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新诗说/红树林子
我可以保证,你会成为诗人。
——《圣经》第七章
从开始,到最后,还会到明天吗?
——《艺术的诞生》第十一章
1、
新诗一百年,写新诗的作家人数却已超过了古体诗两千年,产量也颇丰。可是人们能够记住的到底有几首?看到月亮人们想到的还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而不是“听着月亮里的声音,几疑是嫦娥下凡”(梁上泉《月亮里的声音》);听到秋风,有的是“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的感叹,而少有“又一片树叶被寂静吹落,象一阵风带走了一个人的一生”(邵永刚《晚秋》)的哀伤;说到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句子就在嘴边,有几个人能想起“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洛夫《邮票》)的诗句?
鲁迅在《致窦隐夫》中认为:“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可惜中国的新诗大概是前一种。没有节调、没有韵,它唱不来;唱不来,就记不住;记不住,就不能在人们的脑子里将旧诗挤出,占了他的地位。”
2、
鲁迅还说过一句话:“诗歌是本以抒发自己的热情”,“诗歌不能凭仗了哲学和智力来认识”《诗歌之敌》。鲁迅所说,其实是中国诗歌和西方诗歌一个最大的区别。西方诗歌常以诗歌表达哲学和理智,中国诗歌却向来以意境和情感为最大的传统。再说下去,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文学思维是有区别的,中国从来就没有一本专门的哲学著作。
我们当然不能说表达哲学和理智的诗歌就不是诗歌,但是,西方诗歌,尤其是西方当代诗歌,尤其是后现代的诗歌,其基本理论都是以诗歌表现某种文化哲学的理论为最高境界的。表现文化哲学的诗歌追求,本身就与诗歌的艺术性追求相矛盾。而我们的一些诗人,在看了几首西方后现代诗歌后,掌握了一点写作技巧,就乐得屁颠屁颠地认为掌握了诗歌当代写作的本质,开始实践,并不许别人说话。其缪大矣。
就诗歌而言,其本质上有情性诗歌和理性诗歌的分别。中国诗歌传统耕种的是情性。理性诗歌容易进入讨巧卖弄的陷阱。比如废名的大部分诗歌(见废名《水边》共16首)。还有卞之琳的很多诗,他的理性诗歌大都晦涩难懂,难怪朱自清要找他要阅读的“钥匙”。更为吓人的是,当代诗歌把情性和理性揉和到了一起,每个诗人在读者说“不懂”的时候都要读者买“钥匙”,并且成为了风气,又渐渐成为了当代诗歌最大的特征。
3、
不知为何,就是那些曾经在我们这个的时代被很多人吟咏的新诗,最近几年却又遭到了嘲弄,臧克家的《有的人》几年来被批判最多,我不止看过一篇文章说象《有的人》那样的诗居然还在学生课本里。不明白象《有的人》这样的好诗为什么就不能在学生课本里。攻击嘲笑《有的人》的诗人,盖不例外地说它没有艺术性,又盖不例外地从来不说它为什么没有艺术性。就象我说某某某不是个好人,又不说某某为什么不是好人一样。可怜的诗歌,可怜的《有的人》,在这个法制越来越健全的年代,诬陷和侮辱都可以到法庭去解决了。可惜,诗歌却没有法庭。诗歌有的只是要么仗势欺人,要么集体耍流氓,要么人云亦云。以图混碗饭吃。
就是一些诗歌的作者,好像对自己曾经的诗歌也谦虚了起来。我敢说,年轻人谈爱情,送给对方三首新诗,如果这三首诗是别人写的,还是很有名声的,舒婷的《致橡树》十之五六忝列其中。还有那首《中国,我亲爱的中国》也曾经被多人吟咏。记得有一次采访舒婷,说起着几首诗,舒婷说,说起来都有点不好意思,那些诗没多少艺术性(大意)。
诗歌的这个艺术性真把人搞糊涂了。可是最近好多年了,艺术性有了很大提高的舒婷又有了几首能够广为流传让大家津津乐道的有艺术性的诗歌了呢?
4、
冯雪峰《我对新诗的意见》中有言:“越是没有规律的束缚,越是注重自然和自由,如果不是同时以最大的积极精进的精神和努力去实现和建树,那么,流弊就一定非常的大,结果一定会内容浅薄、形势散漫无组织的东西,多余内容深刻充实、形式也相当有组织有创造的东西了……”此言大义。可惜的是有几个人曾经真正认真考虑过这句话。
我可以保证,你会成为诗人。
——《圣经》第七章
从开始,到最后,还会到明天吗?
——《艺术的诞生》第十一章
1、
新诗一百年,写新诗的作家人数却已超过了古体诗两千年,产量也颇丰。可是人们能够记住的到底有几首?看到月亮人们想到的还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而不是“听着月亮里的声音,几疑是嫦娥下凡”(梁上泉《月亮里的声音》);听到秋风,有的是“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的感叹,而少有“又一片树叶被寂静吹落,象一阵风带走了一个人的一生”(邵永刚《晚秋》)的哀伤;说到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句子就在嘴边,有几个人能想起“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洛夫《邮票》)的诗句?
鲁迅在《致窦隐夫》中认为:“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可惜中国的新诗大概是前一种。没有节调、没有韵,它唱不来;唱不来,就记不住;记不住,就不能在人们的脑子里将旧诗挤出,占了他的地位。”
2、
鲁迅还说过一句话:“诗歌是本以抒发自己的热情”,“诗歌不能凭仗了哲学和智力来认识”《诗歌之敌》。鲁迅所说,其实是中国诗歌和西方诗歌一个最大的区别。西方诗歌常以诗歌表达哲学和理智,中国诗歌却向来以意境和情感为最大的传统。再说下去,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文学思维是有区别的,中国从来就没有一本专门的哲学著作。
我们当然不能说表达哲学和理智的诗歌就不是诗歌,但是,西方诗歌,尤其是西方当代诗歌,尤其是后现代的诗歌,其基本理论都是以诗歌表现某种文化哲学的理论为最高境界的。表现文化哲学的诗歌追求,本身就与诗歌的艺术性追求相矛盾。而我们的一些诗人,在看了几首西方后现代诗歌后,掌握了一点写作技巧,就乐得屁颠屁颠地认为掌握了诗歌当代写作的本质,开始实践,并不许别人说话。其缪大矣。
就诗歌而言,其本质上有情性诗歌和理性诗歌的分别。中国诗歌传统耕种的是情性。理性诗歌容易进入讨巧卖弄的陷阱。比如废名的大部分诗歌(见废名《水边》共16首)。还有卞之琳的很多诗,他的理性诗歌大都晦涩难懂,难怪朱自清要找他要阅读的“钥匙”。更为吓人的是,当代诗歌把情性和理性揉和到了一起,每个诗人在读者说“不懂”的时候都要读者买“钥匙”,并且成为了风气,又渐渐成为了当代诗歌最大的特征。
3、
不知为何,就是那些曾经在我们这个的时代被很多人吟咏的新诗,最近几年却又遭到了嘲弄,臧克家的《有的人》几年来被批判最多,我不止看过一篇文章说象《有的人》那样的诗居然还在学生课本里。不明白象《有的人》这样的好诗为什么就不能在学生课本里。攻击嘲笑《有的人》的诗人,盖不例外地说它没有艺术性,又盖不例外地从来不说它为什么没有艺术性。就象我说某某某不是个好人,又不说某某为什么不是好人一样。可怜的诗歌,可怜的《有的人》,在这个法制越来越健全的年代,诬陷和侮辱都可以到法庭去解决了。可惜,诗歌却没有法庭。诗歌有的只是要么仗势欺人,要么集体耍流氓,要么人云亦云。以图混碗饭吃。
就是一些诗歌的作者,好像对自己曾经的诗歌也谦虚了起来。我敢说,年轻人谈爱情,送给对方三首新诗,如果这三首诗是别人写的,还是很有名声的,舒婷的《致橡树》十之五六忝列其中。还有那首《中国,我亲爱的中国》也曾经被多人吟咏。记得有一次采访舒婷,说起着几首诗,舒婷说,说起来都有点不好意思,那些诗没多少艺术性(大意)。
诗歌的这个艺术性真把人搞糊涂了。可是最近好多年了,艺术性有了很大提高的舒婷又有了几首能够广为流传让大家津津乐道的有艺术性的诗歌了呢?
4、
冯雪峰《我对新诗的意见》中有言:“越是没有规律的束缚,越是注重自然和自由,如果不是同时以最大的积极精进的精神和努力去实现和建树,那么,流弊就一定非常的大,结果一定会内容浅薄、形势散漫无组织的东西,多余内容深刻充实、形式也相当有组织有创造的东西了……”此言大义。可惜的是有几个人曾经真正认真考虑过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