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法上,没有证得初地(不退转)菩萨以前,所谓渡他是虚妄的,从初信乃至十回向菩萨,都是属于“上求佛道”阶段,严格说还谈不上“下化众生”。
大乘菩萨有利益众生的心是很好的,但真正的菩萨,在没有证悟或者上师印证之前,是不会冒然向其他人说教的,即便自己的修行境界比他们高很多。
自古以来,很多开悟的禅师,在没有大彻大悟前(开悟也是有程度深浅),在身口意上都是非常谨慎。越是修到高处,见到实相,就越是深信因果。他们一般是隐居修行或随缘教化一些来参访的人。这些在《传灯录》等公案都有记载。
我们一般的修行人,连初步的见性都很难说,“见、思惑”都是比较严重的。所以,我很冒昧地猜测师兄和大家是一样的属于“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阶段,故而提出不要“好为人师”的建议,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法身慧命。
我们在网络有方便的交流环境,大家相互之间,应该是道友的关系,最主要的“相互鼓励”,有问题时(基于经教和大德教诲)相互提醒。在一些值得参的地方,可以提出自己的见地。但是,最好不要抱着“我来告诉你”或者“你去思考,我再来回答你”或者“我来鉴定你的修行水平”的态度。
大德之所以叫大德,因为他有德行,威德力缘故能摄受众生,因为菩提心广大自然众生愿意追随亲信。我们初发心人,资粮尚未具足,更不要谈持戒修定的德行。
高僧之所以是高僧,因为他的追求高,远离一切戏论直指菩提,因为放得下,所以看得破,才自然显发出深刻的见地和境界。而我们,即便能闻说金刚经等般若智慧,知道“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道理,也是有宿世善根的缘故,更应该珍惜。
虽然这些都是文字相,我很惭愧自己空性的见地不够,金刚经没有读通。但既然在什么水平就说什么话,我所希望的是这样。师兄或其它诸位如果觉得有道理、对贴吧交流有正面作用,可以参考。
大乘菩萨有利益众生的心是很好的,但真正的菩萨,在没有证悟或者上师印证之前,是不会冒然向其他人说教的,即便自己的修行境界比他们高很多。
自古以来,很多开悟的禅师,在没有大彻大悟前(开悟也是有程度深浅),在身口意上都是非常谨慎。越是修到高处,见到实相,就越是深信因果。他们一般是隐居修行或随缘教化一些来参访的人。这些在《传灯录》等公案都有记载。
我们一般的修行人,连初步的见性都很难说,“见、思惑”都是比较严重的。所以,我很冒昧地猜测师兄和大家是一样的属于“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阶段,故而提出不要“好为人师”的建议,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法身慧命。
我们在网络有方便的交流环境,大家相互之间,应该是道友的关系,最主要的“相互鼓励”,有问题时(基于经教和大德教诲)相互提醒。在一些值得参的地方,可以提出自己的见地。但是,最好不要抱着“我来告诉你”或者“你去思考,我再来回答你”或者“我来鉴定你的修行水平”的态度。
大德之所以叫大德,因为他有德行,威德力缘故能摄受众生,因为菩提心广大自然众生愿意追随亲信。我们初发心人,资粮尚未具足,更不要谈持戒修定的德行。
高僧之所以是高僧,因为他的追求高,远离一切戏论直指菩提,因为放得下,所以看得破,才自然显发出深刻的见地和境界。而我们,即便能闻说金刚经等般若智慧,知道“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道理,也是有宿世善根的缘故,更应该珍惜。
虽然这些都是文字相,我很惭愧自己空性的见地不够,金刚经没有读通。但既然在什么水平就说什么话,我所希望的是这样。师兄或其它诸位如果觉得有道理、对贴吧交流有正面作用,可以参考。