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吧 关注:5,611贴子:21,620
  • 1回复贴,共1
书生情怀
●林清玄
俞大维先生过世了,我想起从前当记者的时候,曾因访问而与俞先生作过长谈,当时俞先生说的一段话,至今留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
他说,他一生做得最多的事是读书,觉得最有趣的也是读书,特别是读圣贤之书。他从童年时代会读书之后,几乎没有一天不读书,即使在战地,或公务繁忙的时候,也不忘记读书,他认为一个人读书多了,智慧自然会开,智慧开了,选择人生的道路便能明白、超然,不会陷入欲望的泥沼。
他还带我参观他的房子,可以说无处不是书,他说:“有一些书我读过很多次的。”
我想,俞大维先生有如此高的清望,广受人的敬爱,那不是因为他曾做过高官,而是由于他是个书生。可悲的是,近代为官的人虽有许多拥有高学历,书生情怀的人却少见了,才使得大家特别怀念他。
什么是书生情怀呢?首先的条件是不贪,“士不可以不私毅,任重而道远”、“无欲则刚”。人生的抉择是很奇怪的,有得必有失,一个人不可能一方面争名夺利,一方面作书生。俞大维先生一生在读书上用心之深,使他能安于平淡的生活,他的晚年都是一件T恤,一件牛仔裤,常常一餐只吃几个饺子,却能乐以忘忧,这真是读书读通了,看清了名利。
其次,应该是无畏,“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俞大维先生早年读书一级棒,后来从政,身先士卒,头部还被弹片击中,这个弹片一直到他火化之后才取出来。由于无畏,得到官兵的爱戴;由于无畏,他展现了强烈的爱国心。俞先生实为“书生也是勇士”示范了典型。
第三,应该是自然,有书生情怀的人,得则兼善天下,不得则独善其身,“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不论环境如何改变,终能不改其书生本色,语默动静之间,一派酣畅,不忮不求。俞大维先生从壮年以至老年,不论何时在媒体出现,总是一片天真自然,这种境界,非至人不能至。
其车,对真理的追求永不放弃,俞大维先生九十七岁才皈依佛门,拜国内高僧忏云法师为师。报上说他一生是观音信仰的实践者,但始终不是正式的佛弟子,97岁时“想通了”,立志皈依学佛。这种“到死前最后一刻还保持向前的姿势”。真令人敬佩。他死后烧出象征修行成就的“舍利子”,就更令人赞叹了。
如今,典型虽在宿昔,哲人却已远去,想起从前在俞先生的书房畅谈红楼梦与中国历史的情景,俞先生患有重听,要大声说话才听得见,我走出俞家时,声音都喊哑了,思及中国历史上的书生,都希望能经世济民呀!
如果说俞先生的一生是一本书,每一个篇章对我们都是很好的功课,生命的历程不正是向那些有德者学习,使我们不贪、无畏、自然、追求真理吗?
在俞先生去世的同一天,陈履安先生宣布把住家捐给政府,认为自己是在“面对贪念的功课”。我读了深受感动,世局虽然混乱,有书生情怀的人却能免于受染,陈履安先生在我看来,就是个书生。
学历很高的人从政是很好的,但在学历之内如果没有一些书生的情怀,不作一些人生的功课,那还不如作一个凡夫俗子呢!


IP属地:辽宁1楼2012-11-10 16:07回复
    现在的书生又有几人能弃“功、利”二字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2-11-10 16: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