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龙野虎吧 关注:179贴子:881
  • 20回复贴,共1

关于一则眩晕医案的讨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医数论吧一则关于眩晕医案,全文如下: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中医研究室主任  余国俊
徐X,女28岁,干部,1986年2月17日初诊。
患者8岁时因不慎落水,着凉受惊,卧病月余,体质渐差。11岁即患眩晕,发时头昏目眩,耳鸣,呕恶,每年发作五六次。迁延至20岁时,一游医令服铅粉18g(1日吞服6g)治疗眩晕,导致急性铅中毒。经华西医大附院排铅治疗4个月,铅中毒的主要症状消失,但眩晕明显加重。患者经常头昏目眩,甚至感觉天旋地转,不敢睁眼,眼球胀痛,视物有飘动感,耳鸣耳闭塞,手足振颤,干口区心烦。
西医诊断:内耳眩晕病。曾经省市多家医院中、西医治疗。中药曾用过乎肝潜阳,熄风止痉,滋养肝肾,健脾化痰,虫类搜剔通络等,服药达数百剂,均无显效,经常无法坚持工作。刻诊:症如上述,舌红苔薄白,脉沉细。
借鉴江尔逊老中医论治眩晕的独到经验,拟诊“柴陈泽泻汤”加味:柴胡10g,黄芩6g,法夏10g,党参15g,茯苓12g,陈皮10g,甘草3g,白术10g,泽泻30g,钩藤12g(后下),菊花10g,天麻10g(轧细吞服),生姜10g,白芍12g,生牡蛎30g。
为脾肾亏虚,风火痰上扰,试投“柴陈泽泻汤”加味:柴胡10g,黄芩6g,法夏10g,党参15g,茯苓12g,陈皮10g,甘草3g,白术10g,泽泻30g,钩藤12g(后下),菊花10g,天麻10g(轧细吞服),生姜10g,白芍12g,生牡蛎30g。
效果:服3剂,头昏目眩、眼球胀痛、干呕、心烦明显减轻;守服25剂,诸症基本消失。曾随访2年,惟诉情怀不畅时感觉头昏,或轻微眩晕,而照服本方二三剂,便可息止。
【学员甲】本例眩晕缠绵17年,又曾受铅粉毒害,身体一直较差,堪称顽固性眩晕,故屡经中、西医治疗未获显效。老师接诊后,虽未收迅速息止之功,但能守法守方,服至25剂终于基本息止,疗效还是较满意的。据我所知,江老自拟的柴陈泽泻汤,已经临床验证数百例,一般服2?剂便能迅速息止眩晕,不失为一首高效验方,值得推广使用。
【进修生甲】但一般的眩晕病使用西药也能迅速缓解,有的甚至可以自行缓解。
【老师】确有自行缓解的,但临床所见较少。至于眩晕急重症,屡用西药如镇静、安定、止吐及抗胆碱能药物,却收效甚微,而转诊于中医者,却不少见。
【进修生乙】但中医的眩晕与西医的眩晕病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
【老师】何谓眩晕?眩者眼目昏花,晕者头脑晕转。但细检中医古书及现代教材,竟有将头昏、头重足轻而无旋转感觉亦赅于其中者,这只能叫做广义的眩晕。而西医的眩晕,则分为“真性眩晕”与“假性眩晕”两大类,堪称泾渭分明。其真性眩晕,亦称“旋转性眩晕”,由前庭神经或内耳迷路病变所致,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并感觉自身旋转,或周围景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球震颤、头痛、共济失调等,此为真性眩晕的特征。
有鉴于此,江老认为,宜将头昏、头重足轻而无旋转感觉者排除出眩晕范畴之外,这样名正自然言顺,辨证才有准的。可见江老常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借鉴西医,为我所用,不是一句套话。
【进修生丙】江老为眩晕正名,令人耳目一新。但怎样运用中医学理论来辨识真性眩晕呢?
【老师】首先要参验历代医家关于眩晕的论说,但参验时应子具体分析,含英咀华,切忌信手拈来,生吞活剥。如“无风不作眩”、“无火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论说,虽各具至理,但未免失之偏颇;且均以眩晕的广义立论,若移来阐释真性眩晕的病因病机,就难免失之笼统和抽象。江老认为,值得重视的倒是张仲景论眩,多从少阳相火上炎,痰饮上逆立论,主用小柴胡汤、苓桂术甘汤、泽泻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颇与真性眩晕的某些特征相契合。
【进修生丙】这就有点费解了。第一,“少阳相火上炎,痰饮上逆”与“无痰不作眩”有什么本质差别呢?第二,若系痰饮为患,就必有相应的舌脉——舌苔腻,脉弦或滑。但本例却是舌红苔薄白,脉沉细。



1楼2012-11-12 16:56回复
    帖子后面,有笑里冰刃先生提出如下质疑:
    笑里冰刃
    铁杆会员 8 个人觉得这篇有偏有些不妥甚至有些怪!1。本文提到痰饮所致而脉象舌象皆不对故舍脉舍苔,但其实是,眩晕辩证有两条和脾有关他们都是脾的问题,一个是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一个是脾虚气血生化乏源,而后者它的脉象舌象就符合前文所提到!2。再骗子的游医也不会用铅粉治疗头晕吧,铅粉都是作为杀虫去腐肉的药,纵观民间偏方里也几乎没有提到过。3患者是个干部,起码有点觉悟,铅粉能随便吃?更不用说每天服用那么多铅粉吃都吃不下去!
    回复 收起回复
    3楼
    2012-11-08 20:


    3楼2012-11-12 17:01
    回复
      笑里冰刃: 脾虚气血生化乏源的脉象舌象符合前文所提到,但他认为是次症 举报 | 2012-11-9 17:01 回复

      笑里冰刃
      : 我以为这当是主症 举报 | 2012-11-9 17:04 回复
      医学无止境123: 回复 笑里冰刃 :没有面对具体对象不好谈具体证 举报 | 2012-11-12 16:18


      4楼2012-11-12 17:03
      回复
        东楚龙野虎: 回复 笑里冰刃 :对于此医案,楼主认为是舍脉又舍苔,本人不敢苟同,此医案并未舍脉,也未舍苔,舍脉舍苔之说,那是学员的认识而已。现在23时,将近凌晨,需要说的东西较多,容明后日再议。 申请删除 | 2012-11-8 23:03 回复

        笑里冰刃
        : 回复 东楚龙野虎 :不是,他认为是痰饮,但我认为是脾虚气血生化乏源为主,它的脉象舌象就符合此中所提到 申请删除 | 2012-11-9 17:03


        5楼2012-11-12 17:05
        回复

          这些讨论是有益的。但本人对此则医案也有一些想法,说出来供各位讨论。


          6楼2012-11-12 17:07
          回复
            本医案的病因是年幼时溺水。
            “患者8岁时因不慎落水,着凉受惊,卧病月余,体质渐差。11岁即患眩晕,发时头昏目眩,耳鸣,呕恶,每年发作五六次。迁延至20岁时,”
            上述提示患者病因一是与水湿有关,二是与心惊有关。凡溺水者由于突然遭遇,无不心惊。当此之时,治水湿宁心安神,是其正治。但可能医不及时或者失误,竟然卧病月余,造成体质渐差。于是,眩晕生焉。
            这种眩晕的病机在哪里?
            西医治疗不详,但中医“中药曾用过乎肝潜阳,熄风止痉,滋养肝肾,健脾化痰,虫类搜剔通络等”。也就是说,一些治疗的中医或认为是肝阳上亢,故采取熄风止痉。或认为肝肾阴虚,故治以滋补肝肾,或认为脾虚生痰,故采用健脾化痰法。或认为经络不通,故取虫类搜剔通络。但显然,由于对此眩晕病机分析不当,故治而无果。
            至于 一游医令服铅粉18g(1日吞服6g)治疗眩晕,导致急性铅中毒。经华西医大附院排铅治疗4个月,铅中毒的主要症状消失,但眩晕明显加重。此事纯属于节外生枝,既然排铅治疗痊愈,暂且排除于讨论之外。
            我的看法是:
            由于病因关系,患者主要病机在于水浊弥漫,心为君主,心神受惊,导致君火不足以上,相火因郁于下。心神受惊受损,长期心情抑郁,导致肝木失于条达。所以,病机应当抓住一个湿字与郁字。也就是说,郁久积于下,导致肝有相火而不旺,属于一种因郁而闷烧的状态。火郁于下,使水湿随热而弥漫于上,不能归趋膀胱水道排解。
            我们都知道,火有两种,一种燃烧大火,火热生风,就是中医常说的风火。还一种火,就是郁火,它不一定冒出火舌,但却在积压下闷烧,什么东西在积压火呢?一种是湿,当湿雾浓郁之时,火不会旺旺燃烧。而产患者恰恰是因病于水湿。所以,湿惊在先,导致湿压抑着火的燃烧,使其产生闷烧状态。这种郁火,不会产生明显火热症状,但却是阻挡了水湿下行通道,能使水湿轻扬化雾,直趋中上焦以及髓海。肝郁之火源于心主受惊,君火如同天上的太阳,如果心主清明,那么水湿也没有弥漫天下的可能,阳光一出,阴霾全消。可是,正因为溺水受惊,心主受伤,故君火失势。心郁必然导致肝郁,郁久必生其火。于是郁火闷烧于下,水湿雾化于上,特别是当水湿在中上焦盘旋既久,由湿生浊,于是,大脑受水浊迷惑,气血空间被水浊占有,岂不眩晕?
            所以,本病病机仍然在于水浊迷蒙清窍,而郁火为湿作伥。至于痰啊,脾虚啊,等等,均为本医案第三者。


            7楼2012-11-12 17:46
            回复

              而笑里冰刀质疑两个问题:一是“他认为是痰饮,但我认为是脾虚气血生化乏源为主”。二是本医医案“舍脉舍苔”。
              对于第一个事关病机问题,个人认为,痰饮可能性不排除,但患者没有出现皮里膜外痰症及汩汩饮症,当不会是主症。而脾虚气血生化乏源问题,当然,久病必虚情况是存在的,但邪去正自安,虚无骤补,当此之际,与其依赖补脾化湿,就不如直驱其邪。因为当水浊弥漫时,重在补脾,有如引西江之水,来救欲枯之鱼。所以,治病如打仗,必须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8楼2012-11-12 17:57
              回复

                第二个“舍脉舍苔”问题。
                医案中说的“舌红苔薄白,脉沉细”。


                9楼2012-11-12 18:06
                收起回复
                  闻君一言,不说醍醐灌顶,但茅塞顿开,但我又要问了,这样的话,湿气在上,是否当加入荷叶之类气由上祛湿的药?


                  IP属地:上海10楼2012-11-12 21:58
                  收起回复
                    @东楚龙野虎 ..楚兄,您忘了这里了。。说好的继续呢


                    IP属地:上海11楼2012-12-02 23: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