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梨园吧 关注:18贴子:231
  • 0回复贴,共1

杂谈梅尚程三派的《昭君出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王艳同志的《昭君出塞》虽然播过几次,但都错过了时间,最近才得以看到。记得从前曾有网友询问三派《昭君出塞》的对比,也由于急于出远门,没有及时答复,谨致歉意。
众所周知,昭君出塞的故事,历来是诗词、说唱、戏曲的热点。王昭君的形象也是一人一个看法。在京剧舞台上,尚小云、张君秋、杨荣环、李世济、杨春霞等先后塑造了不同版本的王昭君形象。
尚先生的《昭君出塞》堪称京剧艺术的最高水平,今天的青年演员也基本上能够演出一定的水平。问题就是全部的《汉明妃》距离历史真实相差太多。
1961年翦伯赞同志到内蒙古考察之后,发表了《内蒙(古)怀古》,揭开了历史的真相。其基本论点就是“和亲政策总比战争政策好,昭君出塞就没有任何的被迫情况出现”。此后,按照这一观点,曹禺和汪曾祺两位大家,先后写出了《王昭君》的新本。翦伯赞的论点虽然导致了文革中被迫害,但一直为广大的蒙古族和汉族人民的所称道。
杨荣环同志的《昭君出塞》(王艳同志演的大概就是这个版本),基本上还是尚先生的架子,只是把主要情节作了一些改动。正如网友所说,出塞的目的还是不明确,改的有多处不合情理。但如果单从表演艺术上看还是成功的。
汪先生的京剧本,主要缺点是把王昭君政治化,让王昭君卷入了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旋涡。剧本的可取之处是“不将颜色媚君王。”的刻划。曹先生的话剧本(包括后来改编的京剧本)把过多的篇幅去描写出塞之后的故事,有些乏味。这两个剧本的中心唱段都是一大段二黄三眼。似乎汪先生写的“玉砌阶椒涂壁金铺寒冷”比“我爹爹新婚后从军边塞”更切中主题。
按照史实,王昭君是在饯行的宴会上,才被召去见元帝和呼韩邪单于。上述两个版本都设计了《朝聘》一场。从王昭君上场的唱腔看,两个版本都很细腻。
汪曾祺本:
王昭君(李世济饰,唱西皮散板)
听宫娥传丹诏声动虚幌,
今日里对菱花着意梳妆。
整花钿我且把丹墀来上,
建章宫朝万岁去见番王。
戴英录等改编本:
王昭君(杨春霞饰,唱西皮导板)
仙乐飘笙歌朗香萦殿上,(转原板)
一路来琼花放,
六宫偷眼望,文武列两厢。
满眼是复道回廊歌台舞榭金碧辉煌……
此时刻把定前程休要虚恍,
我淡淡妆,天然样,就是这样一个汉家姑娘。
总而言之,四个版本都各有所长,但也都有一些不恰当的地方。看来由程梅尚三派联合演出是一个好办法。当然,大家也不希望现在的剧作家再作文字上的修改了。只要把三个剧本拆散,再重新选择装钉一下就很好了。
开场以慈少泉先生的表演为范本最好,大轴还是尚先生的杰作,无论如何也跑不了的。
本贴由打渔不杀家于2005年3月31日10:18:28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IP属地:山东1楼2013-01-10 17:0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