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是发在回另一朋友的贴下的.
如果不求助于作者本人,这会是一个比较繁重的考证工作.
二月河先生的古典诗词功底是有的.中间有相当的一批诗词是他自己的作品.也有一些是诗词乃至奏折,是史书、词书中折搬过来的,但具体的如何甄别,则需要考证.
二月河先生的作品诗词多是一个特色.这一写法当然并非他独创。个人在阅读中感觉作品中诗词的运用随着三部作品的延续,逐步显现出一种模式化的特点。比如,读者合上书本,仔细把一部书的过程过一过脑,会发现每几章之后,就有诗词文章出现。这种循环类似绘画中的点缀,本是贵乎自然的事情,频繁出现,则容易让人感觉烦琐。
从小说写法上看,二月河先生是运用诗词文赋作小说的点缀和锁链的。写法上没错,但运用多了则失真。
另外,可能是二月河先生写作速度比较快的缘故,作品中的一些诗词对联在格律上不严格,这是写格律体的大忌讳。书中这样的地方很多。不能不说是先生作品的一个瑕疵。如康熙《玉宇呈祥》中第九回“咏水仙士奇慕芳兰 严宫掖墨菊控明珠”中,写查慎行(查慎行是在查嗣庭案后才改名“慎行”改字“悔余”,在书中此时应该还是称原名“嗣琏”合适。作者在此时也把人名用错了)与高士奇对诗这一段:
“魂魄原以冰王碾,寒潭素石总怡颜。雪色映神浑无赖,且破先生一掬悭。”以及“削葱根株素手载,嫩蕊抽枝琼瑶来。好与寒士添暖热,一房艳日看花开。”这两首诗在格律上都有明显的问题。
不过个人认为,在考虑到作者写作时间、精力等方面的现实原因,诗词文赋出现这样的缺漏,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严格的格律体是很难写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式的苦吟是常见的事。
从二月河先生《落霞》三部曲看,他是完全具备写规范格律诗的能力的。其作品中的诗词不规范的情况,我觉得应该还是从作者写作、精力等现实问题的角度来考虑,理解,这样是一个比较端正的态度。毕竟这些不规范的诗词还是给了读者足够的阅读兴味的。
另外,二月河先生的《康熙》这部,在写作时间上比较早,从作者本人创作的时间过程上看,这时出现一些诗词、对仗等方面的错漏,也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