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梁山吧 关注:2,558贴子:92,410

《学术争鸣》——施耐庵,可能是梁山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东1楼2012-12-12 14:49回复
    几年的读水浒经历,发现施耐庵可能是梁山人,并写下《钩沉<水浒传>“的本”作者札记》一文。
    今年,中国水浒学会出版了《水浒争鸣》第十三辑,这是一个研究水浒传播史的专集,将这篇《钩沉<水浒传>“的本”作者札记》收录。因收入本书时主编已将文中“施耐庵可能是梁山人”的部分删掉了,所以,将原底稿贴在这里,就算存念吧。
    


    IP属地:山东2楼2012-12-12 14:51
    回复


      IP属地:山东3楼2012-12-12 14:55
      回复
        《水浒传》诞生于“元末明初”——《大英百科全书》这样说,近代国内出版的几本文学史这样说,大家谈论起来也这样说,但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辞典《辞海》没这样说。因为,这种说法是根据其“纂修”者“罗贯中”的生平推算出来的。
        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水浒传》不是一个人“写”出来的,是经过一个很长的时期、几个不同的阶段,由很多人一次又一次地记录、编辑、改写而成,所以,不论目前见到的《水浒传》诸版本标明的作者是谁,都不是今天“著作权”意义上的作者。
        所以,探讨《水浒传》作者意义不大。
        不过,作为研究者,有两个“作者”倒值得钩沉,那就是将散乱的水浒故事第一次整理成《水浒传》“的本”者和最后改定者。
        这里所说的“最后改定”之《水浒传》,指的是袁无涯刻本的一百二十回的《忠义水浒全传》,内容包括宋江全伙受招安、招安后征辽、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直到覆灭。这是经过不断增改扩充的最完整的版本,此后增改扩充而成的东西,就不是《水浒传》有机组成部分,而被称之为“续”或“后传”等了。毋庸置疑,这个《水浒传》最后改定者,是出版商的“写作班子”,这里不论。
        本文仅钩沉将散乱的水浒故事第一次整理成《水浒传》“的本”者。


        IP属地:山东4楼2012-12-12 14:56
        回复
          一、“钱塘施耐庵的本”
          最早提出《水浒传》作者的是郎瑛,他在《七修类稿》卷23《辨证类•三国宋江起义》中说:
          《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上面提到的《宋江》就是描写宋江为首的《水浒传》。
          郎瑛(公元1487-1566年),字仁宝,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明代嘉靖时藏书家。因身患疾病,而淡于功名。稍长,乃博览艺文,探讨经史。家藏图书有经史文章,杂家之言、乡贤手迹等,每日坐于书斋中诵读,揽其要旨,撮取精华,辨同异,考谬误,著《书史衮钺》60卷。另著有《萃忠录》2卷、《七修类稿》55卷。
          由此看,郎瑛不是一般的人,而是一位著作家兼藏书家,他的说法无疑最具有权威性。但是,郎瑛这种说法并不见于现存任何一种《水浒传》早期刻本的题签。
          高儒的《百川志书》卷六《史部•野史》中说:
          《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本贯中编次。
          高儒,明藏书家、目录学家。字子醇,自号百川子。涿曱州(今河北涿县)人。生卒年月不详,但嘉靖间为兵部下属武官。喜文翰,嗜诗文,富于藏书,曾以6年之功,整理编次藏书,成《百川书志》20卷。体例仿南宋晁公武(约公元1104-1183年)的《郡斋读书志》,即每书名之下有简明题解,分经、史、子、集4志,下分子目93门,是明代一部重要的提要目录。该目主要特色在于史部中的野史、外史、小史3类,著录演义、传奇、唱本、小说等书,为研究宋、金、元、明文学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百川书志》卷首有高儒写的自序,时间注明为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可见他大约和郎瑛同时,也是嘉靖时人。
          高儒在《百川志书》中所说“的本”,是宋、元、明时代出版读书界的常用语,意即“真本”;“编次”就是“编辑”的意思。也就是说,施耐庵是作者,是执笔人,罗贯中是编者或整理者、加工者。
          有这种题署的版本最早出现于明代的嘉靖、万历年间。
          上述两个资料均收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朱一玄、刘毓忱编之《中国古典小说名著资料丛刊》第二册《水浒传资料汇编》中。
          所以,本文暂且认定这个“钱塘施耐庵”就是将散乱的水浒故事第一次整理成《水浒传》“的本”者。


          IP属地:山东5楼2012-12-12 14:58
          回复


            IP属地:山东8楼2012-12-12 15:03
            回复


              IP属地:山东9楼2012-12-12 15:03
              回复


                


                IP属地:山东10楼2012-12-12 15:05
                回复



                  


                  IP属地:山东12楼2012-12-12 15:10
                  回复
                    六、不是尾声——梁山情结
                    话说到这里,对《水浒传》“的本”的作者施耐庵的身份应该是说清楚了:
                    施耐庵,本名施惠,生活在元代中叶的杭州,有文才,未晋身入仕途的下层文人,勾栏瓦舍的“票友”,在“书会”中为勾栏瓦舍艺人编撰话本、杂剧(元曲)脚本并有点小名气,创作有颇受欢迎的《拜月亭》等杂剧而入“名公才人”之列,《水浒传》“的本”是他作为被“逼上江南”的南渡中原移民“情绪”的大宣泄。
                    然而,还有个“隐藏”很深的问题,那就是施耐庵的“梁山情结”。
                    众所周知,宋江起曱义是实有并轰动一时的历史事件,梁山泊也是北宋时期因黄河泛滥形成的著名江北大泊,然而,翻遍当时的公、私案牍,并没有宋江起曱义与梁山泊有关系的“信史”意义上的只字片语。而施耐庵在他的《水浒传》“的本”中,却将宋江起曱义史实放在梁山泊展开演义,尽管有各种解释,至今尚无“公认”的说法。
                    也许事实上施耐庵本就是“梁山人”, 至少他的不太远的上辈是“梁山人”,但要“说服”大家需要证据,我没有证据。所以,在这里只作为“学术假说”提出,留给大家进一步探索。
                    盼我们一如既往,一路同行。 


                    IP属地:山东13楼2012-12-12 15:12
                    回复
                      发帖完毕
                      由于发帖过程中遭遇“审核”
                      部分节段谨贴了文档截图
                      请谅解

                      本文原稿在我的博客有,有需要复制者可点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2bc0c90100mei2.html
                      请批评
                      请补充
                      


                      IP属地:山东14楼2012-12-12 15:15
                      回复


                        16楼2013-01-30 13:50
                        回复


                          IP属地:广东17楼2013-05-28 19:33
                          回复
                            我支持丁老师的观点。


                            19楼2013-10-31 13:57
                            收起回复
                              昨天和浒源寨谈论时,也探讨了相关问题,对你的探究精神倍加赞赏。


                              20楼2013-11-01 10:3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