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的三个层面--世界观、哲学、易术
文章概要:
文章对许多易学研究的方向性问题进行了批判。过度的实用主义做法,让易学蒙羞。世人只是知道《易经》是玄学,是算命,忽视了易学的世界观,哲学。就象人们只重视看得见的硬件,没有看到软件才是根本。本文作者重点从世界观,哲学两个层面剖析《易经》的存在价值,为易术寻找理论支点。
也许是东西方学术价值取向的不同,国内很少有人愿意进行基础理论的研究,因为基础理论确实很难在短期内获得突破,取得成果。并且,基础理论的应用主要是体现在行业圈内。比如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只是数学界的一个基础理论。国内至今没有诺贝尔奖得主,为什么?易学如此博大精深,体系如此完备,历史超过孔孟,影响从古至今。为什么今天就不能做广泛,深入,公开的宣传与研究?
本文力图在易学的基础,也是纲领性问题-世界观和哲学思想方面进行大胆的探讨。
因为确实难见关于《易经》的世界观,哲学思想的系统表述资料,本文也只是凭借零星的说法,朋友的介绍,组织《易经》讨论活动时的各种观点,整理成以下文章,在大师们面前弄斧,以求抛砖引玉。
一、阴阳二元是世界的基础
世界观问题历来是一种思想与另外一种思想的分水岭,也是两种,多种思想争论不休的原因。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
其实,这里谈到的世界观是基于阶级社会人们的活动而产生的主观认识。《易经》出现的时候,是在5000年前。阶级,等级制度并不是非常清晰的时候,世界观没有因为地位,等级形成的主观社会角度差别。《易经》更多的是自然界的真实反映。即《易经》对世界的认识无非阴阳两界。易学的阴阳二元成为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阴阳二元的客观包容性,就是易学理论博大精深的基础。
日为阳,月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火为阳,水为阴;雄为阳,雌为阴;有(1)为阳,无(0)为阴;白为阳,黑为阴;生为阳,死为阴;好为阳,坏为阴;动为阳,静为阴;矛为阳,盾为阴;时为阳,空为阴;物质为阳,思想为阴;看见的为阳,看不见的为阴;大千世界,一切对立都由“阴阳”包容在内。同时,阳中也有阴的存在,阴中也有阳的表现。这才是世界的根本面目。这就是易学的世界观。
用易学的阴阳二元看世界,世界变得简单,清晰。不论是浩瀚的宇宙,河外星系,还是微观世界的分子,原子,电子,阴阳二元是它们最基本的形态。
掌握了易学的世界观,就掌握了认识,开启世界的钥匙。掌握了易学的世界观,就掌握了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切形的变化,都在二元之间。
二、阴阳二元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了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两大对立派别。
其实,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产生于西方的哲学思想。他们的世界观基础是建立在主观意识,社会不同地位之上的,因此失去了世界观的客观性。角度不同,看法自然不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事实是,不论你是横看,侧观,远近衡量,山的本质与形态并没有丝毫的改变。
其次,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在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两大对立派别的争论中一直未见胜负。其原因也在于两种哲学思想的主观性。究竟物质是第一位的?还是意识是第一位的?命题本身就是错误的。用易学思想,易学世界观看,阴阳是对立的,更是一体,统一,不可分的。阴阳没有先后之别,一二之分。我们不可能把阴阳图设想成瞬间少一半的情形。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就没有阴。站在山的立场看山,不是岭也不是峰,没有远近高低不同。但是上下,里外,阳坡,阴坡确实总是存在。
文章概要:
文章对许多易学研究的方向性问题进行了批判。过度的实用主义做法,让易学蒙羞。世人只是知道《易经》是玄学,是算命,忽视了易学的世界观,哲学。就象人们只重视看得见的硬件,没有看到软件才是根本。本文作者重点从世界观,哲学两个层面剖析《易经》的存在价值,为易术寻找理论支点。
也许是东西方学术价值取向的不同,国内很少有人愿意进行基础理论的研究,因为基础理论确实很难在短期内获得突破,取得成果。并且,基础理论的应用主要是体现在行业圈内。比如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只是数学界的一个基础理论。国内至今没有诺贝尔奖得主,为什么?易学如此博大精深,体系如此完备,历史超过孔孟,影响从古至今。为什么今天就不能做广泛,深入,公开的宣传与研究?
本文力图在易学的基础,也是纲领性问题-世界观和哲学思想方面进行大胆的探讨。
因为确实难见关于《易经》的世界观,哲学思想的系统表述资料,本文也只是凭借零星的说法,朋友的介绍,组织《易经》讨论活动时的各种观点,整理成以下文章,在大师们面前弄斧,以求抛砖引玉。
一、阴阳二元是世界的基础
世界观问题历来是一种思想与另外一种思想的分水岭,也是两种,多种思想争论不休的原因。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
其实,这里谈到的世界观是基于阶级社会人们的活动而产生的主观认识。《易经》出现的时候,是在5000年前。阶级,等级制度并不是非常清晰的时候,世界观没有因为地位,等级形成的主观社会角度差别。《易经》更多的是自然界的真实反映。即《易经》对世界的认识无非阴阳两界。易学的阴阳二元成为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阴阳二元的客观包容性,就是易学理论博大精深的基础。
日为阳,月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火为阳,水为阴;雄为阳,雌为阴;有(1)为阳,无(0)为阴;白为阳,黑为阴;生为阳,死为阴;好为阳,坏为阴;动为阳,静为阴;矛为阳,盾为阴;时为阳,空为阴;物质为阳,思想为阴;看见的为阳,看不见的为阴;大千世界,一切对立都由“阴阳”包容在内。同时,阳中也有阴的存在,阴中也有阳的表现。这才是世界的根本面目。这就是易学的世界观。
用易学的阴阳二元看世界,世界变得简单,清晰。不论是浩瀚的宇宙,河外星系,还是微观世界的分子,原子,电子,阴阳二元是它们最基本的形态。
掌握了易学的世界观,就掌握了认识,开启世界的钥匙。掌握了易学的世界观,就掌握了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切形的变化,都在二元之间。
二、阴阳二元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了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两大对立派别。
其实,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产生于西方的哲学思想。他们的世界观基础是建立在主观意识,社会不同地位之上的,因此失去了世界观的客观性。角度不同,看法自然不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事实是,不论你是横看,侧观,远近衡量,山的本质与形态并没有丝毫的改变。
其次,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在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两大对立派别的争论中一直未见胜负。其原因也在于两种哲学思想的主观性。究竟物质是第一位的?还是意识是第一位的?命题本身就是错误的。用易学思想,易学世界观看,阴阳是对立的,更是一体,统一,不可分的。阴阳没有先后之别,一二之分。我们不可能把阴阳图设想成瞬间少一半的情形。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就没有阴。站在山的立场看山,不是岭也不是峰,没有远近高低不同。但是上下,里外,阳坡,阴坡确实总是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