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笑风生季羡林
添加时间:2005-2-3 22:59:29
中山装
季羡林先生去过30多个国家,吃了多年西餐,但不知为什么,什么时候见他都是一件中山装。季老说:“在国外当然就穿西装,那边的装。回国以后,穿过几年。1952年出国,我那个老师,Jake,他说领带当年是贩卖奴隶拴的绳子。我穿衣服就是这样,奴隶不奴隶我不管,太啰嗦。打领带,啰嗦。在北大原来只有两个人穿中山装,另一个是钱学森,他说人奇我曲。后来买不着,得到郊区才能买得着。另外我认为,一个国家是不是现代化不在于他的服装。我看了一幅照片。报纸上,一个农民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劳动。我觉得有点滑稽。那你是什么意思?劳动就劳动。那就表示你劳动是假的,专门为拍照的。因此,我有一点逆反心理,我就不穿,到哪儿就是这一套中山装。你愿意看就看,不愿意看就算了。”
开会学
“我从政大概起码有30多年的历史。总会参加会议的。我开会有一个窍门。本来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短的。英文要一分钟,我们有五秒就够。可是我们有很多人对不起这个特点,讲话 啰里啰嗦,一句话重复来、重复去,还加上‘哼、哈、唉’。就像一个人在敲鼓板一样,所以他讲话,我用不着注意听,我半个耳朵完全能掌握,当别人鼓掌的时候,我跟着鼓掌。那四分之三我就考虑别的问题,做学术,一篇文章怎么写、资料怎么搜集。有一次我讲,将来问我是哪一门的专家,我说我可以开一门‘开会学’,我可以写一个几十万字的讲义,可以开课招研究生。我并不反对开会,有些会是必要的,不过要讲一点效率,不要套话太多。开学术讨论会,我感觉中国人就浪费时间,其实你最好单刀直入,有什么意见就提。”
年轻人
“我写《糖史》,上、下两册,80万字。那时我从公寓到大图书馆,每天一趟,风雨无阻。下雪地上很难走,我照样走。所以年轻人最要紧的是勤奋。天才有没有,应该说有的吧。我不是天才,勤奋可以算得上。真正的天才我也没看到过,反正我自己绝对不是一个天才,是中才,中等的才。我写过一篇短文,《天才和偏才》。有天才,也有偏才,四平八稳的人成不了天才,我这个人就有点四平八稳。年轻时有点淘,也打架,什么都干了。后来在社会上磨炼久了,我就差不多了。我对青年是特别有好感。不管是认识的、不认识的,北大的、非北大的。因为人、社会、宇宙要变化,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变旧人,所以将来的希望在年轻人身上。像我这样的人,将来总要走的,每个人都要走的。我们好像是跑接力,我跑第一棒,你跑第二棒,你的学生跑第三棒,永远跑下去。我最不喜欢老年人,总是感觉到精神不行,横挑鼻子竖挑眼。每个人都有毛病,青年人有毛病,你老年人不是照样有吗?我不赞成那种态度。我们肯定念的书多,年龄在那儿摆着嘛。多看几本没什么了不起。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说是我的老师,所以每个人应该看到自己的优点,也应该看到自己的缺点。老气横秋,我觉得是毫无道理的。我乐意跟青年交流思想,这是幸福,不要让青年看着你害怕,看你讨厌,那样就不行了。”
老年人
“……人老了,识多见广,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都非常丰富,这些东西对我们国家还是有用处的,只要不倚老卖老,不倚老吃老,人类社会还是需要老人的。我常常说:人们吃饭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这是我的最根本的信条之一。我也身体力行。我现在仍然是黎明即起,兀兀穷年,不求有惊人之举,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吃下去的饭。
“在北京大学校内,老教授有一大批。比我……更老的人,还有十几位。如果在往八宝山去的路上按年龄顺序排一个队的话,我决不在前几名。我曾说过,我决不会在这个队伍中抢先夹塞,我决心鱼贯而前,轮到我的时候,我说不定还会溜号躲开。从后面挤进比我年轻的队伍中。”
添加时间:2005-2-3 22:59:29
中山装
季羡林先生去过30多个国家,吃了多年西餐,但不知为什么,什么时候见他都是一件中山装。季老说:“在国外当然就穿西装,那边的装。回国以后,穿过几年。1952年出国,我那个老师,Jake,他说领带当年是贩卖奴隶拴的绳子。我穿衣服就是这样,奴隶不奴隶我不管,太啰嗦。打领带,啰嗦。在北大原来只有两个人穿中山装,另一个是钱学森,他说人奇我曲。后来买不着,得到郊区才能买得着。另外我认为,一个国家是不是现代化不在于他的服装。我看了一幅照片。报纸上,一个农民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劳动。我觉得有点滑稽。那你是什么意思?劳动就劳动。那就表示你劳动是假的,专门为拍照的。因此,我有一点逆反心理,我就不穿,到哪儿就是这一套中山装。你愿意看就看,不愿意看就算了。”
开会学
“我从政大概起码有30多年的历史。总会参加会议的。我开会有一个窍门。本来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短的。英文要一分钟,我们有五秒就够。可是我们有很多人对不起这个特点,讲话 啰里啰嗦,一句话重复来、重复去,还加上‘哼、哈、唉’。就像一个人在敲鼓板一样,所以他讲话,我用不着注意听,我半个耳朵完全能掌握,当别人鼓掌的时候,我跟着鼓掌。那四分之三我就考虑别的问题,做学术,一篇文章怎么写、资料怎么搜集。有一次我讲,将来问我是哪一门的专家,我说我可以开一门‘开会学’,我可以写一个几十万字的讲义,可以开课招研究生。我并不反对开会,有些会是必要的,不过要讲一点效率,不要套话太多。开学术讨论会,我感觉中国人就浪费时间,其实你最好单刀直入,有什么意见就提。”
年轻人
“我写《糖史》,上、下两册,80万字。那时我从公寓到大图书馆,每天一趟,风雨无阻。下雪地上很难走,我照样走。所以年轻人最要紧的是勤奋。天才有没有,应该说有的吧。我不是天才,勤奋可以算得上。真正的天才我也没看到过,反正我自己绝对不是一个天才,是中才,中等的才。我写过一篇短文,《天才和偏才》。有天才,也有偏才,四平八稳的人成不了天才,我这个人就有点四平八稳。年轻时有点淘,也打架,什么都干了。后来在社会上磨炼久了,我就差不多了。我对青年是特别有好感。不管是认识的、不认识的,北大的、非北大的。因为人、社会、宇宙要变化,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变旧人,所以将来的希望在年轻人身上。像我这样的人,将来总要走的,每个人都要走的。我们好像是跑接力,我跑第一棒,你跑第二棒,你的学生跑第三棒,永远跑下去。我最不喜欢老年人,总是感觉到精神不行,横挑鼻子竖挑眼。每个人都有毛病,青年人有毛病,你老年人不是照样有吗?我不赞成那种态度。我们肯定念的书多,年龄在那儿摆着嘛。多看几本没什么了不起。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说是我的老师,所以每个人应该看到自己的优点,也应该看到自己的缺点。老气横秋,我觉得是毫无道理的。我乐意跟青年交流思想,这是幸福,不要让青年看着你害怕,看你讨厌,那样就不行了。”
老年人
“……人老了,识多见广,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都非常丰富,这些东西对我们国家还是有用处的,只要不倚老卖老,不倚老吃老,人类社会还是需要老人的。我常常说:人们吃饭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这是我的最根本的信条之一。我也身体力行。我现在仍然是黎明即起,兀兀穷年,不求有惊人之举,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吃下去的饭。
“在北京大学校内,老教授有一大批。比我……更老的人,还有十几位。如果在往八宝山去的路上按年龄顺序排一个队的话,我决不在前几名。我曾说过,我决不会在这个队伍中抢先夹塞,我决心鱼贯而前,轮到我的时候,我说不定还会溜号躲开。从后面挤进比我年轻的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