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税中学 李海涛 13259299592
【通讯稿】
圣水苗圃孕育“绿色”的希望
-----圣水镇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农民收入增效显著
本报记者 李海涛 通讯员 “孕育绿色,加快转型”,这是我到圣女苗圃参观以后的直接感受。2012年7月18日我们去了南郑县圣水镇林场村参观考察,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满眼的绿色,有桂花,玉兰,樱花,紫薇,银杏、、、镇解说员及种植大户徐老板也在田间地头给我们切实的上了一节课。为什么身处大山深处,土地面积少而贫瘠的圣水镇能将苗圃做得这么有声有色,远近闻名呢?
干事要有一股子精神
接受我们采访的是有着种植苗木已经30多年徐老板。朴实、健谈、和蔼、机智的他有着对土地最深的爱,他那一双由于长年在苗圃里工作,受到阳光的照射而变成了红褐色而且有点变形的手便是最好的见证。他说一句让我十分感动的话:“苗木就是自家的孩子。”是啊,苗木施的都是农家肥,有时还施叶面肥,什么时候除草,什么时候灌水,什么时候剪枝,什么时候出垄,哪怕太阳再大,哪怕冬天再冷都一刻不敢松懈。他身边那一望无际的紫薇花大概就是最好的证明吧。干什么事情都需要一股精神,我想那大概就是坚守!对种植的坚守,对信念的坚守!凭着自己的仔细,认真,刻苦,他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专家,苗木协会的会长,有着4个大型苗木基地,年产值逾千万。这在这个大山环绕的小村子里,就是一种奇迹。
突破瓶颈,形成产业
现在苗圃园艺已经在圣水镇形成了极大的规模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制约产业的发展瓶颈依然不少。
以我们看的林场村为例,全村土地面积不足一千亩,但是种植的苗木已经达到800亩以上(其他的地为坡地或者旱地,不适合于种植),这就需要更多的人要有走出去的战略,不仅要开发新的种植基地,还要开发新的市场。
另外所有农户还都是单打独斗,并未形成合作社或者公司一类的组织。观赏树、行道树、苗木、成品树之间分工不明确,我们一路走来也看到几乎每家苗圃都种植着桂花,玉兰,樱花,紫薇,银杏,而这些树生长周期长,成本高,而且主要是园艺,行道树。
更重要的是以智能调控,精细化生产的现代化温室在这依然没有,田间地头也没有现代化的灌溉设备(如滴灌),粗放式管理依然存在。
但是我想困难肯定是有,但是只要突破瓶颈,形成规模,苗圃产业一定会在镇党委的关怀下大放异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