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和姜维,很为要好。《三国志姜维传》说他们“出则同舆,坐则同席”。邓艾被擒之后,钟会到了成都,所有伐蜀之兵,都在他一个人统率之下了。《三国志钟会传》说:他这时候就有了反心。要叫姜维等带着蜀兵出斜谷,而自己带着大兵跟随其后。这时关中一方面,是没有阻碍的,可以唾手而得长安。既入长安,从渭水及黄河顺流而下,五天可到孟津,和骑兵在洛阳相会,一举而大事可定了。 忽然得到一封司马昭的信,说:“怕邓艾不肯就征,已派贾充带了一万名兵进驻乐城,我自己带着十万兵马驻扎在长安。相见在近,不再多说了。” 钟会得书大惊,对亲近的人说道:“只取邓艾,司马昭知道我办得了的。现在自带大兵前来,一定是疑心我了。这事非速发不可。” 恰好这时候郭太后死了。钟会就诈传太后的遗诏,叫他起兵讨灭司马昭。召集北来诸将领,都把他们关闭在官署中,把城门宫门都关闭起来。要想都杀掉他们,还犹豫未能决断。他的帐下督丘建,本来是护军胡烈所荐的。看见胡烈独坐得可怜,替他请求钟会,许放他一个亲兵进来,传递饮食。钟会允许了。其余诸将领,也援例各放了一个人进来。胡烈对他的亲兵说,又写封信给他的儿子,说钟会要杀尽北兵。如此一传二,二传三,北来的兵都知道了。就同时并起攻城。被看守的人也都从屋上爬出去,各人回到自己的军队里,同时进攻。姜维和钟会手下的少数人,如何抵敌?就都给他们杀掉了。邓艾手下的将,听得钟会死了,追上去打破槛车,把邓艾放了出来。卫瓘一想不好,我是捉拿邓艾的人,放了他出来, 他要报仇怎样? 又派兵追上邓艾,把他杀死了。征西的三员大将,就是这样了结。
钟会为什么要造反?他是司马师,司马昭的心腹,人家称他为张子房的。司马师打破毋丘俭,司马昭打破诸葛诞,他的计谋很多。伐蜀的三路兵,邓艾是安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诸葛绪是雍州刺史,都是久在西方,和蜀国相持的,只有钟会是司马昭的心腹,所以大兵都在他的手里,这时候的司马氏,是不容易推翻的,他岂有不知之理? 况且他也向来是个文臣,如何会忽有野心,想要推翻司马昭呢?我们看这个,就知道他一定有大不得已的苦衷。原来他是钟繇的小儿子,钟繇是替魏武帝镇守关中的。当汉献帝之世,关中反侧的人很多,凉州还有马超,韩遂,魏武帝能够专心平定东方,不以西顾为忧的,都是得他的力量。所以钟繇可以说受魏朝的恩典很深。钟会是个文人,很有学问的,不是什么不知义理的武人,他要尽忠于魏朝,是极合情理的。所以钟会可说和王凌,毋丘俭,诸葛诞一样,都是魏朝的忠臣,并不是自己有什么野心。而他的谋略,还在这三人之上,亦且兵权在手,设使没有北兵的叛变,竟从长安而下,直指洛阳,这时候司马氏的大势如何,倒是很可担忧的了。
至于姜维,则又另有姜维的心理。《三国志姜维传》注引《华阳国志》说:姜维劝钟会尽杀北来诸将,要等诸将已死之后,再行杀掉钟会,尽数杀掉北兵,然后恢复蜀国。他曾经写一封秘密信给后主,说:“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又引孙盛的《晋阳秋》,说他到蜀中时,蜀中父老还说及此事。孙盛的入川,在晋穆帝永和三年,已在蜀汉灭亡之后八十四年了。蜀中父老的传说,固然未必尽实。譬如姜维在当时,能否和后主秘密通信?后主这种人,秘密通信给他何用? 只有泄漏事机而已。只这一点,便有可疑。然而情节虽或不尽符合,姜维有着一番谋划,是理有可信的。因为他绝不是轻易降敌的人。而在当时,假使钟会不被北兵所杀,而能尽杀北来诸将,把一部分军队交给姜维,姜维反攻钟会,也很有可能的。注《三国志》的裴松之就是这样说。姜维是天水郡冀县人,冀县是甘肃的甘谷县。凉州地方,是被曹操平定较晚的。姜维是诸葛亮第一次伐魏时,诣诸葛亮投降的。他本是天水郡的参军,所以要投降。据《三国志》说:是因天水太守疑心他要反叛之故。姜维决不是轻易降敌的人。太守疑心他,他未必无法自明,就要真个降敌。姜维降蜀之后,诸葛亮写信给蒋琬等说他心存汉室,可见姜维本来是要效忠于汉而反魏的。太守疑心他,并没有错。钟会的效忠于魏。姜维的效忠于汉,又可称封建道德之下的两个烈士了。
钟会为什么要造反?他是司马师,司马昭的心腹,人家称他为张子房的。司马师打破毋丘俭,司马昭打破诸葛诞,他的计谋很多。伐蜀的三路兵,邓艾是安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诸葛绪是雍州刺史,都是久在西方,和蜀国相持的,只有钟会是司马昭的心腹,所以大兵都在他的手里,这时候的司马氏,是不容易推翻的,他岂有不知之理? 况且他也向来是个文臣,如何会忽有野心,想要推翻司马昭呢?我们看这个,就知道他一定有大不得已的苦衷。原来他是钟繇的小儿子,钟繇是替魏武帝镇守关中的。当汉献帝之世,关中反侧的人很多,凉州还有马超,韩遂,魏武帝能够专心平定东方,不以西顾为忧的,都是得他的力量。所以钟繇可以说受魏朝的恩典很深。钟会是个文人,很有学问的,不是什么不知义理的武人,他要尽忠于魏朝,是极合情理的。所以钟会可说和王凌,毋丘俭,诸葛诞一样,都是魏朝的忠臣,并不是自己有什么野心。而他的谋略,还在这三人之上,亦且兵权在手,设使没有北兵的叛变,竟从长安而下,直指洛阳,这时候司马氏的大势如何,倒是很可担忧的了。
至于姜维,则又另有姜维的心理。《三国志姜维传》注引《华阳国志》说:姜维劝钟会尽杀北来诸将,要等诸将已死之后,再行杀掉钟会,尽数杀掉北兵,然后恢复蜀国。他曾经写一封秘密信给后主,说:“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又引孙盛的《晋阳秋》,说他到蜀中时,蜀中父老还说及此事。孙盛的入川,在晋穆帝永和三年,已在蜀汉灭亡之后八十四年了。蜀中父老的传说,固然未必尽实。譬如姜维在当时,能否和后主秘密通信?后主这种人,秘密通信给他何用? 只有泄漏事机而已。只这一点,便有可疑。然而情节虽或不尽符合,姜维有着一番谋划,是理有可信的。因为他绝不是轻易降敌的人。而在当时,假使钟会不被北兵所杀,而能尽杀北来诸将,把一部分军队交给姜维,姜维反攻钟会,也很有可能的。注《三国志》的裴松之就是这样说。姜维是天水郡冀县人,冀县是甘肃的甘谷县。凉州地方,是被曹操平定较晚的。姜维是诸葛亮第一次伐魏时,诣诸葛亮投降的。他本是天水郡的参军,所以要投降。据《三国志》说:是因天水太守疑心他要反叛之故。姜维决不是轻易降敌的人。太守疑心他,他未必无法自明,就要真个降敌。姜维降蜀之后,诸葛亮写信给蒋琬等说他心存汉室,可见姜维本来是要效忠于汉而反魏的。太守疑心他,并没有错。钟会的效忠于魏。姜维的效忠于汉,又可称封建道德之下的两个烈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