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巨魾这样的大号圆锥形牙齿,鲶形目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牙同样可观,这里以怖矛齿鲶(图1)和叉尾鲶(图2)为例
而实际上,怖矛齿鲶和叉尾鲶都是相对较主动的掠食者,它们喜欢在中上层水域活动,猎食处于同一水域的鱼类。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鱼的猎物都不大,原因下文会提到。怖矛齿鲶的牙齿是较疏的圆柱形牙,而叉尾鲶则是分布密集的长尖牙,乍一看两者的类型不同作用也不同,但双方的猎物显然是同一类型。
怖矛齿鲶牙齿特写
叉尾鲶牙齿特写,可以看出叉尾鲶为什么会有杀人鲶的外号
虽然看上去不同,但是实际作用都是确保第一口就能固定猎物,换句话说它们的作用都是类似于巨魾的牙齿那样的。原因要鲶鱼的猎食方式谈起。上文提到过底栖型鲶鱼是利用浑水摸鱼的方法捕获猎物的,在发现猎物的瞬间,它们可以张开口腔将猎物吸入嘴里(当然不会像蓑鮋那么有效,所以这类鲶鱼依旧会借助咬的动作)尽管看上去不是这么回事,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土鲶的猎食,还是可以看出它们有吸的动作。
借助吸食动作的鱼类必须要有创造真空吸力的能力,而能力出色者如单须叶鲈(枯叶鱼),蓑鮋都进化出了可快速伸缩的口部,一般由几根细骨骼支撑,有薄膜连接,一旦伸展就能创造很大的吸力,而慈鲷虽然没有如此发达的头部,但是由于鳃和下颚之间,上颚都有可延伸的薄膜,因此也可以创造类似的吸力(比起单须叶鲈简直弱爆了)。而鲶鱼,只能依靠张开下颚和鳃之间薄膜来扩大口腔空间,它们的上唇无法向前伸出,因此吸力大打折扣,必须借助咬的动作配合使用。
拥有这种能力的鲶鱼一般都有宽大的头部,像阿氏冠鲶这类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而欧鲶,拟鲿也勉强可以。无奈的是怖矛齿鲶和叉尾鲶的头部都很窄,比例几乎跟水狼脂鲤差不多,加上口裂太大,无法制造真空,这也就注定了它们不能吸食。好在狭窄的身体有助于它们在水域上层活动,再加上口裂大,光是依靠咬的动作它们就能逮住四处游逛的小鱼,而较长的牙齿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握战机,防止猎物在进入口腔前逃脱。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这两种鲶鱼的视力都没有退化,因此有理由相信它们是相对主动的伏击者甚至掠食者(相对于欧鲶这类而言)虽然细密的牙齿固定能力不强,但是我认为的确也没有多大必要,毕竟欧鲶这类鱼是可以一口直接将猎物包进嘴里的恐怖家伙,而且它们不会像鳜或者鳢那样在一定距离外发动攻击,当猎物的距离近到被欧鲶探测到时,一口吞也可以得手(但是在对付较大猎物而且吞的姿势不对时,逃脱就成了常有的事)
而实际上,怖矛齿鲶和叉尾鲶都是相对较主动的掠食者,它们喜欢在中上层水域活动,猎食处于同一水域的鱼类。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鱼的猎物都不大,原因下文会提到。怖矛齿鲶的牙齿是较疏的圆柱形牙,而叉尾鲶则是分布密集的长尖牙,乍一看两者的类型不同作用也不同,但双方的猎物显然是同一类型。
怖矛齿鲶牙齿特写
叉尾鲶牙齿特写,可以看出叉尾鲶为什么会有杀人鲶的外号
虽然看上去不同,但是实际作用都是确保第一口就能固定猎物,换句话说它们的作用都是类似于巨魾的牙齿那样的。原因要鲶鱼的猎食方式谈起。上文提到过底栖型鲶鱼是利用浑水摸鱼的方法捕获猎物的,在发现猎物的瞬间,它们可以张开口腔将猎物吸入嘴里(当然不会像蓑鮋那么有效,所以这类鲶鱼依旧会借助咬的动作)尽管看上去不是这么回事,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土鲶的猎食,还是可以看出它们有吸的动作。
借助吸食动作的鱼类必须要有创造真空吸力的能力,而能力出色者如单须叶鲈(枯叶鱼),蓑鮋都进化出了可快速伸缩的口部,一般由几根细骨骼支撑,有薄膜连接,一旦伸展就能创造很大的吸力,而慈鲷虽然没有如此发达的头部,但是由于鳃和下颚之间,上颚都有可延伸的薄膜,因此也可以创造类似的吸力(比起单须叶鲈简直弱爆了)。而鲶鱼,只能依靠张开下颚和鳃之间薄膜来扩大口腔空间,它们的上唇无法向前伸出,因此吸力大打折扣,必须借助咬的动作配合使用。
拥有这种能力的鲶鱼一般都有宽大的头部,像阿氏冠鲶这类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而欧鲶,拟鲿也勉强可以。无奈的是怖矛齿鲶和叉尾鲶的头部都很窄,比例几乎跟水狼脂鲤差不多,加上口裂太大,无法制造真空,这也就注定了它们不能吸食。好在狭窄的身体有助于它们在水域上层活动,再加上口裂大,光是依靠咬的动作它们就能逮住四处游逛的小鱼,而较长的牙齿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握战机,防止猎物在进入口腔前逃脱。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这两种鲶鱼的视力都没有退化,因此有理由相信它们是相对主动的伏击者甚至掠食者(相对于欧鲶这类而言)虽然细密的牙齿固定能力不强,但是我认为的确也没有多大必要,毕竟欧鲶这类鱼是可以一口直接将猎物包进嘴里的恐怖家伙,而且它们不会像鳜或者鳢那样在一定距离外发动攻击,当猎物的距离近到被欧鲶探测到时,一口吞也可以得手(但是在对付较大猎物而且吞的姿势不对时,逃脱就成了常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