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椴吧 关注:6,242贴子:123,903

[转]小椴作品解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表明内容非楼主原创喷可以别骂!
——一楼喂度娘!


1楼2013-06-05 14:13回复
    小椴武侠作品的基本特色小椴做为大陆新武侠作家的领军人物,其作品拥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带上鲜明的个性标签。其特色归纳起来,基本上可以这样形容:用古雅而带着涩味的语言,营造激烈而复杂的情境氛围,通过执着而痛苦的人物形象,展现矛盾而痛苦的人生境界,最后做出无奈而又不得不然的人生选择。


    2楼2013-06-05 14:13
    回复
      1.小椴作品的语言特色
      小椴显然对武侠小说这一传统的文学样式领会极深,表现在他选择使用的语言上,就是选择古雅的、文白夹杂而又带着推敲痕迹的涩味的文字。这种独具特色的语言使用,让小椴的作品带上了一种充满古典韵味,又不乏现代精神的色彩;而语言文字营造出来的特殊气氛,又配合着作品的主题,带上一种激烈而又复杂的,充满人生挣扎而又不甘沉寂的色彩。


      3楼2013-06-05 14:14
      回复
        小椴的作品语言特色,主要通过这几种手段来实现。
        其一,作品回目使用传统对仗回目或集古诗词句为题。小椴作品回目大多采取散句方式,但也有几部作品采用传统对仗回目。例如《弓箫缘》和《脂剑奇僧》。前者如“化外牛羊自牧,心中肝胆摧折”,后者由于具有佛家思想色彩,回目更多有“若遇有情常懵懂,只缘无欲反从容”,“木有文章曾是病,虫多言语不能冬”之类含有禅意的回目。另一部长篇《洛阳女儿行》也采取对仗回目的方式,不过这部作品的回目并非全部出自小椴自撰,而是由大量的古诗词中集句对仗而成。例如“楼中威凤倾冠听,沙上惊鸿掠水分”一回全部出自杜牧的《寄沣州张舍人笛》一诗;“指麾能事回天地,夺帐中军动鬼神”一回则化用了杜甫的《奉寄章十侍御》的“指麾能事回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一联;而“故人横海拜将军,塞上风云接地阴”一回则分别出自龚自珍的《乙亥杂诗之八十七》和杜甫的《秋兴》。[④]采取集句对仗做为回目的,此前有金庸在《鹿鼎记》中集其前人查慎行的诗作。小椴与之不同的是集句的范围更广,形式更加不拘一格。固然这样会造成有些回目有削足适履的危险,但其中透露的氛围却让许多读者深为喜欢,有人甚至将各个回目一一整理,找出其出处,并做适当的解释和评说。写武侠小说而竟起到宣传普及古典诗词的作用,或许为小椴所始料未及吧。


        4楼2013-06-05 14:16
        回复
          其三,小椴对古典诗词意象的化用还表现在对武功内容的描写上。著名的武功心法如“块垒真气”,“石火光中寄此身”,“终南阴岭秀”等。自从梁羽生、金庸等人化实为虚地将武功赋予上更多的文化内容之后,此后的武侠作家都难免在此上面做文章。小椴虽是师法前人,但用词更偏更僻,也是适应他笔下带有边缘色彩的人物和人生,往往一个心法就代表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命运。


          6楼2013-06-05 14:19
          收起回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小椴的行文用词,都带有深刻的用心,他故意打破一些武侠小说中熟习的陈词惯调,而有意识地自造一些奇崛的词句。
            例如描写人物外表气质,在《弓箫缘》中对陈澌是这样写的: “吹箫的人穿了件突厥人的袍子,那袍子虽是皮的,外面罩以华丽的丝绸、里面想来也毛绒温软,但并不能让那吹箫的人看起来丰润一点。那袍子简直就是笼笼统统地罩在他身上,明显地有些过大,越显出袍下人骨骼的瘦硬。箫是一竿紫竹镶玉的乌沉箫,按在箫上的手指和箫孔的按触间似有一种天生的默契,否则也不会在夜里发出这响如天籁的箫声。那袭皮袍是华丽的,但穿在那人身上偏有一种潦倒的感觉;那突厥袍子本是悍野的,倒更显出那皮袍领上那一段颈项的秀硬。总之,那个人与那身袍是不合谐的,有冲突的,但在冲突中反倒显出一种更男子的味道。
            那男子长得长眉冷目,鼻口爽秀,但这秀很硬,给李小妹的感觉象是她大哥案上放着的一块关中友人送来的墨竹镇纸,看起来虽是那么温润的,但摸在手里,才能感觉到那种秀到骨里的硬朗。” 小椴笔下的主人公大多带着一种倔强的孤独色彩,陈澌单身执行任务,也是一个坚持多于妥协的形象。“颈项的秀硬”这个形象,在小椴的不少作品里面都曾出现,《洛阳女儿行》的韩锷,《脂剑奇僧》的甘苦儿,都有通过颈项的秀硬来表现的地方。


            7楼2013-06-05 14:20
            回复
              再看《龙城》里面描写警报的一段: “那是一朵朵旗箭开出的花,绚丽至极。那紫色象征着尊贵,在这个大漠军中:萦绕在众官兵心中最最尊贵的东西也许无过使命了。那紫色众兵士虽然不懂,却也猜到:那可能关联到他们的使命。
              那紫色也象极了凶兆,象……塞上热血凝燕脂!血干后、风干数载,能够不改的只怕就是这一抹触目的紫。
              可那紫色却又极端华丽,华丽得象一场盛宴罂……”
              这段文字极大的展示了小椴语言文字的色彩:对充满象征意味的色彩/动作/饰品不厌其烦的叙述和解析,这种解析还通过对破折号,顿号及省略号的方式,加以继续强化和深化。类似的破折号和顿号等标点符号的表达方法,在小椴的作品里面比比皆是,极大地烘托和营造了独特而充满象征意味的氛围。不过,小椴的这种行文方式,也遭到部分读者的质疑,理由是武侠小说做为通俗小说,应该具有更快的节奏,更强的娱乐性,像他这般过于追求“纯文学意味”的文字,未免太过拖沓和沉重,不符合读者想要的娱乐需要。但支持者则从细细的体味和挖掘文字背后的相关信息(如前所说的考证相关的诗词作品)找到另一种参与的娱乐方式。这其中,就是见仁见智了。


              8楼2013-06-05 14:21
              回复
                2.小椴中篇作品的主题及寄寓
                小椴目前公开发表和出版的作品中,就数量上来看以中篇武侠小说居多,计有《青丝井的传说》、《隙中驹》、《刺》、《弓箫缘》、《石榴记》、《龙城》、《江湖墟》和《尘镜蛛奁》等八篇。如果再加上《长安古意》系列5篇,《杯雪》系列5篇,则达到18篇。考虑到《长安古意》和《杯雪》都是是连续的系列作品,各篇虽有相对较强的独立性,但关联性更大,并且主题上与政治相关的程度多过与江湖相关,因而放在长篇武侠小说里面讨论。小椴的中篇作品,基本以“江湖”为主题,写的江湖中事,表现的是江湖人的挣扎、选择和无奈。不管其作品各自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但其表现为维护“江湖平衡”的思想都和明显


                9楼2013-06-05 14:22
                回复
                  《青丝井的传说》讲的是代表正道的终南派后起之秀张晓骥与魔教公主卢绊儿的爱情故事。阻止他们的爱情,不仅是正道势力,魔教也在这件事上达成默契。除了正魔不可对立的原因之外,最根源的原因在于不能让张晓骥通过联姻获得主宰武林的力量。因为张晓骥的先祖曾凭一己之力平息正魔之间的斗争且为维持正魔之间默契的平衡,飘然隐退且让自己的武功一分为二各由正魔双方首脑保存,达到互相制衡的目的。虽则张晓骥坚持他成婚后会退出江湖,但无论正魔双方都不能接受这种威胁的存在,于是最终毁灭了他们的爱情。在这篇文章里面,小椴提出了很严肃的问题:英雄的存在到底是对江湖稳定破坏大还是贡献大


                  10楼2013-06-05 14:23
                  回复
                    《隙中驹》、《刺》和《江湖墟》讲的是刺杀与复仇的故事,方式和过程虽然不一,但都是势力大的一方由于过度扩张势力,引起江湖失衡,从而导致了仇杀和流血。为了达到新的平衡,刺杀和毁灭是一条惨烈的道路。《尘镜珠奁》是除恶的故事。南昌燕家作恶多端,其第十九房的燕涵武功盖世,出手除掉为恶的父兄长辈等多位亲人,换得了南昌及一应孤儿妇女的平安。但随后他无法接受自己杀戮亲人的事实而抑郁而死。几年后燕家长门重新崛起并继续为恶,摄于燕涵的威胁虽不敢放肆却制造事端挑衅。最后,通过热心行侠的年轻乞儿彭碗儿获得燕涵的舍利子从而获得燕涵的力量,并将之转注给燕涵的红颜知己灯儿姑娘,由灯儿出手灭掉为恶的燕家,但自己也跟着同归于尽。故事虽然也表现了彭碗儿的侠义,但主题依然是毁灭——平衡这个模式


                    11楼2013-06-05 14:24
                    回复
                      《龙城》中以冷丁儿和左坚为代表的两方人马,虽然同属于“十七响马”中人,但为卖酒女小月,为夺取军粮以及激起兵变等事件,一再冲突,最后更发展到汉军和匈奴左贤王大部队的斗争。在每一次情况失衡而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时候,总有新的情况出现,打破局面,形成新的平衡,然后再失衡,再平衡。局面在反复中,最后弄假成真,假敌军警报带来了真匈奴敌人,一举缓解了军中缺粮,军队哗变,以及冷丁儿和左坚对抗种种事件。牺牲的代价是无数兵士的性命和左坚的永远消失,因为——必须有人承担责任


                      13楼2013-06-05 14:26
                      回复
                        例如《石榴记》,京展和开王爷的斗争,表面是女人引起的,其实却是经济利益的争夺,而经济利益的争夺又关系着底层“苦哈哈”们的饭碗。因而京展虽然必须冒着与朝廷为敌的大罪,仍必须斗争到底,不能后退。再如《弓箫缘》,陈澌对李雍容的爱是可以用生死与共来形容的,为了救李雍容,他甚至可以不要自己的性命。但在面临承担使命还是跟李雍容去享受个人爱情的面前,他虽然充满痛苦,但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担当“大事”,因为,关系到数十万大军和草原牧民的生命。在这种情境的刻画中,小椴展示了一种悖论:他大多会让个体服从更大的集体,让主人公成就“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典范。但一方面,他又会借另一主人公的评价,对这种选择充满怀疑,甚至嘲笑。值得一提的是,小椴营造的这种抉择,更多的是发生在“成功”之后。《刺》中葛小再的慷慨而如自杀式地邀约朱公侯的决斗是在确定朱公侯已然中毒,非死不可的情况下,但为了尊严,他放弃了逃避求存和可以享受与苏绛唇的爱情的机会。《弓箫缘》陈澌是在草原接受了李唐朝廷的招降的成功之后,选择了安置好张武威的大军和草原军民的生活和职责后,才肯和李雍容一起,他却因此而受到了李雍容的怨恨甚至挨了她一箭。《龙城》里左坚的“失踪”——也许战死,也许隐居,也是发生在战胜匈奴军之后,因为他闯的祸,得罪了朝中权贵,可能殃及整个军队。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做出选择也许不难,难得的是在“成功”后做出的牺牲和选择。在这个方面,小椴可以说是打破了过去许多武侠小说“功成名就”后和谐美满的乌托邦理想,带来了更现实而尖锐的思考。


                        15楼2013-06-05 14:27
                        回复
                          简单说来,《杯雪》维护的是南宋朝廷秦桧一系(文翰林一系)——袁辰龙一系——淮上义军易杯酒一系——金国朝廷一系的关系,最终落实为宋金二国的和平共处,使得夹缝中生存的百姓获得喘息之机。《长安古意》维护的是东密及其背后主使者一系——朝廷太后一系——肝胆录中人一系的关系,让朝廷在“东密”和“肝胆录”两派势力的互相制衡之下,避免发生篡位谋反的事变。《脂剑奇僧》平衡的则是堕民——朝廷的关系,在反抗与镇压之间,避免激发民族冲突,造成大规模武装冲突和事变。《洛阳女儿行》更复杂,但也可以归纳为以杜方柠所维护世家势力为首的太子一党——以韩锷关注而潜在皇位继承人的小计一派的皇位之争;中土传统信仰的儒释道三教——西域入侵的大小金巴佛教的教派掌控权之争;还有中土王朝——西域民族的疆土之争。其结局是一一方的败或退,恢复原先的秩序,达到新一轮的平衡。《借红灯》是《络绎》系列的开篇,目前表现的也是朝野之间利益的博弈,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


                          17楼2013-06-05 14:29
                          回复
                            《魔瞳》虽然讲的是正魔势力之争,但多有魔幻色彩,已经不可单纯以武侠小说目之,不过其维护正魔势力的平衡色彩也是很明显的。由于布局更大,牵涉的范围更广,因而在小椴这些长篇作品中,正邪之争变得很难简单划分。各方势力其实都是在为了自己的利益/理想进行苦苦挣扎和奋斗,而这种行为本身是很难进行道德上的评判的。这也造成了更多抉择上的困境。


                            18楼2013-06-05 14:30
                            回复
                              例如《杯雪》中的袁辰龙,其组建的缇骑和辕门势力,本就是在宋高宗默许下用以整肃朝纲,诛杀奸邪的工具。其理想和出发点是为维护朝廷和百姓的共同利益。易杯酒身为淮上义军粮草/经济的负责人,则为了义军生存并借此缓冲宋金敌对状态,也是为了维护百姓的平安和生活。但由于朝野立场不同且宋宗室遗老,秦桧主和一派出于各自谋取利益的打算而进行的干扰活动,导致了袁易二派的人的冲突,替易杯酒出手的骆寒废掉了袁辰龙的弟弟袁寒亭,由此造成了袁辰龙威望下降,诸般势力趁机浑水摸鱼,想制造骆寒和袁辰龙的火拼,并借二人两败俱伤之际除掉他们,从而渔利。于是在反复争夺主动权的拼杀中,最后袁易联盟,布局杀死金国使者及秦桧手下文翰林,重新获得了几大势力的均衡,再度维护了难得的和平共处的局面。在这个杀居里面,袁辰龙等人虽拥有绝世武功,但“快意恩仇”却是奢侈的。他们不得不在综合考虑朝廷/百姓/属下/盟友/敌国/敌手等诸方因素之后,权衡之余做出最“符合现实利益”的选择,甚至必须放弃亲人仇恨这样的切肤之痛。袁辰龙弟残妻死,然大局为重,放弃私仇


                              19楼2013-06-05 14: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