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坤吧 关注:26贴子:359
  • 3回复贴,共1

门神宝藏4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透过《谜境》杂志社的那扇落地大窗可以俯瞰到宽广的长安街和三环路上不息的车流。向正前方望去,塔吊的长臂交相错叠,几栋色彩各异如积木般拼装的高楼拔地而起,它们成长的速度似乎超过了窗台上那盆疯长的植物。若是等到夜幕降临,这里的夜景也算富有特色,车灯汇成的光影之河以及商务区跳动的霓虹,有时会让人微生迷醉。
  这里是国贸大厦价格最昂贵的办公区,在这里上班,多少会令人心生羡慕之情。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算是一个都市白领事业有成的标志。
  星期天的办公室冷冷清清。主编宋文一个人坐在装修雅致的隔间里,盯着桌上那只不时涌起气泡的鱼缸,盘算着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一向处乱不惊的他,眼下正在为一篇稿件的落实问题而烦心,为了这件事他不得不取消了每周日的网球训练课。
  就像天气一样,杂志社的工作也进入了一个繁忙火热的季节。记者们像走马灯一样频繁出差,每个人手头差不多都压着三四篇稿子。这样的时刻,整个杂志社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容不得丝毫差错。可偏偏就在这样的日子里,老记者刘汉唐却出了问题。这下把宋文弄得十分被动,让他遇到了上任半年以来第一次挑战。为了找个接手刘汉唐工作的人,他把所有记者挨个琢磨了一遍,最后发现,只有一个人还算闲在,不过直到现在,他还是没拿定主意该不该用这个人办这件大事。
  宋文的前一任主编轩语在他离职前的一段日子里,曾经招聘过一批记者,袁方就是那时进入《谜境》杂志社的。不久以后,轩语离任,宋文坐上主编的位子。说心里话,记者袁方属于宋文并不看好的几个人员之一,尽管宋文也觉得用人该不拘一格,但他仍然很怀疑一个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毛头小子能否胜任记者的工作,特别是能否胜任《谜境》这本高水准人文地理杂志的记者职位。有时他甚至想不通,轩语干吗要招这种半吊子的人进来添乱?
  在杂志的内容改革和市场拓展方面,宋文取得了被投资人承认的好成绩。他就像一个曾经开过染料铺和调料店的老板,一上任就给《谜境》注入了炫目的色彩和浓烈的味道,让这本原先很闷的杂志骤然充满了冲击力。市场的回报给他带来了自信,他要求社里所有稿件都必须符合自己的审美取向。正因如此,他觉得袁方的文字和照片跟自己的要求有很大距离,似乎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在这个问题上,社里资格最老的记者刘汉唐看出了他的心思,曾在私下跟他提起,袁方还是个很有潜质的人,学识也不错,胜任杂志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他听出刘汉唐这是在为袁方说好话,虽然没当面否定老刘的说法,但心里依然不看好袁方这个人。袁方和另外两个记者已是杂志社的鸡肋,让这三个人卷铺盖走人只是迟早的事。他之所以还没这么做,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招聘工作进展得不顺利。近来应聘的那些人实在不争气,不是文笔不行就是脑子慢,还有就是幼稚的学生和装模作样的小混混。他难以相信,杂志社这么优厚的条件居然引不来金凤凰。在他的理想中,总是有那样一类极为出色的人才能跟他心存默契,就好像一把做工考究又称手的网球拍。
  五颜六色的鱼儿来回游动着,在灯光的映照下绚丽异常。一只肉粉色的海葵静静贴伏在水底假山上,柔软的触须随着水波轻摆。每当宋文遇到麻烦,总会不自觉地凝视这个精致的、色彩斑斓的水底世界,似乎他总是能够从那个世界中找到答案。
  他将已发福的身体靠在座椅上,眯缝起眼睛,若有所思。有时候他觉得世界很小,小得就像这样一只鱼缸,杂志社里成天奔波在外的记者们就像鱼缸里的那些鱼儿,东游西荡忙忙碌碌,可无论他们身处哪个角落,都逃不出他的视野。他的任务是在适当的时候给鱼缸换水,给鱼儿喂食,清理那些不适合生存的鱼再换上几条有活力又好看的新鱼。
  又过了一阵工夫,他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就先用袁方来解除眼前的危机好了。
  楼道里电梯“叮”的响了一声,随即办公室的玻璃门被推开,袁方走了进来。他显得有些憔悴。下了火车,他就直接赶奔单位。


1楼2013-02-13 14:19回复
      从上海回京的路上,他接到杂志社秘书小雅打来的电话,让他今晨务必赶到社里,说是宋文有急事找他。袁方发现,这两天社里的人都有点反常,刘汉唐的事还没弄清楚,宋文又来了个突然袭击。要知道宋文是个计划性极强的人,这样冷不丁把人叫过去的时候并不多见。更何况他还记得,今天应该是主编大人打网球健身的日子。
      宋文像往常一样气定神闲地坐在皮制转椅中,和蔼地问望着面前这个留短发,略略有些削瘦的青年。
      “在上海的工作顺利么?”
      “还可以。”
      “呆会儿回了家,要好好休息一下。”
      袁方点头一笑表示感谢,拽把椅子坐下,等着听领导在客套话之后的正题。
      别看宋文已到任半年有余,袁方却总是对他有种陌生感。说到个中原因,袁方认为一是自己向来缺少与领导亲密接触的天分;二是因为宋文好像也刻意要和下属们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位主编大人从不激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轻易认可或否定别人。在倾听属下意见时,他总是一副很有礼貌,很有耐心的姿态,可袁方慢慢发现,他似乎早就从容地规划好了一切。这是有主见呢还是固执己见,袁方说不清楚,但相比较而言,他还是更喜欢跟前任主编轩语打交道。轩语虽已年近60,却是个热情四溢的人,有时甚至像一个老小孩。轩语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在每次选题讨论会上的表现,他总会因为某个问题跟年轻的下属们争个面红耳赤。要是从私人感情论,袁方对轩语的亲近感就更不用说了。一年前,袁方稀里糊涂地离开了原先供职的那家软件公司,告别干了三年之久的软件销售员。当他正为渺茫的前途迷惘时,《谜境》杂志社录用了他。招他进来的轩语凭的只是一份简历和一次简单的面试。那时,他是一个毫无媒体经验的人,自己都对自己怎么会当上记者都感到奇怪,可轩语给他的评价却很高,说他既有理工科人才特有的逻辑思维,又有不错的人文学科基础,更难得的是,还有一个媒体人特有的敏锐。袁方拿不准这是不是他的新领导的鼓励之辞,反正从那时起,他对这份全新的工作充满了好奇和热情,而且一直延续到今天。他希望用最好的作品来证实轩语的评价是准确的。
      “好吧,上海老建筑的选题我们过几天再谈,”宋文终于发话,“先看看这个。”他把一沓报纸扔到袁方面前。
      袁方拿起报纸。一个标题被蓝色炭水笔圈起来:《门神石像奇怪失踪!》。又翻翻下面几张报纸,每张都有一个标题被圈起来:《考古教授和石像不知去向》、《国宝石像下落成谜》……
      门神!?——袁方一眼便盯住了这个词。他不会忘了昨天寻找“门神木刻”的蹊跷事。他抬头看着宋文,想知道他的用意。
      “知道刘汉唐最近操作的选题吗?”宋文问。
      “好像和一只石像有关。”回答的同时,袁方好像明白了一点。
      “不是一只,”宋文纠正道,“是一对儿。这对石像中一只收藏在京城博物馆,另一只在多年前被犯罪分子盗卖到了海外。据专家的考证,两只石像是唐代文物。不但年代久远,做工精美,而且保存得非常完好,堪称国宝级文物。”
      袁方暗暗一笑。瞅瞅那几家知名报刊争相报道的架势,石像的价值就已用不着宋文再废口舌。
      “两只石像在什么地方把门?”袁方问。
      “把门?”宋文不解地瞅着袁方。不知为什么,他还是不大喜欢这个有点散漫的下属。
      “不是叫它们‘门神石像’么。”袁方道。
      “哦,”宋文醒悟过来,“那只是个约定俗成的称呼罢了。大概因为民间大门上贴的门神是一对武士,石像也是一对武士,有人觉得两者类似,就给石像起了这么一个名字。”
      袁方哗啦啦地翻动报纸,把几条报道迅速浏览了一遍。然后说:“看报上的意思,流失海外的那只石像回国了?”
      “不错,这正是我们打算做这个选题的原因。——这么重要的事,我们的杂志当然不能错过。”宋文挪动一下深陷在皮椅中的身躯,又解释道:“报上对这件事的背景交代得并不详细,据我所知,去年的某个时候,美国索斯比拍卖行的拍卖品名录中突然出现了其中一只石像的照片,这个消息立即引起国内文物界的高度重视。一个阵容强大的专家团在短时间内


    2楼2013-02-13 14:19
    回复
      迅速成立了,主要成员是京城博物馆馆长鲍天羽、考古学家蓝奇教授、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古远今教授等人,听说考古学界的泰斗极人物黄德昭老先生也被邀请担任专家团的名誉顾问。专家团的目的就是要促成那只石像回国。经过多次接触,专家团与拍卖方达成交易,要以一笔不菲的价格将石像买回来。整个事情在一周前才尘埃落定,蓝奇教授作为代表亲自前往美国迎接石像回国。前天下午,他带着石像从纽约乘飞机飞回北京。”
        说到这里,宋文显得有点遗憾。“警方拒绝记者到机场采访,所以大小媒体只好都到京城博物馆**,等着观看石像团圆的好戏。可是谁也没料到会闹出失踪案来……”
        “还真是一件惊天大案。”袁方继续翻动报纸,结合宋文的介绍,他大致清楚了基本情况。他看到有张报上配发了一张归国石像的照片,可惜照片质量不高,模模糊糊的。
        “哦,对了,仔细看看报道,去机场接蓝奇教授的那个人也跟教授一块失踪了。”宋文道,“据说那人是教授的学生。”
        袁方饶有兴味地听着,国宝丢失自然令人痛心,但冷静地说,这消息对《谜境》杂志来说应该是一个利好消息。令人神往的古物再加上出人意料的失踪案——呵呵,多么难得的题材啊,媒体对这样的消息真是可遇而不可求。想到此,他又有些奇怪,宋文怎么连点笑模样都没有?
        “报上怎么连失踪案的原因都没分析?”袁方放下报纸问。那些大同小异,蜻蜓点水似的报道已经没什么看头了。
        “这不奇怪,媒体掌握的信息太少。失踪案发生之后,警方一直保持沉默。”宋文停顿了一下,以不容置疑的口吻道出了自己的观点:“依我看,石像和蓝奇教授,哦,还有教授的学生肯定被人劫持了。”
        “劫持?”
        “对,应该是‘朗月’干的。”
        “‘朗月’?”袁方越听越糊涂了。
        “你大概不知道,”宋文神色严肃地说,“‘朗月’是一个专门从事走私盗卖文物的跨国犯罪集团,已经猖獗地活动了很多年。国际上不少文物盗掘、失窃、贩卖案都有他们的影子,据说最近国内发生的几起重大艺术品失窃案也和他们有关。国际**组织一直把‘朗月’列为重点打击对象,可收效不大,这个犯罪集团依然很嚣张。”
        袁方暗叹,看来还挺热闹。
        宋文继续说道:“回到石像失踪案上,其实,当初那只石像之所以会流失海外就跟‘朗月’有着直接关系。我估计这一次,‘朗月’又卷土重来了。”
        真不错!袁方怎么想怎么觉得这是一个好题材,报道应该很有的写。
        “您不会是因为警方抓不到‘朗月’而不开心吧?”他旁敲侧击地问宋文。
        宋文见袁方发出疑问,也就不再隐瞒自己的意思,说道:“门神石像归国是今年杂志的重点选题,所以我让刘汉唐来做这篇报道。”
        袁方点头,主编大人的安排没错,搁自己也会这么做,老刘是个可靠人选。
        “可是现在需要调整一下,”宋文直视袁方的双眼,“社里决定由你来接替老刘完成这个选题。”他等着看袁方的第一反应。
        袁方一愣。他明白,宋文跟自己说了一大堆决不是想跟自己拉家常,一定有什么用意。但他依然有些吃惊。“我替老刘?”
        “是的。老刘生病了。”宋文平静地说。
        袁方猛然明白了,怪不得刘汉唐总不接电话。可转念一想,不对,生病了打个电话总该可以吧。“病得很重么?”他一下子担心起来。
        “好像很重,昨天一早就去医院了,被留在急诊室观察。”
        “什么病?”
        “发烧,体温很高,头脑有些糊涂。我是昨天下午才知道的,这消息是他妻子告诉我们的,具体是什么病她也没说。”
        “他住哪家医院?我想去看看他。”袁方的心沉重起来。
        “你是该去看看他。现在最了解石像的人不是我而是他,选题确定下来之后,他肯定又调查到不少新东西,跟他交流一下会有好处。”宋文用手扫了扫桌上的尘土,说道,“好了,从现在起,你手头现有的选题可以先放一放,要全力以赴完成门神石像的选题……”


      3楼2013-02-13 14:21
      回复
          “为什么让我来替他?”袁方对宋文的决定还有些疑惑。
          “我一向认为你很有潜质,我觉得你完成这个选题应该不成问题。这正是一个展示你才华的机会嘛。——哦,老刘住的医院是……”宋文皱眉,似乎对自己的健忘不满。他按动内线电话免提按钮,问道:“小雅,老刘住的那家医院叫什么来着?”
          “芳泽医院。”电话那头传来小雅清脆的回应,“就在地坛公园旁边。”
          按照杂志社的惯例,一个选题一旦确定下来,主编总会召集操作此选题的记者和策划部人员开一次策划会,有时还不只一次。会上将讨论和确定文章的报道方向和重点,同时会对配发的图片做出具体要求。而这一次程序全都省略了,宋文在两人交谈结束时给了袁方一份文件,那是上次开“门神石像策划会”的会议记录稿,还包括得到宋文认可的选题操作方案。
          袁方大致看了看会议记录,又仔细看了一遍策划案,觉得内容比较笼统。上面只是提出要全方位报道石像的发现过程和各种学术观点,介绍和石像有关的背景知识,总的宗旨是吸引读者感兴趣,其他也就没什么了。袁方看到在策划案的结尾,有一行字应该是宋文不久前加上去的:“报道石像和教授失踪的新闻事件。”
          宋文最后要求袁方,他从刘汉唐那儿交接完具体工作后,照着这份方案的要求执行即可。
          当袁方桌上的电脑发出启动音乐时,宋文和小雅已打算离开,宋文忽又转身来到袁方办公桌前,说道:“记住,一周以后,你的稿子要放我桌上。”说完,和小雅走了。
          杂志社安静下来,袁方坐在电脑前忙碌起来。他想赶快看看网上和石像有关的消息,然后回家洗个澡。
          点击鼠标,登录。在网上转悠了一圈儿,他有点失望。对石像的报道几乎千篇一律,大部分内容是来回转载,连原始出处都弄不清楚。
          正打算下线,一篇题为《石像归国即失踪,宝藏传说成悬念》报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想,吸引自己的大概是标题中的“宝藏”二字。——这类哗众取宠的字眼虽然有点俗气,却往往有效。
          快速浏览了一遍那篇短小的文章,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集中在其中一个段落里。上面说:文物圈内私下流传着一个说法,据传,两只石像和一笔神秘的古代宝藏有关。这对石像原本是藏宝之地的守护神,只要找到最初安放石像的地方,也就找到了那笔价值连城的宝藏。
          又是一个诱人的故事!
          袁方暗笑,他很怀疑这样的故事是某些记者胡编出来的。在网上查了一下,果然没有看到类似报道。这加重了他的疑心。不管怎么说,先把那篇文章保存下来再说。之后,袁方决定收工。就在这时,一条不起眼的新闻标题跳进视野:
          《上海福州路一铁艺作坊发生爆炸,两人死亡》
          “啪!”
          ——随着一声脆响,麦镇雄的脸上出现了清晰的指印。可他对打自己的人依然毕恭毕敬。
          屋子的一角,一个穿粉色旗袍,身材高挑的年轻女子环抱双臂,面带讥笑地看着麦镇雄和打他的矮个男子。她的真容被腻腻的脂粉,浓重的睫毛膏和厚重的蓝色眼影所遮蔽,让人无从判断“美丽”或者“漂亮”之类的好话是否适用于她。要不是纤细的手指间一支燃着的香烟,口中偶尔会冒出一缕烟雾,她就更像是竖在屋角的一只塑料模特了。
          女子的对面,一个留八字胡须,穿白绸衫的五十开外的男子,坐在紫檀扶手椅中微闭双目,对身边闹哄哄的一切充耳不闻。在门口的题字屏风边上,站着一个穿青布褂的老仆,手握扫把,望着地上被摔碎的紫砂茶壶,犹豫着不敢上前打扫。
          挨打的麦镇雄身材魁梧,短袖沙滩衫被健硕的肌肉撑得满满的,左边肱二头肌刺着一个青色纹身:一只缠绕云纹状飘带的月牙。面对那个刚到自己胸口的男子,现出一脸的无辜。刚才那一巴掌与其说是矮个男子蹦起来打他的,倒不如说是他俯身领受的。
          矮个男子身材滚圆,穿一件紫色丝绸唐装,肥嘟嘟的肚子考验着衣服纽扣的韧性。他的脸色因愤怒而紫胀,唇边的暗绿色玳瑁烟斗在微微抖动。作为风雅四季影业公司的老板,月


        4楼2013-02-13 14: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