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话吧 关注:862贴子:13,952
  • 5回复贴,共1

新塘坞历史之衢州徐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唐代 文学家韩愈的文集中,有一篇《衢州徐偃王庙碑》,被大多数徐氏宗谱所迻录。文章大略说:徐与秦俱出柏翳为嬴姓。国于夏殷周世,咸有大功……及偃王诞当国, 益除去刑争末事,凡所以君国子民待四方,一出于仁义。……穆王闻之恐,遂称受命,命造父御,长驱而归,与楚连谋徐。徐不忍斗其民,北走彭城武原山下,百姓 随而从之万有余家。偃王死,民号其山为徐山,凿石为室,以祠偃王。偃王虽走死失国,民戴其嗣君如初。驹王、章禹,祖孙望。自秦至今,名公巨人继迹史书……   衢州,故会稽太末也,民多姓徐氏,支龙丘有偃王遗庙。或曰:偃王之逃,不之彭城,之越城之隅,弃玉几研于会稽之水。或曰:徐子章禹既执于吴,徐之公族子弟散之徐、扬二州间,即其居立先王庙云。   开元初,徐姓二人相属为刺史,帅其部之同姓,改作庙屋,载事于碑。后九十年当元和九年,而徐氏放复为刺史。放字达夫,前碑所谓今户部侍郎,其大父也。春行视农,至龙丘,有事于庙,思惟本原……乃命因故为新,众工齐事,惟月若日,工告讫功……   韩文中涉及的一些史事需要解释一下。   据《史记·秦本纪》,黄的后裔伯翳(即《尚书》中的伯益),与禹一起治水,立了功,受到舜的嘉奖, 赐姓嬴氏,封为驯养鸟兽的官。伯翳有两个儿子,一名大廉,一名若木。大廉的后裔是为秦,据说(并非《史记》所说)若木的后裔则为徐。《后汉书·东夷传》又 记载说:周穆王的时候,徐诞当国,称偃王。偃王行仁义,诸侯不朝于周而朝于徐者三十六国。这引起了周穆王的恐慌,于是联合南方的楚国,大举讨伐。偃王不忍 使他的百姓受到战争的戕害,于是带着他们逃跑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武原县是汉代的建制,在今江苏省西北的邳州市一带。韩文中关于偃王文字,出自《后汉 书》。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也有大略相同的记载。不过徐偃王行仁义云云是一种传说。《史记》叙及穆王伐徐的原因,则说是“徐偃王作乱”、“徐偃王反”。 偃王之后,徐国还有两个有名的国君。一个是驹王,其时徐国曾一度非常强盛。一个是章禹,在他当国的时候,徐为吴所灭,这见于《春秋》与《左传》昭公三十年 (公元前512年)的记载。章禹先是降于吴,吴释放了他,于是又逃奔于楚,楚在夷这个地方筑城置他。夷一名城父,在今安徽北部的亳州市东南。后来徐国又得 到恢复,战国时,邾娄考公去世了,徐王还派使者去吊唁,见于《礼记·檀弓》。   韩对于研究徐氏族姓的重要意义,是它谈到了衢州地区早在唐代以前已经“民多姓徐氏”,而且崇祀偃 王
今 天的衢州,春秋时代为姑蔑,秦汉为太末县。姑蔑古城及太末县治都在现在的龙游县境内。龙游,唐代名龙丘。龙丘县南有徐山,现在名灵山,其地以前就有徐偃王 庙。开元初,著名学者徐坚与其子徐峤相继来任刺史,改建庙屋。元和九年,徐放又任衢刺史,于是扩建偃王庙,请韩愈撰写了这篇碑文。   徐姓至今仍是衢州地区的第一大姓。据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编成的《衢州市志》,1990年衢州市(辖 衢县、龙游县、常山县、开化县、江山市、柯城区)总人口226万,而徐姓为17.3万余人,其中衢县(含柯山)5.6万余人,江山4.6余人,常山2.8 万余人,开化2.25万余人,龙游2.1万余人。而龙游灵山一乡就聚居5 000余人。据《衢州市志》,衢县的徐姓不少是龙游的分支。江山姓主要是龙游的分支。常山徐姓则多为衢县、龙游两县分支。   关于灵山徐氏,1991年新编《龙游县志》说:“汉徐元洎,成帝时江夏太守,避王莽之乱,于汉阳朔 二年(前23)自江北迁徙太末县城南泊鲤村(今灵山),其后世系累叶相接,遍布县境。自元洎始,迄今64代。”编志者所据,是灵山某些支派尚存的宗谱,据 说都是民国时期的重修本。   徐元洎始迁太末之说,也常见于浙江其他地方的徐氏谱。例如遂安《龙峰徐氏族谱》所载北宋赵抃序,及 鄞县明楼、大墩等族谱所附载的《北宋徐氏谱》,都有这样说法。赵抃序说:“汉江夏太守元洎公,先居丹阳,后避王莽,渡江下车姑蔑城…”今按徐元洎其人,不 见于史籍记载,现在已不能确考。即使确有其人西汉末自江北迁来,唐代以前就分布于衢州地区的众多徐姓,也不可能是他一个人的后裔。否则,韩愈所作碑文,为 什么不提徐元洎,而把徐人之入越,归于偃王或徐子章禹时代的公族子弟呢?由韩愈的碑文,还可以推知徐坚、徐峤父子的旧碑也并未说及徐元洎。   已故历史学家蒙文通曾推测,以为西周、春秋前期徐国疆土,曾至长江以南、东南沿海,徐衰,然后吴越 代兴,吴越之地即为徐人旧土。(注:①郭沫若三十年代也曾说过:“徐人乃由山东、江苏、安徽接境处被周人压迫而南下,且入于江西北部者,则春秋初年之江浙 殆犹徐土者,亦未可知也。”②清末以来自江西高安、靖安、浙江绍兴等地出土的徐国铜器,似可作为这一推测的佐证。近年来持这一点的学者越来越多。总之,徐 姓的大量散居于浙江,其时代应该很早。)   现居于衢州地区的,以及居于其他地区但是自衢州迁出的徐氏家族,其宗谱可举出如下数种:   一,衢州《孝义徐氏宗谱》(有清光绪九年刊本)。谱以徐位为一世祖。位,号立夫,行安二,南宋淳熙 至嘉定间人,世居府城金钟巷,为金钟派。这族自称《新唐书.孝友传》中信安(即衢州)徐知新、徐惠二人的后裔,(注:蒙文通《越史丛考》中的《〈史记.越 世家〉补 正》。沫若《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中的《杂说林钟、句、钲、铎》。)所以以“孝义”名族。据署名为“十三世孙子鹏”(无年代)所作的谱序,惠□□世居吉祥 院东北。唐吉祥院就是后的天宁寺。与金钟派同出于惠□□的,还有东河、帅正铺、仁德坊、十八都茶园、牛岗、胡家山等派。   治十六年《衢州府志》载,府治西净池头有徐偃王行祠。称为“行祠”,是以龙游灵山祠为总祠。此谱有《泉亭公重建宗祠记》文,详叙唐以后净池头偃王庙的兴废。本宗12世祖泉亭在嘉靖间重建此庙


1楼2013-01-19 12:41回复

    新塘坞历史之衢州徐姓(二)   此谱也以徐元洎为始迁龙丘之祖。   一,《青溪徐氏福禄寿三派总谱》(明成化五年写本)。唐代青溪县,就是后来的淳安县。该族于唐中叶 自龙丘迁来青溪的湖溪。始迁一世祖名文,文生观,观生凡,凡生三子,分为三派。长子言为福派,居湖溪东宅,其后又析出黄金岭、后坪村、石坑等派。次子同 (或作桐)为禄派,居湖溪西宅,其后裔外迁于宣州、歙县、遂安等地,原籍已无人。三子臻为寿派,居湖溪的中宅,其后裔又析出汪坑、飞坑、田坂里等派。   安月山徐氏,是寿派臻的后代。第9世公文,宋元丰至兴间人,北宋末年避方腊之兵,又自湖溪迁居于本县南港口镇月山侧。民国三十四年刊《贤溪月山徐氏家谱》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例如徐振达(时任淳安县立简易师范主任)为该谱所撰序说:   ……文公自龙游湖头徙居青溪邑西七十里,仍号其里曰湖溪,存孝思也今之黄金里周围十里,族人环聚,以文公为始迁祖焉。三传至凡公,析派为三,曰福,曰禄,曰寿,季臻公为寿派始祖焉。再传至九世公文公,以避腊乱,卜居邑南港口镇月山侧,即今贤溪徐氏也。   遂安县有湖田等派徐氏,自谓是唐末徐文焕的后裔。今按徐文焕与淳安湖溪谱的始迁祖徐文很可能是同一 人。文焕在唐末自龙迁至青溪。至南宋,徐云龙同弟徐谓又从青溪迁至遂安湖田,传十数世,行万三者,为本县儒学教授,携子孙居城的西涧。义峰西畈、义峰塘 坞、溪口等派都自湖田析出。城西芮畈、凤林三港、龙亭派则自西涧析出。遂安钱塘村一派,则是徐朝宗由青溪迁来。事见《遂阳徐氏宗谱》(有清道光二十六年刊 本),该谱是芮畈、三港、溪口、钱塘、龙亭等派合修。   一,民国十年(1921)浙江新城(今富阳县)《重订徐氏宗谱》。该族一世祖徐绅,行德一,字敬垂,号柯溪,世居衢州龙游柯山,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迁居新城深浦。   二,《东阳双泉徐氏宗谱》(有清道光二十六年刊本),谱的外纪,以徐顼为一世祖。顼字肇益,号龙丘 居士,为五代后期人,世居龙丘。传至第6世伯川,字大江,行兆一,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自龙游义门来居东阳县北思贤坊孝义里,为本支一世祖。居处有 双古井,井水甘美,就以此名族。伯川孙宗绍在延福坊西创建祠宇以奉始祖神主,名延福行祠。后来又析出燕山、石塘、砖门、瑞竹、石鼓等派。至清末,双泉徐氏 与泮东徐氏,为东阳城中徐氏二大族。谱录有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9世孙徐福佑所撰序,大概就是双泉初修谱序。   此谱也以徐元洎为始迁龙丘的远祖。   一,鄞县《大墩徐氏宗谱》(有清光绪元年本)及《鄞东明楼徐氏家乘》(有民国二十七年本)。后一种 虽说是创修谱,但系据先人旧抄本修订而成。二谱都录有《北宋徐氏谱》,据明楼旧谱凡例说,这是明楼始迁祖徐应汉所传。鄞县明楼、大墩徐氏,奉唐代徐安贞为 先祖。安贞,二《唐书》都有传,龙丘人,开元中为中书舍人、集贤院学士,累迁中书侍郎,天宝初卒。谱说安贞有曾孙徐俊(八长史),生二子,长子行周于唐光 化年间自龙丘迁居天台厚泽(一作后泽),次子行全赘于新昌县濑石崖王氏。行周传若干世至应汉,大约在南宋宁宗、理宗朝,始自天台迁鄞县东老界乡赤城里,建 筑宽敞楼房,后人即名其地为明楼村。应汉生二子,长贵环,世居明楼;次贵珀,其子富阳迁居大墩。大墩与明楼同在一都。明楼传至第9世以后,又析出敬驾桥东 房、敬驾桥西房、薛家桥、杨柳街支,民国二十七年明楼谱就是这五支合修。   以徐安贞为祖的,还有常山楼里、东门等派。光绪八年重刊《衢州府志》卷三八《侨寓传》载:徐益,字大邦,龙丘九峰人,徐安贞后裔,元至正二年(1342)任常山教谕,遂家于常山。其后子孙蕃衍,遂分居县的东北,为楼里、东门二派。   一,清衢州《西河徐氏宗谱》与遂安《龙峰徐氏族谱》(有清乾隆三十三年刊本)。二谱远祖世系基本相 同,都说自西汉末年徐洎来太末,至第7世徐本生五子:承、盛、淇、洪、攀。承居会稽,盛居江西,淇居东阳,洪居信安(今衢州),攀居吴郡。洪为衢州徐氏之 祖。洪子务,避乱居闽莆田。务生光,光生强、丘。强的后裔仍居莆田,丘则迁回龙丘。丘传十九世(西河谱为十八世)至潘,当唐末,居信安官塘。潘生顼、环、 珫、琼、珍(西河谱作)、璩、珣。环仍居官塘,珫迁居上浦,琼迁居龙游灵山,珍迁居高泾(一作径),璩迁西安(在今衢州市境)乌龙坑,珣迁处州龙泉。龙峰 谱说,顼生铸、铉、锴。次子铉生节,节自义乌迁开化城西山下,为开化徐氏始祖。节传五世至敦、厚,为从兄弟,同由西山徙本县翁源。敦字见可,宋哲宗元佑三 (1088)进士,后又赘于金水乡余氏,遂为金水乡一支始迁祖。厚字行可,号玉峰,北宋治平至南宋建炎间人,为翁源始迁祖。厚下传九世至胜一,字让先,自 遂安高门迁居龙峰,遂为龙峰始迁祖。至清初徐厚的后裔有开化的前洲、余边、遂安的高门、龙峰等派。


    2楼2013-01-19 12:42
    回复

      新塘坞历史之衢州徐姓(三)
        龙峰谱载有北宋熙宁十年(1077)赵抃为徐敦所修家谱撰写的序,大概可信①。序说:自西汉末徐元 洎来太末,“其子孙三迁而居信安。迄今皇宋,靡不簪缨世之。其闻孙曰敦迁于开化玉山乡,亦以科第名,一日捧其家谱以示予……“据此,则开化徐氏家谱首修于 熙宁间,自徐节迁开化以后的世系也大概可靠。但徐节以前世系则恐有附会。例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徐顼,为云阳令,(注:① 此序不见于今本《赵清 献公集》,但今本文集系残本。赵抃,衢州西安人,外家为徐氏见文集卷五《徐夫人墓表铭》。)时当在唐与开化徐氏或有瓜葛。唯序中已言敦“以科第名“,则谱 记徐敦为哲宗朝进士,年代有误。   懿宗以前,顼父为徐汉,字渊宁,顼子为次聃。而南唐的徐铉、徐锴,是徐延休之子,祖籍会稽,家广陵。而此谱中也有名顼、铉、锴者,是为可疑。   衢州西河徐氏,则是徐潘第四子琼的后代。谱说琼下传九世至让,生深、渊,居洛阳。渊生幸隆,幸隆初 名和德,北宋徽宗朝任河南节度使,金人入淮,力战而亡。其子大兴,字幼立,号澹庵,以父荫为衢州守,奉父骸葬于常山县护国寺后山,庐墓而居,遂为常山里择 派始祖。深之孙义,迁居河南西平。义之孙成忠,字良臣,号退斋,行正十七,南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进士,官至大理寺右评事,嘉定五年(1212)迁 居常山北隅的皂角巷。成忠娶于氏,生以道;继娶胡氏,生以林、以珏。以林为常山下市派祖。以道生佑、佐、佣。佐之孙迪吉,字祥之,一字迎善,号居庵,为后 来常山塘沿派之祖。佣之孙仁吉,字信之,号友竹山翁,又号清节处士,亦为下市派之祖。佑生崇、奎。崇迁居常山球川,生与吉,字廷用,仍居球川,为西溪派之 祖。奎生逢吉,字贞之,南宋德佑至元代至元间人,元至大二年(1309)以才举,官宝钞局大使,由常山迁衢州,居华丰楼西河下,遂以西河名其族。西河谱奉 逢吉为本派一世祖。逢吉娶西安王氏,生希孟、希曾、希圣。此谱是希圣一支所修。   从西河谱的世系图看,西河一族与徐幸隆后裔是并行的两支,西河族并非出自徐幸隆。今按西河谱引入徐 幸隆一支,实是攀附。谱对徐幸隆出身的记述,与事实大相径庭。据衢州府志载江溥所撰徐大兴墓志与王涣之所撰徐幸隆墓记,幸隆先世居开封柳家庄(注:①,他 的曾祖是宋太祖开宝年间御史中丞徐清穆,清穆生昌,昌生和德,和德娶詹氏,生幸隆。)大兴墓志,当是应大兴家人的请求所撰。而王涣之撰墓记所叙世系,说是 据侍讲龚原所作行状。(按:龚原之卒早于幸隆,这行状一定是应幸隆之请为他父亲所撰,因此都是最可据信的资料。)(注:①光绪八年重刊《衢州府志》卷二一 《循吏》:“徐大兴,字幼立,先世河南洛阳人,迁开封扶沟县。”
      而西河谱竟说幸隆祖名让,父名渊,幸隆一名和德!)   徐大兴致仕后居于常山南壁,后裔很蕃盛,衢州府志人物传中的徐姓,有不少是南壁人。   按上述常山各支徐氏及衢州西河徐氏,其实是自河南迁来。其河南以上世系,说是出自龙丘,也未必可靠。
      韩愈碑文引”或曰:偃王之逃战,不之彭城,之越城之隅。“越城即会稽,在今绍兴市境内,因此绍兴一带徐氏,也有自称是偃王以来就居于此的。   道光八年刊《山阴安昌徐氏宗谱》,其序说:   始祖偃王者,世封于徐,行仁得民,穆王忌而伐之,逊彭城而之越,即薄里山中居焉。薄里者,今项里也。旧时宗族浩繁,誉髦代作。清溪麓有偃王庙,自汉迄唐如故。   唐大中十三年(859),裘甫在浙东起事,其族受焚掠。有徐鹏字举行万五者,年方数岁,逃别里获 免,至安定后回归故里,后来重建家业,故被尊为项里一世祖。至第14世善富,行善三,当元末兵起,奉母避乱迁居双桥。又传3或5世(其间世系不详),徐元 名守愚者,由双桥迁于安昌镇洞桥之南,遂为安昌徐氏一世祖。   谢承《后汉书》与《世说新语》等,都有关于东汉徐稚的记载。,豫章南昌人,才德高妙,受到当时名臣陈蕃的器重。因此后世南昌一带或自这一带迁出的徐氏,多奉徐稚为始祖。这当然不可据信。   例如,今所存民国间修江西《阳都徐氏十四联四修族谱》残本,外纪世系图以徐稚为一世祖,说:”子姓 因其始迁南昌,推为鼻祖。“以下便将历代徐姓名人都排入世之内。31世为唐懿宗时宰相徐商,32世为昭宗时宰相徐彦若,33世为徐安贞。谱在徐安贞下 注:”自南昌沙村徙居丰城富城乡上角陂喜源坑口石闼里,遗址尚存,相唐昭宗,进齐国公,薨葬居屋后。“按徐安贞是开元中人,早于徐商一百多年,且为龙丘 人。”葬居屋后“云云,更完全是乡间传说的口吻。谱排至第39世为徐韬,字丕略,号坦斋,时当南唐,建有陂亭,谱且引有所谓南唐进士甘从矩的角陂亭诗,则 其时尚居丰城角陂。谱的内纪奉韬子晁为本支一世祖。晁又徙于南昌蓼泽。晁下传至第22世有贵玉、贵龄、贵坦、贵屏、贵翰,时在明永乐前后。残本存贵坦一房 世系,止于第38世,为清末民国时人,都居于瑞金,也有居于相邻的宁都。   公家所藏江西徐氏族谱很少。江西袁州一徐氏,则多奉明初功臣徐达为祖。   自南昌远迁于他郡的,也奉徐稚为先祖。


      3楼2013-01-19 12: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