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渊源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其族祖出自山东琅琊郡王氏。汉朝时,先祖王吉好学经史,以郡吏举孝廉为郎,后征为博士谏议大夫。魏晋时,继祖王祥对父母恭谨孝顺,民间流传他曾为继母“卧冰求鲤”的故事,是“二十四孝”中一等大孝子,后进爵为公。东晋政权偏安江南、以续祖王导为首的琅琊王氏家族跟随移居江左,王导辅助司马睿巩固东晋政权,出将入相,是握有军政大权的一代重臣,稍后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也是出自琅琊王氏家族的俊秀之才,曾以秘书郎出仕,任右军将军。唐代,移居浙江建德、桐庐一带的王氏家族,开始壮大卓著,著名的有做过和州刺史、以兴利除弊斐声政坛的王朐封。宋朝时,朐封七世孙王缙,进士出身,是一位刚直中正的都御史。元代,王缙六世孙王梦声出任昆山学正后,形成昆山王氏家族。明初,该王氏家族又析出一支迁居太仓卫乡间繁衍生息。成化十四年(1478年),王梦声五世孙、世贞祖父王倬取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是一位刚正不阿、富有卓识、政绩不俗的官员。史载正德年间,宦官刘瑾受武宗宠信而“权擅天下、威福任情”。不少官员为保全自身而贿赂刘瑾,王倬却不为所动,认为“生死贵贱命也,贿则使我尽丧其平生”。表示不愿出卖自己去屈从权贵。刘瑾倒台后,朝廷为褒奖其清廉和名节,在王倬家乡赐建“都宪”、“方伯”两坊,筑石牌楼以铭之。此后乡民聚而成市、牌楼市因此而得名。世贞父亲王忬,是王倬次子,亦为进士出身,先任御史、巡抚。嘉靖初年,在闽浙提督军务时,屡破倭寇,成功显赫,深受朝廷的信用,后升任总督蓟辽的右都御史、兵部左侍郎等职,一生为官勤于职守,执法公允,不畏权势。嘉靖五年(1526年),出身在这样官宦家庭的王世贞,少年时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为之聘得进士出身、学识渊博的王材、骆居敬两名师为之授业,以致他不但学业大进,而且成为眼界开阔、才思敏锐、兴趣广泛的俊才。他在治经据理研习八股文的同时,博涉群书,开始喜欢上古文辞。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时年才18岁的王世贞便在应天乡试时中举,成为博学多才的翘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