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吧 关注:45,113贴子:3,252,817

《孟丽君》剧本的一点质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由于本学期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给学生讲解人教版的《论语》选读本,因此得以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品读研究了《论语》一书。
孔门弟子优秀者颇多,曾皙便是其中之一。因为他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志向体现了孔子“礼治”的最高理想,所以深受孔子的赞赏。
他的儿子曾参在除瓜的时候,不小心转断了瓜的根。他大发雷霆,举起一根大棍向曾参打去,曾参摔倒在地,不省人事。过了很久才醒过来。他高兴地站起来,走到父亲面前问道:“我得罪了父亲,您用力打我,不知您是否受伤?”退回自己房中,他弹琴唱歌,让父亲听见,知道自己身体没有受到损伤。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很是生气。他告诉弟子们说:”如果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门。”曾参自认为无罪,托人向孔子请教。孔子对来人说:“昔日舜侍奉父亲,父亲使唤他,他总是在父亲身边;父亲要杀他,却找不到他。父亲轻轻打他,他就站在那里忍受;父亲用大棍打他,他就逃跑。因此他的父亲没有背上不义之父的罪名,而他自己也没有失去为人之子的孝心。如今曾参侍奉父亲,把身体交给暴怒的父亲,父亲要打死他,他也不回避。他如果真的死了就会陷父亲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又说“你是天子之民,杀天子之民,又会犯多大的罪?”曾参听了以后恍然大悟,深感“参罪大矣!”于是登门向孔子谢罪。
《孟丽君》讲元代才女孟丽君因父亲遭奸人诬陷,她连夜逃脱,后设法为父亲昭雪的故事。当奸臣认定孟丽君潜逃有罪时,此刻女扮男装已中状元并在朝廷担任丞相的孟丽君当即说了一段:“从前有一孔门弟子,名唤曾参。他父母用小棒打他就捱着,大棒打他就逃走。父母问他这是为什么,他答道小棒打不会受伤,大棒打可使夭亡,倘若把儿子打死,岂不是加重了父母的过错啊?如今冤狱可谓大棒,如若孟丽君不逃走,岂不是加重了朝廷的过错?”因为孟丽君有理有据,于是众大臣均赞孟丽君“逃得好”!
可见,这里将孔子讲的舜帝故事与曾子的故事混为一谈了。而孔子的主张与曾子的思想在这件事上本是截然不同的(曾子还是在孔子的教导后才认识到自己的过错的)。而编剧却张冠李戴,认定是曾子的观点。
也许一些人不以为然。不过,我依然认为经典剧目(已上演三十余年,如今各大小剧团依然用这一剧本在舞台上演出)严谨不苟还是必须的,毕竟文学艺术影响着大众。


1楼2011-11-17 02:31回复



    2楼2011-11-17 11:55
    回复
      。。。。。。


      IP属地:上海4楼2011-11-17 13:06
      回复
        嘿嘿,越艺社吧同主题贴友情链接:http://tieba.baidu.com/p/1286618729
        欢迎探讨


        IP属地:上海5楼2011-11-17 16:43
        收起回复
          LZ是研究《论语》的,敬仰!
          不过在这里用“质疑”两词偶倒认为大可不必。孔子的故事多了去,至于《孟丽君》中的大小棒论,是谁提出的对于大多数观(听)众来说并不具有普及常识的意义,倒是观点本身颇符合《孝经》的本义,而且还有哲学范畴的意义,最主要的受众能理解接受。
          这不是很好吗?
          


          IP属地:浙江6楼2011-11-17 20:31
          收起回复

            同意;娟丝幽幽


            7楼2011-11-17 20:38
            回复
              楼主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
              作为观众有这样的疑问和思考偶觉得是有意义.
              论语由孔夫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以记言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主要体现的是孔子的政治主张,思想和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孔夫子教育曾子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
              曾子作为得到孔夫子真传弟子,
              以他每日三省吾身的工夫,
              相信一定也是举一反三,
              做不到颜回闻一以知十大概也能闻一知二三吧.
              就剧情来讲,
              如果要追述事实的源头,
              估计那几个老臣也未必明白,
              孟现在这个说法偶觉得有点因材施教味道.
              一家之言.


              8楼2011-11-17 22:14
              回复
                谢谢平常心是真的精彩发言!


                9楼2011-11-17 22:21
                回复
                  说实话,我以前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是觉得这不过是戏而已,不必太在意,但是看楼主这样一说,倒也有理,经典剧目还是严谨些的好


                  10楼2011-11-17 23:13
                  收起回复
                    谢谢漓水烟云的理解!


                    11楼2011-11-17 23:15
                    回复
                      我想吧,要是小孩子看了就被误导了


                      12楼2011-11-17 23:19
                      收起回复
                        纯心一片一语中的,很棒!
                        谢谢理解!


                        13楼2011-11-18 00:43
                        回复
                          高深。。。。。。。。。。。。。


                          14楼2011-11-18 01:17
                          收起回复
                            高人哪
                            晚安


                            15楼2011-11-18 01: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