⑾又西百五十里,曰时山,无草木。
逐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⑿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
上多丹粟。
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兽多猛豹,鸟多尸鸠。
⒀又西百八十里,曰大时之山,
上多榖柞(音谷作),下多杻橿(音纽疆),
阴多银,阳多白玉。
涔(音cén )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水。
⒁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音播种)之山,
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音棉);
嚣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
其上多桃枝构端,兽多犀兕(音肆)熊罴(音皮),
鸟多白翰赤鷩(音憋)。
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音骨)蓉,食之使人无子。
⒂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
上多棕枬(音沾),下多菅蕙(音尖惠)。
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溪边,席其皮者不蛊。
有鸟焉,其状如鹑(音纯),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音立),食之已痔。
有草焉,其状如葵,其臭如蘼芜,名曰杜衡,可以走马,食之已瘿(音婴)。
⒃西南三百八十里,曰皋涂之山,
蔷水出焉,西流注于诸资之水,
涂水出焉,南流注于集获之水。
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银、黄金,其上多桂木。
有白石焉,其名曰礜(音玉),可以毒鼠。
有草焉,其状如槁茇(音高拔),其叶如葵而赤背,名曰无条,可以毒鼠。
有兽焉,其状如鹿而白尾,马足人手而四角,名曰(音婴)如。
有鸟焉,其状如鸱(音吃)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音婴)。
⒄又西百八十里,曰黄山,
无草木,多竹箭。
盼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玉。
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其名曰(音敏)。
有鸟焉,其状如鸮(音萧),青羽而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
⒅又西二百里,曰翠山,
其上多棕枬(音沾),其下多竹箭,
其阳多黄金、玉,
其阴多旄(音毛)牛、麢(音羚)、麝(音射);
其鸟多(音叠),其状如鹊,赤黑而两首四足,可以御火。
⒆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音归)山,是錞(音蹲)于西海,无草木,多玉。
(音凄)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黄金,多丹粟。
⒇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騩(音归)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
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
羭(音于)山神也,祠之用烛(一作:炀),斋百日以百牺,瘗(音义)用百瑜(音愉),汤其酒百樽(音尊),婴以百圭百璧。
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牷(音全)用一羊祠之。
烛(炀)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纯之。
逐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⑿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
上多丹粟。
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兽多猛豹,鸟多尸鸠。
⒀又西百八十里,曰大时之山,
上多榖柞(音谷作),下多杻橿(音纽疆),
阴多银,阳多白玉。
涔(音cén )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水。
⒁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音播种)之山,
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音棉);
嚣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
其上多桃枝构端,兽多犀兕(音肆)熊罴(音皮),
鸟多白翰赤鷩(音憋)。
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音骨)蓉,食之使人无子。
⒂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
上多棕枬(音沾),下多菅蕙(音尖惠)。
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溪边,席其皮者不蛊。
有鸟焉,其状如鹑(音纯),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音立),食之已痔。
有草焉,其状如葵,其臭如蘼芜,名曰杜衡,可以走马,食之已瘿(音婴)。
⒃西南三百八十里,曰皋涂之山,
蔷水出焉,西流注于诸资之水,
涂水出焉,南流注于集获之水。
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银、黄金,其上多桂木。
有白石焉,其名曰礜(音玉),可以毒鼠。
有草焉,其状如槁茇(音高拔),其叶如葵而赤背,名曰无条,可以毒鼠。
有兽焉,其状如鹿而白尾,马足人手而四角,名曰(音婴)如。
有鸟焉,其状如鸱(音吃)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音婴)。
⒄又西百八十里,曰黄山,
无草木,多竹箭。
盼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玉。
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其名曰(音敏)。
有鸟焉,其状如鸮(音萧),青羽而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
⒅又西二百里,曰翠山,
其上多棕枬(音沾),其下多竹箭,
其阳多黄金、玉,
其阴多旄(音毛)牛、麢(音羚)、麝(音射);
其鸟多(音叠),其状如鹊,赤黑而两首四足,可以御火。
⒆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音归)山,是錞(音蹲)于西海,无草木,多玉。
(音凄)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黄金,多丹粟。
⒇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騩(音归)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
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
羭(音于)山神也,祠之用烛(一作:炀),斋百日以百牺,瘗(音义)用百瑜(音愉),汤其酒百樽(音尊),婴以百圭百璧。
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牷(音全)用一羊祠之。
烛(炀)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