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天生禀赋各不相同,学知识有智商高低之分,练功有上、中、下根器之别。曾庆余先生在《气功报》上发表的“琐议中下根器人练功”一文介绍说,通过天目透视,上根器人经络粗壮,在5— 10毫米之间,穴位大如蚕豆,对气特别敏感,因而得气快、上功快、出功能也快。但这种人很少,绝大部分人属于中、下根器人,特别是下根器人,经络细小,只有2毫米左右,穴位小如绿豆,对气迟钝,因而得气慢,上功也慢。曾先生说他自己就曾是下下根器人,老老实实地从站桩功练起,经络粗度从原来不足1毫米逐步增至5. 5毫米,全身气感明显,一天24小时均能感到有气在体内周流不息。在此基础上,再练静功,一上坐即有气感,就能顺利入静。从此,已年近花甲的他逐步登堂入室,造诣颇深,已成为业余的气功名家。
我在此文的启示下,意识到自己亦在下根器之列,于是放弃了复杂功法,也老老实实地练起了曾先生在该文中推荐的 “高位马步站桩功”,此功简单而效显,对入静程度要求不高,或不加要求,可边练边看电视、听音乐或轻声谈话,在愉快的气氛中练功。开始时一次只练10分钟左右,以后逐步延长时间,以身热汗欲出为度。只要按法摆好架势,就能以形引气,启动气机,激活经络,引发真气运行,气行血行,血行气盛,不一会,浑身上下气血涌动,直达四肢末梢微循环系统,关节百骸豁然贯通,这时才真正体验到了“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的内涵。体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久治未愈的颈椎病、关节炎、气管炎等病均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此功马步下蹲,会阴、尾闾部位放松,促进和增强了督、任二脉的循环功能,很自然地通了小周天,正是“有意练功,无意成功”。
站桩功练的是后天之气,识神为主,属有为之法;静功则练的是先天之气,元神为主,属无为之法。我在练站桩功有了明显气感后,同时练起了曾先生在文中推荐的静功—“命蒂呼吸法”。 “命蒂”指的是脐,其练法是,调匀呼吸后,慢慢吸气,观想气从脐入,沉于丹田,闭气若干秒,体察体内气功反应,然后慢慢呼气,观想气在丹田内旋运。如此往复循环,渐次进入“心境一如,心息相依”的境界,直至忘我忘息。随着练功的深入,内景日益丰富,妙觉横生,过去是求之不得,而今是不求自得。
我也曾将此文章介绍给几位功友,两个多月后,随着体内气机的理顺,他们所患各种病症均不治而愈,气运百病自消,气感日益旺盛。其中一人练的“武当自然外气功”,也是马步站桩架势,只是掌握开合变化不同,他除了获得站桩功的一切效应外,还初步掌握了发放外气的本领。现在他们都已开始加练“命蒂呼吸法”,动静兼练,一上坐,体内即有微妙感应,热、胀、麻、甚至经气流动感,兴致很浓,杂念不排而自排,渐渐觉得身心泯然空寂,进入静境,不像以前那样久坐无气感,象一段枯木头,练功如“受罪”了。
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古以来流传的“百练不如一站”,确是初学气功者的速成之法,是中下根器人练功少走弯路乃至登堂入室的阶梯。
1996年第5期《气功》杂志第231页•马跃
我在此文的启示下,意识到自己亦在下根器之列,于是放弃了复杂功法,也老老实实地练起了曾先生在该文中推荐的 “高位马步站桩功”,此功简单而效显,对入静程度要求不高,或不加要求,可边练边看电视、听音乐或轻声谈话,在愉快的气氛中练功。开始时一次只练10分钟左右,以后逐步延长时间,以身热汗欲出为度。只要按法摆好架势,就能以形引气,启动气机,激活经络,引发真气运行,气行血行,血行气盛,不一会,浑身上下气血涌动,直达四肢末梢微循环系统,关节百骸豁然贯通,这时才真正体验到了“要把骨髓洗,先从站桩起”的内涵。体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久治未愈的颈椎病、关节炎、气管炎等病均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此功马步下蹲,会阴、尾闾部位放松,促进和增强了督、任二脉的循环功能,很自然地通了小周天,正是“有意练功,无意成功”。
站桩功练的是后天之气,识神为主,属有为之法;静功则练的是先天之气,元神为主,属无为之法。我在练站桩功有了明显气感后,同时练起了曾先生在文中推荐的静功—“命蒂呼吸法”。 “命蒂”指的是脐,其练法是,调匀呼吸后,慢慢吸气,观想气从脐入,沉于丹田,闭气若干秒,体察体内气功反应,然后慢慢呼气,观想气在丹田内旋运。如此往复循环,渐次进入“心境一如,心息相依”的境界,直至忘我忘息。随着练功的深入,内景日益丰富,妙觉横生,过去是求之不得,而今是不求自得。
我也曾将此文章介绍给几位功友,两个多月后,随着体内气机的理顺,他们所患各种病症均不治而愈,气运百病自消,气感日益旺盛。其中一人练的“武当自然外气功”,也是马步站桩架势,只是掌握开合变化不同,他除了获得站桩功的一切效应外,还初步掌握了发放外气的本领。现在他们都已开始加练“命蒂呼吸法”,动静兼练,一上坐,体内即有微妙感应,热、胀、麻、甚至经气流动感,兴致很浓,杂念不排而自排,渐渐觉得身心泯然空寂,进入静境,不像以前那样久坐无气感,象一段枯木头,练功如“受罪”了。
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古以来流传的“百练不如一站”,确是初学气功者的速成之法,是中下根器人练功少走弯路乃至登堂入室的阶梯。
1996年第5期《气功》杂志第231页•马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