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吧 关注:1,580贴子:30,990

【誓救危秦】转载:扯板路——凡中隐奇秦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敬君上


1楼2012-11-09 13:58回复
    此文转载自 大秦帝国论坛
    作者:公士或


    2楼2012-11-09 13:58
    回复



      古来有训,刚者易折。恰如暴风雨中的树木,往往直着倒下去,不似野草那样更能生存(是劲草还是墙头草须仔细辨析)。没有必要过多的批评这样过分宁折不弯的刚烈,因为这份强硬傲骨原本就是一个伟大族群的宝贵遗产。独刚难久,唯有刚柔并济才能持之以恒。不难想象,孝公的柔韧退让是多么的难得可贵。若非他开了这个头,秦国恐怕早已力战而亡。对比那同样强悍却盛衰倏忽的赵国,饮水思源的秦国士民完全有理由感佩孝公对秦风的重塑。个人以为:孝公的柔韧坚忍不光是出于形势考虑,更是源自其广阔的视野与博大的胸怀。


      但说到底,忍耐是一种很异常沉重的做法。心在流血,却不能麻木,必须保持着必要的敏锐,正因为清醒如斯,才更让人心痛。


      孩儿使一国太后蒙羞秦国百工,尚难食肉,也是国耻! 孝公的心里积压了太多太多的责任感与愧疚感,任何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细节都会引起他深重的自责。对于一个二十出头的年青人来说,复兴濒临崩溃的秦国是一项困难的超乎想象的任务,而他对夙敌的退让坚忍在历来推崇血拼的秦国朝野中显得那样格格不入,这份内外交织的压力确实太过沉重。大任在肩不能卸,秦国再没有退路,唯有迎难而上寻求一丝转机。在秦孝公身上,我们看不到赵武灵王式的英雄豪情,没有苦中作乐,没有尽情挥洒,只有凝重压抑和坚定执着!为此,他不得不给自己立下国耻碑,并用自己的鲜血涂红那两个令人沉痛的大字,时时警示自己。国人永志:六国分秦,是为国耻;天下卑秦,丑莫大焉。那是边缘华夏激越苍凉撕心裂肺的呐喊,而孝公把这个耻辱的标志公开树在政事堂,不仅撼动了秦国庙堂,也撼动了像石工白驮老人那样的普通秦人。


      坚忍柔韧的背后是他深沉镇静的个性。当景监带来六国会盟分秦的消息时,他面色阴沉却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踱步,可谓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栎阳生乱的那个夜晚,他第一次显示出了刚毅果决的本色,迅捷而妥善的平息了敌手制造的棘手麻烦。朝会上讨论对策时,心思细腻的他如同兄长一般安慰悲愤掷剑的子岸。当朝会诸臣意见相左,他不仅耐心的让各方充分阐述主张,还以自己个人利益的牺牲促使群臣达成共识。面对墨家的紧逼,他毅然决定进入墨家总院,在论政台上从容不迫的冷静应对(当然这个情节争议较多)。直到河西之战前,他面对期待已久的机会,仍然没有冒进。在我印象中,他只有一次失态,那一回,太子驷的触犯法令他怒不可遏。
      


      7楼2012-11-09 14:02
      回复



        回顾整个变法过程,孝公对人对事都有三分豁达与包容,少有求全责备的时候。然则他精神底色中剩余的七分却是——追求极致的苛刻!以刻薄寡恩著称的商鞅于人于己都严厉,而深沉厚重的孝公则把苛责完全给了自己。正如神医扁鹊所说——秦公英明神武,惜乎用心太专。一则为国事所迫,求治之心刻刻相催,大山在肩而不能卸。二则,恕老夫直言,秦公心中有痴情纠缠,郁郁之心相煎,求之难得,舍之不能,心陷泥潭而不能自拔。舍国就情,公当不为。舍情就国,公心不忍。长此煎熬,虽铁石犹碎也,况于人乎。


        求治之心刻刻相催,大山在肩而不能卸,心陷泥潭而不能自拔,孝公的胸怀虽然博大,但他的内心却并不像表面上那样洒脱。他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过任何变法阻力,他的心从来没有放下国事,他的头脑中始终不忘忧国忧民。说到底,孝公的责任心太过强烈,做事太过认真仔细,对自己太过自责。


        写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孝公能识得商君那样的医国雄才。因为他要的是彻底至极的强秦奇计,从根本上让国家强大永久,只有凡事必做彻底的商鞅能承担起孝公远大的强国之梦!他们虽然个性作风迥异,但灵魂深处中都有那份追求极致的信念,正是这种精神本色上的契合成就了秦孝商君的天作之合。孝公能大胆放权,让商鞅总揽国政,不仅是出于绝对的信任,更是来自对商鞅强秦奇计的非凡领悟。假如商鞅给出的不是那个全面深彻的强秦奇计,想必孝公不会如此重用他,因为,孝公的宽厚包容只是针对具体细节,而在最根本的大要大纲上,他不允许丝毫的瑕疵!


        可以想见,秦孝公的一生没有多少轻松的时刻,纵然商鞅总领国政全权推行变法时,隐至幕后的秦孝公也一直在为消弭变法的阻力,填平变法所产生的裂痕而操心。在病危之时,他还绞尽脑汁的为变法派(主要是商鞅)防范身后之危,甚至一度想废除可能对新法产生威胁的太子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心里念念不忘的是秦国大业的下一步。他如同青山一般承载包容着众人,但他的内心却留有一份青山式的孤独。虽然他与卫鞅等人同心同德,但更多时候是他为其他人劳神费心。正如大山静默孤独的承载养育着无数草木,而草木却只能以绽放生命回馈大山的恩情。


        《战国策》载(孝公)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在小说中,这短短几个字演绎成为《大秦》中最被知识贫乏者诟病的一处(盗版《三国》?)——“商君,天下为重。嬴驷可扶,则扶。不可扶,君可自,自为秦王。切切……”在那次评审活动中,钓雪曾与我讨论,自为秦是不是一块砖头,毕竟秦孝公还没有称王,而秦惠王也是数年后才称王的。(此事后来不了了之)当时我没上心,现在回想起来,这应该是孙先生对人物性格的细节刻画。它暗示了秦孝公称王东出大争的雄心。可惜的是,英年早逝的他没能成为秦孝王,而仅仅是隐在商鞅光环之后的秦孝公。
        


        8楼2012-11-09 14:02
        回复



          说起来,在整部《大秦》中,秦孝公是唯一一个几乎没有任何缺陷的完美君主,而其他的明君雄主都在大政上或多或少的有不够理想之处。齐威王疑心太重,对田忌邹忌的失和处置不当,错过了称霸七雄的机会;秦惠王因忌惮功臣而借世族鼓噪之机车裂商鞅;赵武灵王原本是更完美的英雄领袖,可惜暮年频出错政,最终倒在了沙丘宫;燕昭王容人气度虽堪比秦孝公,但他曾为了打败政敌而引狼入室;就算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也曾发昏下过《逐客令》,在统一后留下诸多处置不当的争议问题。算来算去,秦孝公唯一的不完美之处,大约只有英年早逝……


          还是不说这些令人遗憾的事情了。孝公那平凡中蕴含着神奇的境界,已经远非世间无数庸者俗类能相提并论,又何必再追求粹白之狐般的完美呢?天上群星不可计数,无边的夜幕却淹没在河汉的灿烂之中。谁曾想到,时空深处那不起眼的地方,隐藏着难以察觉的奇绝风景!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之言可谓是对其品格本色的最好注解。而在史书卷轴之中,更能揭示历史上秦孝公不凡之处的,是老子的另一句名言——“太上,不知有之

          


          9楼2012-11-09 14:02
          回复
            忍不住插楼,孝公是天下人的榜样啊!


            11楼2012-11-09 15:41
            收起回复
              君上!!!!!!!!!
              致敬!!!!!!!!!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2-11-09 16:39
              回复


                IP属地:上海13楼2012-11-09 17:55
                回复
                  等下有事,等明天一定细细平常,我才看完一小点,这个写的太好了啊


                  14楼2012-11-09 18:46
                  回复


                    IP属地:重庆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2-11-09 23:57
                    回复
                      这片文章写的相当的好,用大秦帝国的的语言结合自己的想法,生动形象,吧秦孝公一代伟人表现的很充分啊


                      IP属地:云南16楼2012-11-10 20:19
                      回复
                        囧死了。。。。太激动了。。
                        转的时候,题目都没有弄对。。。。。。。。。


                        17楼2012-11-11 19:36
                        收起回复
                          说实话,公士或这个家伙还真是个大神,写的文章都是精品啊!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18楼2012-11-13 16:19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3-09-03 07:28
                            回复
                              顶起不解释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4-03-02 20: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