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吧 关注:29,067贴子:268,122
  • 18回复贴,共1

儒家的命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谢谢大家。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儒家的命运”。大家都知道,儒家在中国可以说是一
个非常大的话题了,我要用很短的一个时间,涉及到儒家的原初、历史和现状,这恐怕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我今天的演讲,恐怕只能把我关于这些问题的一些看法,以观
点的形式直接讲出来,一些具体的论证过程就不在这里做详细介绍了。但是这不要紧,
我讲完之后,双向交流过程中大家有什么不清楚的,或者是有什么质疑的,我们有非常
好的机会可以互动。 

原初的儒家,主要是指先秦儒家,到底他们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呢?进入到秦之后,儒
家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我把它叫做从“焚书坑儒”到“儒表法里”。第三个问题,我
要讲从“引西救儒”到“西儒对立”。现在大家都很关心一个话题,儒家是不是可能获
得兴盛? 

第一个问题,原初儒家主张什么呢?儒家最早受到官方提倡的汉代,当时就曾经有过一
个争论,儒学的宗师到底是谁?现在大家都认为孔子是儒学的第一号宗师,可是孔子本
人,乃至先秦时代的这些儒家,他们一般来说没有把孔子当做圣人,而他们心中是有一
个圣人的,这个圣人是“周公”。整个先秦儒学体系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到他们的
理想是三代,而所谓三代主要是西周。西周那一套东西,在他们看来就是周公奠定的。
因此,不管周公在历史上实际上做了什么,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详考了,我们不知道儒家
讲的那些东西,到底有哪些是由周公真正开创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先秦儒家表述的那
一整套价值体系,它是挂在周制的这样一个框架下论述的。因此,我们谈到儒家就不能
不谈周制,尤其是在东汉,古文经学兴起,曾经有一度周公的地位更高,尤其是周礼成
为三礼之首。 

后来孔子的地位重新被抬高,很高,应该说已经到了宋明理学时代,本来意义上的儒学
,它是以宣传三代,或者是宣传西周那些理想作为主要的内容,而以这些理想,当时被
认为是奠基者周公作为尊崇的对象。我们知道孔子和先秦时代的儒家不断在讲,说是周
如何如何的伟大,大家知道孔子有一次讲先秦不好,其中就提到说他好久没有梦到周公
了,孔子和先秦时代的其他儒家不断地讲,所谓的三代,“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周鉴于三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三代”为
盛世,为圣治;周公为极盛,为至圣。此后则求“小康”而不可得,而如今则是“礼崩
乐坏”。这是儒家主流的看法。后世人认为这是体现了儒家的批判精神,先秦儒家是不
怎么歌功颂德的,到了以后才学会了歌功颂德。先秦时代的儒家精神可以说是非常不满
于现状,那么这种不满于现状,褒奖它的人认为是一种社会批判精神,贬低它的人认为
儒家是历史倒退。 



1楼2007-05-18 22:37回复
    大家知道,改革前批儒一顶最大的帽子就是儒家主张历史倒退,说他们整天埋怨世风日
    下、人心不古,五四的时候鲁迅先生创造了一个文学形象,叫做“九斤老太”,整天埋
    怨现在,什么都不如前。当然鲁迅先生是以此来意指儒学的传统了。不管说它这是历史
    倒退论也好,说它是社会批判精神也好,总之古儒是一群不满现状的人,我这里说的是
    古儒。 

    孔子号称是“述而不作”,但是我觉得这个话有一点不太准确,其实孔子当然是述了很
    多,他培养了很多学生,他是一个大教育家,但是孔子的文字贡献应该说也是相当大,
    不过他的贡献主要不是著作,而是整理周代的典籍。在这里我要说,很长一个时期,人
    们的确认为古儒的贡献就是发扬光大西周的文明,那个时候人们并不太重视孔子自己到
    底讲了一些什么。 

    刚才很多先生都问我最近非常火爆的于丹关于《论语》的解说,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
    ,其实我说于丹对《论语》的解读是不是准确是一个问题,但是另一个问题,《论语》
    在儒家体系中是不是有那么高的地位。在宋明理学兴起前,人们基本上提到的就是六经
    ,当前传统的儒学当然认为孔子讲的话也很好,从司马迁的《儒林列传》中说到孔子的
    贡献,根本没有提到《论语》。他说孔子的这些整理,其“辞微而指博”,也就是说孔
    子本人并不做什么论述,他是通过对西周典籍的整理,在字里行间体现他的价值追求。 

    因此,我们说古儒他追求什么呢?我这里倒不是说《论语》这部书就没有它的价值,这
    部书讲了很多人生的哲理,而且有很多,不管是什么家都是适用的,什么“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等,但是作为古儒时代的特点,作为古儒那一套价值观与别人不同的,我这
    里要强调我们看任何一个学派,都主张要看它跟别人有什么不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当然这是很好的,但是这是不是儒家的特点,恐怕就很难说了。那么儒家它的
    古儒经典就是“六经”,现在六经看到的原本,不管和西周的东西有多大的距离,至少
    当时人们都认为这些东西不是孔子的原著,而是孔子整理的西周典籍。因此古儒实际上
    是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努力复兴西周价值的这样一个学派。离开了对西周这一套的
    分析,我们是没有办法认识古儒的。 

    西周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应该说以前我们的历史,对西周社会有很多争论,
    有人说它是奴隶社会,有人说它是封建社会,有人说它是氏族社会晚期,但是这些争论
    更多是以一种以论带史,将西周的事实往现成的理论里套,我就不想涉及这些东西。那
    么西周这个社会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一个基本的特点,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社会组织带
    有很浓的血亲的性质。孟子有一句话,说理想的社会就是“人各亲其亲,长其长,则天
    下平”,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尊敬、服从我们的家长,这个社会的秩序就好了。《
    左传》里有一句话,我认为是当时社会组织的一个概括,不管是诸侯国或者是其他的,
    那就是“率其宗氏,机其分族,将其类丑”,因此西周是带有很浓厚血亲色彩的族群社
    会,后来由于社会理论的需要,对这个族群有很多分类,什么氏族、宗族、大家族等等
    ,但是我说这是一种血缘纽带的结合,这种宗族中存在着一种不同于陌生人社会亲情,
    同时又存在着不同于现代社会的长幼、嫡庶序列。


    2楼2007-05-18 22:38
    回复
      但是这种不平等,或者说这种尊卑,它不是一种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熟人社会
      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毫无疑问不能离开离开血亲组织的亲情,那么那个时候是不是有
      大的社会结构呢?比如说那个时候有周天子,但是我们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周天子和秦始
      皇是完全不同的。周天子他下面不是官僚,秦以后有了官僚,但是在西周这个时代,周
      天子他直接控制的只是周族的这样一个势力,然后他把周族的一些子弟,乃至于周族结
      盟的一些,我们称之为友好的氏族的一些人,分封到各地,然后他们又按照这个原则继
      续进行分封,因此就形成了一个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到士的层层分封,这不同于我们
      今天所理解的行政组织,实际上是一个家庭,或者是一个家族的放大。这种等级关系,
      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大家族,辈分、长幼、嫡庶系列,这个意义上周天子的确是受到尊崇
      ,但是这种尊崇主要是伦理意义上,并不是一个科层组织上的最高首长,这跟秦以后是
      完全不同的。 

      怎么理解呢?我们都知道,如果在一个家庭里,“子弟”是必须尊崇“家父”,不能摆
      脱家父的束缚,就这一点来讲,现代社会的自由、平等这些观念,那个时候不适用。但
      是家长对子弟是必须要承担责任的,家长不能任意任免、解雇子弟,这一点跟现在的上
      下级关系不一样,现在我们的首长是可以任免下属,企业的老板可以雇佣或者辞退员工
      ,但是父亲能解雇儿子吗?这种纽带你摆脱不了,对双方来说都是摆脱不掉的。也就是
      说,子弟就是子弟,他对于家父是有依附关系的,不是平等关系,但是他不是下属部门
      ,更不是奴仆,这是一种亲缘关系。 

      在亲缘之外,当时也有非亲缘的熟人圈,我们把这个圈子叫做“小共同体”。所谓小共
      同体,那就是这些人都是互相认识的,他们不是陌生人,他们都是熟人。由于是熟人,
      由于他们长期要呆在一起,不断地打交道,因此就带有熟人社会的一些特征,我把它称
      之为“拟亲缘特征”,虽然他们没有亲缘关系,但是他们有一种拟亲缘的依附关系。人
      们处得久了,会有情感纽带,这跟陌生人不一样,如果抛开情感因素,仅仅从经济人的
      理性关系来说,熟人关系跟陌生人关系也不一样。在经济学上大家都知道有两个概念,
      一个叫做信息对称,就是我们是熟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彼此都比较了解,而
      且我们要长期地打交道,而不是一锤子买卖,人一走茶就凉,不是这样的一种关系,长
      期打交道就是所谓的反复博弈,你当然就不能一锤子买卖。这和社会扩大了以后不一样
      ,社会扩大了以后我们不认识,都是陌生人,县太爷就不可能认识我,但是我的父母当
      然是认识我的,我的直接的小领主也是认识我的。 

      因此,那个时候除了家属、家族之间的关系外,还盛行一种恩主和门客之间的关系,也
      就是具有直接交往的依附关系。说的不好听一点,也就是主奴关系,但是这种主奴关系
      ,因为它是一种长期的依附,所以它是带有某种情感纽带的,或者说是带有温情脉脉的
      色彩,很难像后世的官僚那样。 

      我们知道后世的官僚,官僚是腐败的,所谓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等,而且有些官
      僚管辖很大,和一般的老百姓没有直接的认识,谈不上什么知遇之恩、誓为知己者死等
      ,在陌生人层面是不存在这样的关系。但是当时的恩主和门客是有这样的依附关系,所
      以当时有所谓的良禽择木而栖。那个时代,这种所谓的侠客伦理,什么叫做侠客伦理呢
      ,就是你对我有恩,我就要报答,所谓知遇和报恩之间的伦理很发达。我们知道这种伦
      理它只能建立在熟人社会,聂政、豫让、要离、专诸乃至荆轲,均为报恩主知遇而刺国
      家显贵。 

      大家都知道一个豫让的故事,这个人也被后世奉为有德者之一,他们往往都是为了报答
      小共同体中的恩主而去刺杀国家的显贵。那么为什么要去刺杀呢?原因就是据说这个恩
      主对他们的确有他们所理解的大恩。比如说大家都知道豫让的故事,豫让付出极大的牺
      牲谋杀赵相子,有一次赵相子抓住了他,说你不是只有一个主人,这之前你还投奔过其
      他的人,但是这些人都被智伯杀害了,为什么你现在这么做呢?豫让回答说,“臣事范
      、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
      之”。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就对你不好。


      3楼2007-05-18 22:38
      回复
        说实话,我对儒家思想是非常反感的.儒家的那一套道德理论摆在台面上固然是漂漂亮亮,但其实并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潜规则.按照儒家的道德标准做人固然是能成为一个好人,甚至是圣人,但是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即便做到了,也不会是什么好下场,正所谓“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另外儒家提出的“性本善”论我认为也不过是一个漂亮的谎言,吧主举了雷峰的例子,但是雷峰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怪胎(我无意贬低雷峰),看看雷峰的所做所为,简直是放弃个人的基本利益在做好事,而且大家都像雷峰一样会怎么样?(雷峰从来不买新袜子,也从来不买汽水喝,按照他的活法,袜子厂和汽水厂都得倒闭,像其他的烟厂,酒厂更不用提了,这样下去,经济还怎么发展)。
         呵呵,可能我的思想比较偏激吧,我比较喜欢法家,但我最推崇的还是生物学家的“进化论”,适者生存才是人类亘古不变的真理吧。


        12楼2007-05-20 17:12
        回复
          首先说“性本善”论是儒家提出的,那是孟子提出的,而荀子也是儒家,但他提出的是“性恶论”,“性本善”不是儒家的本来面目,是后来的儒家以其所是非人所是,孔子从来没有说过“性本善”。
           再者,我想问,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是幸福,是自由,是快乐,烟厂,酒长是畸形发展。
           返古开新


          13楼2007-05-20 19:40
          回复
            • 61.171.81.*
            我觉得管子好像很不错啊,又讲四维,又讲驭民。怎么这些学说越到后面越极端呢??

            问虫虫问题: 为什么荀子这个儒家会教出韩非和李斯两个法家的徒弟


            15楼2007-05-22 19:55
            回复
              忘记登陆呢,


              IP属地:上海16楼2007-05-22 19:55
              回复
                这篇文章,原著是谁啊,写得真好。

                现在看看汉代初期的一些人物,感觉相当符合,那时候的人似乎都是法家和墨家的概念,比如说张良,就不埋葬他的弟弟,用家里的钱来替韩国报仇,感觉就像墨家的黑社会,后来要求刘邦给韩信封候,口气又很像法家。而刘邦一直被认为是流氓,让项羽烹他老爸,并分肉食之。在儒家教法里简直是不可思议,现在想来是因为但是各种思想并存的原因,不能说刘邦太厚黑,


                IP属地:上海17楼2007-05-23 08:18
                回复
                  好贴


                  19楼2007-05-23 17:41
                  回复
                    是学校老师的讲座
                    不过我不认得那个老师 是别人给的资


                    20楼2007-05-27 12:48
                    回复
                      好的想法啊, 史记,青春既然不能够被拒绝,也不能够挽留.


                      21楼2008-04-19 16:35
                      回复
                        讲的太好了,但楼主我有个问题想问您,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不是与文中提到的孟子爱有差等的观点不同吗?在关于爱这个问题上,孟子与孔子是一致的吗?


                        IP属地:山西22楼2013-07-13 17:33
                        收起回复
                          原来楼主一直没有离开家,呵呵,太好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3-07-15 14:58
                          收起回复
                            好贴


                            IP属地:北京24楼2013-07-22 02: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