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岁者,等天之岁也。永安长宁,不见七苦,少年白发,如是帝都。 ——《天岁城志》
我来帝都天岁,有二十年了。
帝都仍是风致无双。层峦耸翠,飞阁流丹,花团锦簇,膏溢脂香。永安钟响彻广厦与巷陌,散入时光深处。今夜御街灯火寂寥,天幕星河如泻,皓月婵娟绰约如姑射仙子。
好个晴夜。
我听得酒肆里有人声。原是说书人摺扇一把,叹当时月色,清光无边,当时人,风华少双。
盛世中回忆乱世,也只有那一点风月情浓能让人猜度与怀想。
譬如白炎眼里,山河血染,湘江红透,还比不上那人眉目间的蕴华流转。可她再顾盼倾城,也不过是爱而不得的妇人罢了。
我是赵钦。二十年前进京赶考,为求一个功名光耀门楣福泽苍生;十年前慷慨从军愿守天下须臾安康太平。
而今看过世间七苦,惟愿归乡终老。因为乡里有阔别多年的双亲,有未过门却已结发的阿蕙。我妻徐氏,许过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的 誓言,山长水阔,音讯浩淼,不知她可在等?
只是心中仍有一事未了,还待见一个人。
他披夜色踽踽而来。“在下顾长宁。”
我见他素色深衣,骨骼清瘦,在月下神色莹柔,眼睛却深邃严肃,看起来无端有些刚毅。
是他。前朝太史院顾长宁,城破时降白炎军,永初年间复任修史,于白炎一朝,三囚三复,至如今太业四年,犹为太史院之首。
“烟华海衣冠冢可成?”
“四月已成。起初孤儿寡母日夜劳作,太业元年我前去时已有众多他县百姓前去帮助,方成衣冠冢八百。”
“我听闻系县主所建,县主何人?”
“县主陈青。衣冠冢中并非全为崇宁时北岭守军,也有太祖起兵时的旧部。”
“原是这样。”他应道,“天下已定,衣冠冢已成,赵兄欲返乡?”
我叹道:“幸而此生还有返乡之日,惟愿家人安好。他们活著,我回去,尽二十年未尽之孝,圆生当复来归之誓;若不在了,我回去,也要尽孝,也会团圆。”
月色欣然入户,酒肆仅我二人对坐听茶。恍若十数年前,天岁也是此等模样,我等恰风华正茂,弹铗长歌,立谈中,死生同。
我蓦然唱起。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顾长宁却说:谁又不曾少年?
是,不老的是天岁,老的是柳丝长系的白马少年郎。
而顾长宁,过去是顾长宁。现在,他是苏静、谢卿、顾长宁。
他道:“你可见得慕清和?他自十六年前挂冠归去已杳然无踪。”
“听闻有人出海,亲见慕清和战船结对,漂泊海外。”
“人言他早年与褚氏有婚约,故而出海不归,是否确实?”
我想起来,确实见过褚素心,慕清和所吹之笛当时她所赠。然而她与敦厚温慧誉满京华的形象相去甚远。褚氏满门抄斩的那一日,有一女子,彩衣白妆,被发跣足,与其他啜泣的女眷不同,在囚车中仍无半分惧色,昂首高唱:
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复落,
人死一去何时归!
蒿裏谁家地?
聚敛魂魄无贤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
今乃不得少踟蹰!
唱歌之哀,过乎恸哭。彼时慕清和正横刀立马于千万人中取得敌军上将首级,《薤露》一首,万人之中还得乡者无几个,可惜无人相和。
我想起一句话。“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七月天阑风起,八月海棠酒香,九月天岁城人相食,十月雪落,天地皆白,九重宝塔一夕倾塌。
顾长宁要直笔书史,可他所写无非两字,一字曰苦,一字曰执。
因执而苦,因苦而愈执。事如春梦了无痕,而人之苦在於执著于必然流逝消散之念,是以墨离为二十年前惊鸿一瞥而重提春风画笔,是以谢婉魂驻天阑犹执长枪为故国守土安疆,是以白炎以侵略者的姿态出现在故事裏,但他却不是乱世的缔造者。
我曾无比怨恨白炎,为何要带来这盛世兵燹。就如同天岁城破那日,城内十室九空,城外白骨露野,我问巫晟:“国师既巫术通神,缘何不能解白、慕之乱?”
“乱世随白、慕二人而来,或者本是乱世,才有白、慕?”
原本人世苦寒,避无可避,巫晟之道在於渡,以悲悯之心抚恤苍生;顾长宁之道,在於执笔书史,宁为兰摧玉折,不为瓦砾长存。
慕清和之道是欲立则破,欲出先入,以一己之力划破这最后一幕黑暗。而我赵钦,无道。
不过天地一飘萍,乱世中求生已是不易,安敢有所求。
我信,朝代更迭乃是天道,青木之卫江河日下,而白炎必以金德取而代之。
所以我祈望有一明主悯我百姓苦痛,还我一个安定岁月。
乱世兵燹之疮痍,权且让岁月渐渐遗忘。
只是若能重活一世,我愿作顾长宁。执手中之刀笔,刻岁月之真相。
自巫晟引青龙布雨,至白炎逝於九重宝塔,浩雪江山之后,再无故人。
骑瘦马踏古道,回望天岁城斑驳老旧的墙,淩云的杏花疏影,岸边的如雾垂柳,还有沉默温柔的夜色。
打马路过杏花,就想起我杏花一样的姑娘。五色间彩襦裙,鬓上有玉簪花。平日恬静无言,唯独对我笑时雪化云开。
可最后的最后,把我的梦想,我的同伴,我明眸皓齿的姑娘遗失在了那里。
我离开天岁,寻一季杏花重开。
我来帝都天岁,有二十年了。
帝都仍是风致无双。层峦耸翠,飞阁流丹,花团锦簇,膏溢脂香。永安钟响彻广厦与巷陌,散入时光深处。今夜御街灯火寂寥,天幕星河如泻,皓月婵娟绰约如姑射仙子。
好个晴夜。
我听得酒肆里有人声。原是说书人摺扇一把,叹当时月色,清光无边,当时人,风华少双。
盛世中回忆乱世,也只有那一点风月情浓能让人猜度与怀想。
譬如白炎眼里,山河血染,湘江红透,还比不上那人眉目间的蕴华流转。可她再顾盼倾城,也不过是爱而不得的妇人罢了。
我是赵钦。二十年前进京赶考,为求一个功名光耀门楣福泽苍生;十年前慷慨从军愿守天下须臾安康太平。
而今看过世间七苦,惟愿归乡终老。因为乡里有阔别多年的双亲,有未过门却已结发的阿蕙。我妻徐氏,许过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的 誓言,山长水阔,音讯浩淼,不知她可在等?
只是心中仍有一事未了,还待见一个人。
他披夜色踽踽而来。“在下顾长宁。”
我见他素色深衣,骨骼清瘦,在月下神色莹柔,眼睛却深邃严肃,看起来无端有些刚毅。
是他。前朝太史院顾长宁,城破时降白炎军,永初年间复任修史,于白炎一朝,三囚三复,至如今太业四年,犹为太史院之首。
“烟华海衣冠冢可成?”
“四月已成。起初孤儿寡母日夜劳作,太业元年我前去时已有众多他县百姓前去帮助,方成衣冠冢八百。”
“我听闻系县主所建,县主何人?”
“县主陈青。衣冠冢中并非全为崇宁时北岭守军,也有太祖起兵时的旧部。”
“原是这样。”他应道,“天下已定,衣冠冢已成,赵兄欲返乡?”
我叹道:“幸而此生还有返乡之日,惟愿家人安好。他们活著,我回去,尽二十年未尽之孝,圆生当复来归之誓;若不在了,我回去,也要尽孝,也会团圆。”
月色欣然入户,酒肆仅我二人对坐听茶。恍若十数年前,天岁也是此等模样,我等恰风华正茂,弹铗长歌,立谈中,死生同。
我蓦然唱起。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顾长宁却说:谁又不曾少年?
是,不老的是天岁,老的是柳丝长系的白马少年郎。
而顾长宁,过去是顾长宁。现在,他是苏静、谢卿、顾长宁。
他道:“你可见得慕清和?他自十六年前挂冠归去已杳然无踪。”
“听闻有人出海,亲见慕清和战船结对,漂泊海外。”
“人言他早年与褚氏有婚约,故而出海不归,是否确实?”
我想起来,确实见过褚素心,慕清和所吹之笛当时她所赠。然而她与敦厚温慧誉满京华的形象相去甚远。褚氏满门抄斩的那一日,有一女子,彩衣白妆,被发跣足,与其他啜泣的女眷不同,在囚车中仍无半分惧色,昂首高唱:
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复落,
人死一去何时归!
蒿裏谁家地?
聚敛魂魄无贤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
今乃不得少踟蹰!
唱歌之哀,过乎恸哭。彼时慕清和正横刀立马于千万人中取得敌军上将首级,《薤露》一首,万人之中还得乡者无几个,可惜无人相和。
我想起一句话。“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七月天阑风起,八月海棠酒香,九月天岁城人相食,十月雪落,天地皆白,九重宝塔一夕倾塌。
顾长宁要直笔书史,可他所写无非两字,一字曰苦,一字曰执。
因执而苦,因苦而愈执。事如春梦了无痕,而人之苦在於执著于必然流逝消散之念,是以墨离为二十年前惊鸿一瞥而重提春风画笔,是以谢婉魂驻天阑犹执长枪为故国守土安疆,是以白炎以侵略者的姿态出现在故事裏,但他却不是乱世的缔造者。
我曾无比怨恨白炎,为何要带来这盛世兵燹。就如同天岁城破那日,城内十室九空,城外白骨露野,我问巫晟:“国师既巫术通神,缘何不能解白、慕之乱?”
“乱世随白、慕二人而来,或者本是乱世,才有白、慕?”
原本人世苦寒,避无可避,巫晟之道在於渡,以悲悯之心抚恤苍生;顾长宁之道,在於执笔书史,宁为兰摧玉折,不为瓦砾长存。
慕清和之道是欲立则破,欲出先入,以一己之力划破这最后一幕黑暗。而我赵钦,无道。
不过天地一飘萍,乱世中求生已是不易,安敢有所求。
我信,朝代更迭乃是天道,青木之卫江河日下,而白炎必以金德取而代之。
所以我祈望有一明主悯我百姓苦痛,还我一个安定岁月。
乱世兵燹之疮痍,权且让岁月渐渐遗忘。
只是若能重活一世,我愿作顾长宁。执手中之刀笔,刻岁月之真相。
自巫晟引青龙布雨,至白炎逝於九重宝塔,浩雪江山之后,再无故人。
骑瘦马踏古道,回望天岁城斑驳老旧的墙,淩云的杏花疏影,岸边的如雾垂柳,还有沉默温柔的夜色。
打马路过杏花,就想起我杏花一样的姑娘。五色间彩襦裙,鬓上有玉簪花。平日恬静无言,唯独对我笑时雪化云开。
可最后的最后,把我的梦想,我的同伴,我明眸皓齿的姑娘遗失在了那里。
我离开天岁,寻一季杏花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