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
3
-
14
-
21
-
35
-
40
-
13
-
37328827215419344303354632987251033553101311透光铜镜的产生(摘自《铜镜文化与图案》) 透光是指铜镜背面的纹饰图案能从正面投射到屏幛上的现象。沈括《梦溪笔谈》载“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清代郑复光《镜镜痴》认为镜面切磨“终有凸凹之迹”,所谓透光是由镜面1古代铸作铜镜用的陶质模型。用泥做,花纹和铭文都雕刻在范上,范有两道流通溶液的槽。铸造方法大致和青铜器相同。参见“陶范”。1金代铜镜。形制为圆形,圆纽。纽右侧一妇女似在织布,纽下一妇人手托布卷,两小儿一前一后,随同妇人向织布妇女走去,左上侧栏圈内有花木小树,树上花儿朵朵,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边缘有“北京验记”、“官”,花押等刻记。1宋代铜镜。缠枝花纹南北朝时期逐渐兴盛起来,在唐镜上也常见到。宋镜上以缠枝花纹作装饰,形式多样。有的用双枝花作环绕组成,有的以四枝花作对称构成,也有的用多种花作缠绕组合,有些并穿插有鸟兽。外形有葵花形、菱花形、圆形和方形等多种。花卉常见的有缠枝牡丹、芙蓉、桃花、菊花和莲花等。326中国铜镜起源较早,被确认最早的三件铜镜属距今四千年的齐家文化。它们的制作较粗糙,但系青铜镜已无疑问。夏、商、西周早期也有铜镜发现,随后西周春秋时期的铜镜得以确认。这时期的铜镜都是圆形的,背面有很窄的钮,并有几何形或鸟兽形装饰。战国两汉时期,铜镜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成为极其重要的,富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品。此时的铜镜背面常有各种不同的铸塑装饰物如虎、龙等。还有的铜镜铸有篆书阳文,这对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6唐代铜镜。所谓宝相花,通常是指将某些自然形态的花朵(主要是荷花),进行艺术处理,变成一种装饰化的花朵纹样。宝相花为唐代典型花纹,服饰、金银器、织锦和壁画图案上到处可见。唐镜上的宝相花纹,通常都作正面俯视形,以二三种花形相间排列构成,六花、八花不等。也有少数作侧面形、以一种花形排列构成。形式多样。镜外形也以各种花形组成。2西汉中晚期青铜镜。直径11.5厘米,镜背有连弧纹,铭文“内清质以昭明”。镜的外形与一般青铜镜无异,但当光线照射镜面时,与镜面相对的墙上映出的影象与镜背纹饰相应,这就是所谓“透光”效应。现藏上海博物馆。透光镜发明于西汉,著名的西汉透光镜还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八字铭文的。隋唐之际王度的《古镜记》、宋周密的《云烟过眼录》等,都有关手透光镜的记载。这种镜的效应实际不是透光而是映象。上海交通大学铸工教研2古镜之一种。又称“万字纹镜”。多唐镜。形制主要有ㄈ字形和圆形两种。多圆纽。主纹以纽为中心作双线卍字形。有的在卍字纹中排列有:“永寿之镜”四字铭文,有的在卍字两侧,配置有“受岁”两字。卍字在梵文中意为“吉祥万德之所集”。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用作“万德”吉祥的标志。铜镜上卍字与永寿、受岁等吉祥语组合一起,也是寓有福善祥瑞之意。卍纹,在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厂型的彩陶上,就有应用5阿房照胆,仁寿悬宫。 菱藏影内,月挂壶中。 看形必写,塑里如空。 山魑敢出,冰质慙工。 卿书玉篆,永镂青铜。 兰闽婉婉,宝镜团团。 曾双比目,经舞孤鸾。 光流扮黛,采散罗纨。 可怜无画,娇羞自看。 团团宝镜,皎皎升台,鸾窥自舞,照日花开,临池似月,覩貌娇来。写月非夜,影冰不寒。 影含真鹿,文莹翔鸾。 粉壁交映,珠帘对看。 潜窥圣淑,丽则常端。 藏宝匣而光掩,挂玉台而彩见,鉴罗绮于后庭,写衣簪乎前殿。 冬朝5天上见长,心思君王。 见日之光,天下大明。 日有熹,宜酒食,常富贵,乐无事。 内清质以照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扬而愿忠,然壅塞不泄。 长乐未央。家常富贵。积善之家,天赐永昌。 清冶铜华以为镜,照察衣服观容貌,丝组杂遝以为信,清光宜佳人。月有惠,日有富,乐无事,常得意,美人会羊。 谏冶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宜文章,延年益寿,辟去不祥,与天无亟。0`12铸镜锡青铜的本色为黄白色,表面光亮的称为水银沁。古董商的行话叫水银包浆,是指铜镜表面呈白亮状态。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天下篇〉》“鉴以鉴影,而鉴亦有影,两鉴相鉴,其影无穷。”说明铜镜反射成像的清晰度是非常高的。水银沁铜镜,在地下埋藏一、二千年不腐蚀可鉴人。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开面成光,则水银附体而成,非铜有光明如许也。”铸镜磨光再加上水银,才使镜面白亮的。认为是火镀即汞银合剂加温,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