我们了解的“幸福”,全来自于外在。 比如有钱了就幸福,没钱了就痛苦;有人爱就幸福,失恋了就痛苦……但实际上,这一切并不稳定,随时可能发生变化。 佛所揭示的“幸福”,建立在内心的基础上,这是人人平等具有的,只是很少人懂得该怎样挖掘。可一旦你认识了它,才知道何为不变的幸福。
-
0不纠结,不执着,放下万缘即布施。
-
1“吸气,我平静身体。” 诵读这句偈就如同饮一杯凉水。感觉一股凉爽的清新之气弥漫整个身体。吸气时诵读这句偈,我切实感觉到这样的呼吸在安抚我的身心。 “呼气,我展颜微笑。” 一个微笑就可以放松你脸部的数百块肌肉,成为自己的主人。因此,诸佛与诸菩萨都总是面带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