冇得整吧 关注:218贴子:31,688
  • 11回复贴,共1

武汉新洲地名趣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名而传说,传说而名
凤凰镇郑园村的“叫天湾”,是个“水袋子”地,因大水一来,群众叫天呼地惊动四周村庄,就给这个湾子送了一个雅号“叫天湾”。
孔埠镇金湖村的黄莺叫,本为李姓村,其始祖在此做屋上梁时,一只黄莺含一条活泥鳅飞到梁上,开口一叫,泥鳅落在下面的鼓上乱蹦,发出咚响声,主人认为是好兆头,始定湾名为黄莺叫。
20世纪70年代,位于王泗村东河边,挖出一座桥墩,其结构为红条石、石灰、糯米结构,传说一杨姓考生骑马进京赶考,路过此河,且当时无桥,许诺,此次进京如果取得功名,即在此修桥,后来果然做了大官,兑现承诺,由此得名“杨官桥”。
新洲以陈友谅的故事命名的地名不少,除了孔埠的“陈子墩”还有顾岗的“练兵塘”
,邾城的“凤凰墩”,百姓为之附会出一个“假天子真娘娘”的故事,流传至今。
故事说:有一次,陈友谅在出战前夕,对妻子说:“明日出战,我军若胜,必扬旗伐鼓而归;若败则偃旗息鼓而归,到时我们一起退出黄州另图再起。”其妻听罢,忧心忡忡,不作言语。第二天,陈友谅大胜了,竟欣喜若狂,故意和妻子开个玩笑:先派一支人马偃旗息鼓,佯装败相。妻子见此情景,急奔内屋,自缢身亡。友谅乐极生悲,追悔莫及,遂以娘娘厚礼葬之于城南凤凰墩。
另传:朱元璋每次与陈友谅交战,他不怕陈友谅,但畏其夫人,因为她熟读兵书,料事如神。刘伯温也曾经说过:“友谅与内,假龙真凤也!”“假皇帝真娘娘”的故事,其源盖出如此。凤凰还有四个凤凰墩,一个凤凰桥。孔埠有个凤凰堤。
火车站办事处三角山湾的正前方,有一座山叫打鸡岗。相传很早以前,绵绵细雨,一村民,牵着牛,拿着鞭到山上准备犁地,突然看见一只白色母鸡引着一群白细鸡,感到奇怪,自言道:“是哪家养这好一窝鸡,还放这么远”。在犁怪,自言道:“是哪家养这好一窝鸡,还放这么远”。在犁地过程中,这群鸡总在他脚跟前转,于是鞭子一扬不小心打死一只细鸡,母鸡就在他腿上啄了一口。再一看一窝鸡不见了,打死的那只细鸡变成了一锭白银子。后来,伤口发炎,多日不见好转,直到把那锭银子花光了,伤口才治好。
新洲以传说为名的地方还有很多,特别是给山给水命名的最多。


IP属地:湖北1楼2012-12-15 16:21回复
    20世纪90年代,邾城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发展,十里长街在邾城形成批量开发势头,需要一些有份量的街道名称。于是建设部门、民政部门、文化部门联手发掘邾城历史,以文化遗产给邾城进行了一次批量命名:邾城大街、新洲大街、衡州大街、江夏大街、西陵大街、南安街、齐安大道、永安大道、古城大道、文昌大道等,这些名称典雅响亮,也包含历史沧桑。
    如齐安大道。“齐安名郡自萧齐”,(公元480年)齐安郡名义上辖六县,实际上仅南安一县(这也就是现在邾城南安街命名来历)。宋初(公元960年)黄州治所迁至今黄州城,同时改故州城为旧州城,当此设齐安镇。这就是齐安大道命名出处。
    再如衡州大街。南陈永定三年(公元559年),北齐在旧城西南面(今衡州大道穿越的位置),别筑小城置衡州。20年后,北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十一月,北周攻拔黄城,占领齐安,仍在旧城西南所建之小城复立衡州,至隋又废。这就是衡州的来龙去脉。新洲历史不短,但称州的位置仅此一个,这次总算让新洲人品尝到了一个“州”字的味道,有了点咬嚼份量。不像“新洲”二字,似水非水,似城非城,模模糊糊的。本来“古黄州”就是今邾城,商周时期的邾国邾城且不说,仅隋唐当黄州就当了三百年,到如今只落得个“洲”字,总觉得窝囊。多少史学家打抱不平,考来考去,总想还古城一个公道,去掉“洲”字前面的“三点水”,多一点“州”城文化,兵马气息。不过,替明清廷翰林一想,也难怪,不管你邾城多古老,多有地位,毕竟宋黄州已有千余年,还管着你唐“旧州”。现在新洲这块地方无论称“旧州”或“新州”,黄州往哪摆?冲突乱套了不?不发展,是州又如何?慢讲一个“州”,“邾国”又如何?


    IP属地:湖北2楼2012-12-15 16:23
    回复
      以讹传讹,无奈认名
      巴铺位于新洲区四合庄西北部一座山岗上、106国道旁,这里历来是个交通要道。清朝末年,从安徽河南两地迁来的八户人家在这里搭棚经商。开设有杂货、屠宰、烟酒、米面、熟食、豆腐等八个铺面,生意十分火红。但是,好久没有给它取个地名,四面八方的人不知道怎么个叫法。一个夏天的早上,有位老者到一家豆腐铺买水豆腐,便和店主聊起了地名这件事。店主说:“就随大家的便吧,我也想不出个雅地名。”老者说:“人要取个名字,名正言才顺,我倒想了一个地名,不知妥不妥?”店主急着问:“您老快说出来我听听。”老者便慢条斯理地说:“就叫‘八家铺’怎么样?”店主听了连忙站起身来拍着大腿连声叫好,于是“八家铺”这个地名便很快传开了。后经几代人的流传,渐渐将“八”字演变成“巴”,又将“家”字省去,就简称“巴铺”。
      出新洲城旧时小道,沿叶顾岗经打石河至熊家店,再往前走五里便有一小集市,原有二三十户人家名紫阳集,再往前走便是李店。“紫阳集”取名于清中叶,当时形成集市多为朱姓、何姓,两姓互谦,便让集市街来自东南去自西北的文人墨客定夺,文人便以“紫气东来,三阳开泰”名为紫阳集。集北有大片桃园,座落于岗上,来往客商多,便不叫紫阳集,而叫桃园岗,1958年改的“桃源乡”属以讹传讹,将错就错。这不算离谱,还有离谱得近于荒唐的。
      潘塘六合集东南一公里,有一湾村名“阳旭旦”不少人叫“阳雀蛋”。相传明末清初麻城盐田河欧阳春泗湾名欧阳旭的人,因家贫无计活命,于某年正月初一辞别祖宗邻里,携带儿女外出乞讨。自白臬南下,讨到六合集附近郭家冲湾时便寄居下来,开始租种佃田。他为人勤奋,不怕吃苦,慢慢扎住脚跟。年复一年家业旺,子孙繁衍,买田置产,逐渐建起一个村落。为了纪念正月初一元旦出外求生这一天,后人便把祖上姓名与元旦连系在一起,湾名欧阳旭旦,意思是永远不忘祖上和正月初一这个日子。附近人们为了顺口,单叫“阳旭旦”,也有人干脆叫“阳雀蛋”、“洋雀蛋”,实属“欧阳旭旦”之讹。旭旦家族当然无奈,别个不认,你就得认。好吧,“雀蛋”就雀蛋!自己的名字拗口,折磨了人家,让人顺口,大家乐呵也成。


      IP属地:湖北3楼2012-12-15 16:23
      回复
        俗成约定,以业用名
        徐古,原名祁鼓,因一位姓祁的鞔鼓匠在此鞔鼓而得名。后来徐姓来此定居,便改祁为徐。后简化为徐古。新洲以职业属性命名的村庄不少,如:木匠湾、银匠湾、皮匠湾、裁缝湾、染匠湾、漆匠湾、雕匠湾、箍匠湾、砺子湾、染铺湾、棉花湾、线子湾、道士湾等,还有叫先生湾、保正湾的。
        全区叫先生湾一共有五个,其中一个在张店雄原村,原名邱榨湾,居民姓邱,因有一家七代当塾师,桃李满园,人们即尊称为先生湾。“保正湾”在和平乡松林村,居民姓王,相传有一位“保正”善于侦破案件,官府给他授了一块书有“保正”二字的金匾,故称“保正”湾,这也同时印证了“光宗耀祖,引以为名”之说。
        潘塘街舒祠村所属的李牛兽医湾(现李七甲湾),全湾25户人家,居住在土河西岸,据李氏宗谱记载,明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该湾由江西迁居岗上湾,居住有六百二十四载。相传很早很早以前,该湾耕种田地的牛,富家喂养的肥猪,鸡鸭等家禽,在一夜之间突然死去,村里个个抱头痛哭,日后种田耕地不好办?当时有一个名叫李二的员外花20块大洋叫他的侄孙李和去南昌拜师学兽医,学成回来,技术精湛,上冲下畈,横十里,竖十里,连罗田东岗岭、麻城岐亭等地的人,都骑着马,打着轿请他去诊牛。在他传帮带领下,全湾先后有10多名学得技术过硬的兽医远跑四海,替人诊治家禽家畜,故当地的人硬把该湾叫“李牛兽医湾”也有人叫“李牛少爷湾”。


        IP属地:湖北5楼2012-12-15 16:24
        回复
          光宗耀祖,引以为名
          以祖先的官职和学位命名,多了份骄傲。如王旗杆湾,又名“上一份”,位于辛冲镇浏湖村的北部。其先祖王庭宪和王履中原是明代的一个小官——宣判,后来中了解元,被朝廷封为将军。听说湾里出了一个大官,全湾的人无不感到骄傲和自豪。王一份的头人便决定在湾子的正中间竖起一根五丈高的旗杆,表示官至五品,在旗上绣有黄龙一条,以显示官绩,王旗杆湾便因此得名。全区叫旗杆湾的不少,都是因为祖先中了文武举人,树了旗杆而得名。
          再如仓埠街的张旗牌湾,是因祖先做过旗牌官而得名;徐古镇周山村的进士榜是因为祖先中了进士;邾城街钱寨村的秀才墩,相传历史上出过9个秀才。
          邾城余姚村一个自然村名,有大袁倚马,细袁倚马两湾,其始祖袁宏博学多才,且文思敏捷,在宋军中任司书时,常靠着马写路布(即告示),一挥即就,人称为倚马可待,有诗赞曰“卧雪高风流泽远,倚马才高路布奇”,人们常称之为“倚马公”,其后人因以为村名,光宗耀祖。
          汪集绿湾,旧名“黄六官”,本名练三湾,是汪集境内大村之一,有黄姓居民千余人。哪六官?一世祖黄进茂自江西迁入汪集的练三湾后,逐渐发旺、显赫。其二代黄宸举、三代黄普祥,四代黄荣、黄华、黄富、黄贵均受明初朝廷器重。尤以黄荣在本地有名,时任黄州都指挥使,官不算大,但本地人在本地做官,闻名遐迩。黄荣之祖父、父亲时无实职,但受朝廷封赠。如此望族,他不当“六官”,谁当?他自己当然不会如此浅薄,但周围村庄要尊称“六官”。这样的现象在新洲大有人在。明末清初,阳逻毛集人陈肇昌一家“五子登科六口印”,外加一婿均有功名。尤以二子陈大章、六子陈大辇最负盛名。家族显赫之至,但地名未改,不在此话题。倒是有一现象觉得有趣:你以“六官”为名吧,偏偏就还有村庄叫“闵胜六”“陶圣六”的,但也没有人去计较,这可窥见新洲民风一斑。
          当然新洲也不都是重官衔轻内涵的,也有用祖先值得纪念的人或事来名地名的现象。潘塘街李店村的趟头湾,陈姓,其祖先是从江西迁入此地的,而且最先到达。提起这趟头湾,有必要啰嗦两句。明、洪武七年,江西瓦屑坝移民到湖北黄冈,上五重乡时,很多人都不想离开江西到湖北来。有的抗旨,有的借故拖延,一陈姓人接旨后二话不说率先登船,离开江西往湖北而来。船沿长江而上,逆举水河,经沙河至易河上岸。当他行至李店西北,看见此处风光秀丽,依山傍水,前有易河流域平畈,南有宋埠至黄州大路,后有绿阴如盖山林,北有层层叠叠旱地,既宜耕种,又宜人群居住,繁衍生息的一个好所在。便在这里居住下来。后来那些不愿来和拖延时间的人相继都来了,来后见陈姓就说,就是你趟头(趟头就是好出头的意思)做的好事,要不然我们不会背井离乡,不过这个趟头也趟得好,找了一块风水宝地。时间长了,趟头人变成趟头湾。
          “夏挡湾”名字来来得非常自然而有趣,有这样一个典故:说的是明初夏姓一家人,从江西迁址于湖北新洲地区时,担着一担箩筐,言以这担箩筐的系(绳子)挑断为止,在哪个地方断就在哪里落户。经过千里跋涉,这担箩筐的系终于断在现在的新洲冯铺夏挡湾新街的现址,故称夏挡湾。由此看来,当时新洲也的确是地旷人稀的,可选择的余地真大。
          蔡嘴村有个湾子叫岸塘,也是当地居民从江西迁来时,坐船在此起岸,故名。仓埠街五云村有个“坐树湾”,以纪念祖先艰苦创业,经常坐在树下吃饭而命名的。这名字俗吧,但当年的情景,子孙记忆犹新。


          IP属地:湖北7楼2012-12-15 16:25
          回复
            冒得整第一作者吗?


            IP属地:湖北12楼2013-02-18 20:53
            收起回复
              房县《邱氏宗谱》中记载:先祖邱忠良,因逃避水患,在清道光年间,由祖籍湖北黄州孔家埠鸭儿畈,挑着一根扁担,背井离乡,只身来到传说中被称谓囚禁皇族的“天然牢笼”房县,在县城东门一带落脚谋生,至今有8代人。
              十堰车城《李氏家谱》记载:居住在十堰车城街办镜谭沟李氏一门自明成化十六年由始祖李刚一家独户由四川迁徙到十堰,繁衍到现在2200余户4100多口后裔。
              以前新洲属于黄州府,孔埠,这个地名也比较相符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4-09-25 11:13
              回复
                湖北省房县卢氏家族
                据85岁老人--卢定和讲:相传唐朝庐陵王发配房县时从黄州府鸭儿畈迁至房县红塔乡沙坪村(原称七里沟),后发展到牛胡子沟、黑獐沟、盘峪河、刘家畈等地。到房县后的字派为:会、天、子、壹、万、年、明、定、道、朝、安、国、政、新、祥、顺、荣、华、富、贵、田(以后的字派本人不记得了,但一定有)。当时在黄州府鸭儿畈分手时将一口锅砸成四块,兄弟每人分得一块。后来黄州府原籍每年来房县等地送宗谱字派,每次送一个字派。家谱由家族中年龄最小,辈分最高者保管。
                本人资历尚浅,但以上字派绝对真实,望卢氏家族有与以上字派相同者前来核对家谱。谱书存于房县黑獐村七组卢定运家中。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14-09-25 11:14
                回复
                  二、几个问题的推敲1、关于我们祖先何时来到卢家河据老人讲,“洪武己巳年,千人上房县”。从黄冈麻城鸭娃畈迁来湖北房县红塔乡五将村四组,原名高枧河,迁居此地的卢氏后裔为了纪念原籍地麻城卢家河而将高枧河改名为卢家河沿用至今。据麻城劲风宗亲介绍,原籍麻城名叫卢家河的有三地:一是龟山乡元正桥村卢家河,二是夫子河镇芦家河村,三是与夫子河镇卢家河村和盐田河镇惠兰山村卢家山相临的罗田县大崎乡有名卢家河的垸名。麻城古孝感乡辖地,如今宋埠镇郊有名炉前凹(可能是卢家凹演变而来)及中官驿镇大畈村卢家凹现均无卢氏人口。从卢家凹的周氏宗谱中查得,相当明初中期卢氏人口除外迁他地外,因无继承人而由外甥继承。而外迁由于路途遥远失考,证明麻城一些地方虽然现今无卢氏人口居住,但从前确有卢氏人口从这儿远迁他地等。在地处长江中游的举水河平原的麻城,到处都有名叫畈的地方。南湖办事处雨阴河村鸭儿塘垸地处举水平原,位于麻城古城西南方向,为江西迁居麻城始祖卢明五携三子福一、福二、福三活动的地方,也为福二、福三从麻城原居地迁移现居地途经处。鸭儿塘现居同从江西迁来的陈姓人,因宗谱丢失无考,无卢姓人居住。迁居房县卢氏后裔可能因年代久远,凭口头传说,加之鸭儿塘为平畈之地,而将麻城鸭儿塘记为鸭儿畈或鸭娃畈。鸭儿塘为元明时期麻城孝感乡辖地。卢全鼎生前留下来的记事本中记录的内容是:卢氏宗祠:卢氏乃黄州鸭娃畈人也。洪武己巳年,迁移陵州县高枧五将山八石种坡脚下卢家河,上边有盐池沟、下边有锦鸡沟。卢姓在此处插草为记,握茅为标,居住至今已有数百年之久,不知何时失去派行,恐后姓氏颠倒不明尊长。余故将相传之我辈出以后行序:昌朝林友正 大明五代传 子永鸣鼎续 万敏映学全 建启知多焕 继成必自天 维宜元复合 本立向春先。这可能是卢全鼎回忆并记录的卢氏宗祠的内容。由于“全”字辈中,他算是很有文化的了。他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在县城里的一所学校教书,可能对此比较关注,所以记下了这些内容。当然他的记事本中的内容不仅仅有这些内容,还有卢家河卢氏始祖以来的历代人士的记录。在后边将有叙述。卢全鼎回忆并记录的卢氏宗祠的内容应该属实。因为清光绪年间立下的派行碑的碑文是:当思木有本、水有源,而人岂无本源乎?第先人之尊讳恒而久远,而难知后人之支派,每至混淆而无序,所以前后颠倒不分良可?我族迁房陵以来,自明至今,相传十四代矣。历年之久,其先人之坟墓有碑者犹能识之,而无碑者卒苦于不知。今特同族立碑,列先人之尊字于右,而序后人之派行于左,以志不朽云尔。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14-09-25 11:20
                  回复
                    房县很多大姓都来自一个叫黄州鸭儿畈的地方!并且是分批结伴而来!但鸭儿畈今在何处已无可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3-07-13 0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