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是个传奇人物,他出生于奥地利,成名之前落魄了很久,说得刻薄点,他就是流氓政客。这样一个来自于奥地利的下士,为什么能博得广大德国民众的支持,和一战后德国的政治、经济危机密不可分。希特勒的政治主张迎合了德国人报仇雪恨、重整家园的雄心,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希特勒及其政党终于登台。
隆美尔是个地地道道的德国人,也是普鲁士军人,有着一颗爱国之心。他参加了一战,并且经历了广大德国人所经历的战败耻辱。和广大德国人一样,他也渴望德国能尽快走出战败阴影,早日繁荣富强。正是抱着这样的愿望,他投奔了希特勒。
希特勒和隆美尔可谓是相见恨晚。他们都出身于平民,非容克贵族,年龄差不多(希比隆大两岁),个子也差不多(希174 隆172),希特勒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么一个严肃、认真、能干、正直的职业军人。正是在[元首]的大胆提拔和重用下,隆美尔的事业如日中天,扶摇直上,成为德国最年轻的陆军元帅,也成为在德国仅次于希特勒威望的名人。
但希特勒终究是从奥地利来的下士,隆美尔则是地道的德国军人,他们在德国渐渐走向失败的途中,政治主张产生了严重分歧。希特勒坚决不同意和西方(英美)媾和,要德国人战斗到底,硬拚下去,实行焦土政策。而隆美尔是个热爱德国的普鲁士军人,内心明白德国已经打不赢这场战争,而且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在这种危急局势下,他想利用自己和希特勒的关系,也利用他在德国的声望,力劝希特勒和英美媾和,尽快结束西线战争,以便能调集兵力在东线和俄国人作战。他1944年6月的时候说:
"我不怕被解除兵权,也不怕掉脑袋,我想做的,就是要劝元首同意和英美媾和!尽快结束西线战争,避免德军更大的伤亡。就算德国最后战败被占领,也要让英国人比俄国人提前来到柏林!如果元首不同意,我就敞开西线。”
就是这样严重的政治分歧,导致希特勒和隆美尔关系恶化。再加上720兵变时,兵变成员已经把隆美尔选为内阁总理,更加让希特勒感到隆美尔是一大威胁。另外,希特勒身边的那帮政治流氓,早就对隆美尔嫉妒得发疯,便利用这个机会百般诋毁沙漠之狐。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希特勒决定赐死隆美尔。
隆美尔的死,看起来是由很多偶然因素构成的,但从整个历史政治背景分析,他的死是有很多必然因素的。德国历史学家Reuth在书中这样写道:
“隆美尔的悲剧是整个德国民族悲剧的缩影。”
他的个人悲剧,也隐射着整个德国民族渴求富强而最终失败的悲剧。
隆美尔是个地地道道的德国人,也是普鲁士军人,有着一颗爱国之心。他参加了一战,并且经历了广大德国人所经历的战败耻辱。和广大德国人一样,他也渴望德国能尽快走出战败阴影,早日繁荣富强。正是抱着这样的愿望,他投奔了希特勒。
希特勒和隆美尔可谓是相见恨晚。他们都出身于平民,非容克贵族,年龄差不多(希比隆大两岁),个子也差不多(希174 隆172),希特勒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么一个严肃、认真、能干、正直的职业军人。正是在[元首]的大胆提拔和重用下,隆美尔的事业如日中天,扶摇直上,成为德国最年轻的陆军元帅,也成为在德国仅次于希特勒威望的名人。
但希特勒终究是从奥地利来的下士,隆美尔则是地道的德国军人,他们在德国渐渐走向失败的途中,政治主张产生了严重分歧。希特勒坚决不同意和西方(英美)媾和,要德国人战斗到底,硬拚下去,实行焦土政策。而隆美尔是个热爱德国的普鲁士军人,内心明白德国已经打不赢这场战争,而且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在这种危急局势下,他想利用自己和希特勒的关系,也利用他在德国的声望,力劝希特勒和英美媾和,尽快结束西线战争,以便能调集兵力在东线和俄国人作战。他1944年6月的时候说:
"我不怕被解除兵权,也不怕掉脑袋,我想做的,就是要劝元首同意和英美媾和!尽快结束西线战争,避免德军更大的伤亡。就算德国最后战败被占领,也要让英国人比俄国人提前来到柏林!如果元首不同意,我就敞开西线。”
就是这样严重的政治分歧,导致希特勒和隆美尔关系恶化。再加上720兵变时,兵变成员已经把隆美尔选为内阁总理,更加让希特勒感到隆美尔是一大威胁。另外,希特勒身边的那帮政治流氓,早就对隆美尔嫉妒得发疯,便利用这个机会百般诋毁沙漠之狐。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希特勒决定赐死隆美尔。
隆美尔的死,看起来是由很多偶然因素构成的,但从整个历史政治背景分析,他的死是有很多必然因素的。德国历史学家Reuth在书中这样写道:
“隆美尔的悲剧是整个德国民族悲剧的缩影。”
他的个人悲剧,也隐射着整个德国民族渴求富强而最终失败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