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蜀山吧 关注:702贴子:30,526

【绝世蜀山】让人身心安顿的禅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让人身心安顿的禅话


1楼2013-06-09 17:05回复

    人生就是这样,得失无常,凡是路过的,都算风景;能占据记忆的,皆是幸福。等走远了再回首,我们才发现,挫败让人坚强,别离令人珍惜,伤痛使人清醒。你只有从过去中转身,幸福才会在明天迎接你。


    2楼2013-06-09 17:05
    回复
      人最软弱的地方,是舍不得。舍不得一段不再精采的感情,舍不得一份虚荣,舍不得掌声。我们永远以为最好的日子是会很长很长的,不必那麽快离开。就在我们心软和缺乏勇气的时候,最好的日子毫不留情地逝去了。
        知足的人,虽然睡在地上,如处在天堂一样;不知足的人,即使身在天堂,也像处于地狱一般。人生,心灵富有最重要,若囿于物质欲望,即使拥有再多,也会觉得不够,这就是贫穷;反之,物质生活清贫,并不影响心灵的充实,知足而能自在付出,就是真正的富有。
        我们常常会因为拥有而快乐,为失去而悲伤,有时候,不知足的人拥有一切却享受不到。知福的人看似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舍与得全在一念之间转换。其实,人生的实相,往往隐藏在追求和拥有底下,是某个让人有所寄托,让人身心安顿的东西。


      3楼2013-06-09 17:06
      回复
        人就这么一生,我们不能白来这一遭。所以让我们从快乐开始!做你想做的,爱你想爱的。做错了,不必后悔,不要埋怨,世上没有完美的人。跌倒了,爬起来重新来过。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相信下次会走得更稳。
          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这杯水立即变色,不能喝了;一滴墨汁融在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蓝色的大海。为什么?因为两者的肚量不一样。不熟的麦穗直刺刺地向上挺着,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为什么?因为两者的份量不一样。宽容别人,就是肚量;谦卑自己,就是份量;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质量。
          沉默,可以让混乱的心,变得清澈。不用告诉别人,你有多愚蠢,多天真,多善良,多幸运,多倒霉,多痛苦,学会用沉默去掩饰自己的情感。也许有人说你洒脱,但洒脱有时候只是一种假象。沉默,是城府,是睿智,是内涵;沉默,是最后的清高,也是最后的自由。


        4楼2013-06-09 17:06
        回复
          告诉孩子什么是重要的,旅行比上课重要;主见比顺从重要;兴趣比成绩重要;良知比对错重要;幸福比完美重要;信仰比崇拜重要;成长比赢输重要;察己比律人重要。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所谓的假设的命运击败的。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第一个青春是上天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每天醒来,敲醒自己的不是钟声,而是梦想。
            许多的事情,总是在经历过后才懂得。一如感情,痛过了,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傻过了,才懂得如何适时的坚持与放弃,在得到与失去中我们慢慢的认识自己。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么些无谓的执着,学会放弃,生活就真的容易。有一种感情叫无缘,有一种放弃叫成全。


          5楼2013-06-09 17:06
          回复
            佛心禅话
              缘按:感谢西方一衲子师兄慈悲法施将这些精妙智慧之禅语录入电脑,为广大学佛朋友提供参学的方便。
              1.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2.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 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5.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6.
            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7. 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8. 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9.
            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10. 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6楼2013-06-09 17:07
            回复
              11.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2. 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13. 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14. 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5. 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16. 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7. 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18. 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9. 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20. 平常心是道, 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7楼2013-06-09 17:08
              回复
                21. 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22. 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23.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24. 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
                  25. 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26.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27. 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知见生。
                  28. 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29. 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30. 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8楼2013-06-09 17:08
                回复
                  31.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32.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33. 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34. 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35. 色欲二字生死之根。
                    36. 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37. 尔勿崇饮,狂药非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38. 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39. 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40. 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41. 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42. 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其天。
                    43. 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44. 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45. 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46. 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47. 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48.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49.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50. 佛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9楼2013-06-09 17:08
                  回复
                    51. 本性体若太虚,无内无外,非来非去。
                      52. 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
                      53.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54. 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55. 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56.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57. 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58. 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59.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60. 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61.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62. 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63. 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64.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65.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66. 莫贪短利将心昧,轮回之人皆因此;快刀斩断迷魂梦,直取正心超俗尘。
                      67. 离俗家与出家相应,去业障与道人相应,去习气与工夫相应,去烦恼与清净相应,此数相应,虽然觉得,不如不相应好。
                      68. 不悟本性,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
                      69. 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70. 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71. 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72. 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73. 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盘不二,有情无情不二。
                      74. 不睹恶生嫌,不观善劝措,不舍智就愚,不抛迷就悟。
                      75. 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76. 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77.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78. 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79. 不生不灭者,本自无生,今亦无灭,非外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不生。
                      80. 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10楼2013-06-09 17:08
                    回复
                      108. 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缚。
                        109. 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110. 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亦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11. 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112. 菩萨心无取舍,如大月轮,圆满寂静,即是涅盘。
                        113. 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114. 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115. 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尘、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116. 智者任物不任己,愚人任己不任物。
                        117. 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118. 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119. 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120.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
                        121. 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122.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123. 但于一切一切法,不作有无见,即见法也。
                        124. 一念离真,皆为妄想。
                        125. 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灭。
                        126. 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27. 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128. 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
                        129. 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130. 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131. 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132. 一切法相本为缘生,缘生之法,当体即空。
                        133. 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复灭,虚空本不动。
                        134. 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135. 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136.
                      何谓圆照?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正恁么时,一心湛寂,了了明明,是之谓照。圆者,非着力,非不着力,不沉不浮恍如朗月孤圆是也。此寂一念未起,清净无比,遍体清凉,便是本来面目。
                        137. 自性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


                      12楼2013-06-09 17:09
                      回复
                        384 .但求一席安心地,谁与龙蛇论是非。
                          385 .生计恰为一野鹤,粗疏饮啄总随缘。
                          386 .天地原为一逆旅,江湖何处是吾家。
                          387 .心中自有菩提意,窗外秋山始入帘 。
                          388 .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389 .不逢出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
                          390 .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名自在人。
                          391 .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后际无来。
                          392 .着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
                          393 .认得心性,可说不思议。
                          394 .但有诸见,即是无边身。若有见处,即名外道。
                          395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396 .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
                          397 .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嗔,无憎爱,无胜负。
                          398 .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
                          399 .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400 .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
                          401 .但悟一心,更无少法可得,此即真佛。
                          402 .无心者,无一切心。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寒不碍,无能所,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
                          403 .言下便自认取本法。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心自无心,亦无无心者。将心无心,心却成有,默契已。
                          404 .直下无心,本体自现,如大日轮升于灵空,遍照十方更无障碍。
                          405 .不即不离,不住不着,纵横自在,无非道场。
                          406 .当下无心,便是本法。
                          407 .如来藏本自空寂,并不停留一法。
                          408 .忘机是佛道,分别是魔境。
                          409 .无法,无本心,始解心心法,法即非法,非法即法,无法无非法,故是心心法。
                          410 .一切法本空,心即不无,不无即妙有。有亦不有,不有即有,即真空妙有。
                          411 .无名即是一切诸法得道之处。
                          412 .心不可传,以契为传。心不可见,以无为见,契亦无契,无亦无无。
                          413 .无心似镜,与物无竞。无念似空,无物不容。
                          414 .欲求大道。先正其心。
                          415 .妄念无生,乃名真心不动。
                          416 .妄息心空,真知自现。
                          417 .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
                          418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419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已显现。
                          420 .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421 .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422 .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我今不施功,佛性而现前,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
                          423 .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424 .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
                          425 .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426 .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
                          427 .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
                          428 .法性本无生灭去来。


                        19楼2013-06-09 17:10
                        回复
                          581 .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
                            582 .通身放下,如同死人,自然根尘识心消落,贪嗔痴爱泯灭。
                            583 .一放下,一切放下,永永放下,名万缘放下。
                            584 .内心不起,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本真。
                            585 .境来便扫,扫即放过,善恶之心,随心转变。
                            586 .一念不生,虚灵寂照。
                            587 .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曰悟。
                            588 .凡做工夫,一向放下身心,屏绝见闻知觉。
                            589 .清净心中,本无一物,更无一念,凡起心动念,即乖法体。
                            590 .下手时,须至苦至毒,方始不虚付授也。
                            591 .心不厌细,功不厌繁,事不厌周,法不厌备。
                            592 .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593 .凡圣情尽,体露真常。
                            594 .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
                            595 .事理即融,断灭亦空,佛自现前,如日之中。
                            596 .大道无门,千差有路,透得此关,乾坤独步。
                            597 .佛以大圆觉,充满河沙界,我以颠倒想,出 没
                          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净土,我造无始业,本从一念生,既从一念生,还从一念灭,生灭灭尽处,则我与佛同。
                            598 .摩 诃 般若,非取非舍,若人不会,风寒雪下。
                            599 .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600 .百丈禅师:「夫读经看教,皆须宛转归自己,但是一切言教,只明如今鉴觉自性。」
                            601 .古灵神赞禅师:「世界如许大不肯出,钻他故纸做什么。」 又作偈:「空门不肯出,投窗亦大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602 .文殊大士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603 .古德云:「谈玄说妙隔天渊。」
                            604 .端然静虑,收心摄念,善恶诸缘,一时放却。
                            605 .观自在者:于法无取无舍,于根尘境识无障无碍,得大自在。
                            606 .五蕴皆属空寂,与佛性本体无异。
                            607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界,皆在三世中,三世诸众生,悉住无蕴业为本,诸业心为本。」
                            608 .荷泽:「真如之体不可得,名为空,能见不可得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故不言“空”。」
                            609
                          .华严经云:「云何说诸蕴,诸蕴何有性,蕴性不可灭,是故说无生,分别此诸蕴,其性本空寂,空故不可灭,此是无生义。众生即如是,诸佛亦复然,佛与诸佛法,自性无所有,能知此诸法,真如不颠倒。」
                            610 .荷泽:心起「即色」,不可得,故「即空」,法性妙有,故「即色」,色妙无,故「即空」。又曰:「为未见性,是以说空,若见本性,空亦不有。」
                            611 .大珠和尚:「不脱对治门是生死业。」
                            612 .志公和尚:「内外追寻觅总无,境上施为浑大有。」
                            613 .本性:于中一法不立,故名「空相」。于一法不实,故名「实相」。空实一如,是为妙明真心。
                            614 .司空本净:「见闻觉知无障碍,声香味触常三昧。如鸟空中只么飞,无取无舍无憎爱。若会应处本无心,始得名为「观自在」。」
                            615 .荷泽显宗记:「是知即定无定,即慧无慧,即行无行,性等虚空,体同法界。」
                            616 .无:体性空寂也,而本智妙用。
                            617 .佛性乃绝对者,本来圆满现成,无因无果,无取无证,不受后有,超过时间和空间,故无所谓过去、现在、未来。
                            618 .因缘本空,故不须断灭,见性后因缘即是佛性,故不须断灭。
                            619 .空闲自在,样样现成,不假外求,无须造作。
                            620
                          .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百千亿阿僧祗不可说恒沙诸佛世界,犹如空花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 盘
                          ,犹如昨梦。
                            621 .志公:「无有一法可得, 翛 然自入无余。 」
                            622 .「心」:是诸佛本源,是一切神通妙用。
                            623 .证实相,无人相,刹那灭却阿鼻业。
                            624 .赵州:「诸方难见易识,我这里易见难识。」
                            625 .自见法性本来空寂,慧利明了,通达无碍,证此之时,万缘俱绝,恒沙妄念,一时顿尽,无边功德,应时等备。
                            626 .禅:不二、绝对。
                            627 .禅的架构:一、正知正见。正知正见最彻底——明心见性。
                            二、正受。正确的感受和觉受。
                            三、永恒的我,清净的本性,庄严的本性。
                            628 .本性:具足永恒的快乐,无量的智慧。
                            629 .空中花,水中月何劳把捉。
                            630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
                            631 .心若不易,万法一如。


                          23楼2013-06-09 17:11
                          回复
                            632 .心即我也,我即心也。非我有此心也。我有此心,则心与我二矣。
                              633 .当下一歇,便是。
                              634 .皈依佛即是皈依自心觉,皈依法即是皈依自心正,皈依僧即是皈依自心净。
                              635 .「心地法门」——心便是佛,地喻心量。法者正也。门者路也。心若能如地,即入正觉之路也。
                              636 .学佛在心不外求,心地慈悲德具足,贪嗔痴爱疑妄尽,不动无明是活佛。
                              637 .生死本空由悟方觉,涅 盘 本有以迷惘知。
                              638 .不能洞悟自心,而欲决了生死,是尤不除薪火而欲鼎之不沸理岂然在。
                              639 .心不迷不随生死,业不系不受形质,爱不重不入娑婆,念不起不生业盖。
                              640 .盖因迷起妄,由妄生执。顺其所执,则爱之之念纷然而兴;逆其所执,则憎之之习勃然而起。爱憎之情作,则死生之迹动转迁流。
                              641 .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642 .铁人不怕狮子吼,恰似木人见花鸟。木人本体自无情,花鸟逢人亦不惊,心境如如只这是。
                              643 .认定死语,重增虚妄,辗转惑乱,无有了期。
                              644 .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645 .但有心分别计较自心现量者,悉皆是梦。
                              646 .若识心寂灭无一动念处,是名正觉。
                              647 .至人逢苦不忧,遇乐不喜,由不见己故。
                              648 .即心无心,是为通达佛道;即物不起见,是名达道。
                              649 .智者任物不任己,即无取舍违顺。
                              650 .心非色故非有,用而不废故无非。又用而常空故非有,空而常有故非无。
                              651 .一念妄想,即是三界生死根本。
                              652 .平常心是道。
                              653 .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圣。
                              654 .识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
                              655 .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
                              656 .实无少法可得,名为阿耨菩提。
                              657 .凡人常欲逃境以安心,屏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碍境,理碍事。但令心空境自空, 但令理寂事自寂。
                              659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菩提。
                              660 .此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明遍照。世人不悟,只认见闻觉知为心,为见闻觉知所覆,所以不睹精明本体。
                              661 .不即不离,不住不着,纵横自在,无非道场。


                            24楼2013-06-09 17: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