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真是“浪漫派”诗人吗?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地挥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一首蕴含“寻隐者不遇”式的浪漫主义形式的诗歌,使徐志摩蜚声文坛。一时间浪漫派诗人徐志摩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他的生活真像诗写的一样浪漫吗?他真是一个“浪漫派”诗人吗?
这得从他的家世说起:
徐志摩于1897年1月15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其父徐申如是当地一名著名乡绅,曾任硖石商会会长,在沪杭一带的金融界也有相当的地位。还在徐志摩就读杭州一中的时候,张嘉敖正任兴武督理浙江军务朱瑞的秘书,奉命视察学校,到了一中,看到了徐志摩的国文考卷,颇为赞赏,就主动拖人向徐申如求亲,以其妹张幼仪相许,这门亲事正中徐申如下怀。张幼仪的两位兄长张君厉、张军敖都是当时政界要人,两家联姻,岂不为自己的事业、金融业增添了政治资本?于是1915年10月29日,徐志摩遵父命与张幼仪结婚。新式婚礼在硖石商会举行。证婚人汤蛰先。那时,张幼仪年方十六。
然后,1918年夏,徐志摩赴美国克拉克大学社会学系学习。
1921年春天刚过,当初夏的阳光普照康桥的时候,他爱上了林徽因,开始苦苦追求这位美貌的才女。但林徽因提出他必须先离婚才能和他相爱。浪漫派的诗人是浪漫的,现实的绳索岂能拘牵?徐志摩毅然冲破家庭、社会的各种阻力,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抛弃了贤惠方德的张幼仪,与1922年3月正式离婚。
不幸的是,离了婚的徐志摩却没有得到林徽因的爱,林徽因已与1921年随父回国。这使徐志摩陷入了更大的痛苦当中。徐志摩苦熬苦等了5个月。艰难的痛苦使他决然离英返乡,去追寻林徽因的足迹。这时的徐志摩哪里知道,林徽因回国后不久,就和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相爱了。不幸的是,林徽因没有和任何人正式订婚,又让痴情的徐志摩觉得,爱情的秃局还可以挽回,他就还有一丝希望。林徽因已经答应梁思成做梁家的媳妇。徐志摩的追求自然落空,他徒然在北京怀忧饮恨。
但徐志摩对林徽因一直痴情不断。1925年——1926年间,徐志摩忽然接到林徽因传来的消息,说她亟盼收到他的来信。徐志摩马上拍了电报回复,结果却是林徽因跟他开的玩笑。他伤透了心,从此对林徽因完全死了心。
浪漫主义的诗人为了追求现实生活中的浪漫,可谓全然不顾,此间,他对林徽因的苦苦追求而始终未果。我们应该认为这时的诗人是浪漫的还是现实的?或许诗人自己认为这时对林徽因的追求虽然是几经磨难,但思想上却蕴含了浪漫主义的意味,要不怎会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浪漫主义诗句呢?
尽管诗人对林徽因的追求多少带点悲剧色彩,但诗人浪漫主义的生活作风是不会改变的。
其后又体现在对有夫之妇陆小曼的追求上。陆小曼,名眉,江苏常州人。陆家原是常州世代书香的望族,陆小曼的父亲是学者兼外交官,很有学问,因此,陆小曼家学渊源。自小就受琴棋书画的熏陶,她八岁随母亲到北京,与母亲住在一起。后来,就读于北京法国圣心学堂,读完中学课程,法文基础几经很好。15岁时,家里又为她请了英籍教师在家里教授英语,3年以后,她的英文已相当流利,论文、信札都是意到笔随了。
陆小曼结婚前是北京交际界的名花,她的举止既得体,发言又温柔,仪态万千,无与伦比。对于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一班年轻人自然十分仰慕。问她父亲和母亲求亲的,先后不知有多少。她父母总是婉言拒绝,却不肯把这一颗掌上明珠轻易许人。到1920年,19岁时陆小曼奉父母之命,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7岁的无锡人王赓。王赓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来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哲学,又转到西点到西点军校读军事,与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是同学。1918年回国,第二年顾维钧被北洋政府任命为我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王赓任武官。
然而,陆小曼婚后的生活并不愉快,王赓做事倒是干练沉着,在家庭生活上他却缺乏吸引力。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地挥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一首蕴含“寻隐者不遇”式的浪漫主义形式的诗歌,使徐志摩蜚声文坛。一时间浪漫派诗人徐志摩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他的生活真像诗写的一样浪漫吗?他真是一个“浪漫派”诗人吗?
这得从他的家世说起:
徐志摩于1897年1月15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其父徐申如是当地一名著名乡绅,曾任硖石商会会长,在沪杭一带的金融界也有相当的地位。还在徐志摩就读杭州一中的时候,张嘉敖正任兴武督理浙江军务朱瑞的秘书,奉命视察学校,到了一中,看到了徐志摩的国文考卷,颇为赞赏,就主动拖人向徐申如求亲,以其妹张幼仪相许,这门亲事正中徐申如下怀。张幼仪的两位兄长张君厉、张军敖都是当时政界要人,两家联姻,岂不为自己的事业、金融业增添了政治资本?于是1915年10月29日,徐志摩遵父命与张幼仪结婚。新式婚礼在硖石商会举行。证婚人汤蛰先。那时,张幼仪年方十六。
然后,1918年夏,徐志摩赴美国克拉克大学社会学系学习。
1921年春天刚过,当初夏的阳光普照康桥的时候,他爱上了林徽因,开始苦苦追求这位美貌的才女。但林徽因提出他必须先离婚才能和他相爱。浪漫派的诗人是浪漫的,现实的绳索岂能拘牵?徐志摩毅然冲破家庭、社会的各种阻力,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抛弃了贤惠方德的张幼仪,与1922年3月正式离婚。
不幸的是,离了婚的徐志摩却没有得到林徽因的爱,林徽因已与1921年随父回国。这使徐志摩陷入了更大的痛苦当中。徐志摩苦熬苦等了5个月。艰难的痛苦使他决然离英返乡,去追寻林徽因的足迹。这时的徐志摩哪里知道,林徽因回国后不久,就和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相爱了。不幸的是,林徽因没有和任何人正式订婚,又让痴情的徐志摩觉得,爱情的秃局还可以挽回,他就还有一丝希望。林徽因已经答应梁思成做梁家的媳妇。徐志摩的追求自然落空,他徒然在北京怀忧饮恨。
但徐志摩对林徽因一直痴情不断。1925年——1926年间,徐志摩忽然接到林徽因传来的消息,说她亟盼收到他的来信。徐志摩马上拍了电报回复,结果却是林徽因跟他开的玩笑。他伤透了心,从此对林徽因完全死了心。
浪漫主义的诗人为了追求现实生活中的浪漫,可谓全然不顾,此间,他对林徽因的苦苦追求而始终未果。我们应该认为这时的诗人是浪漫的还是现实的?或许诗人自己认为这时对林徽因的追求虽然是几经磨难,但思想上却蕴含了浪漫主义的意味,要不怎会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浪漫主义诗句呢?
尽管诗人对林徽因的追求多少带点悲剧色彩,但诗人浪漫主义的生活作风是不会改变的。
其后又体现在对有夫之妇陆小曼的追求上。陆小曼,名眉,江苏常州人。陆家原是常州世代书香的望族,陆小曼的父亲是学者兼外交官,很有学问,因此,陆小曼家学渊源。自小就受琴棋书画的熏陶,她八岁随母亲到北京,与母亲住在一起。后来,就读于北京法国圣心学堂,读完中学课程,法文基础几经很好。15岁时,家里又为她请了英籍教师在家里教授英语,3年以后,她的英文已相当流利,论文、信札都是意到笔随了。
陆小曼结婚前是北京交际界的名花,她的举止既得体,发言又温柔,仪态万千,无与伦比。对于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一班年轻人自然十分仰慕。问她父亲和母亲求亲的,先后不知有多少。她父母总是婉言拒绝,却不肯把这一颗掌上明珠轻易许人。到1920年,19岁时陆小曼奉父母之命,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7岁的无锡人王赓。王赓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来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哲学,又转到西点到西点军校读军事,与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是同学。1918年回国,第二年顾维钧被北洋政府任命为我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王赓任武官。
然而,陆小曼婚后的生活并不愉快,王赓做事倒是干练沉着,在家庭生活上他却缺乏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