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起点吧 关注:4贴子:134
  • 4回复贴,共1

【丝路起点终结帖】陆海丝路联通洛阳罗马,东汉罗马两大帝国通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公元166年,罗马安东尼朝皇帝马可。奥理略(公元161~180)派遣使者自埃及出发经由印度洋,到达汉朝统治辖下的日南郡登陆,然后北赴洛阳,开创了中国、罗马两大国直接通使的纪录。
 
罗马在汉代被称为大秦,意即泰西(极西)之国,又称海西国。出于经济和外交上的需要,东汉王朝决意谋求和罗马的直接建交。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至安息西界于罗时,由于安息海商的婉言阻拦,没有达到寻求通往埃及亚历山大里亚海路的目的。但中国使者的到来,引起了红海彼岸的莫恰(今也门木哈)和阿杜利(今埃塞俄比亚马萨瓦港附近)与中国缔结盟约的愿望。公元100年,他们派使者到东汉首都洛阳,向汉和帝进献礼物。汉和帝厚待两国使者,赐给两国国王代表最高荣誉的紫绶金印,表示了邦交上的极大诚意。此举激励了罗马,半个世纪之后,罗马正式派使者出访中国,两大国正式建交。 

罗马使者东来的航路,遵循着以南印度洋为枢纽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此,罗马货物通过海路直运南中国的越来越多。据240年左右写成的《魏略》,罗马世界的物产,即亚历山大(今埃及)东方贸易的货单,可归成金属制品、阵禽异兽、珠宝、织物、玻璃、香药6大类,共83项,这些货物正是罗马世界向中国的输出品。罗马不仅成批输出货物进中国,也大量进口中国货,主要为:衣料、皮货和铁器。

丝绸之路,起始时代远不止西汉,希腊就称中国为赛里斯,称中国人为丝人。
丝绸之路最盛的时代无过于东汉,东西方两大帝国通使,是世界历史上辉煌灿烂的一幕。






IP属地:江苏1楼2006-08-26 11:22回复
    • 219.148.158.*
     
     在西方古籍上也能够找到西方最早接触的中国人是秦人的证据。除前述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人克泰夏斯外,据成书于公元80年的《爱利脱利亚海周航记》(Periplus of the Erythracan)记载:“……抵秦国后,海乃止。有大城曰秦尼,在其国内部,远处北方,由此城生丝、丝线及所织成之绸缎,经陆道过拔克脱利亚(大夏)而至巴利格柴(今印度孟买之巴罗赫港)。”中外学者普遍承认,这里所说的秦国即中国,而秦尼则是长安的音译。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后称东周,但史家更多称之春秋战国时期。因为这时的东周王朝已名存实亡,西周时“诸侯并列,王室独尊”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尤其到了“战国七雄”逐鹿中原的公元前4~3世纪,东周王室已是风中残烛,洛阳也沦为无足轻重的小邑,还谈得上什么首都呢?China铭记着战国时期秦人的历史功勋。但与东周或洛阳毫不相干。秦人开辟的远古丝绸之路以秦都咸阳为起点,即今天的西安。 
     
     
     作者: 发明马桶的猪 2007-4-23 15:54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蒋纪新论丝绸之路起点究竟在那里? 
     唐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西安 
     
     洛阳专家们还有一个论点:“唐代洛阳商业发达,是国际商贸交往中心,所以丝绸之路起点应属洛阳。”据说今年九月将发掘唐代洛阳南市遗址,洛阳专家声称:届时“可望破解丝绸之路起点这一重大历史之谜”,“有望为起点之争画上句号”。 

     洛阳专家们的这种说法,从形式逻辑角度看,反映出逻辑混乱自相矛盾。人们不禁会问:既然你们说东汉丝绸之路起点应为洛阳的理由是首都在洛阳,为什么说到唐代丝绸之路起点时,却又抛弃了自己的“首都即起点”主张呢? 

     从史实角度看,此说也于史无据,于理不通。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顶峰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往来的中外商贸达于全盛。在这种形势下,洛阳商业也曾兴盛一时。但凡事除纵向比较外,还须有横向比较。唐代洛阳究竟是否已成为当时的“国际商贸中心”与丝绸之路起点,必须与唐代首都长安先作一番比较,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全城人口达100万,是唐王朝政治、经济、商贸、文化的中心。 

     以商业规模而论,唐都长安拥有东市、西市、中市、南市、新市等多处商业区,尤以东市与西市“四方珍奇,皆所积集”(北宋宋敏求撰《长安志》),是中外商贾云集的国际性市场。长安西市有“金市”之称,聚集许多来自波斯(今伊朗)、大食(今阿拉伯)的“胡商”及其开设的珠宝店、波斯邸、货栈、酒肆等。许多胡商在长安“殖资产,开第舍,市肆美利皆归之”(《资治通鉴·唐纪四十八》)。唐代长安规模庞大的中外商贸交易,至今仍有遗留的多种古代外国钱币为证。在近年来西安的考古发掘中,曾发现希腊文铅饼币,东罗马帝国的查斯丁二世金币、希拉克略型金币,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金币、伊斯兰第纳尔阿拉伯金币、波斯萨珊王朝金币、波斯库思老二世银币、卑路斯银币、卡瓦德一世银币等。唐人陈鸿祖在《东城老父传》中说:“今北胡与京师杂处,娶妻生子,长安中少年有胡心矣。”特别是开元、天宝时期,长安城内“胡风”盛行,流行胡衫、胡帽、胡饼、胡食、西域酒、胡旋舞、胡腾舞等,反映出长安作为国际性商贸城市的独特社会风貌。诗人李白的《少年行》诗:“五陵少年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诗:“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向今人展示出唐代长安胡商酒肆的生动情景。 
     
     唐代中期,长安居住的外国人与西域少数民族总数多达5万人以上。据《长安志》记载,长安城内靖恭坊、普宁坊、布政坊、醴泉坊、崇化坊等多处建有波斯国教袄教寺院,醴泉坊另有一所波斯王子卑路斯奏请建立的波斯胡寺,再加上供波斯人使用的摩尼寺和景教寺院,由此也可见云集长安的胡商数量之巨。 
    


    4楼2007-04-28 18:27
    回复
      • 219.148.158.*
       
       唐长安商业区的规模有多大?据《长安志》记载:仅东市一处“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据日本僧人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记载:会昌三年(公元843年)“六月十八日夜三更,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由此推算,东市的每1行内至少有300家店铺,整个东市220行店铺的总数当在66000家以上。另据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测,唐长安城东市、西市面积达96万平方米与98万平方米。 
       
       而洛阳专家们寄予殷殷厚望的洛阳南市的商业规模又怎么样呢?据《元河南志》记载:唐代洛阳南市“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四百余店”,据实测,其面积约9万平方米。两相比较,唐代洛阳南市店家规模不及长安东市的5%,面积不及长安东市的10%,连长安东市的零头都抵不上。专家们还能够指望从中“破解”出个什么名堂,划出个什么“句号”呢? 
       
       唐都长安不仅是中外民间贸易的商品集散中心,更是中外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友好交往的中心。唐代政府设有主客司、鸿胪寺、四方馆、典客署、礼宾院等机构,专门负责接待外国宾客与西域使节。各国使节在长安拜谒皇帝,贡献方物,得到回赠,实际上是以国家礼仪形式进行的国际官营贸易。据史载,波斯仅在开元十年(722年)至天宝六载(747年)的25年间,就派遣使者来长安10次,送来玛瑙床、火毛绣舞筵、无孔真珠等贡物。昭武九姓国(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塔吉克、土库曼)先后送来金桃、银桃、锁子铠、水精杯、玛瑙瓶、名马等。大食(阿拉伯帝国)送来良马、宝钿带等。拂菻(东罗马帝国)送来赤玻璃、石绿、金精等贡物。这些珍宝在历年考古发掘中屡有出土,仅1987年在法门寺地宫中,就发现唐僖宗供奉的多种外国进贡珍宝,包括东罗马帝国进贡的贴花盘琉璃瓶、波斯进贡的刻花蓝琉璃盘、素面琉璃盘、弦纹蓝色琉璃盘、素面圈足琉璃碟等,器皿内用刻花手法装饰的默赫拉巴、艾里斯米、太阳等典型伊斯兰风格图案,证明是9世纪初西亚、埃及制造的伊斯兰早期琉璃器。唐王朝则以大量绫罗绸缎等回赠,为此,宫廷设有内府局、典客署、少府监等机构,由织染署和绫锦坊等宫廷作坊专门生产。所有这些,都是洛阳根本无法相比的。 
       
       公元6~9世纪的唐代中国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国家,长安是世界上规模最恢弘的城市。这时,丝绸之路的西端终点已延伸到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能与长安媲美的城市,这座欧洲最富庶繁华的城市人口达80万,被马克思称为“东西方之间的一道金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九卷》263页)。丝绸之路两端的长安与君士坦丁堡,分别代表当时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巅峰。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使它们相互连结,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与影响也由此体现。如果把丝绸之路起点换成洛阳,除了说是中国人的自我贬低还能作何解释?用句俗话讲:洛阳能压得住这称砣吗? 
       
       
       作者: 发明马桶的猪 2007-4-23 15:54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蒋纪新论丝绸之路起点究竟在那里? 
       东汉丝绸之路具体分析 
       
       洛阳专家声称:“如果全国只定一个起点的话,那只能是洛阳。”理由是首都即起点,而东汉时首都在洛阳。且让我们具体分析东汉时丝绸之路的实际状况。在中国历史上,东汉是一个政治黑暗、国力虚弱的政权,丝绸之路在此期间经历了“三通三绝”的过程。 

       公元16年,王莽断绝丝绸之路,匈奴乘机征服西域诸国。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后,西域各国纷纷要求东汉恢复西域都护,光武帝刘秀却以国内元气未复不予置理。鄯善王警告东汉朝廷:如果再不置都护,我只有臣服于匈奴了。光武帝干脆回答:“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后汉书·西域传》)在东汉初期半个世纪内,丝绸之路长期断绝。 
      


      5楼2007-04-28 18:27
      回复
        • 219.148.158.*
        汉明帝时,东汉开始发动进击匈奴的战争,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窦固、耿忠出酒泉塞占领伊吾,设置宜禾都尉进行屯田。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恢复西域都护,以陈睦任都护,第一次开通了丝绸之路。但时隔不过一年,匈奴控制的焉耆、龟兹等国发兵攻击东汉都护,陈睦被杀,经两年战争,东汉无力固守,只得于建初二年(公元77年)撤退伊吾屯田兵,西域门户重被匈奴掌握,丝绸之路断绝。 

         汉和帝永元元年至三年,东汉窦宪率军连破匈奴,匈奴主力向西远徙,长期孤悬敌后的班超降服龟兹,东汉于永元三年(公元91年)重设西域都护,以班超为都护。永元六年(公元94年)焉耆等国归汉,北道完全打通,丝绸之路第二次全面开通。但不久班超因年迈归国,继任的都护任尚失和于西域诸国,受到诸国攻击,接着陇西羌人与东汉发生战争,陇道断绝。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东汉派班勇率兵西出,迎接都护及屯田卒东归,丝绸之路再次断绝。 

         经过激烈辩论,东汉朝廷于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决定派班勇任西域长史,进军西域,于延光三年(124年)再次打通丝绸之路。然而永建二年(公元127年)昏庸的东汉朝廷使班勇蒙冤下狱,形势急剧恶化,《资治通鉴》注评:“勇免之后,西域事去矣”。加之甘肃、青海羌人起义与黄巾起义接踵爆发,东汉政权自顾不暇,丝绸之路再度断绝。 
        综上所述,东汉时丝绸之路开通三次,前后总计不过22年,与国力强盛的西汉与唐代丝绸之路气象怎堪相比?难道洛阳专家们单凭这区区22年,就能够得出“如果全国只定一个起点的话,那只能是洛阳”的结论吗? 
         
         
         作者: 发明马桶的猪 2007-4-23 15:54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蒋纪新论丝绸之路起点究竟在那里? 
         用诚实严肃的态度对待历史 

         探究历史上丝绸之路起点究竟在何处,是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一个属于科学范畴的问题。 

         科学的目的是什么?科学的目的是追求真理,是追求主观认识和客观事实的一致。除此之外,别无其他。科学的崇高性,科学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高度尊崇的原因皆由于此。 

         历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任何现有结论都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都是可以质疑乃至反对的。科学也正是在这种互相质疑和辩驳中才得以不断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讲,我们欢迎洛阳专家们对“丝绸之路起点在西安”的结论提出质疑乃至反对。但无论质疑也罢,反对也罢,都必须本着科学的精神与态度,都要摆事实,讲道理,坚持以史为据,以理服人的原则。如果洛阳专家能够拿出确凿可信的史料,足以纠正既往的结论,当然是值得欢迎的。但是,很可惜,迄今你们似乎还没有做这种工作。如果以为靠“丝路起点在洛阳万人签名”、“申遗万里行”之类炒作做秀就能改变科学结论,那就大错特错了。科学从来具有不信邪的品格。无论是自我炒作的广告宣传,还是铺天盖地的喧嚣聒噪,甚或国际会议上的“呼吁”“争取”,以至“给洛阳一个国际的高度”的乞求等等,在科学面前统统无济于事,无非只能授人笑柄而已。 

         科学的崇高还在于它的非功利性。科学是纯洁的,学术争论不应当掺杂任何功利考虑,不应当受利益驱动,与利益挂钩。遗憾的是,洛阳专家们却显然违悖了这一原则。一位身为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的专家宣称:“如果西安被确定为丝绸之路的起点,那么洛阳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文物遗址将失去申报世界遗产的机会。如果洛阳作为起点,它往西就是西安,西安仍然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因此,争不争这个起点,对西安申报世界遗产都没有妨碍。”请听一听,此话的商业气息何等浓重!难道学术争论是一椿商业交易吗?难道丝路起点可以不顾史实,可以根据功利需要任意改变吗?很明显,这位专家嘴里的“争”,已全然不是学术争论的“争”,而是商业争逐的“争”了。持有这种态度的人,还怎能用诚实严肃的态度对待历史呢? 

         洛阳专家的功利实用态度,在局外人眼里看得一清二楚。据《华商报》记者评述:“洛阳的做法,无论结果如何,都不会输,因为洛阳需要的就是名气和关注。”此中算计何等精明!不过,若再细想一层,此话也不准确。洛阳专家们争的是城市形象。但城市形象是多侧面的,既有历史形象,更有现实形象。通过这场论争,至少洛阳的学术形象、学术品位、学术风格、文化形象已充分展示在世人面前了。得耶?失耶?输耶?赢耶?请君好生思量。或许,洛阳专家们的动机是出于对所在城市的热爱。但科学是理性的,它不应当掺杂感情的因素。先贤有言在先:“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把它套用一下,在关于丝绸之路起点的学术讨论中,信守“吾爱吾城,吾更爱真理”的原则,无疑应当是学术界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 
         
         愿以此与洛阳专家共勉。


        6楼2007-04-28 18:27
        回复
          • 222.141.54.*
          搞错了吧,周穆天子是从洛阳出发的,这点你弄错了,所谓宗周指的是洛阳,是东周是的记录,各位有何疑问可查一下资


          7楼2008-12-17 21: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