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平吧 关注:43贴子:2,949
  • 7回复贴,共1

无所有:生命只有真正放下,方能趋近完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的所有烦恼,都是源于拥有或者企图拥有;人的所有快乐,都是来自于舍弃,舍弃物质享受,舍弃名利。禅宗史上震古烁今的赵州禅师,曾开示人们,放下。 有人问他,我已经抛弃了一切,接下来该怎么做呢?他的回答仍然是,放下;那人又说,我已经身无长物,还能放下什么呢?虽然身无长物,但还有意念,只有在内心深处,剔除所有,才是真正的放下。
    
     对于那些值得我们千秋万代崇仰的圣贤,如果以俗世的眼光来看,都是一无所有的。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永远不会消失,如巍巍高山令我们仰止;如长长流水,让我们永世纪念。圣雄甘地说过,对我来说,拥有让人想到的就是犯罪。他在1931年前往伦敦,参加第二届英属国家圆桌会议途中,对马赛海关申报携带物品时说,我是贫穷的托钵僧,只有纺织车、教养院的饭钵、羊奶罐、六条老旧的毯子、毛巾,及再普通不过的板凳,就这些而已。
    
     韩国当代法顶禅师对生命有深透的感悟,他认为,总有一天,人不得不放下所有一切。因此,他提出了无所有的禅义。所谓无所有,并不是抛弃所有,也不是鼓励一贫如洗,而是不去拥有不必要的东西。当明白了无所有的真正意义,生活即变得轻松自在。我们所选择的清贫,比富贵更有价值,也更为珍贵。这并不是消极的生活态度,而是充满智慧的人生抉择。而过度追求炫耀装饰的生活,其实就像一座富足的监狱。
    
     法顶禅师被称为韩国的梭罗。当我们身处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他却数十年如一日,离群索居于山林,过的是清风明月般的简朴生活。不过,我认为,法顶禅师给予我们的启示,比梭罗更加高远,更富于哲思。对他来说,山林不仅仅是大自然,而是巨大的生命体,有永不凋零的胸怀;山林不仅有花开花谢,还有诗、音乐、思想与宗教。伟大的思想与宗教,不是从砖泥建造的教室里诞生的,而是在纯净无染的大自然草丛中萌芽的。
    
     而他的法顶这个法号,本身就包含了山,草茅和清净,让人感到无论身置何处,都毫无挂碍,身心自然安在。在他看来,秋日澄净的天空,安逸闲静的深山,比人间的殿堂都更有灵性,是可以安养身心的场所。这等的澄净、悠闲和静谧,满含着安宁和疗愈的能量。他教导人们,不要依赖现代文明,偶尔在夜晚关掉电灯,点起蜡烛。即使不在山中,也能感受山中的幽静。与三两亲友一起啜饮清雅的茗茶,畅谈恬淡话题,生命也会散发出浓郁馨香。
    
     因此,法顶禅师对人生幸福的理解,也是建立在无所有的感悟之上。他说,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必需的东西,而在于能舍弃多少不必要的事物,并从中获得多少自由。寻求幸福的方法就在自己心中,而不在身外之物。拥有清澈透明的心,彼此相通,才能寻获内在的平和安定;这是通往幸福与自由的捷径。一天哪怕只有一刻钟,远离文明的喧嚣和侵扰,生活的质量便会有所提升,幸福感也会增强。
        
     由此可见,舍弃的愈多,得到的愈多,什么都没有的人,其实是拥有世上所有的一切,这是无所有的另一层意义。我们能因外在的事物感到幸福,但是,实际上,只有发自内心、散发着花香般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法顶禅师眼里的幸福,是一个微观世界。他觉得,幸福并非来自繁多与硕大之处,而是源于极其微小的所在。感受小小的温暖、喜悦与感激,便是幸福。而拥有往往意味着被约束,因此,人应当满足于小与少,满足于眼前享有的一点一滴。
    
     事实上,人来到这世上时,什么东西也没带来,活到名字消失、离开人世时,也是空手离开。在活着的过程中,我们有了许多所谓生活上的必需品。不过这些都是一定需要的物品吗?仔细想一想,不一定要的东西还真不少。我们虽因需要而拥有物品,但有时也因那些东西带来不少牵挂。所以拥有什么,就会为它所束缚。拥有越多,承受的压迫越多,束缚折磨越多。不但对于个人是这样,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亦如此。



1楼2011-06-08 15:59回复
        
         法顶禅师认为,人类的历史,彷佛就是一部所有史,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人群为了拥有更多,而不停地互相争斗。占有的欲望是永无止尽、永无休止的,哪怕是多一件就好的心理,也会让这种占有不断充斥脑海。不仅不能满足对物品的占有,连人也要占为己有。若不能得到满足,甚至会不择手段,强行自别人手中抢来。占有欲与利害成正比例。这些都是在占有的基础上,有着利害关系。如果人类历史从占有变成无所有,那么世上应该就没有战争了。
        
         而当我们为了满足无休止的物质享受,企图以拥有更多的财富,而对自然界进行毁灭性的掠夺,而有些人却视自然为神明,敬畏它,靠近它,从它的身上汲取无限的精神源泉。法顶禅师便是为数不多的人们之一。他写道,我一面听着黄鹂的啼声,一面品尝茗茶,不由得赞叹,这正是生命中令人心生感恩的风雅韵致啊。当人们一刻不曾停止摧残和破坏大自然,然而,年年岁岁,花儿依旧绽放,候鸟依时归来,想起自然界这份情义和景致,就令人不禁为之动容。
         
         先放下,再离开,这是法顶禅师留给我们的珍贵教诲。他说,生命美丽的结局,是丢弃追求完美的想法,进一步抛开杂念的境界。在适当的时候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尽自己的责任才是最佳的选择。在圆寂之前,他嘱托人们,现在该是放下一切时间和空间的时候了。舍利不用找,舍利塔也不用建。所谓我的东西还是存在,那么请让这个世界清澈的香气芬芳。由此我想到中国的高僧,总是把所谓的舍利作为至上的膜拜,却没有想到为社会及世界,留下什么精神财富。
        
         对法顶禅师来说,拥有美丽的归宿,是对生命最好的回馈。意味着单纯地过活,明了生活之所需与不需,只拥有一个便安心满足,并与一切不需要之物,保持距离而更接近自性。便可从不必要的一切中,得以让心灵释放。回归本初的自心,并在这过程中寻回遗失的本性。拥有美丽的归宿,意味着放下,不执着于事情的结果或成功与否,而只注重自身纯粹的存在,是存乎内我的冶金术。美丽的归宿,即只有真正放下,方能趋近完美。
    


    2楼2011-06-08 15:59
    回复
      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必需的东西,而在于能舍弃多少不必要的事物,并从中获得多少自由。寻求幸福的方法就在自己心中,而不在身外之物。拥有清澈透明的心,彼此相通,才能寻获内在的平和安定;这是通往幸福与自由的捷径。一天哪怕只有一刻钟,远离文明的喧嚣和侵扰,生活的质量便会有所提升,幸福感也会增强。
      


      3楼2011-06-08 16:01
      回复
        放下


        IP属地:江苏4楼2011-06-09 11:09
        回复
          山林不仅仅是大自然,而是巨大的生命体,有永不凋零的胸怀;山林不仅有花开花谢,还有诗、音乐、思想与宗教。伟大的思想与宗教,不是从砖泥建造的教室里诞生的,而是在纯净无染的大自然草丛中萌芽的。


          IP属地:江苏5楼2011-06-09 11:09
          回复
            舍弃的愈多,得到的愈多,什么都没有的人,其实是拥有世上所有的一切,这是无所有的另一层意义。我们能因外在的事物感到幸福,但是,实际上,只有发自内心、散发着花香般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法顶禅师眼里的幸福,是一个微观世界。他觉得,幸福并非来自繁多与硕大之处,而是源于极其微小的所在。感受小小的温暖、喜悦与感激,便是幸福。而拥有往往意味着被约束,因此,人应当满足于小与少,满足于眼前享有的一点一滴。
            


            IP属地:江苏6楼2011-06-09 11:13
            回复
              拥有美丽的归宿,是对生命最好的回馈。意味着单纯地过活,明了生活之所需与不需,只拥有一个便安心满足,并与一切不需要之物,保持距离而更接近自性。便可从不必要的一切中,得以让心灵释放。回归本初的自心,并在这过程中寻回遗失的本性。拥有美丽的归宿,意味着放下,不执着于事情的结果或成功与否,而只注重自身纯粹的存在,是存乎内我的冶金术。美丽的归宿,即只有真正放下,方能趋近完美。
              


              IP属地:江苏7楼2011-06-09 11:14
              回复
                很喜欢这篇文章。


                IP属地:江苏8楼2011-06-09 11: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