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吧 关注:40,360贴子:421,297
  • 11回复贴,共1

关于苏轼诗词的小研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由于楼主信奉慢工出细活,所以只能分阶段来了.然后这里只限诗词,策论与赋的话涉面太大,楼主还要多准备一下.另外我比较侧重可以借鉴的艺术手法,以子瞻的思考与成长为中心.好了,这是楼主的想法,希望大家多加斧正,这就是对我最好的鼓励了.
二楼正文,误插.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02-09 22:45回复
    1059_1061,三苏首出眉山,水路,成 南行前集 ,这是子瞻第一批诗作,
    江上看山
    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这是眉山少年在旅途中的悠闲之作,围绕看山,从宏观的前山后岭到微观的微径行人,都很有条理,又突出船上看山的动态,非常合理而亮眼.
    注意他写山的手法,静物写动;写微径的两句,视角非常有意思.至于最后两句,则是一场堪称完美的落幕,飞鸟南去,带有淡淡惆怅,正和他将入京师的境遇一致.
    这时这个还稍显青涩的大男孩,已有了他特有的人生视角,无怪后来有雪泥鸿爪之语.
    爪机排版无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02-09 23:03
    收起回复
      好了,路走完了,子瞻到了京师混得顺风顺水,得了个贤良科第三等,走马上任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但子由却留了下来这里便是送别作及路上的和作.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遂归鞍发.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登高回首坡陇隔,唯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全诗有工整的押韵吗?没有.但是谁都能感受到全诗和谐的格调.从慰寂寞句开始,有一个小片段,至残月句,写子由念及父亲策马回家的场景.当真是真情满怀.所以大家写诗是还是要以情感为重,韵且先不必太在意.
      这是子瞻第一次出仕,却是这样一副场景,子瞻对官场不免有些无奈.但我不得不说,子瞻与子由,有了对方都是幸运的,人生在世,终有人可以聊慰寂寞.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02-09 23:46
      回复
        挺累的哈,明天继续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02-09 23:46
        回复
          新年快乐.楼主才起床...
          废话不说了,上重头戏.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老僧句:渑池寺庙的主持奉闲和尚.新塔,僧人圆寂后安置骨灰的地方.
          旧题:嘉佑元年子瞻子由过渑池题的诗.
          无由:无从.
          蹇驴:作者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
          这是子瞻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他对人生的看法.我们一起来看看雪泥鸿爪这一句.我认为它有两种解释.
          第一,飞鸿指人,雪泥即是世界.这就是说人生之事都是来去匆匆(不复计东西),且都是机缘所至(偶然留指爪),无法预测.对应下文,正是空间(鸿飞留爪)与时间(僧死新塔,坏壁无题)上的双重角度,着力写人生的无常.那么最后的忆及往事,我们结合题目找找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是提醒弟弟在无常的人生中不要被际遇所烦,至少他们还有共同的过往,那些虽艰难却美好的回忆.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02-10 10:37
          回复
            第二,飞鸿指岁月,雪泥指万物.人生就是时空的碰撞,,极偶然又极短暂.那么往事的痕迹呢?僧死无题,可是万事都在延续,僧死有新塔,墙面成坏壁.子由!万望你一切安好,我时常想起往日岁月,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还能一起对床而眠,共听潇潇雨声.
            如何?我是觉得这样看就有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味道了.然而不论是人在世间驰骋,还是时间与空间的碰撞,这无疑都是两人深厚情谊的证明.古时有诗谶一说,而子瞻此诗有意无意地,道出了他将要面临的坎坷人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2-10 11:00
            回复
              接下来本该介绍 王维吴道子画 ,但是楼主不明白为什么这首诗是"奠定了中国绘画史的一种基本概念",希望各位大人们予以指点,楼主这里就先不搬这文了.
              按顺序下面该是变法开始了哦,楼主要好好准备一下.嗯嗯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02-10 11:06
              回复
                来了.
                熙宁元年,回家为父亲忧丁的子瞻子由二人回到京师.熙宁二年,王安石变法开始.相继推出青苗法,报甲法等,掀起了一场政治风潮,这就是以王司为中心的新旧党争.苏轼被卷入其中是由于王的心法中为统一思想而出台的科举维新,王要求去除科举中的诗赋一项,增加策论.同时撰写三经的官方释义.这无疑触及了苏轼作为文人的底线.他开始由支持新法转为反对新法,并很快成为反对者中极犀利的一位,为后来司马光离开朝廷,自己转而成为旧党的中心打下了基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3-02-11 15:20
                收起回复
                  楼主由于我的存在使你觉得你不是在玩单机百度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02-11 16:50
                  回复
                    所以谢谢你啦.不过我还没写完啊,这时清净些也好.
                    关于内容有什么指正嘛?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3-02-11 17: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