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道吧 关注:3,580贴子:30,386
  • 5回复贴,共1

心灵成长途径(灵修法门)之我见 (转)

收藏回复

心灵成长途径(灵修法门)之我见
作者:纳新
本文的写作主要缘于好友万源一的鼓励和建议,因为他知道我目前主要在修《奇迹课程》这个法门,所以想让我比较一下《奇迹课程》之余其他法门(我想特别是他喜爱的《与神对话》)落实在生活中的不同,主要是“觉察,活在当下,爱,喜悦,游戏”等方面的。
对于心灵成长的本质和途径,我在《什么是心灵成长》一文中,已经有所探讨。要更深入地去谈,肯定也会把其他的灵修途径也牵扯进去。而冒然地去谈心灵成长的各种途径的特点,并对此加以比较,肯定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在某一阶段,你不可避免地只能在某条,或者某一两条道上。作为言说者,你不得不有某种以自己法门为评判的视角,或以自己的法门最好的心态。而有时因为自己觉察到这点,反而又去弱化自己法门的优点。这样难免会得罪其他不和你同门的人,乃至不能有个比较客观的评断。
不过我之所以还是敢于写,是因为以下所评述的法门,特别是我评论较多的法门,多是我自己亲历过,有的甚至还坚持了好多年,现在还是经常去温故的,所以我想我的心态应该不会太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非得厚此薄彼。最主要的,也想藉此机会厘清一下自己的思路,以便更清晰地走在这条道上。当然也同时希望能给有缘的朋友一些参考、帮助。
---------------------------------------
笼统地,所谓的心灵成长(或者说灵修等)追求的无非是更深刻的真理、更喜悦幸福的经验、更永恒安全归宿。简言之就是离苦得乐。而这乐,包含了各种层次的快乐。低层次的快乐较高层次的快乐短暂、虚假、品质低。而在这种追求中,有个很重要的分水岭,这点在上个世纪的物理学、哲学和其他领域中都已经被揭示了,就是所探索到的真理其实是和探索者(观察者)本身分不开的,自我的探索因此有其限度,就是这个自我本身,或者说是时间性、二元性。
在物理学中,有著名的海森堡不确定性(测不准)原理,就是我们对目前可测量的最微小粒子电子的测量中发现,电子的动量和位置是不能同时确定的。你要对其中一个的精度要求高,必然会损失另一个的精度。在被认为是科学之母的数学的基础的探讨中也一样,哥德尔证明了(哥德尔定理):任何无矛盾的公理体系,只要包含初等算术的陈述,则必定存在一个不可判定命题,用这组公理不能在有限步内判定其真假。也就是说,“无矛盾”和“完备”是不能同时满足的!同样在哲学上,康德和维特根斯坦等也都论证了人类的思维逻辑有其内在固有的局限性(二律背反),“对于我们不能说的,我们必须保持沉默”(维特根斯坦)。
从根本上来讲,其实我们自认为可以感知宇宙的“自我意识”本身就是一种二元的分裂状态。因为如果你要对自己保持觉知,就必须要区分觉察者和被觉察之物,而这种区分本来就是分裂。用这种有限的、分裂的方式去感知、探索究竟的真理,那最多也只能得到一个有限而分裂的结果。于是,问题就是,如果离开了我们的自我意识,我们还能经验到真理么?
答案是肯定的。从理论上来说,要达到最终的实相,我们就必须放下这个独立的自我意识,让这个“我”不升起,而完全沉浸在那个存在之中,只有那样,终极的真理才会被经验到。而在实际上,如果你确实认真地了解过的话,会发现这个世上公认的灵性导师、无数开悟者证悟到并试图传递给我们的真理都是这样,无一例外。“全意识”、“一体之境”、“涅盘寂静”等等就是这种指称。
在佛学经典《心经》中有这样的表述: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
《奇迹课程》中是这么描述那一境界的:
“上主的本质就是这个一体性。他的本体涵括了一切。他就是心灵所拥有的一切。我们只能说:“上主本来如是。”然后便缄默不语,因任何言语在那真知之前全失去了意义。没有唇舌配谈论它们,没有任何一部分心灵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它此刻所意识到的东西并不是它自己。它已经与那根源结合为一了。它变得就像那根源一样:本来如此。”



IP属地:广东1楼2012-04-11 18:52回复

    “我们根本无法谈论、描述,甚至思考这一境界。只要“心灵的意愿即上主的旨意”这一领悟已全然赐下并完全被接受了,它就会自动出现于心灵中。它将心灵领回无穷尽的当下,那儿根本没有过去与未来。它超越了救恩,凌驾了时间,宽恕以及基督圣容所有的观念。上主之子就这样消失于天父之内,一如天父消失于他内一样。世界从来未曾真正存在过。永恒方是千秋不易之境。”
    《奇迹课程》甚至进而更深入地指出,意识其实是我们脱离本体(上主)后的第一次分裂,它让心灵变成一个感知者而非创造者(所以龙树说“意识是苦”)。而真正的永恒的创造只有在一体之境才可能。有了意识之后,我们只能营造,因为我们制造的所有一切都是在时间性中的,短暂的,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
    由此看来(无论这个结论和你的日常经验可能那么不相符,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很难感觉到这个地球是圆的那样),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幻泡影,短暂虚假,在实相中根本不值一提,甚或可说是个根本不存在的幻象。之所以有这个幻象是因为我们的一念无明,或者说是在某一刹那糊涂了,相信我们和自己的本体已经彻底分裂了,因而幻化出一个世界来想从中获取本来我们一直拥有的那种永恒的喜悦、平安和全然。但因为我们创造的基础本身是分裂的独立的自我意识,所以这个世界是建筑在不可靠的基础之上,是脱离不了死亡、无可调和的矛盾(生老病死等)和斗争的。在这个物质世界的苦海中追寻必然会以失败的痛苦告终的。
    而要彻底脱离这苦海的方法,就是回头,就是放下,就是化解。就是认识到这个世界本身是我们自己幻化出来的,它所有的意义和价值是我们自己赋予和营造的。想要把天堂搬到人间的发心虽然好(当然毫无疑问,这种说法和强调竞争、恐惧的说法比已经是非常好的了,而且它是最终觉悟的资粮),但这种企图肯定是会失败的。因为世界只是一个幻象,它是我们心灵发生偏差后导致的果。事实上我们其实从来没有真正和我们的源头分离过,我们现在就安憩于天乡,我们目前的经验只是我们做的一场噩梦。在最高层面,我们实际上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从这梦中醒来就是。当我们不再以局限的我执的眼光去看,那虚幻的世界从我们眼前消失,我们也就从梦中醒来,那时真实的世界,我们梦寐以求的天堂就会在我们眼前浮现。
    而所有的心灵成长途径就是教我们醒来的方法。由上所述,因为所有的问题都出在那个“自我”,所以灵修的方法无非就是信任、交托、接近那个本体,或者就是通过方法来觉察我们自我的所有花招,进而放下自我。这两者其实是一体两面的。甚至从根本来说只有那个本体,因最终自我只是虚妄。而上述“是否依托自我来追求真理”这个分水岭就把空性的法教和有为的某种境界的法教给区隔开来了。这一端是佛法、《奇迹课程》等空性的说法,而另一端是《与神对话》、赛斯等其他新时代的说法。这一说法并不意味着有我执的说法就不好,或者没有意义,它只是告诉你那些说法能把你带上山的限度。
    


    IP属地:广东2楼2012-04-11 18:52
    回复
      现在我们来看看,新时代思想的代表之一的《与神对话》的实质。以下括号内的中文都是从《奇迹课程》或者佛法角度对此的阐释。
      《与神对话》中的神就是《奇迹课程》或佛法所指出的因一念无明而分裂产生的独立的意识。这个意识虽然和本体分离(其实是它自认为分离),但它具有对本体完满、爱和永恒的记忆,它是全知全能的。但仅仅知道(knowing)对它来说不够(因它对那合一之境的记忆告诉它它必须是经验到的),它要通过经验(experencing)来体验它的存在(being)。它要完成的进化过程是:知道—体验—存在 (knowing –experencing--being)。为此它设计了一个向内的分裂过程(这个神本身已经是第一个分裂)。“我分裂自己的神圣目标就是创造出我足够的部分,以使我能从经验上来知道我自己。造物主要从经验上知道自己是造物主,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创造。“最深的秘密是生命并不是个发现的过程,而是创造的过程。” (CWG book 1 p.20)“所以我给我内的无数部分的每一个以和我相同的创造力。”(CWG book 1 p.25)“因而可以说,我创造你的目的,就是你当象我那样认识你自己。” (CWG book 1 p.26)
      “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方案。它是所有宇宙中最非同寻常的理念,也是最壮观的协作。我说协作是因为你们全在我内和我一起。在这个计划下,作为纯粹精灵的你会进入你才创造的物质宇宙中。这是因为物质宇宙是你经验性地去知道你概念性所知的唯一办法。事实上,这是我开始创造物质宇宙,连同掌管它的相对性系统,以及整个造化的原因。”
      (CWG book 1 p.27)
      至此已经非常明白了,《与神对话》中的神,需要的是一种存在感(being,这也符合《奇迹课程》所言,分裂的自我需要体验一种在一体之境曾经的存在感,因为它对自己的真实性怀疑),为此它赋予了这个世界以完全积极正面的意义。它认为虽然相对性的世界有死亡、有悲伤、有恨,但我们可以通过不停地爱的创造来“创造自己之为你真正是是谁的最伟大、最恢宏的版本”,经验我们最神圣伟大的感觉,生命就是这么一个没有终点的创造和进化的过程,循环往复没有尽头。没有觉悟的各个小的自我他们的创造基于的是恐惧,而觉悟的小我基于的是爱,是那个神的所知。。。如果说佛法说这个世界是个梦幻泡影的话,那《与神对话》或其他新时代法门就是要将这个梦做成幸福美梦。要把天堂带入这个世界中。
      


      IP属地:广东3楼2012-04-11 19:02
      回复
        这在理论上看来是和佛法或《奇迹课程》南辕北辙,但在实际运用上其差异其实并不象想象的那么大。因为遵循这个神(神圣的自我)的说教,“如果爱会怎么做?”,“感觉是灵魂的语言。”,“当下是威力之点”等等,你肯定也会在创造的过程中找到这个神所记忆的我们本性的品质,而和我们的源头接近的。况且,《奇迹课程》也指出,要从噩梦中醒来,非得经历过一个将噩梦变美梦的过程,这样我们才能更容易地醒来。或许现在这个时代,很多高灵采用以人自我为导向的说法还是想让更多人能够迈向灵性之路而采取的方便法门吧。

        《奇迹课程》和《与神对话》就象一幅酒杯和人头的画,他们看来完全不同、甚至相反,但其中确有很多是非常相似的地方,比如强调爱和恐惧是人的两种根本情感。只是各自的黑白都颠倒了。在实际灵修的人群中也一样,很多被《奇迹课程》吸引的人士恰恰是学过多年《与神对话》的(比如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一个人能一夜之间彻底转变某个看法,说明这两者的确还是很有互通之处。明白了两者理论体现上的不同,你能完全超越彼此的信仰体系而体会到各种法门的精彩之处。选择什么信仰、理论和自身的经验是分不开的,事实上,对绝对本体的经验(佛性),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的,只是被各种杂念埋藏的深浅的程度有差别。随着心灵成长的进行,各种深层的体验肯定会逐渐出来的。你直接相信那最终的真理,可能会对有悟性的人有帮助,但如果你觉得还没到那时候,那相信某种境界的真理可能对你更有实际意义些。就像马拉松,对看不到终点的很多人来说,还真不如给他每一站的目标更加现实。如果世界是个梦幻,在醒来之前尽力做个美梦又何妨?
        世界是个游乐场,它的意义只有对你才是存在的。很多人是新来的,他们执迷,觉得很有趣。玩得久了,就慢慢习以为常,看淡打算出离,并努力找出路。当然你愿玩多久都可以玩多久,这没有限制。对大多数人而言,要撤除先前赋予它的意义而回归毕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那些还要为人类作出贡献,赋予自己使命的那些。好在真实的就是真实的,你的回归是不可避免的。
        因而,最高层次的灵修,不是让你去做什么,因为去做什么,就已经包含了一个“我”了,而且因为这个世界是个幻象,做什么也没有终极的意义。况且在梦中除了醒来也没有不变的法则。也不会去肯定那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我”,因为它是对永恒造化的不确定、怀疑、否定而幻化出来的。最高层次的灵修注重的是怎么降服你那颗不平的心,看穿自我的所有伎俩,不为所动。当然回归后你表面看来可能还是会做些什么,但你内心根本就没有去做的心态,你只是存在,无为,当然也无不为。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以赛斯、《奇迹课程》为率先的通灵潮流,开创了给当地人带来新的觉悟方法的新时代(当然《奇迹课程》从内容而言并不属于这个新时代思潮),这些法门的重要特点是针对我们这个时代人类的根基,以非常人性、个性的方式作为入口,而非象以前的宗教或灵修完全否定人的世俗那面。而且新时代的目标是人类社会心灵层面的跃升和解放。因而对当代的心灵环境产生的巨大的影响。虽然这些教法未必都能让人导向觉悟的最高层面,但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心灵成长的努力,最终觉悟的基础。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浏览各家而后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之后,一定要一门深入,将它搞通搞透。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待你完全解渴后才能放手。而后又要明白的是这路径也不是绝对的。博采众家,虚心向各方人士学习是修行的必须。就像对于走盘山公路的人来说,如果发现某处有捷径可以爬上去而不绕一大圈,完全可以爬。但有些地方如果他臂力实在不行,也不得不再绕一圈。总之,很简单,能够在当下给自己带来平安、喜悦、明晰的就是最好的法门。待你觉得它带给你的成长不大时还可以再找。而以上的评说只是一个参考,一家之言欢迎斧正和补充。重点是你听从内在的感应和喜悦。更多的法门,以及以上法门最新修订的更详细版本会在心灵成长网的各栏目中加以更新。
        


        IP属地:广东4楼2012-04-11 19:04
        回复
          谢谢分享!


          5楼2012-04-11 19:13
          回复
            什么是心灵成长?
            作者:纳新
            心灵成长的定义
            从最广义地来讲,心灵成长无所不在,它是所有的人必然要经历的;相对广义地,所有关注自身身心平衡、愉快幸福、清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也是,无论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
            我们这里所要定义并阐述的是某种具有内在自我觉知的精神状态。它是人由感官、外向的追求跃升到向内心根本的精神世界觉悟的过程。它以爱,而非恐惧为依托和原则,以觉醒于平安喜乐的合一之境为目标,以包容关爱为具体展现。
            心灵成长的体验
            我们每个人都或隐或明地知道,我们是因莫名的理由被抛到这个世界中来的,这儿并不是我们真正的家。为此我们对自己的存在深感不安,惶惶地要在这个世界折腾一气以验证自己的存在。
            我们内心深处有个光明,那是我们的源头,我们生命的动力源自于它,持续不断。在对它还没有感觉的时候,你在寻找。找到后你在试图靠近。而靠近看清后你会迫不及待地回家。
            有时候我们长久地沉浸在那种内心的喜悦之流中,但我们还是得被时间和外在的东西所羁绊,不得不从这感觉中脱身,但我们本能地知道我们真正的生命应该是属于这块乐土,我们渴望更长久地和它在一起。它是种想成为更真实的、更伟大的自己的一种冲动。
            在恋人的双眸中,在亲人的相处中,在落日的余晖中,在和孩子的嬉戏拥抱中,我们体验到那超越自身的美妙感觉,但这种高峰体验又非我们能在这有限的世界中计划期待,执着让其驻留的。
            它使我们对人生的感觉象梦,梦境中有喜悦有烦恼,有上升有低谷,还有停滞。但我们知道我们可以醒来,总有一天我们会醒来。
            我们感觉自己象海洋上升腾的云,我们来自于大海,目前的状态只是我们短暂的幻觉,我们渴望回归诞生我们的地方,在那里有我们的平安和无限的喜悦。
            这种感觉有时又象乌云遮蔽的星空,或者偶然瞥见的胜景。你知道,就在那里了,或者就在这里,那光明就在我们身上,只是有太多的东西遮蔽了这光明。那种洞见虽然只是刹那,但它给予了我们生命以毫无疑义的意义,让我们终身难忘,并迫使我们梦寐以求地去追寻它。我们所要做的正是一个需要去经历和穿透所有迷雾。
            它又象炽热的铁板上迅即就要蒸发的水滴,虽然它升华的命运无可置疑,但只要还存在一刹那,它不是呲呲的煎熬就是生命的狂喜。
            心灵成长的本质
            这也是心灵成长的真知正见。所有公认的灵性大师都这样向我们这样描述我们这世界的起源:我们因为一念无明,忘却了我们如如不动的本来面目,而创造了一个虚如梦幻的短暂、冲突、分裂的世界来证明一个“我”的存在感。而这个“我”,其实根本就不存在,而我们感官所感知的这个世界其实是个幻象。甚至独立的意识,也是因我们的妄念导致的一种分裂体验。而从根本上,我们千变万化的样式都是源自这一个分裂的妄念,而放下或者撤销这一妄念,从中觉醒,我们就能与我们的本体合一。
            因永恒的本体就是一个,所以所有有形有相的局限都是我们的信念妄加赋予的。我们非但要认识到一切幻想皆由心造的根本法则,更要去化解埋在我们潜意识深处的种种凝固的妄念。所以心灵成长的方式无非两个:去假和求真;除去所有短暂、有形有相的局限,去接近回归那光明、无限、无相的本体,化解、放下所有妨碍到达那境界的幻象。而其实质其实是一体的两面,而最终来讲只有一个求真,直至连求真都不用,因为真实的存有从来不曾离开过我们,此刻当下就在。


            IP属地:广东6楼2012-04-11 19: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