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吧 关注:245贴子:751
  • 2回复贴,共1

智谋和尚姚广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368-—1398)末年至永乐(1403—1424年)初年,风云变幻、惊心动魄的政治舞台上,有一伴神秘的人物,若隐若现,神出鬼没,飘忽不定。他身披袈裟,口朗佛号,是地地道道的和尚,却又交通王侯,策划兵变,指点江山,觊觎权柄,是货真价实的政客。他最擅长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也能亲自指挥千军万马,守城却敌。作为明成祖朱棣的重要谋士,他在帮助燕王夺取政权的过程中,以其超人和智谋,立下了赫赫功劳,又呕心沥血地著书立说,尤其在文化巨著《永乐大典》的编纂中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这位神秘的人就是遁迹佛门的智谋和尚姚文孝。
  姚广孝(1334—1418年),长洲人,本是医家子弟。三十四岁以前,是在苦难深重、阶级矛盾尖锐的元朝统治下度过的。他十四岁被度为僧,法名道衍,字斯道。虽然身为和尚,却师事道士应真,向他学习“阴阳术数之学”。姚广孝少年即十分好学,又极聪明,善于写诗。明朝洪武年间,朝廷下诏,命精通儒术的名僧集于礼部考试。姚广孝被选送应试。由于才学出类拔萃,考试结果名列前茅。本可授于官职,但姚广孝不愿受官封,仅接受僧服之赐。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马皇后死,明太祖朱元璋命选有道高僧侍奉诸王,为诸王诵经荐福。姚广孝因此与燕王朱棣结交。朱棣和道衍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两人一拍即合,相见恨晚。史称:
  帝(指明成祖朱棣)在藩邸,所接皆武人。独道衍定策起兵。及帝转战山东河北,在军三年,或旋或否,战守机事皆决于道衍。道衍未尝临阵,然帝用兵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
  姚广孝既功为第一,故成祖即位后,位势显赫,极受宠信。先授道衍僧录司左善世。永乐二年(1404年)四月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成祖与语,称太师而不呼其名,以示尊宠。命他蓄发,姚广孝不肯;赐予府第,姚广孝皆不受。而仍然常常居住僧寺,虽冠带而朝,但退朝后,仍着缁衣。成为历史上少见的功高巍巍,权倾当世的和尚。
  姚广孝的一生与袈裟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大有奥妙的。他从十四岁开始穿起袈裟当和尚,但一生积极从事政治活动和军事活动,交接王侯,策划密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种积极用世的行动是与佛家的宗旨是大相径庭的。他口念佛经而用心时政;身为和尚,又从师道士。从他的思想和行动看,完全不象个和尚,不过是身披袈裟的政治活动家、谋略家。但他当和尚的决心却坚如磐石,不可动摇。在夺取政权以前当和尚,借以掩护其密谋活动,自然十分方便,而又完全有必要。在夺取政权以后,政治上飞黄腾达了,他仍然坚持当和尚。甚至于朱棣命他蓄发而不肯,赐其府第宫女而不受,俨然是一位虔诚的和尚。这与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岂不相矛盾?其实这并不矛盾。因为姚广孝终生当和尚,只是他不能中止的高明策略而已。是和尚遁入空门、超脱尘世的形象,使他辅佐燕王起兵夺权的一系列谋划和政治军事活动,得到最有效的隐蔽和伪装,得以顺利而完全地进行。在燕王夺权成功以后,姚广孝作为功高盖世的元勋,处在十分微妙的位置上。姚广孝具有十分清醒的政治头脑,不能无“狡兔死,走狗烹”之防和功高震主之惧。明太祖朱元璋曾大杀功臣,以巩固皇权。明成祖会不会效法其父,姚广孝不得而知。他不能不未雨绸缪。姚广孝坚持不脱袈裟,其微妙概于此也。这正表现了他超人的智谋。他继续当和尚,表明他对权势的超脱和没有政治野心,使他的权势反而更牢固,又能安度晚年,得以善终。


IP属地:湖北1楼2012-07-11 02:51回复
    姚广孝,长洲人(祖籍福州长乐),为大名赫赫的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姚氏的后裔,生于1335年,出生乱世的他从小好学,擅长吟诗作画,十四岁出家,取名道衍。
    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精通阴阳术数。交际广泛,与文学家宋濂、杨基等交友,又从灵应宫道士席应真习道家《易经》、方术及兵家之学。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说他:“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二十三年(1363)于径山从愚庵大师潜心于内外典籍之学,成为当时较有名望的高僧。
    但始终未曾放弃成就大业的抱负,追求功利,仰慕元初僧人出身的开国功臣刘秉忠,欲成开国建业之功。 因为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为已故马皇后诵经荐福。经人举荐成为燕王朱棣的重要谋士,随燕王朱棣至北平(今北京)住持大庆寿寺。


    2楼2012-12-25 03: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