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方言“倒板”溯源
任永正
漳县方言甚多,本人闲暇时,出于好奇,经常收集编录一些并做诠释,一慰无聊。其中有一条常用词叫“倒板”,意思大概是巧动脑筋将棘手难事巧妙解决。如急需钱用时,如自己没有,可想办法向朋友或银行暂借,以解燃眉之急,事后按约归还,就说成“倒了个板”。有时把做事死板硬套,脑筋转不过弯的人说成“倒不过板”。又如,把做错了事情,却不知及时改正以减少损失,反而执迷不悟一错再错,一致蒙受更大损失,形容这种人,也说成“倒不过板”。总之,会“倒板”,就是遇事头脑聪明,灵活,能拿出主意;不会“导板”,就是遇事头脑愚钝,缺乏灵活,办事能力差,然而为何漳县人把灵活办事说成“倒板呢?又有谁知道此词源于何地?何时?何事?因是漳县方言,故事当然也就出于漳县。很早前,漳县县城还在现在的盐井镇,此地因盐业兴盛,自古以来一直商贾云集,市场繁荣。有一天正逢年集,城里城外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一位乡下人正背着一块白杨木板要进城去卖,以换取过年所需用品。可当他进城门时尽然犯了难行,因为木板宽长而城门窄矮,这人将木板竖着往进背时,上头被挡住了,然后又将木板调转过来横着往进背,这下更麻烦,两头都被挡住了。他向左移,左边挡住了,向右移,右边挡住了。只见这人背着木板在城门口四下打转,满头大汗,一筹莫展。这时可急坏了门口围观的人,他们不知此人姓名,只见他背的是白杨木板,于是异口同声地朝着此人大喊:“杨板。杨板。你不会倒一下板就进去了吗?’ 这人被众人呼的越加没了主意,于是垂头丧气的连人带板躺在了路边。就在这万般无赖之时,一位好心而直爽的汉予粗口骂道:“杨泄,倒一下板不是就进去了吗?”这人边骂边帮,将木板扛起顺着缄门顺利的送进了城内,困难便迎刃而解。因为是逢集,在场的人很多,这件事也就广为流传。
后来,漳县人就把有些事看起来无法解决但换个方法轻易解决就说成“倒板”。再后来,经过若干年的演义,漳县人就把头脑愚钝转不过弯的人骂作“杨板”,骂的更土一点就叫“杨隧”。把巧解应急之事说成“倒个板”,把办事不灵活的人说成“倒不过板”。这些方言由于产生年代久远,在漳县方圆其它各地亦成为口头语。 而到了现在,又有一些浑身世俗气而又自以为“聪明”的人尽然把说话直率、为人坦诚、办事原则、一身正气的人也说成“倒不过板”。难道出卖原则、两面三刀、欺上瞒下、损人利己就叫会“倒板”吗?
任永正
漳县方言甚多,本人闲暇时,出于好奇,经常收集编录一些并做诠释,一慰无聊。其中有一条常用词叫“倒板”,意思大概是巧动脑筋将棘手难事巧妙解决。如急需钱用时,如自己没有,可想办法向朋友或银行暂借,以解燃眉之急,事后按约归还,就说成“倒了个板”。有时把做事死板硬套,脑筋转不过弯的人说成“倒不过板”。又如,把做错了事情,却不知及时改正以减少损失,反而执迷不悟一错再错,一致蒙受更大损失,形容这种人,也说成“倒不过板”。总之,会“倒板”,就是遇事头脑聪明,灵活,能拿出主意;不会“导板”,就是遇事头脑愚钝,缺乏灵活,办事能力差,然而为何漳县人把灵活办事说成“倒板呢?又有谁知道此词源于何地?何时?何事?因是漳县方言,故事当然也就出于漳县。很早前,漳县县城还在现在的盐井镇,此地因盐业兴盛,自古以来一直商贾云集,市场繁荣。有一天正逢年集,城里城外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有一位乡下人正背着一块白杨木板要进城去卖,以换取过年所需用品。可当他进城门时尽然犯了难行,因为木板宽长而城门窄矮,这人将木板竖着往进背时,上头被挡住了,然后又将木板调转过来横着往进背,这下更麻烦,两头都被挡住了。他向左移,左边挡住了,向右移,右边挡住了。只见这人背着木板在城门口四下打转,满头大汗,一筹莫展。这时可急坏了门口围观的人,他们不知此人姓名,只见他背的是白杨木板,于是异口同声地朝着此人大喊:“杨板。杨板。你不会倒一下板就进去了吗?’ 这人被众人呼的越加没了主意,于是垂头丧气的连人带板躺在了路边。就在这万般无赖之时,一位好心而直爽的汉予粗口骂道:“杨泄,倒一下板不是就进去了吗?”这人边骂边帮,将木板扛起顺着缄门顺利的送进了城内,困难便迎刃而解。因为是逢集,在场的人很多,这件事也就广为流传。
后来,漳县人就把有些事看起来无法解决但换个方法轻易解决就说成“倒板”。再后来,经过若干年的演义,漳县人就把头脑愚钝转不过弯的人骂作“杨板”,骂的更土一点就叫“杨隧”。把巧解应急之事说成“倒个板”,把办事不灵活的人说成“倒不过板”。这些方言由于产生年代久远,在漳县方圆其它各地亦成为口头语。 而到了现在,又有一些浑身世俗气而又自以为“聪明”的人尽然把说话直率、为人坦诚、办事原则、一身正气的人也说成“倒不过板”。难道出卖原则、两面三刀、欺上瞒下、损人利己就叫会“倒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