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剩人吧 关注:592贴子:61,604

《厚黑学》。。。献给我的一生挚爱。亲爱的贤妻猫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婆,你不要怪我。我不是不想学好。。。是真的学不来。。。要不你陪我一起学好。我一定好好学,学不好,你就让我跪磋衣板。我为了你,一定大有展进
不过,鉴于你还没有陪我一起学好。。我暂时学了个坏吧。
各位看官,来看看厚黑学,读书不读此书,所读之书尽白读。


IP属地:福建1楼2013-06-15 10:22回复
    吾自读书识字以来,见古之享大名膺厚实者,心窃异之。欲究其致此之由,渺不可得:求之六经群史,茫然也;求之诸子百家,茫然也;以为古人必有不传之秘,特吾人赋性愚鲁,莫之能识耳。穷索冥搜,忘寝与食,如是者有年。偶阅三国志,而始恍然大悟曰:得之矣,得之矣,古之成大事者,不外面厚心黑而已!三国英雄,曹操其首也,曹逼天子,弑皇后,粮罄而杀主者,昼寝而杀幸姬,他如吕伯奢、孔融、杨修、董承付完辈,无不一一屠戮,宁我负人,无人负我,其心之黑亦云至矣。次于操者为刘备,备依曹操、依吕布、依袁绍、依刘表、依孙权,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知耻,而稗史所记生平善哭之状,尚不计焉,其面之厚亦云至矣。又次则为孙权,权杀关羽,其心黑矣,而旋即讲和,权臣曹丕,其面厚矣,而旋即与绝,则优有未尽黑未尽厚者在也。


    IP属地:福建2楼2013-06-15 10:24
    收起回复
      我自读书识字以来,看见古书中享有大名的英雄豪杰,心生崇拜,也想自己死后,能像他们一样,为后人所崇。所以就想研究他们成名的方法和名堂,却发现自己都找不到门径。求助于《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茫无所得,求助于《诸子百家》,仍无所得。以为古代那些英雄豪杰一定有不外传的方法,使他们能名垂史书,不过我生性愚鲁,找不出他们用的方法罢了。拼命的查阅那些古代文书,忘寝废食,这样坚持了好几年。偶然间看到了《三国志》,一下子恍然大悟,说:“得之矣,得之矣。”古代那些成为英雄豪杰的人,不过面厚心黑而已。三国英雄,首推曹操,曹挟迫天子,弑杀皇后,粮食吃完了就杀主管粮食的人,白天睡觉惊醒而杀为他盖被子的宠姬,他对付吕伯奢,孔融,杨修,董承,伏完,全是杀戮,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他的心子之黑,真是达于极点(和天上的云彩可以比下高度)了。排在曹操之后的英雄要算刘备,他依附曹操,依吕布,依附袁绍,依附刘表,依附孙权,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为耻,而史书上记载他生平经常哭的时候,都快数不清了,他的脸皮之厚,真是达于极点(和天上的云彩可以比下高度)了。再次之的英雄要算孙权,把关羽杀了,足见其心之黑,然后又马上请和,向魏国曹丕称臣,足见脸皮之厚,跟着马上又与魏国绝交,他虽是心黑不如曹操,面厚不如刘备,却是二者兼备。


      IP属地:福建3楼2013-06-15 11:12
      收起回复
        总而言之,曹之心至黑,备之面至厚,权之面与心不厚不黑,亦厚亦黑。故曹操深于黑学者也;刘备深于厚学者也;孙权与厚黑二者,或出焉,或入焉,黑不如操,而厚亦不如备。之三子,皆英雄也,各出所学,争为雄长,天下于是乎三分。迨后,三子相继而殁,司马氏父子乘时崛起,奄有众长,巾帼之遗而能受之,孤儿寡母而忍欺之,盖受曹刘诸人孕育陶铸,而及其大成者,三分之天下,虽欲不混一于司马氏不得也。诸葛武侯天下奇才,率师北伐,志决身歼,卒不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王佐之才,固非厚黑名家之敌哉!


        IP属地:福建4楼2013-06-15 11:16
        回复
          总而言之,曹操的心到顶点,刘备之面皮厚到顶点,孙权的面皮与心虽然没前面两人厚和黑,但也不算薄和白了,所以曹操深通心黑学。刘备深通皮厚学,孙权虽然厚和黑二者兼顾,但是心黑不如曹操,皮厚不如刘备。他们三人,全是英雄,各人把自己的本事施展开来。争雄天下,于是天下三分。再到后来,曹操、刘备、孙权,相继死了,司马氏父子乘时崛起,拥有以上三个英雄的特长,他能够受巾帼之辱(皮厚,诸葛亮送他女人衣服,他穿上了还唱小曲),欺负寡妇孤儿(心黑,欺负曹操后人甚于曹操欺负汉献帝)。受了曹刘孙诸人的薰陶,集诸人厚黑学之大成,虽然三分天下,各国都想要不统一,但遇到了司马氏就不得不统一。诸葛武侯,天下奇才,带兵北伐,立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到死也不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可见王佐之才,也不是厚黑名家的敌手。


          IP属地:福建5楼2013-06-15 11:54
          回复
            吾于是返而求之群籍,则响所疑者,无不涣然冰释。既以汉初言之,项羽喑哑叱咤,千人皆废,身死东城,为天下笑,亦由面不厚,心不黑,自速其亡,非有他也。鸿门之宴,从范增计,不过举手之劳,而太祖高皇帝之称,羽已安坐而享之矣;而乃徘徊不决,俾沛公乘间逸去。垓下之败,亭长机船以待,羽则曰:籍与八千江东弟子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总彼不言,籍独不愧乎于心乎?噫,羽误矣!人心不同,人面亦异,不一审他人所操之术,而曰此天亡我,非占之罪也,其不谬哉?沛公之黑,由于天纵,推孝惠于车前,分杯羹于俎上,韩彭菹醢,兔死狗烹,独断与心,从容中道。至其厚学,则得自张良,良之师曰圯上老人,良进履受书,顿悟妙谛,老人以王者师期之。良为他人言,皆不省,独沛公善之,尽得其传。项王忿与挑战,则笑而谢之;郦生则其倨见长者,则其而延之上坐;韩信乘其困于荥阳,求为假王以镇齐,亦始怒之,而终忍之;自非深造有得,胡能豁达大度若是?至吕后私辟阳侯,佯为不知,尤其显焉者。彼其得天既厚,学养复深,于流俗所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伦,廓而清之,翦灭群雄,传祚四百余载,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IP属地:福建6楼2013-06-15 12:38
            回复
              我于是重新翻阅群书,寻找那些和他们相似的人物,以解答这些疑惑,而从书上找到的答案让这些疑惑全部涣然冰释。就举例汉朝初期楚汉争霸来说吧,项羽叱咤大吼,能让上千人都吓瘫废,但最终却身死东城,为天下所耻笑。其病根在脸皮不厚,心子不黑,加速了他的灭亡,并不是其它原因。鸿门宴上,倘若听从范增的计策,杀掉刘邦不过是举手之劳,项羽就能安坐着享受“太祖高皇帝”的滋味了。可他偏偏徘徊下不了决心,结果被刘邦找到机会逃走。后来垓下大败,亭长驾船要带他回江东,项羽却说:“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来西边征战,今天却无一人生还,纵然江东父兄可怜我,还叫我楚王,我却有什么脸面去面对他们?纵然他们不对我责备,我就不惭愧在心吗?”唉,项羽错了。他不考察,英雄的心与凡人的心有什么不同,英雄的面皮和凡人的面皮有什么差异,不审视下英雄纵横天下所使用的手段,而说这是上天亡我,非战败的罪过也,这还不荒谬吗?(对比下)刘邦的心黑,像是上天所赋予的,亲生儿女,后来的孝惠帝和鲁元公主,楚兵追至,他能够推他们下车;自己的父亲,身在刀和毡板之下,他要求敌方杀了后,分一杯羹给他;后来又杀韩信,杀彭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独断与心,从容中道,这里看的不是很明白,也许是“不在乎别人的评价,自己从心所欲,从容不迫地达到中庸之道”,大体是这个意思。)至于刘邦脸皮厚的方面,则是从张良那里学来的。张良的业师是圮上老人,张良在圮上替老人穿鞋子而受《太公兵法》这本书(也就是《六韬》),顿时悟到了脸皮厚的好处,所以圮上老人用做王者的老师,作为对张良的期待。张良为他人的献计,他人都做不好,唯独刘邦做的不错,尽得张良所传。史记记载:项羽问汉王:“天下征战数年,死伤无数,都是因为我和你两个人争当皇帝,现在愿意与汉王单挑战决,分个胜负,就不用再死人了。”汉王笑着道谢说:“我宁可斗智,也不斗力。”(项王忿与挑战,则笑而谢之)。刘邦到了高阳驿馆,派人去召郦生(郦食其)。郦生到了,进来拜见,沛公正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就这样会见郦生。郦生进来以后,只作长揖而不跪拜,说:“您打算帮助秦朝攻打诸侯吗?还是打算率领诸侯推翻秦朝?”沛公大骂说:“书生!天下人受秦朝统治的苦难很久了,所以诸侯结盟争先攻打秦朝,怎么说帮助秦朝攻打诸侯呢?”郦生说:“如果您一定要召集众人组成义军推翻无道的秦国,不应该傲慢的会见贤明的人。”于是沛公停止了洗脚,起来穿上衣服,请郦生上坐,并向他谢罪。(郦生则其倨见长者,则其而延之上坐)。韩信乘项羽把刘邦围困于荥阳,没有马上发兵救他,却上书要求刘邦封他假齐王坐镇齐国,刘邦一开始很气愤,(心想,老子被困在这里,随时可能断粮,万一破城就要脑代搬家,你韩信这个王八蛋,不立马发兵来救我也就算了,还TMD在这个时候挟胁我,要个假齐王来当)后来被张良扯了扯袖子,最终却忍了下来。(嘴里叫道:“给韩信送信的家伙在哪呢,叫他来,让他告诉韩信,他打下齐国,功高很高,不要做什么假齐王了,我这就让他当个真齐王,去拿齐王印信来带给韩信,另外,叫他早点发兵来救我。”心想:这个死王八蛋,这下该心满意足,来救我了吧。还是脑代重要,没办法,谁叫手下的将军全是废物,救不了我,不求着韩信来救我,城一破脑代真要搬家了)。要不是这脸皮厚的修行了得,一个痞子怎么能这么豁达大度呀?刘项争雄,太公与吕后被押在楚军中为人质,郦食其陪着他们一起做人质,后来吕后和郦食其私通,晚上睡觉XXOO了,刘邦佯装不知(没办法,自己和项羽争霸,人才重要,要真撮穿了,自己认了戴了绿帽不说,要把人才给气走了,自己还要不要这江山了),这事才犹其显得刘邦的脸皮有多厚。刘邦先天有了心黑和皮厚的基因,后来又反复深造,把流俗所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五伦礼义廉耻,扫除净尽,所以平荡群雄,把江山姓刘传接了四百几十年,虽然口头上说是天命,但还不就是人之所为吗?


              IP属地:福建7楼2013-06-15 15:35
              收起回复
                楚汉之际,有一人焉,厚而不黑,卒归于败者,韩信是也。胯下之辱,信能忍之,其厚学非不忧也。后为齐王,果听蒯通说,其贵诚不可言。奈何惓(juàn)于解衣推食之私情,贸然曰: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长乐钟室,身首异处,夷及三族,有以也。楚汉之际,有一人焉,黑而不厚,亦归于败者,范增是也。沛公破咸阳,系子婴,还军灞上,秋毫无犯,增独谓其志不在小。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已。既而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增大怒求去,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夫欲图大事,怒何为者!增不去,项羽不亡,苟能稍缓须臾,阴乘刘氏之敝,天下事尚可为;而增竟以小不忍,亡其身,复亡其君,人杰固如是乎?


                IP属地:福建8楼2013-06-15 15:53
                回复
                  楚汉争霸的时候,有一个人,脸皮厚而心不黑,最终成为了一个失败者,这个人就是韩信。胯下之辱,韩信可以忍受的了,这脸皮厚的问学没有问题了。后来成为齐王,如果能听从蒯通的话,那后来就要贵不可言了,(当时蒯通劝韩信,在齐国自立为主,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争霸中原,刘邦不会用兵,老吃败仗,项羽有勇无谋,只会冲锋陷阵,而韩信被萧何称之为“国士无双”,如果自立,以后他兵如神的功力,就算不能一统天下,割据一方也是没问题的。)而韩信偏偏系念着刘邦对他解衣推食的恩惠,冒冒昧昧地说:“穿人家衣服的,要替人家的事担忧;靠人家养活的,要为人家的事拼命。”后来在长乐宫的钟室,身首异处,九族被诛,真是咎由自取。楚汉争霸的时候,有一个人,心黑而脸皮不厚,最终成为了一个失败者,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打破咸阳,抓了子婴,驻军灞上,与百姓秋毫无犯。范增对项羽说,刘邦这志向不在小,一定要在鸿门宴上把刘邦置之死地。刘邦逃回去后,用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项羽和范增的关系,范增大怒离开项羽而去,还没回到彭城,背上的疽病发而死。大凡要做大事的人,哪有动辄生气的道理!范增要是不离项羽而去,项羽一定不会败亡。他若能隐忍一下,趁着刘邦当时的弱小,找到机会攻打他,得到天下的事还尚有可为。而范增竟连这点小事都不能忍,把自己的老命,把项羽的江山,一齐断送掉了,苏东坡还称他为人杰,未免过誉?


                  IP属地:福建9楼2013-06-15 16:40
                  回复
                    夫厚黑之为学也,其法至简,其效至神,小用小效,大用大效。沛公得其全而兴汉,司马得其全而兴晋;曹操刘备得其偏,割据称雄,炫赫一世。韩信范增,其学亦不在曹刘下,不幸遇沛公而失败,惜哉!然二子虽不善终,能以一得之长,显名当世,身死之后,得于史传中列一席地,至今犹津津焉乐道之不衰,则厚黑亦何负于人哉?由三代以迄于今,帝王将相,不可胜数,苟其事之有济,何一不出于此?书策具在,事实难诬。学者本吾说以求之,自有豁然贯通之妙矣。


                    IP属地:福建10楼2013-06-15 16:44
                    收起回复
                      厚黑学这种学问,法子很简单,用起来效果却很神奇,小用有小效果,大用有大效果,刘邦司马懿把它学完整了,就统一天下,各自成立了汉朝和晋朝;曹操刘备各得一偏,也能割据争雄,显赫一生;韩信、范增,也是各得一偏,才能不在曹操刘备之下,偏偏与厚黑兼全的刘邦,并世而生,以致失败。虽然这两个人不得善终,但是他们在世的时候,凭其这一得之长,显赫一时,身死之后,史传中也占了一席之地,后人谈到他们的事迹都津津乐道,厚黑学辜负了何人?从夏商周(三代)起到现在,帝王将相,多到不可胜数,他们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哪一个不出于厚黑之术?书策都还在,事实难狡辩。学习这些的人拿着我说的方式去做,就有豁然贯通的妙处。


                      IP属地:福建11楼2013-06-16 10:15
                      回复
                        下面的那些段落就不粘贴了,也不译了,实在太黑了。。。。我怕猫猫看了伤心。。。


                        IP属地:福建12楼2013-06-16 10:18
                        回复
                          今日重新再看一遍,真是好贴呀,望置顶,莫再沉


                          IP属地:福建13楼2014-01-19 21:38
                          回复
                            上天生人,给我们一张脸,而厚即在其中,给我们一颗心,而黑即在其中。从表面上看去,广不数寸,大不盈掬,好像了无奇异,但,若精密的考察,就知道它的厚是无限的,它的黑是无比的,凡人世的功名富贵、宫室妻妾、衣服车马,无一不从这区区之地出来,造物生人的奇妙,真是不可思议。钝根众生,身有至宝,弃而不用,可谓天下之大愚。
                              厚黑学共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起初的脸皮,好像一张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墙了。最初心的颜色,作乳白状,由乳色而炭色、而青蓝色,再进而就黑如煤炭了。到了这个境界,只能算初步功夫;因为城墙虽厚,轰以大炮,还是有攻破的可能;煤炭虽黑,但颜色讨厌,众人都不愿挨近它。所以只算是初步的功夫。
                              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深于厚学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一点不动,刘备就是这类人,连曹操都拿他没办法。深于黑学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倾心归服,真可谓“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够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渊之别,但还露了迹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
                              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至厚至黑,天上后世,皆以为不厚不黑,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只好在古之大圣大贤中去寻求。有人问:“这种学问,哪有这样精深?”我说:“儒家的中庸,要讲到‘无声无臭’方能终止;学佛的人,要讲到‘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才算正果;何况厚黑学是千古不传之秘,当然要做到‘无形无色’,才算止境”。总之,由三代以至于今,王侯将相,豪杰圣贤,不可胜数,苟其事之有成无一不出于此;书册俱在,事实难诬,读者倘能本我指示的途径,自去搜寻,自然左右逢源,头头是道。


                            IP属地:福建16楼2014-01-19 22:30
                            收起回复
                              机器猫:太长不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01-19 22: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