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吧 关注:191贴子:358
  • 1回复贴,共1

(原创)墨家的理路:开放性体系(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墨家的理路:开放性体系(七)
【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这是墨子的话。而墨子的自信来自于他的整套理论体系。墨学昌,必然能达至“兴大利,除大害。行必修,国必治”的效果。墨家的人在墨子的人格和理论感召下,自立更生,身体力行,奔波于各地和诸侯。勤以助人、非攻守城、游说王公大人们。他们如此伟大,在于他们博大的胸怀和兼爱精神。在总结墨家的理论体系和理路前,笔者想先谈谈什么是宽容。通过前面各篇大家已经熟悉笔者的作风:肯定是儒家不宽容,而墨家无比宽容(笑)。当然,事实还真是这样。
一、什么是宽容?
现代汉语词典说: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不列颠百科全书说:宽容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两个定义有天壤之别。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实际上是儒家的定义。儒家没有宽容,只有宽恕。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判断的标准是“已”。恕道并不是坏东西,他是私德、特别是“仁”的核心。然而推广到对其他人的态度,宽恕也就带有类似自己正确,别人错误;自己是好的还可能被侵犯了,别人是错的,这样的先在判断。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的所谓“宽容”,很明显也是这个意思:自己正确,但不计较、不追究。而真正的宽容,是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说法:允许别人的自由行动或判断。与宽恕有一些交集,但本质不同。宽容并不一定意味着宽恕。宽恕也不一定是宽容。宽容最本质的地方是将别人看做是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和把对方的观念看做与自己观念差不多同样重要。儒家他搞亲亲的仁爱体制啊,天然就与宽容的本质相悖。
反观墨家。墨家在上天信仰的保障下,实现了人格平等的理论构建。具体到墨家认识论中的“盈坚白”、“人皆偏观”的主张,又提供了观念上的平等。我们坚信自己的正确性,也充分认识到别人的观念的重要性。这样就具备了宽容的最本质要素。而且墨家认识到“义”来自于众人的共识,法治才是每个人的保障,要求以民众的共识立法。这样墨家就不是无原则的宽恕了。而是在法治的基础上去宽恕。追究还是不追究,要看是否达到法律处罚的标准,严重的还可能要诛杀;没有达到法律处罚标准,则需要兼爱之。所以,墨家才有宽容,而儒家只是宽恕而已。
宽容带来的是开放的心灵,开放的心灵创造了开放性的体系。墨子为首的墨家人,在继承华夏传统精神的基础上,因应战国之时华夏大地战乱纷争、心向一统的大趋势,构建出整套有机完整的理论体系。早期的墨家人与墨子一样多由工商游民阶层构成。墨子本人的工匠大师身份为他广泛深入接触社会各个阶层提供了条件。中国的大木匠墨子和希腊的石匠苏格拉底遥相呼应,充分利用他们职业超出其他人的、对社会认识的广泛性和深入性,发现了人们各自的观念和这些观念分别具有的基础。从而几乎同时得出“我一无所知”和“人皆偏观”的对社会复杂性的正确认识和遵从传统、社会规则的基本社会态度。墨家人工商游民的身份特点,又使得他们构建的社会秩序带有深深的工商游民特性:强调自治,强调寻求共识,强调对规则的遵从,强调合作,强调互助互利,强调互信,不局限于一家一地的兼爱。甚至墨家人最为推崇的一些道德规则,竟然与陌生群体接近、观察、交易、合作的过程高度吻合。这并不是偶然。


1楼2012-06-17 09:03回复
    墨家三字经云(十二):
    【尧善治,在诸古,而异时,说所义。】 (注①②)
    【用子言,墨学昌,兴大利,除大害。】 (注③)
    【行必修,国必治。】 (注④)
    ——伟大的道德和才能的典范——尧,是适应上古时代的,也只能适应上古时代。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要继承的是他能遵行天道的精神。
    ——如果我们都接受墨子的理念,墨家学说能够昌行天下,努力使普遍、长远的利益得到繁荣,去除对普遍、长远的利益有害的东西。。(注:什么是大利?只能从经验和现实的考察中求得。墨家不泥古——不泥于①经验、旧制度,又认为遵守②五大超法律原则——已知的天道;遵守人们共识形成的③社会规则——探求得到的天道;是大利。三者并不相悖,其中②的五大超法律原则最高,③的社会共识次之。墨家的社会理想则是互爱互利合作互助的社会。)。
    ——那么人们的行为必然能够完善,国家必然能够有序昌盛。。(注:墨家是工商平民视角的学说。不适应小农社会,更适应当前市场导向的社会。这两句三字经不但是古代墨家的自信,也是当代墨家的自信)。
    ①经说上第四十二:
    在,尧善治,自今在诸古也。自古在之今,则尧不能治也。
    ②经说下第四十三:
    尧,或以名视人,或以实视人。举友富商也,是以名视人也。指霍是臛(huo)也,是以实视人也。尧之义也,是声也于今,所义之实处于古。
    经下第四十一:
    宇域徙,说在长宇久。尧之义也,声于今而处于古,而异时,说在所义。
    ③兼爱下第四十六:
    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④鲁问第四十九:
    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


    9楼2012-06-17 09: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