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小学生、中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然而,事实上有相当数量的孩子缺乏自信心,缺乏上进的勇气,本来可能有十分的干劲,也只剩下五六分甚至更少了。长此以往,很难振作起来,成为一个被自卑感笼罩着的人。不但会延迟进步,甚至可能自暴自弃、破罐破摔,那将是很可怕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外因和内因互相作用的结果。从外因说,可能是受到的贬抑性评价太多,缺少成功的机会,处境不良;从内因说,可能是自尊心受损,自信心下降,又缺乏自我调控的能力。比如说,一个孩子在班级中不被重视,在集体中没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或者在老师、家长面前受到太多的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或者受到某种挫折(如考试成绩差)后没有应有的指导和具体帮助,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影响自信。而后,其表现不佳,又可能招致新的贬抑,形成恶性循环。
任何人都有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孩子也不例外。而自尊、被人尊重,是产生自信心的第一心理动力。有一个小男孩父母双亡,跟一个傻哥哥一起过。这个傻哥哥经常打他、骂他,不给他饭吃。他学习不好,班上同学看不起他。他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后进生。一位老师接班以后,了解了情况,经常到他家里帮他收拾屋子、做饭,让他穿上整洁的衣服。傻哥哥看到老师的做法,也慢慢转变了对他的态度。这个男孩学习有一点进步,教师就表扬、鼓励他,他的成绩越来越好。这个男孩在一篇日记里写道:“我感觉在我的老师面前我是一个人,我的头上也有一颗太阳。”这事例多么引人深思啊!
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没有那个男孩的境遇,但是,他们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尊重?特别是当他他有缺点、有错误、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充满自信地前进,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不分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如果一位家长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不尊重他,任意褒贬,这就做错了。家长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家长和老师尊重。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你没出息”,“你不可救药”,“你的脑子是猪脑子”,“我对你完全失望了”,“早知你这德性,就不该生你”,“你把我的脸都丢光了”……这些话应该从家长的语言里消失。打孩子最伤害孩子的自尊,任意惩罚孩子也伤害孩子的自尊。请家长家长记住,切不可为了自己的尊严,伤害孩子的自尊。
其次,帮助孩子成功,经常鼓励孩子。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人的自信。一个孩子,当他写好一个字,做对一道题,得到一面小红旗,洗净一双袜子,做出一个菜,钉好一枚钮扣,擦净一次地板时,他都有成绩的喜悦,会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为家长,给孩子帮助,让他有点滴的成功体验,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这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积累一分一分的自信。可是,家长往往只看学习的成功与否,而不重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甚至打击孩子的自信。建议家长从小事抓起,多帮孩子一把。比如孩子不会刷碗,不要指责他,告诉他怎样刷才能刷干净,紧跟着鼓励他:“这回刷得真干净!”鼓励性的语言很多,家长应该多用、多创造。比如:“你真行!”“你真能干!”“不要泄气,再努一把力就会成功!”“我真为你骄傲!”“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一位家长对我说:“我试着对孩子说鼓励性的话,可是孩子说:“我知道你在骗我。”这是为什么?说明这位家长经常否定孩子,没有从教育思想上根本解决问题,孩子没有听出家长的真诚来。
最后,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家长经常贬斥孩子,伤害自尊,降低自信,与家长思想的片面性有直接关系。本来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看待孩子应有全面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有了这样的观念,就不会一叶障目,只看一点,不计其余,也不会因孩子一时表现欠佳而气急败坏、大发雷霆。
有的家长不相信孩子,说不出鼓励孩子的话,常常是因为他们自身也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的教育能够成功,不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教育方法。看来,家长的自信非常重要。教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法。对于做事缺乏信心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自卑感强的孩子,在不断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指出他们的闪光点的同时,要教育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能行”,“我再努一把力就会做好的”,“我不会被困难吓倒”
另外,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必须与老师配合,让孩子在学校也得到成功的机会,得到鼓励而不是贬抑。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小学生、中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然而,事实上有相当数量的孩子缺乏自信心,缺乏上进的勇气,本来可能有十分的干劲,也只剩下五六分甚至更少了。长此以往,很难振作起来,成为一个被自卑感笼罩着的人。不但会延迟进步,甚至可能自暴自弃、破罐破摔,那将是很可怕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外因和内因互相作用的结果。从外因说,可能是受到的贬抑性评价太多,缺少成功的机会,处境不良;从内因说,可能是自尊心受损,自信心下降,又缺乏自我调控的能力。比如说,一个孩子在班级中不被重视,在集体中没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或者在老师、家长面前受到太多的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或者受到某种挫折(如考试成绩差)后没有应有的指导和具体帮助,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影响自信。而后,其表现不佳,又可能招致新的贬抑,形成恶性循环。
任何人都有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孩子也不例外。而自尊、被人尊重,是产生自信心的第一心理动力。有一个小男孩父母双亡,跟一个傻哥哥一起过。这个傻哥哥经常打他、骂他,不给他饭吃。他学习不好,班上同学看不起他。他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后进生。一位老师接班以后,了解了情况,经常到他家里帮他收拾屋子、做饭,让他穿上整洁的衣服。傻哥哥看到老师的做法,也慢慢转变了对他的态度。这个男孩学习有一点进步,教师就表扬、鼓励他,他的成绩越来越好。这个男孩在一篇日记里写道:“我感觉在我的老师面前我是一个人,我的头上也有一颗太阳。”这事例多么引人深思啊!
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没有那个男孩的境遇,但是,他们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尊重?特别是当他他有缺点、有错误、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充满自信地前进,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不分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如果一位家长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不尊重他,任意褒贬,这就做错了。家长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家长和老师尊重。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你没出息”,“你不可救药”,“你的脑子是猪脑子”,“我对你完全失望了”,“早知你这德性,就不该生你”,“你把我的脸都丢光了”……这些话应该从家长的语言里消失。打孩子最伤害孩子的自尊,任意惩罚孩子也伤害孩子的自尊。请家长家长记住,切不可为了自己的尊严,伤害孩子的自尊。
其次,帮助孩子成功,经常鼓励孩子。任何微小的成功,都能增强人的自信。一个孩子,当他写好一个字,做对一道题,得到一面小红旗,洗净一双袜子,做出一个菜,钉好一枚钮扣,擦净一次地板时,他都有成绩的喜悦,会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作为家长,给孩子帮助,让他有点滴的成功体验,并不是多么难的事情。这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中,积累一分一分的自信。可是,家长往往只看学习的成功与否,而不重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甚至打击孩子的自信。建议家长从小事抓起,多帮孩子一把。比如孩子不会刷碗,不要指责他,告诉他怎样刷才能刷干净,紧跟着鼓励他:“这回刷得真干净!”鼓励性的语言很多,家长应该多用、多创造。比如:“你真行!”“你真能干!”“不要泄气,再努一把力就会成功!”“我真为你骄傲!”“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一位家长对我说:“我试着对孩子说鼓励性的话,可是孩子说:“我知道你在骗我。”这是为什么?说明这位家长经常否定孩子,没有从教育思想上根本解决问题,孩子没有听出家长的真诚来。
最后,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家长经常贬斥孩子,伤害自尊,降低自信,与家长思想的片面性有直接关系。本来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看待孩子应有全面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有了这样的观念,就不会一叶障目,只看一点,不计其余,也不会因孩子一时表现欠佳而气急败坏、大发雷霆。
有的家长不相信孩子,说不出鼓励孩子的话,常常是因为他们自身也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的教育能够成功,不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教育方法。看来,家长的自信非常重要。教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法。对于做事缺乏信心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自卑感强的孩子,在不断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指出他们的闪光点的同时,要教育他们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能行”,“我再努一把力就会做好的”,“我不会被困难吓倒”
另外,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必须与老师配合,让孩子在学校也得到成功的机会,得到鼓励而不是贬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